六月十六日上午的自由辩论,官吏代表突然立场鲜明的出击,让会议现场的三方战况突变。
官吏代表协助贵族代表,配合压制了民间代表的声音,很快就取得了巨大优势。
贵族代表们大多是喜气洋洋的,心中觉得这些官僚果然还是有用的。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只有辩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就开始贵族发现情况不太对了。
他们隐约觉得,那些官僚反对民间代表的理由,似乎开始慢慢的跑偏了。
有官吏代表说出了:就算是自由邦存在问题和缺陷,那也应该按照圣上和开国元勋的约定来调整。
也就是要围绕具体的事务本身,拟定新的协议事项,这样解决自由邦的问题。
比如说由大明美洲按察使和锦衣卫派出分支机构,监督和查处各个自由邦的贵族和官僚们的恶行。
比如说自由邦的案件可以继续上诉到王国法院,由王国大法官也就是大明美洲提刑官审判,不受自由邦官员的干涉。
而不是遇到一点问题,就直接要求改变自由邦本身。
那样做等于直接否定了事实存在的自由邦,关键是否定了大明皇帝订立的法律。
如果不是贵族代表们已经认定,这些官僚代表现在跟自己是盟友,本来应该本能的反对的这些建议。
现在他们只能非常焦急的提醒这些队友,现在不应该这样去跟民间代表辩解和争论。
官吏代表应该与贵族代表通力合作,应该首先将民间的代表完全压下去,让他们现在的呼吁变成无理取闹。
最后再请皇子们根据会议现场辩论结果,做出一个不改变现有制度的决定。
然后再自行做一点点让步安抚他们。
你们这些官僚,现在主动使用这种“退一步说”的语调呢!
特别是人老成精的亚当斯,很快就意识到官僚们现在这是在故意对民间代表让步。
让接下来增加大量协议事项成为官僚和民间代表的共识。
让贵族和民间的冲突,在官僚代表的建议下折中处理,也是皇子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这也正好是出是最符合官僚利益的结果!
官吏代表本能的反对民间代表直接掀桌子废除自由邦,因为那可能会让他们暂时失业甚至可能会长期失业。
官僚们不愿意面对那样动荡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未来局势。
但他们却非常支持他们通过闹事索要权力。
因为民间代表向传统贵族们要来的权力,实际上就是他们未来能够行使的权力,他们当然乐意获得更多的权力。
这也是官僚的典型思考和做事逻辑。
昨天自己这批贵族们主动找官僚们谈判,拉拢他们配合贵族们打压民间代表。
结果他们就在配合之余掺了私货。
亚当斯的表情慢慢变得格外难看,但是却又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方法。
这些官僚本来就不可能没有私心,本来就不可能全心全意的配合贵族们,否则开始的时候也不会和稀泥了。
现在他们的私心符合民间的呼声,大概率也符合王国朝廷的利益。
现在帝国和王国朝廷,自由邦的官吏们和议员们,民间的意见领袖们,他们三方的利益其实是趋同的。
他们三方都希望限制自己这些地方贵族的权力。
贵族们本来就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皇子们到来之前其实是危机感重重的。
所以在跟皇子们的公开见面会上,亚当斯就提出了这件事。
是皇子们请示了皇帝之后,做出的不改变自由邦地位的承诺,让他们这些贵族稍微放松精神了。
皇子们的安排只是避免了公开的对抗,将对抗限制在现有平台和规则内。
这对于贵族们而言,甚至也可以算是好事……
因为如果公开对抗的话,朝廷、官员、刁民三方联合讨伐贵族,那后果不堪设想。
当初自己这些殖民地代表就是找到大明皇帝,带着殖民地百姓跟着大明人赶走了英国人,自己这群人成了新的贵族。
现在这些官吏、议员、刁民们,可以直接模仿自己这些人当初做的事情。
与大明帝国朝廷或者美利坚王国朝廷配合,赶走自己这些掌控自由邦的前代贵族,然后让他们取代自己的地位。
但是这种取代肯定不是完整的,而是有代价和损失的。
大明帝国朝廷和美利坚王国朝廷,是他们这个三方同盟的绝对主力。
他们这些人和当初的自己一样,最多只能算是打了个配合,并提供了声势以及合法性。
所以事成之后,绝大部分战果会属于大明和美利坚王国朝廷,他们这些人肯定无法完整接收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自己掌控的自由邦都会被完全废除,最多能只能剩下自治领的地位,甚至直接变成王国的省份。
他们这些人本身,只能变成王国官僚并稍有晋升,很可能贵族头衔都拿不到。
因为他们现在使用的口号,本来就是反对自由邦和贵族的。
不过对这些官僚们而言,那样的结局也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了,最起码要比他们现在的情况更好。
王国朝廷是远在太平府和纽约,王国朝廷无法时刻亲自监督地方官员,只能依赖其他官僚组成的监督机构去监督他们。
自己这些地方上的贵族,可是能够随时在身边盯着他们的,他们只能服从自己才能维持地位。
所以他们乐意配合大明朝廷,摆脱自己这种地方贵族的限制。
大明本土的历史上,地方贵族逐渐消失,宗族也逐渐消失,中央朝廷的权威却不断上升,应该就是这种对抗的结果。
治理庞大的帝国必须使用职业官僚,而官僚们是天然支持中央集权的,高级官僚的地位会逐渐超过常规贵族。
现在美利坚王国朝廷与自由邦的矛盾,只是大明历史上出现过的政治进程的重演,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下大势。
“这也是真的是他妈的……让人感到痛苦而又无奈的真他妈的见鬼的现实啊……”
亚当斯越是精明,越是世事洞明,心中就越是无奈。
大部分普通贵族代表,并没有亚当斯这种清醒的认知,对于官僚们的反应有些不理解。
亚当斯想要在会议上跟所有贵族们解释,也根本没有机会和条件。
自由讨论会议这样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之后,现场的舆论趋势已经基本趋向统一了。
民间代表们也已经意识到了,官吏代表们在配合贵族控制局势的同时,也开始向自己让步了。
官吏代表可以支持改革,但不能改太多,最起码不能把自由邦本身掀了。
民间代表们最初的计划,其实也是在会议上妥协。
直接改自由邦为自治领甚至省份本来就是开口价,肯定是要在会议上与贵族们讨价还价之后再互相让步的。
现在官僚代表或明或暗的点出来的方向,符合他们最初的想法。
是昨天上午的大优势,让他们很多人的情绪过度高亢,产生了可以“完胜”的幻想。
当时真的以为可以直接把自由邦改成省份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民间代表意识到“完胜”已经基本不可能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案也理所当然的恢复了最初的方案。
现在有比较清醒的代表,就开始抓住官僚代表的话茬,把增加协议事项的事情咬住确定下来。
官僚代表们本来就准备这么干,所以只是稍微招架推诿了一下,就基本应下了这样的承诺,明确表示支持这样做。
只不过具体哪些事情可以成为协议事项,还要皇子们来决定。
朱靖坤看现场议论的差不多了,就宣布自由讨论阶段结束,今天上午的会议也暂时结束了。
礼仪大臣要求所有的代表起身,恭送皇子们离开会场。
朱靖坤带着皇子们离开之后,现场的会议名义上是散会了,但是很多代表没有马上离开。
贵族、官吏、民间这三方的很多普通代表,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对目前的局势看的不是特别的清晰。
会议上的三方似乎进入了比较混乱的状态,但皇子们却宣布自由讨论阶段结束了。
他们本能的询问自己身边的人,求助自己熟悉的比较有威望的人,断断续续的持续讨论许久,才慢慢弄明白了当前的情况。
最为精明的那些代表,觉得除非皇子们有特殊的计划,接下来的自由邦改革应该已经确定了。
后续需要讨论的,只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了,确实该总结了。
这种妥协的结果,是各方都不是非常满意,但也是在大明的力量压制下,各方都能够接受的结果。
以后自由邦的官僚,不再只属于自由邦,应该会变成王国和自由邦双重管辖。
因为让王国朝廷安排人员,负责监督自由邦官吏的方案,现在已经基本上是确定的方向了。
现场的官僚,以及现场的民间代表,都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王国官僚。
现在这种形式的讨论会议,都有可能成为某种先例。
以后民间舆论对自由邦有什么诉求,都可能会出面呼吁王国朝廷主持类似的会议。
这个会议有可能会变成自由邦的联合议会。
不能算是王国议会,因为这个会议上没有自治领和省份的代表,会议上也只讨论自由邦事务。
那现场的这些代表们,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会议,一起讨论和争执改革的方案。
因为这种理所当然的可能性,大部分人现在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满,
不过也有少数性格比较激烈和极端的,就现场用自己的态度和言语来表达对其他人的不满了。
但会议本身已经结束了,有人大吵大闹也算是正常,也不影响会议本身了。
三方的代表去王宫的食堂吃了午饭然后稍作休息。
下午两点会议继续进行,朱靖坤宣布会议进入总结陈词阶段,让贵族代表、民间代表、官吏代表依次发言。
贵族代表和民间代表的发言,与会议开始时候的陈述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内容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会议开始时候的陈述,是以说明问题和摆论据为主题的,现在变成了以解决方案为主题。
不管他们心中对未来的猜测如何,现在表面上都还坚持最初的诉求和理由。
贵族代表们仍然坚持自由邦地位不可动摇,民间代表则是要求必须裁撤自由邦,另外设立省份或者自治领。
贵族代表和民间代表仍然针锋相对,最后臣子的官吏代表似乎仍然是要和稀泥。
一边承认现在自由邦确实有很多的问题,民间代表的诉求也是有道理的,一边也认为自由邦的地位不应该变化,那是美洲功勋前辈和圣上订立的基础原则。
所以现在大家应该按照现有的制度,订立新的协议事项来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基础上,三个官吏代表依次站出来,各自拿出了几条颇为具体的建议。
首先就是自由邦最大的问题,现有官方机构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
可以在各个自由邦设立巡按御史、按察使司、锦衣卫的分支机构,负责监督各自由邦的官僚机构。
御史负责寻找和发现问题,接受百姓的投诉和控告。
按察使实施针对性的调查,宣布各类公职人员的失职行为,将证据和当事人移交王国法院审判。
王国法院,也就是提点刑狱司,向各个自由邦派出审判机构,专门负责审判官员、议员、法官、吏员的违法案件。
在这样的基础上,调整自由邦官僚的选拔体系,从根本上避免地方贵族大权独揽。
将王国的统一基础科举制度扩展到自由邦范围内。
自由邦的议员、官员、法官、吏员,都应该通过特定的科举,拿到对应的功名之后,才能担任特定的职务。
与此同时,议员、官员、法官、吏员可以继续晋升,进入王国朝廷相应的机构任职。
然后是司法层面的改革建议。
应该将王国法院列为自由邦最高法院的上诉法院。
自由邦的民间争议案件,在自由邦的两级法院审理结束之后,当事人仍然不服最终判决的,可以继续上诉到王国法院。
王国法院由王国法官自行审理,不受自由邦法官和其他官员的干涉。
最后是立法层面的建议。
有王国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作为自由邦各方共同参与的立法会,根据王国法律订立在自由邦通用的法律。
该机构同时负责协调各个自由邦之间相互冲突的法律。
自由邦自行立法的结果,或者是决定废除特定法律的结果,都必须经过该机构的审核,然后才能在自由邦实施。
以避免自由邦地方贵族和官员对法律的随意修订为自己牟利。
三个官吏代表迅速提了一大堆的提议,要求非常的明确而且非常的敏感。
直接将官僚的选拔和监督权力,以及立法和司法审判权力,都事实上收归王国朝廷所有。
官吏代表自己建议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这似乎是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的。
其实只是看上去是限制,实际上是给他们的权力松绑。
同时还将自己的地位与王国朝廷绑定,为他们的身份地位提供更高级的背书。
以后想要废除他们的身份,只能王国朝廷来做,自由邦没有权力了。
官吏代表协助贵族代表,配合压制了民间代表的声音,很快就取得了巨大优势。
贵族代表们大多是喜气洋洋的,心中觉得这些官僚果然还是有用的。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只有辩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就开始贵族发现情况不太对了。
他们隐约觉得,那些官僚反对民间代表的理由,似乎开始慢慢的跑偏了。
有官吏代表说出了:就算是自由邦存在问题和缺陷,那也应该按照圣上和开国元勋的约定来调整。
也就是要围绕具体的事务本身,拟定新的协议事项,这样解决自由邦的问题。
比如说由大明美洲按察使和锦衣卫派出分支机构,监督和查处各个自由邦的贵族和官僚们的恶行。
比如说自由邦的案件可以继续上诉到王国法院,由王国大法官也就是大明美洲提刑官审判,不受自由邦官员的干涉。
而不是遇到一点问题,就直接要求改变自由邦本身。
那样做等于直接否定了事实存在的自由邦,关键是否定了大明皇帝订立的法律。
如果不是贵族代表们已经认定,这些官僚代表现在跟自己是盟友,本来应该本能的反对的这些建议。
现在他们只能非常焦急的提醒这些队友,现在不应该这样去跟民间代表辩解和争论。
官吏代表应该与贵族代表通力合作,应该首先将民间的代表完全压下去,让他们现在的呼吁变成无理取闹。
最后再请皇子们根据会议现场辩论结果,做出一个不改变现有制度的决定。
然后再自行做一点点让步安抚他们。
你们这些官僚,现在主动使用这种“退一步说”的语调呢!
特别是人老成精的亚当斯,很快就意识到官僚们现在这是在故意对民间代表让步。
让接下来增加大量协议事项成为官僚和民间代表的共识。
让贵族和民间的冲突,在官僚代表的建议下折中处理,也是皇子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这也正好是出是最符合官僚利益的结果!
官吏代表本能的反对民间代表直接掀桌子废除自由邦,因为那可能会让他们暂时失业甚至可能会长期失业。
官僚们不愿意面对那样动荡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未来局势。
但他们却非常支持他们通过闹事索要权力。
因为民间代表向传统贵族们要来的权力,实际上就是他们未来能够行使的权力,他们当然乐意获得更多的权力。
这也是官僚的典型思考和做事逻辑。
昨天自己这批贵族们主动找官僚们谈判,拉拢他们配合贵族们打压民间代表。
结果他们就在配合之余掺了私货。
亚当斯的表情慢慢变得格外难看,但是却又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方法。
这些官僚本来就不可能没有私心,本来就不可能全心全意的配合贵族们,否则开始的时候也不会和稀泥了。
现在他们的私心符合民间的呼声,大概率也符合王国朝廷的利益。
现在帝国和王国朝廷,自由邦的官吏们和议员们,民间的意见领袖们,他们三方的利益其实是趋同的。
他们三方都希望限制自己这些地方贵族的权力。
贵族们本来就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皇子们到来之前其实是危机感重重的。
所以在跟皇子们的公开见面会上,亚当斯就提出了这件事。
是皇子们请示了皇帝之后,做出的不改变自由邦地位的承诺,让他们这些贵族稍微放松精神了。
皇子们的安排只是避免了公开的对抗,将对抗限制在现有平台和规则内。
这对于贵族们而言,甚至也可以算是好事……
因为如果公开对抗的话,朝廷、官员、刁民三方联合讨伐贵族,那后果不堪设想。
当初自己这些殖民地代表就是找到大明皇帝,带着殖民地百姓跟着大明人赶走了英国人,自己这群人成了新的贵族。
现在这些官吏、议员、刁民们,可以直接模仿自己这些人当初做的事情。
与大明帝国朝廷或者美利坚王国朝廷配合,赶走自己这些掌控自由邦的前代贵族,然后让他们取代自己的地位。
但是这种取代肯定不是完整的,而是有代价和损失的。
大明帝国朝廷和美利坚王国朝廷,是他们这个三方同盟的绝对主力。
他们这些人和当初的自己一样,最多只能算是打了个配合,并提供了声势以及合法性。
所以事成之后,绝大部分战果会属于大明和美利坚王国朝廷,他们这些人肯定无法完整接收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自己掌控的自由邦都会被完全废除,最多能只能剩下自治领的地位,甚至直接变成王国的省份。
他们这些人本身,只能变成王国官僚并稍有晋升,很可能贵族头衔都拿不到。
因为他们现在使用的口号,本来就是反对自由邦和贵族的。
不过对这些官僚们而言,那样的结局也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了,最起码要比他们现在的情况更好。
王国朝廷是远在太平府和纽约,王国朝廷无法时刻亲自监督地方官员,只能依赖其他官僚组成的监督机构去监督他们。
自己这些地方上的贵族,可是能够随时在身边盯着他们的,他们只能服从自己才能维持地位。
所以他们乐意配合大明朝廷,摆脱自己这种地方贵族的限制。
大明本土的历史上,地方贵族逐渐消失,宗族也逐渐消失,中央朝廷的权威却不断上升,应该就是这种对抗的结果。
治理庞大的帝国必须使用职业官僚,而官僚们是天然支持中央集权的,高级官僚的地位会逐渐超过常规贵族。
现在美利坚王国朝廷与自由邦的矛盾,只是大明历史上出现过的政治进程的重演,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下大势。
“这也是真的是他妈的……让人感到痛苦而又无奈的真他妈的见鬼的现实啊……”
亚当斯越是精明,越是世事洞明,心中就越是无奈。
大部分普通贵族代表,并没有亚当斯这种清醒的认知,对于官僚们的反应有些不理解。
亚当斯想要在会议上跟所有贵族们解释,也根本没有机会和条件。
自由讨论会议这样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之后,现场的舆论趋势已经基本趋向统一了。
民间代表们也已经意识到了,官吏代表们在配合贵族控制局势的同时,也开始向自己让步了。
官吏代表可以支持改革,但不能改太多,最起码不能把自由邦本身掀了。
民间代表们最初的计划,其实也是在会议上妥协。
直接改自由邦为自治领甚至省份本来就是开口价,肯定是要在会议上与贵族们讨价还价之后再互相让步的。
现在官僚代表或明或暗的点出来的方向,符合他们最初的想法。
是昨天上午的大优势,让他们很多人的情绪过度高亢,产生了可以“完胜”的幻想。
当时真的以为可以直接把自由邦改成省份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民间代表意识到“完胜”已经基本不可能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案也理所当然的恢复了最初的方案。
现在有比较清醒的代表,就开始抓住官僚代表的话茬,把增加协议事项的事情咬住确定下来。
官僚代表们本来就准备这么干,所以只是稍微招架推诿了一下,就基本应下了这样的承诺,明确表示支持这样做。
只不过具体哪些事情可以成为协议事项,还要皇子们来决定。
朱靖坤看现场议论的差不多了,就宣布自由讨论阶段结束,今天上午的会议也暂时结束了。
礼仪大臣要求所有的代表起身,恭送皇子们离开会场。
朱靖坤带着皇子们离开之后,现场的会议名义上是散会了,但是很多代表没有马上离开。
贵族、官吏、民间这三方的很多普通代表,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对目前的局势看的不是特别的清晰。
会议上的三方似乎进入了比较混乱的状态,但皇子们却宣布自由讨论阶段结束了。
他们本能的询问自己身边的人,求助自己熟悉的比较有威望的人,断断续续的持续讨论许久,才慢慢弄明白了当前的情况。
最为精明的那些代表,觉得除非皇子们有特殊的计划,接下来的自由邦改革应该已经确定了。
后续需要讨论的,只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了,确实该总结了。
这种妥协的结果,是各方都不是非常满意,但也是在大明的力量压制下,各方都能够接受的结果。
以后自由邦的官僚,不再只属于自由邦,应该会变成王国和自由邦双重管辖。
因为让王国朝廷安排人员,负责监督自由邦官吏的方案,现在已经基本上是确定的方向了。
现场的官僚,以及现场的民间代表,都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王国官僚。
现在这种形式的讨论会议,都有可能成为某种先例。
以后民间舆论对自由邦有什么诉求,都可能会出面呼吁王国朝廷主持类似的会议。
这个会议有可能会变成自由邦的联合议会。
不能算是王国议会,因为这个会议上没有自治领和省份的代表,会议上也只讨论自由邦事务。
那现场的这些代表们,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会议,一起讨论和争执改革的方案。
因为这种理所当然的可能性,大部分人现在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满,
不过也有少数性格比较激烈和极端的,就现场用自己的态度和言语来表达对其他人的不满了。
但会议本身已经结束了,有人大吵大闹也算是正常,也不影响会议本身了。
三方的代表去王宫的食堂吃了午饭然后稍作休息。
下午两点会议继续进行,朱靖坤宣布会议进入总结陈词阶段,让贵族代表、民间代表、官吏代表依次发言。
贵族代表和民间代表的发言,与会议开始时候的陈述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内容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会议开始时候的陈述,是以说明问题和摆论据为主题的,现在变成了以解决方案为主题。
不管他们心中对未来的猜测如何,现在表面上都还坚持最初的诉求和理由。
贵族代表们仍然坚持自由邦地位不可动摇,民间代表则是要求必须裁撤自由邦,另外设立省份或者自治领。
贵族代表和民间代表仍然针锋相对,最后臣子的官吏代表似乎仍然是要和稀泥。
一边承认现在自由邦确实有很多的问题,民间代表的诉求也是有道理的,一边也认为自由邦的地位不应该变化,那是美洲功勋前辈和圣上订立的基础原则。
所以现在大家应该按照现有的制度,订立新的协议事项来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基础上,三个官吏代表依次站出来,各自拿出了几条颇为具体的建议。
首先就是自由邦最大的问题,现有官方机构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
可以在各个自由邦设立巡按御史、按察使司、锦衣卫的分支机构,负责监督各自由邦的官僚机构。
御史负责寻找和发现问题,接受百姓的投诉和控告。
按察使实施针对性的调查,宣布各类公职人员的失职行为,将证据和当事人移交王国法院审判。
王国法院,也就是提点刑狱司,向各个自由邦派出审判机构,专门负责审判官员、议员、法官、吏员的违法案件。
在这样的基础上,调整自由邦官僚的选拔体系,从根本上避免地方贵族大权独揽。
将王国的统一基础科举制度扩展到自由邦范围内。
自由邦的议员、官员、法官、吏员,都应该通过特定的科举,拿到对应的功名之后,才能担任特定的职务。
与此同时,议员、官员、法官、吏员可以继续晋升,进入王国朝廷相应的机构任职。
然后是司法层面的改革建议。
应该将王国法院列为自由邦最高法院的上诉法院。
自由邦的民间争议案件,在自由邦的两级法院审理结束之后,当事人仍然不服最终判决的,可以继续上诉到王国法院。
王国法院由王国法官自行审理,不受自由邦法官和其他官员的干涉。
最后是立法层面的建议。
有王国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作为自由邦各方共同参与的立法会,根据王国法律订立在自由邦通用的法律。
该机构同时负责协调各个自由邦之间相互冲突的法律。
自由邦自行立法的结果,或者是决定废除特定法律的结果,都必须经过该机构的审核,然后才能在自由邦实施。
以避免自由邦地方贵族和官员对法律的随意修订为自己牟利。
三个官吏代表迅速提了一大堆的提议,要求非常的明确而且非常的敏感。
直接将官僚的选拔和监督权力,以及立法和司法审判权力,都事实上收归王国朝廷所有。
官吏代表自己建议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这似乎是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的。
其实只是看上去是限制,实际上是给他们的权力松绑。
同时还将自己的地位与王国朝廷绑定,为他们的身份地位提供更高级的背书。
以后想要废除他们的身份,只能王国朝廷来做,自由邦没有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