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崇祯脸色严肃了起来,毕竟这是宋应星的奏疏,而他又是负责耕三余一的策略,由不得他不重视。

  “是!”

  毕自严回应了一声,又取出了一份文本呈了上去:“陛下,汉中平原的耕三余一策略已经初显成效了,

  目前稻谷已经进入成熟期,按照目前的天气情况,预计在九月上旬末中旬初开始收割。

  驻守那边的官员对整个汉中平原的不同地方做了取样估算,因为集汉中府之力的精心耕作和呵护、农家肥,入库后的亩产至少在两石半以上,比我们预估的高出半石。

  按照汉中平原一百七十万亩水稻种植面积估算,能入库四百二十五万石粮食,比预估的高出八十万石。”

  嘶……

  话音刚落,整个皇极殿内先是无比安静,而后倒吸冷气之声此起彼伏,眼中满是震惊和兴奋之色。

  震惊的是在这种大灾之下,不仅能大面积种植了水稻,且还大丰收了,亩产竟然比平日里更高。

  兴奋的是这种方法成功了,大明其他地方效仿的也一定能成功,这就给了百姓们极大的信心,朝廷压力也就小了很多。

  只要汉江不断流,那么这种策略就能一直实施,一直都有收获,哪怕是大灾再严重一些,收成减产,水稻也有一两百万石。

  更何况,还有一百万亩的旱地可以种植番薯大豆,平原地区在水稻收割后还能种植小麦,算下来至少是一千两百万石粮食。

  而汉中府才不过八十万,陕西也不过八百万人口。

  一个汉中平原的产出能供应整个陕西的八百万人,人均一石半,不算多,但在大灾持续严重的时间段内,这就是救命的。

  更何况还有关中平原呢。

  “陛下,全国推行,加上我们存储的,不仅能渡过大灾,还能让百姓吃饱!”

  “持续大旱能丰收,真乃神迹也!”

  “胡大人,这不是神迹,是汉中百姓齐心努力的结果。”

  “对、对……天不救人人自救,本官现在理解了陛下所说的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本质了!”

  “是呀,这是我大明之福。”

  “陛下,耕三余一,这是大功,臣请旨奖赏陕西官员,尤其是提出政策的三边总督傅宗龙和陕西左布政使郑崇俭等人。”

  ……

  “安静!”

  崇祯沉声说了一句,待群臣安静了下来后,看向毕自严:“传旨告诉陕西左布政使郑崇俭,越是关键时间越是不能放松警惕,无比严阵以待,确保颗粒归仓。

  颗粒归仓后的分配一定要确保公平,这关系到接下来的秋耕以及政策的延续。

  至于赏赐,等归仓之后再说,吏部会同内阁议一下。”

  说到这里,崇祯又看向群臣:“诸位爱卿,汉中平原的大丰收充分说明了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有苦难就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是我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礼部要将这种精神写成文章通传大明所有百姓,让百姓知道只要自己不放弃,总有成功的时刻,任何事情不是有希望了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成功。”

  “臣等遵旨!”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毕自严、房壮丽、刘宗周三位尚书回应后,皇极殿内群臣也都躬身回应。

  心中满是敬佩之色,皇帝虽然年轻,但总能说出经典的话。

  “毕爱卿,你这边还有事要奏吗?”

  听着皇帝的问话,毕自严想了想后,还是决定将集体经济的事情拿到朝会上来说,就算单独向皇帝禀报了,这种大事儿估计还是要在朝会上讨论的。

  “陛下,海贸数据公布后,广德泰当家人张子兴给户部递交了一封信!”

  毕自严取出了原本想朝会后去东暖阁呈报的张子兴的书信以及供销社杨青云、宁远互市顾问席端攀、芜湖巨店阮康文等人的想法。

  待王承恩将厚厚一叠文本呈送给皇帝后,毕自严继续道:“陛下,张子兴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大致意思是……”

  一炷香的功夫,毕自严将集体经济的想法包括借鉴的历史上的各种类似制度的优劣以及解决方法都给讲了一遍。

  群臣都懵了,怔怔的看着毕自严。

  龙椅上的崇祯比他们更懵逼,拿着文本的手都凝固了起来。

  我是谁?

  我在哪里?

  我在做什么?

  脑海深处来了个灵魂三连问。

  集体经济可是后世那一段时间最为出名的,虽然有很多的瑕疵在,但造就了数个强大的村镇。

  当普通百姓月工资七八十块,而最强大的那个村子人均收入一千块,相差了十二倍,村办企业的利润是全国所有大队平均的三百倍,何等的夸张。

  哪怕是到了后世极为发达的时代,那些村子也依旧是普通百姓羡慕的存在。

  如果只是集体经济还能理解,毕竟这在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的制度存在,只要稍加整理,完善弊端,也是可行的。

  但问题是在现在提出的集体经济中出现了银股、身股、在职股三个股份。

  银股不算稀奇,合伙做生意的很多,身股虽然没有具体提出来,但一些大商号还是会给一些分号的掌柜的一些奖励,算是身股的雏形了。

  最关键的在职股,这特么的不是妥妥的后世那些大公司的虚拟股份吗?

  从这份提议来看,只要给足够的利益和权限,打开百姓的思想束缚,他们的想法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更能出现‘百家争鸣’的奇观。

  从这一方面来看,什么股份制、股票制、集体制等等,都是咱们老祖宗们玩剩下的。

  现在大明在全力推动商事和后世那一段时间的情况是何其的相似,集体经济的想法也是同时出现。

  历史总是以相似的方式重演,但并不简单重复。

  但不得不说,如今的时刻,集体经济是最好的选择。

  想到这里,崇祯看向震撼的群臣:“诸位爱卿,毕爱卿刚刚讲的集体经济,诸位是什么看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