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上前一步,沉声说道:“都住手!”
两人听到熟悉的声音,连忙转头,一看竟是太子殿下,顿时脸色一变,慌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跪地请罪:“殿下恕罪,小人一时胡涂,才动了手!”
朱标冷冷看了他们一眼,缓缓说道:“集市的初衷是为百姓谋利,而不是让你们争抢内斗。你们的争执不仅影响了自己的生意,也扰乱了集市的秩序。本宫问你们,可知错?”
两人连连磕头:“殿下教训得是,小人知错!”
朱标目光缓和了几分,他转向商会的成员:“这件事如何解决?”
商会成员连忙上前一步,答道:“殿下,摊位划分确实有些疏漏,我们会立刻重新调整,确保两位摊主都能满意。”
朱标点点头:“去办吧。另外,今日因管理不善,所有摊主有任何类似纠纷,商会都要全力解决,不得推脱。”
商会成员抱拳道:“是,殿下!”
看到两名摊主重新握手言和,围观的百姓纷纷拍手称赞:“还是太子殿下公正!这集市真是办到我们心坎里去了。”
朱标一边巡视,一边细心观察摊贩与百姓的交流,他的嘴角始终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意。
不远处,一个热闹的摊位吸引了他的注意。围着摊位的人群欢声笑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殿下,那是王大娘的糕点摊,她做的桂花糕在京畿一带小有名气。”一名随从低声解释。
朱标点了点头,快步走近。只见摊位后站着一位略显疲惫的老妇,她满脸堆笑地递出一块块糕点,却始终保持谦和:“各位父老乡亲,这桂花糕可是用了新鲜的桂花酿制的,软糯香甜,不妨尝上一块!”
“王大娘,今天你这摊子比往常还热闹啊!”朱标故意以平和的语气说道。
王大娘抬头一看,顿时一愣,连忙擦了擦手:“殿下!殿下怎么来了?小摊寒酸,让您见笑了。”
朱标摆摆手:“百姓的生活便是朝廷的根本,本宫怎么会嫌寒酸呢?今天的集市就是让大家尽情做生意。你说,这桂花糕生意可还好?”
王大娘露出憨厚的笑容:“托殿下的福,今天的生意比往日里多了两倍不止!许多老顾客还带了亲戚朋友来尝,这不,一上午的糕点都快卖光了。”
朱标满意地点头,转身对随从说道:“去买几盘桂花糕,分给周围的百姓,让他们也尝尝。”
周围百姓见状,纷纷感叹:“太子殿下真是仁德,这样的集市每个月能有一次就好了!”
正在这时,一阵骚动从不远处传来,只见一匹骏马突然挣脱了缰绳,四蹄翻飞地冲向人群。百姓们惊慌失措,纷纷四散逃避。
摊位被撞翻,货物散落一地,哭喊声夹杂在喧嚣中,场面顿时乱成一片。
朱标眉头一皱,毫不犹豫地快步向混乱处走去。他的随从试图阻拦:“殿下,前方危险,不宜靠近!”
朱标一挥手,语气坚定:“百姓有难,本宫岂能坐视不理?随我来!”
只见那匹马嘶鸣不止,眼中透着狂躁,仿佛受到巨大惊吓。几个壮汉试图合力拦下,却被马蹄掀翻在地。朱标迅速看向附近的士兵,命令道:“拿绳索来,把它拦住!”
士兵迅速行动,用长绳将马团团围住。然而,马匹力气极大,挣脱了几次,差点将士兵甩飞。就在这时,朱标从地上捡起一根竹竿,大步向前,冲那些士兵喊道:“拉紧它,我去安抚!”
百姓们屏息看着朱标的举动,议论纷纷:“殿下要亲自上去?那可是匹烈马啊!”
只见朱标双手紧握竹竿,小心翼翼地靠近马匹。他低声说道:“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他每走一步,语调都变得更加柔和,手上的动作也极为缓慢。那匹马似乎感受到朱标的平静,渐渐停止了挣扎。
趁着马放松的一瞬间,朱标用竹竿轻轻压住它的脖颈,稳稳地控制住了它的动作。随后,士兵迅速将绳索收紧,将马匹固定下来。
围观的百姓顿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殿下英勇!殿下真是我们百姓的守护神!”
朱标轻轻抚摸着马匹的鬃毛,目光深沉:“好好安置它,查清它为何受惊,切莫再让它伤人。”
待骚动平息后,集市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朱标站在高台上,扫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缓缓说道:“今日之集市,让本宫看到了百姓的智慧与勤劳,也让本宫明白,民之所需,便是朝廷之责。本宫在此向大家承诺,未来会更多举办这样的集市,让大家有更多机会将货物售卖,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台下百姓听罢,纷纷激动地高呼:“殿下千岁!”
就在此时,一名年迈的老者挤出人群,颤巍巍地上前说道:“殿下,俺有个不情之请,不知能否讲?”
朱标连忙示意随从将老人搀扶上前:“老人家请讲,但说无妨。”
老者抹了抹额头的汗珠,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今日的集市让我们乡下的穷苦人也能赚上几个钱。俺想着,能不能让这样的集市每月都有一次?这样,咱们这些乡下人就不用走那么远的路进城卖货了。”
朱标听罢,沉思片刻,随即微微一笑:“老人家所提之事,正是本宫所想。既然大家有这个需求,本宫便立下规矩,每月初一,便在京畿城外设立固定集市,让更多百姓受益。”
此话一出,台下百姓欢呼不已:“殿下真是为我们着想的好人啊!”
朱标环顾四周,看到百姓脸上的笑容,目光越发坚定。他心中默念:“为百姓谋福,是我身为太子的责任。”
日暮西山,集市逐渐散去。朱标站在空荡的广场上,回头对随从说道:“今日的收获远超预期,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记下所有问题,明日务必一一解决。”
随从点头,恭敬应道:“是,殿下!”
朱瀚站在皇宫书房的窗前,细雨打湿了青石台阶。他微微眯起眼睛,望着灰蒙蒙的天色,似乎在思索什么。耳边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一会儿,朱标快步走进书房,神色间带着几分焦虑。
“皇叔,”朱标抱拳行礼,语气沉稳中透着隐隐的急切,“刚得到消息,四弟近日又在京郊举办马术比拼,吸引了不少世家子弟参与,场面颇为轰动。”
朱瀚转身,看着朱标,神情淡然:“标儿,何事让你如此心急?”
朱标略显迟疑,沉声道:“皇叔,四弟此举虽未明言,但他通过这场比拼拉拢世家子弟,隐隐已显威势。若任由此事发展下去,恐怕会影响朝廷对的支持。”
朱瀚闻言,轻笑一声,坐到书案旁,为自己斟了一杯茶:“四弟是聪明人,他知道直接对抗你毫无益处,所以选择从周边入手。世家子弟中不乏有心人,他借此笼络人心,也是情理之中。”
“皇叔,难道我们就不做些应对吗?”朱标目光焦灼,显然对朱棣的行为极为警觉。
朱瀚放下茶杯,目光深邃:“标儿,不必着急。四弟虽心思深沉,但你若处处防备,反而显得气量不足。你要记住,你是太子,所做之事应为大明江山和百姓着想,而非与他争锋斗气。”
朱标垂下目光,若有所思:“皇叔教诲的是,明白了。今日前来,除了此事,还想请教皇叔,如何巩固朝廷与世家之间的关系?”
朱瀚略作沉吟,缓缓说道:“世家多出才俊,朝廷与之往来,本就相辅相成。但他们看重的从来不是虚言,而是实际利益。你可以从培养士子、推举能人入手,让他们看到朝廷的诚意与未来的希望。”
朱标眼中一亮,抱拳道:“皇叔高见!这就着手筹备一场士子荐举大会,以发掘民间之才,拉近朝廷与世家的关系。”
朱瀚满意地点点头:“去吧,标儿。这是一场你需要主导的大事,做得好,不仅能彰显你的胸襟,更能真正造福大明。”
另一边,朱棣一身劲装,骑在一匹骏马上,神采飞扬地巡视场地。场中,一场激烈的赛马正在进行,十数匹骏马奔腾而过,尘土飞扬,观众们纷纷为选手呐喊助威。
朱棣对身旁的幕僚说道:“这场比拼举办得不错吧?连那些素日高傲的世家子弟,如今也不得不在本王面前低头。”
幕僚附和道:“殿下此举实为妙策。那些世家子弟既能在比拼中展现才华,又能因殿下之名聚集一堂。此举必然为殿下赢得声望。”
朱棣得意一笑:“声望?哼,声望只是表面,我要的是这些世家成为我的臂膀,助我一步步走上更高的位置。”
此时,场中一名骑手因操作不当摔落马下,围观的世家子弟立刻议论纷纷:“这人真是不堪一击,怎么敢在燕王殿下面前丢人现眼?”
朱棣策马上前,抬手制止了众人的窃窃私语。他下马走到那骑手面前,弯腰将人扶起,语气温和:“胜负乃常事,不必自责。只要你敢再尝试,便是真正的勇士。”
那骑手满脸感激:“谢燕王殿下教诲!小人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朱棣大声说道:“今日之比拼,无论输赢,只要敢于挑战,便是英雄。本王在此宣布,每一位参赛者,皆有奖励!”
围观的世家子弟顿时欢呼起来,他们纷纷感叹:“燕王殿下果然器量非凡!”
另一边,朱标亲自主持的士子荐举大会在京城南郊的广场举行。
清晨的阳光洒在京城南郊的广场上,广场四周布置得庄严而又不失大气,红绸飘扬,数十名士兵维持着秩序。
来自京畿各地的士子们聚集在广场中央,身着青布长衫,神色中透着兴奋与期待。
高台之上,朱标一袭宽袍大袖,负手而立。他目光扫过台下的众人,朗声道:“诸位才俊,今日大会的目的,便是发掘天下英才,为大明储备栋梁之材。本宫希望,无论出身贵贱,只要你有才华,便可一展抱负!”
这番话掷地有声,台下顿时一片窃窃私语,不少士子交头接耳,眼中闪过激动之色。
一名身着朴素青衣的年轻书生走到队伍最前方,拱手说道:“殿下,小人李庭松,虽出身贫寒,但自幼苦读诗书,立志为国效力。今日特来一试,还望殿下不吝赐教!”
朱标看向李庭松,见他神态谦和,却目光坚毅,心中顿生好感。他微微一笑,轻声道:“李庭松,本宫听闻你才学过人。既然如此,不如当场赋诗一首,以抒胸臆?”
李庭松毫不犹豫,走到高台中央,略作思索后,抬头挺胸,朗声吟诵道:
“大明气象如初日,江山万里焕新辉。
愿为朝廷出微力,直教青史共留名!”
这四句诗铿锵有力,声传四方。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许多士子忍不住低声赞叹:“果然好诗!此子才华非凡!”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头说道:“好诗!李庭松,你的志向与才情,确实难得。本宫今日便收下你,稍后送你进翰林院,由资深学者亲自指导。”
李庭松闻言,激动得连忙跪下叩首:“谢殿下栽培,小人必定鞠躬尽瘁,报答朝廷!”
朱标上前一步,亲手将他扶起,语气温和:“起来吧。记住,做事尽力便好,不必自苦。”
随着李庭松的开场,更多士子摩拳擦掌,踊跃上前。
一名身形瘦削的青年走到台前,恭敬地说道:“殿下,小人杨清远,虽无文采可咏,但擅长经义辩论,愿与诸位士子切磋一番。”
朱标目光微亮,朗声道:“好!既然如此,本宫便设一题,请诸位士子一同参与辩论。”
他抬起手,示意侍从送上一份早已拟定的题目。朱标展开卷轴,念道:“古人有云,‘以仁治天下’。诸位以为,何为仁?如何以仁治天下?”
这道题一出,台下的士子们顿时议论纷纷。
两人听到熟悉的声音,连忙转头,一看竟是太子殿下,顿时脸色一变,慌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跪地请罪:“殿下恕罪,小人一时胡涂,才动了手!”
朱标冷冷看了他们一眼,缓缓说道:“集市的初衷是为百姓谋利,而不是让你们争抢内斗。你们的争执不仅影响了自己的生意,也扰乱了集市的秩序。本宫问你们,可知错?”
两人连连磕头:“殿下教训得是,小人知错!”
朱标目光缓和了几分,他转向商会的成员:“这件事如何解决?”
商会成员连忙上前一步,答道:“殿下,摊位划分确实有些疏漏,我们会立刻重新调整,确保两位摊主都能满意。”
朱标点点头:“去办吧。另外,今日因管理不善,所有摊主有任何类似纠纷,商会都要全力解决,不得推脱。”
商会成员抱拳道:“是,殿下!”
看到两名摊主重新握手言和,围观的百姓纷纷拍手称赞:“还是太子殿下公正!这集市真是办到我们心坎里去了。”
朱标一边巡视,一边细心观察摊贩与百姓的交流,他的嘴角始终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意。
不远处,一个热闹的摊位吸引了他的注意。围着摊位的人群欢声笑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殿下,那是王大娘的糕点摊,她做的桂花糕在京畿一带小有名气。”一名随从低声解释。
朱标点了点头,快步走近。只见摊位后站着一位略显疲惫的老妇,她满脸堆笑地递出一块块糕点,却始终保持谦和:“各位父老乡亲,这桂花糕可是用了新鲜的桂花酿制的,软糯香甜,不妨尝上一块!”
“王大娘,今天你这摊子比往常还热闹啊!”朱标故意以平和的语气说道。
王大娘抬头一看,顿时一愣,连忙擦了擦手:“殿下!殿下怎么来了?小摊寒酸,让您见笑了。”
朱标摆摆手:“百姓的生活便是朝廷的根本,本宫怎么会嫌寒酸呢?今天的集市就是让大家尽情做生意。你说,这桂花糕生意可还好?”
王大娘露出憨厚的笑容:“托殿下的福,今天的生意比往日里多了两倍不止!许多老顾客还带了亲戚朋友来尝,这不,一上午的糕点都快卖光了。”
朱标满意地点头,转身对随从说道:“去买几盘桂花糕,分给周围的百姓,让他们也尝尝。”
周围百姓见状,纷纷感叹:“太子殿下真是仁德,这样的集市每个月能有一次就好了!”
正在这时,一阵骚动从不远处传来,只见一匹骏马突然挣脱了缰绳,四蹄翻飞地冲向人群。百姓们惊慌失措,纷纷四散逃避。
摊位被撞翻,货物散落一地,哭喊声夹杂在喧嚣中,场面顿时乱成一片。
朱标眉头一皱,毫不犹豫地快步向混乱处走去。他的随从试图阻拦:“殿下,前方危险,不宜靠近!”
朱标一挥手,语气坚定:“百姓有难,本宫岂能坐视不理?随我来!”
只见那匹马嘶鸣不止,眼中透着狂躁,仿佛受到巨大惊吓。几个壮汉试图合力拦下,却被马蹄掀翻在地。朱标迅速看向附近的士兵,命令道:“拿绳索来,把它拦住!”
士兵迅速行动,用长绳将马团团围住。然而,马匹力气极大,挣脱了几次,差点将士兵甩飞。就在这时,朱标从地上捡起一根竹竿,大步向前,冲那些士兵喊道:“拉紧它,我去安抚!”
百姓们屏息看着朱标的举动,议论纷纷:“殿下要亲自上去?那可是匹烈马啊!”
只见朱标双手紧握竹竿,小心翼翼地靠近马匹。他低声说道:“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他每走一步,语调都变得更加柔和,手上的动作也极为缓慢。那匹马似乎感受到朱标的平静,渐渐停止了挣扎。
趁着马放松的一瞬间,朱标用竹竿轻轻压住它的脖颈,稳稳地控制住了它的动作。随后,士兵迅速将绳索收紧,将马匹固定下来。
围观的百姓顿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殿下英勇!殿下真是我们百姓的守护神!”
朱标轻轻抚摸着马匹的鬃毛,目光深沉:“好好安置它,查清它为何受惊,切莫再让它伤人。”
待骚动平息后,集市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朱标站在高台上,扫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缓缓说道:“今日之集市,让本宫看到了百姓的智慧与勤劳,也让本宫明白,民之所需,便是朝廷之责。本宫在此向大家承诺,未来会更多举办这样的集市,让大家有更多机会将货物售卖,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台下百姓听罢,纷纷激动地高呼:“殿下千岁!”
就在此时,一名年迈的老者挤出人群,颤巍巍地上前说道:“殿下,俺有个不情之请,不知能否讲?”
朱标连忙示意随从将老人搀扶上前:“老人家请讲,但说无妨。”
老者抹了抹额头的汗珠,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今日的集市让我们乡下的穷苦人也能赚上几个钱。俺想着,能不能让这样的集市每月都有一次?这样,咱们这些乡下人就不用走那么远的路进城卖货了。”
朱标听罢,沉思片刻,随即微微一笑:“老人家所提之事,正是本宫所想。既然大家有这个需求,本宫便立下规矩,每月初一,便在京畿城外设立固定集市,让更多百姓受益。”
此话一出,台下百姓欢呼不已:“殿下真是为我们着想的好人啊!”
朱标环顾四周,看到百姓脸上的笑容,目光越发坚定。他心中默念:“为百姓谋福,是我身为太子的责任。”
日暮西山,集市逐渐散去。朱标站在空荡的广场上,回头对随从说道:“今日的收获远超预期,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记下所有问题,明日务必一一解决。”
随从点头,恭敬应道:“是,殿下!”
朱瀚站在皇宫书房的窗前,细雨打湿了青石台阶。他微微眯起眼睛,望着灰蒙蒙的天色,似乎在思索什么。耳边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一会儿,朱标快步走进书房,神色间带着几分焦虑。
“皇叔,”朱标抱拳行礼,语气沉稳中透着隐隐的急切,“刚得到消息,四弟近日又在京郊举办马术比拼,吸引了不少世家子弟参与,场面颇为轰动。”
朱瀚转身,看着朱标,神情淡然:“标儿,何事让你如此心急?”
朱标略显迟疑,沉声道:“皇叔,四弟此举虽未明言,但他通过这场比拼拉拢世家子弟,隐隐已显威势。若任由此事发展下去,恐怕会影响朝廷对的支持。”
朱瀚闻言,轻笑一声,坐到书案旁,为自己斟了一杯茶:“四弟是聪明人,他知道直接对抗你毫无益处,所以选择从周边入手。世家子弟中不乏有心人,他借此笼络人心,也是情理之中。”
“皇叔,难道我们就不做些应对吗?”朱标目光焦灼,显然对朱棣的行为极为警觉。
朱瀚放下茶杯,目光深邃:“标儿,不必着急。四弟虽心思深沉,但你若处处防备,反而显得气量不足。你要记住,你是太子,所做之事应为大明江山和百姓着想,而非与他争锋斗气。”
朱标垂下目光,若有所思:“皇叔教诲的是,明白了。今日前来,除了此事,还想请教皇叔,如何巩固朝廷与世家之间的关系?”
朱瀚略作沉吟,缓缓说道:“世家多出才俊,朝廷与之往来,本就相辅相成。但他们看重的从来不是虚言,而是实际利益。你可以从培养士子、推举能人入手,让他们看到朝廷的诚意与未来的希望。”
朱标眼中一亮,抱拳道:“皇叔高见!这就着手筹备一场士子荐举大会,以发掘民间之才,拉近朝廷与世家的关系。”
朱瀚满意地点点头:“去吧,标儿。这是一场你需要主导的大事,做得好,不仅能彰显你的胸襟,更能真正造福大明。”
另一边,朱棣一身劲装,骑在一匹骏马上,神采飞扬地巡视场地。场中,一场激烈的赛马正在进行,十数匹骏马奔腾而过,尘土飞扬,观众们纷纷为选手呐喊助威。
朱棣对身旁的幕僚说道:“这场比拼举办得不错吧?连那些素日高傲的世家子弟,如今也不得不在本王面前低头。”
幕僚附和道:“殿下此举实为妙策。那些世家子弟既能在比拼中展现才华,又能因殿下之名聚集一堂。此举必然为殿下赢得声望。”
朱棣得意一笑:“声望?哼,声望只是表面,我要的是这些世家成为我的臂膀,助我一步步走上更高的位置。”
此时,场中一名骑手因操作不当摔落马下,围观的世家子弟立刻议论纷纷:“这人真是不堪一击,怎么敢在燕王殿下面前丢人现眼?”
朱棣策马上前,抬手制止了众人的窃窃私语。他下马走到那骑手面前,弯腰将人扶起,语气温和:“胜负乃常事,不必自责。只要你敢再尝试,便是真正的勇士。”
那骑手满脸感激:“谢燕王殿下教诲!小人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朱棣大声说道:“今日之比拼,无论输赢,只要敢于挑战,便是英雄。本王在此宣布,每一位参赛者,皆有奖励!”
围观的世家子弟顿时欢呼起来,他们纷纷感叹:“燕王殿下果然器量非凡!”
另一边,朱标亲自主持的士子荐举大会在京城南郊的广场举行。
清晨的阳光洒在京城南郊的广场上,广场四周布置得庄严而又不失大气,红绸飘扬,数十名士兵维持着秩序。
来自京畿各地的士子们聚集在广场中央,身着青布长衫,神色中透着兴奋与期待。
高台之上,朱标一袭宽袍大袖,负手而立。他目光扫过台下的众人,朗声道:“诸位才俊,今日大会的目的,便是发掘天下英才,为大明储备栋梁之材。本宫希望,无论出身贵贱,只要你有才华,便可一展抱负!”
这番话掷地有声,台下顿时一片窃窃私语,不少士子交头接耳,眼中闪过激动之色。
一名身着朴素青衣的年轻书生走到队伍最前方,拱手说道:“殿下,小人李庭松,虽出身贫寒,但自幼苦读诗书,立志为国效力。今日特来一试,还望殿下不吝赐教!”
朱标看向李庭松,见他神态谦和,却目光坚毅,心中顿生好感。他微微一笑,轻声道:“李庭松,本宫听闻你才学过人。既然如此,不如当场赋诗一首,以抒胸臆?”
李庭松毫不犹豫,走到高台中央,略作思索后,抬头挺胸,朗声吟诵道:
“大明气象如初日,江山万里焕新辉。
愿为朝廷出微力,直教青史共留名!”
这四句诗铿锵有力,声传四方。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许多士子忍不住低声赞叹:“果然好诗!此子才华非凡!”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头说道:“好诗!李庭松,你的志向与才情,确实难得。本宫今日便收下你,稍后送你进翰林院,由资深学者亲自指导。”
李庭松闻言,激动得连忙跪下叩首:“谢殿下栽培,小人必定鞠躬尽瘁,报答朝廷!”
朱标上前一步,亲手将他扶起,语气温和:“起来吧。记住,做事尽力便好,不必自苦。”
随着李庭松的开场,更多士子摩拳擦掌,踊跃上前。
一名身形瘦削的青年走到台前,恭敬地说道:“殿下,小人杨清远,虽无文采可咏,但擅长经义辩论,愿与诸位士子切磋一番。”
朱标目光微亮,朗声道:“好!既然如此,本宫便设一题,请诸位士子一同参与辩论。”
他抬起手,示意侍从送上一份早已拟定的题目。朱标展开卷轴,念道:“古人有云,‘以仁治天下’。诸位以为,何为仁?如何以仁治天下?”
这道题一出,台下的士子们顿时议论纷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