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内,冬日的寒意刚刚消散,一阵铿锵的锣鼓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一支身着劲装的队伍走过街巷,手持旗帜,上书“京城武术比试”,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目光。
“听说了吗?是燕王殿下亲自举办的武术比试!”一名卖炊饼的小贩兴奋地说道,“咱们老百姓也能去看呢!”
“这可是难得一见的热闹,听说还邀请了不少江湖好手。”旁边挑着扁担的汉子放下重物,眼中带着几分期待。
一时间,消息传遍京城,街头巷尾皆在议论。人群纷纷朝比试场地聚去——那是京城南郊的一片开阔地,被朱棣特意整饬一新。
四周搭起了高台,中间是宽阔的擂台,周围的看台上已经人头攒动。
朱棣身着一袭玄色劲装,站在高台中央。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台下的百姓,嘴角微微扬起:“各位父老乡亲,本王今日举办此比试,不为其他,只为宏扬武道,强我大明之躯!凡有胆识与本领者,皆可上台一试身手。”
话音刚落,台下便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朱棣转头看向身旁的幕僚,低声吩咐道:“务必要让气氛热起来。这场比试,不仅是为百姓看的,更是为那些士绅和官员们准备的。”
幕僚点头,立即派人安排第一场比试。
擂台上,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汉率先登场。他赤裸着上身,肌肉结实,手中握着一根硕大的铁棍。他对着台下抱拳高喊:“小人张铁牛,愿与各路豪杰一较高下!”
观众哗然,不少人窃窃私语:“这张铁牛可是京城有名的好手,谁敢上去啊?”
片刻后,一名青年身影从人群中跃上擂台。他穿着一身青布短衫,身形瘦削,显得与张铁牛截然不同。他抱拳一礼:“在下刘启,愿讨教一二。”
朱棣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轻声自语:“有意思,开局便是强弱对决。看看这刘启是否有真本事。”
比试开始,张铁牛率先发力,铁棍呼啸着砸向刘启。台下传来一阵惊呼:“这一下若打中,非得骨断筋折不可!”
但刘启身形灵活,脚尖轻点,瞬间跃开数步,避开了铁棍的攻击。
紧接着,他借力跃起,一掌拍向张铁牛的肩膀。张铁牛反应迅速,侧身一躲,挥棍反击。两人你来我往,场面愈发激烈。
朱棣坐在高台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擂台,时不时点头:“此等身手,倒也不凡。”
一旁的幕僚小声说道:“殿下,这刘启身形虽弱,但身法精妙,或许有胜算。”
朱棣笑了笑,目光中闪过一丝深意:“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场面的热闹。”
擂台上,刘启突然加快了步伐,绕到张铁牛的身后,一个扫堂腿将他击倒。张铁牛狼狈地跌在地上,铁棍也掉落一旁。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刘启拱手说道:“承让!”
张铁牛捡起铁棍,站起身,抱拳说道:“技不如人,甘拜下风!”
朱棣站起身,鼓起掌来,朗声说道:“好!你们二人都表现得极为精彩!本王欣赏的,便是这等真本事!”
紧接着,朱棣亲自走到擂台中央,对着台下说道:“今日比试,不仅为强身健体,更为振奋人心。凡是胜者,皆可得丰厚赏赐!”
此话一出,台下百姓更加激动,不少年轻人跃跃欲试,纷纷报名上台。接下来的比试更加热烈,刀枪剑棍轮番登场,百姓们目不转睛,连茶水都顾不上喝。
朱棣站在擂台中央,面向人群,缓缓抬起手,声音洪亮:“各位乡亲,今日比试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是为了振奋人心、护我大明之荣!凡能在比试中获胜者,本王必有重赏,金银绸缎,任君选择!”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百姓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燕王殿下果然大气!居然还有赏赐!”
“这样的机会不多见啊,我倒想上去试试!”
朱棣见人群中气氛逐渐高涨,目光中带着几分满意的笑意。他转身对着擂台上的裁判挥了挥手,低声吩咐:“让比试更激烈一些,既要让百姓看到热闹,也要彰显朝廷的武备。”
裁判会意,立刻宣布:“比试继续!下场擂台挑战者——何彪,对战燕山武馆弟子李虎!”
随着这一声高喊,擂台两边的帷幕同时掀开。左侧,一个身材魁梧、满脸胡茬的壮汉走了上来,单手持着一根厚重的铁枪。他步伐沉稳,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众人的心头。
“这就是何彪?听说他曾在江湖上闯过名声,是个狠角色!”
“铁枪何彪!这个名头我听过,他的枪法快而重,许多人都败在他手上。”
而右侧,一名身穿灰色劲装的年轻男子跃上擂台,他的身形灵活,目光如炬,手里握着一对短棍。他朝着何彪抱拳,朗声道:“李虎,领教前辈高招!”
“少废话!”何彪冷哼一声,双手一握铁枪,脚下一跺地面,擂台发出“轰”的一声巨响,光是这股气势便让台下观众倒吸一口凉气。
比试正式开始!
何彪抢先一步,铁枪宛如游龙一般直刺李虎。李虎双棍交叉一挡,“铛”的一声火花四溅,他被震得退了两步,却立刻稳住身形,借力一个侧翻,绕到何彪的身后。
“好身法!”台下的百姓纷纷鼓掌叫好。
何彪冷笑一声,迅速转身,手中铁枪横扫,带起一阵劲风。李虎再度灵巧闪避,短棍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向何彪的手腕招呼过去。两人你来我往,攻守转换间,台上气氛愈发激烈。
朱棣眯起眼睛,略带欣赏地说道:“这李虎的身法不俗,但若不能突破何彪的力量优势,迟早会败下阵来。”
正如朱棣所言,李虎的短棍虽然灵活,但每次接触铁枪,都会被何彪的巨力震退。眼看李虎的动作逐渐慢了下来,何彪大吼一声,铁枪猛然横扫,竟将李虎的短棍击飞了出去!
“你输了!”何彪哈哈大笑,将铁枪戳在地上,得意地看着李虎。
李虎喘着粗气,沉默片刻,抱拳道:“多谢前辈赐教。”
“好!”朱棣站起身,大声鼓掌,“何彪,不愧是江湖好手,本王为你喝彩!”
何彪拱手一礼,朗声道:“谢燕王殿下!”
比试继续进行,台上的对战一场比一场激烈。一名身着白衣的剑客登场时,更是引起了满场的欢呼声。
“那是柳如风!据说他的剑法能在一瞬间刺出七剑!”
“柳如风?这可是江湖上的高手啊,今日竟然也来参战了!”
朱棣目光微动,对身旁的幕僚说道:“传言是真是假,今日便可一见分晓。”
柳如风的对手是一名使大刀的武者,两人登台后同时拱手行礼,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柳如风轻轻拔出长剑,微微一笑:“柳某的剑不常出鞘,今日承蒙殿下厚爱,还请赐教。”
那大刀武者抱拳道:“请!”
比试开始,大刀武者抢先一步,双手挥刀斩向柳如风,刀风呼啸,声势骇人。但柳如风却如一片落叶,轻轻飘开半步,长剑反手一挑,便将大刀引偏了方向。
台下观众纷纷惊呼:“好快的剑!”
朱棣眯起眼睛,轻声说道:“此人步伐轻灵,剑法灵巧,但是否真有实力,还需再看。”
柳如风几乎没有给对手喘息的机会,长剑在空中划过一道银光,连刺七次,每一次都精准无误地点在对方的肩膀、手腕与膝盖之上。
大刀武者难以招架,最终无奈认输。
柳如风抱剑而立,拱手说道:“承让。”
朱棣大笑着站起身,亲自走到台前,朗声道:“好!柳如风,你这一手剑法,果然不负江湖美名!今日,本王便赐你十两黄金,以表赏识。”
柳如风连忙跪下谢恩:“谢殿下厚爱,柳某感激不尽。”
日落时分,武术比试接近尾声。朱棣站在高台上,俯瞰着台下的百姓,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他高声说道:“今日比试,各位百姓是否尽兴?”
“尽兴!尽兴!”台下的百姓齐声回应,掌声如雷。
朱棣微微一笑:“本王举办此比试,不仅为了寻江湖好手,更为展示我大明的武备。只要我大明儿郎人人如今日擂台上的豪杰,天下何惧外患!”
此言一出,台下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欢呼声,许多人纷纷对朱棣投以敬佩的目光。甚至连一些士绅也在窃窃私语:
“燕王殿下果然不凡,此等气魄,非寻常人能比。”
这场比试很快传到朱标耳中,他皱眉说道:“四弟这是在做什么?如今朝廷重视民生,他却如此高调张扬,岂不是扰民?”
朱瀚却笑着说道:“标儿,不必担心。这不过是他转移注意力的一招。”
朱标冷静地点了点头:“皇叔,明白了。他想转移焦点,那我便让他知道,百姓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清晨,天刚蒙蒙亮,街道上已经热闹起来。朱标身穿一袭青色便服,亲自巡视集市的布置。
他一边走,一边细心叮嘱身旁的随从:“每个摊位都安排妥当了吗?是否有人因为地段不佳而抱怨?百姓进出是否顺畅?”
商会的一名负责人连忙拱手回答:“殿下请放心,所有摊位已按报名顺序分配,早就妥善安排。至于进出通道,我们也特别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确保不拥挤。”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记住,今日集市的宗旨是让百姓受益。若有任何问题,务必第一时间解决。”
不远处,百姓们带着各种农产品、布匹和手工艺品陆续入场。摊主们一边忙着摆摊,一边兴奋地议论着:
“听说太子殿下亲自主持这场集市,摊位费一文钱都不用收!”
“是啊,这样的好事,可不多见啊!这回咱们种的果子终于能卖个好价钱了!”
“还有商会的人帮忙调解纠纷,连那些平日里爱欺负人的泼皮都不敢造次!”
朱标走到摊位区,看到一个小女孩正跟着母亲将一筐鸡蛋摆上摊,忍不住停下脚步。他微微一笑,俯身问道:“小姑娘,你们是第一次来摆摊吗?”
小女孩眨巴着眼睛,怯生生地点头:“是的,殿下。我们家平时就在乡下卖鸡蛋,从没来过这么大的集市。”
朱标看着她清澈的眼神,心中感慨。他从随从手中接过几文铜钱,放在小女孩的手里:“这些鸡蛋,本宫买了。你们放心,只要用心经营,今年一定会有好收成。”
周围百姓见状,纷纷低声议论:“太子殿下真是体恤百姓,连这样的小摊贩都亲自照顾。”
集市上的人流量越来越大,摊位前人头攒动。有卖新鲜蔬果的摊主在吆喝:“刚摘的青菜!一文钱三把,来瞧瞧!”
还有一名年轻的铁匠站在简易的炉灶旁,敲打着刚锻好的菜刀:“这刀割肉切菜,一刀下去,干净利落!”
朱标穿行在人群中,看着百姓的笑脸,心中甚是欣慰。他走到一处绸缎摊前,摊主见到他连忙起身行礼:“殿下!小人早听说您要来,特意带了几匹上好的布匹,您看看?”
朱标摇摇头,笑着说道:“本宫不是来买东西的。你们今日销售如何?”
摊主满脸笑容:“托殿下的福,比往日里好上几倍!小人刚才还想着,回去得多雇几个人帮忙织布了。”
就在这时,一名商会的成员匆匆赶来,低声禀报:“殿下,西北角有两个摊主起了争执,说是摊位界线模糊,快打起来了!”
朱标神色一凛,立即说道:“带我过去!”
朱标快步赶到,只见两个摊主正在怒目对峙,其中一人挥舞着手中的锄头,指着对方大喊:“你摆摊竟然挤到我的地盘了!这可是我辛辛苦苦挑好的位置,凭什么让给你?”
另一人毫不示弱,反驳道:“你这话说得轻巧!明明是你占了我三尺的地,害得我的客人都没地方站了!”
围观的百姓纷纷指指点点,议论不休:“哎呀,这下麻烦了,谁也不肯退让。”
“听说了吗?是燕王殿下亲自举办的武术比试!”一名卖炊饼的小贩兴奋地说道,“咱们老百姓也能去看呢!”
“这可是难得一见的热闹,听说还邀请了不少江湖好手。”旁边挑着扁担的汉子放下重物,眼中带着几分期待。
一时间,消息传遍京城,街头巷尾皆在议论。人群纷纷朝比试场地聚去——那是京城南郊的一片开阔地,被朱棣特意整饬一新。
四周搭起了高台,中间是宽阔的擂台,周围的看台上已经人头攒动。
朱棣身着一袭玄色劲装,站在高台中央。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台下的百姓,嘴角微微扬起:“各位父老乡亲,本王今日举办此比试,不为其他,只为宏扬武道,强我大明之躯!凡有胆识与本领者,皆可上台一试身手。”
话音刚落,台下便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朱棣转头看向身旁的幕僚,低声吩咐道:“务必要让气氛热起来。这场比试,不仅是为百姓看的,更是为那些士绅和官员们准备的。”
幕僚点头,立即派人安排第一场比试。
擂台上,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汉率先登场。他赤裸着上身,肌肉结实,手中握着一根硕大的铁棍。他对着台下抱拳高喊:“小人张铁牛,愿与各路豪杰一较高下!”
观众哗然,不少人窃窃私语:“这张铁牛可是京城有名的好手,谁敢上去啊?”
片刻后,一名青年身影从人群中跃上擂台。他穿着一身青布短衫,身形瘦削,显得与张铁牛截然不同。他抱拳一礼:“在下刘启,愿讨教一二。”
朱棣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轻声自语:“有意思,开局便是强弱对决。看看这刘启是否有真本事。”
比试开始,张铁牛率先发力,铁棍呼啸着砸向刘启。台下传来一阵惊呼:“这一下若打中,非得骨断筋折不可!”
但刘启身形灵活,脚尖轻点,瞬间跃开数步,避开了铁棍的攻击。
紧接着,他借力跃起,一掌拍向张铁牛的肩膀。张铁牛反应迅速,侧身一躲,挥棍反击。两人你来我往,场面愈发激烈。
朱棣坐在高台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擂台,时不时点头:“此等身手,倒也不凡。”
一旁的幕僚小声说道:“殿下,这刘启身形虽弱,但身法精妙,或许有胜算。”
朱棣笑了笑,目光中闪过一丝深意:“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场面的热闹。”
擂台上,刘启突然加快了步伐,绕到张铁牛的身后,一个扫堂腿将他击倒。张铁牛狼狈地跌在地上,铁棍也掉落一旁。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刘启拱手说道:“承让!”
张铁牛捡起铁棍,站起身,抱拳说道:“技不如人,甘拜下风!”
朱棣站起身,鼓起掌来,朗声说道:“好!你们二人都表现得极为精彩!本王欣赏的,便是这等真本事!”
紧接着,朱棣亲自走到擂台中央,对着台下说道:“今日比试,不仅为强身健体,更为振奋人心。凡是胜者,皆可得丰厚赏赐!”
此话一出,台下百姓更加激动,不少年轻人跃跃欲试,纷纷报名上台。接下来的比试更加热烈,刀枪剑棍轮番登场,百姓们目不转睛,连茶水都顾不上喝。
朱棣站在擂台中央,面向人群,缓缓抬起手,声音洪亮:“各位乡亲,今日比试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是为了振奋人心、护我大明之荣!凡能在比试中获胜者,本王必有重赏,金银绸缎,任君选择!”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百姓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燕王殿下果然大气!居然还有赏赐!”
“这样的机会不多见啊,我倒想上去试试!”
朱棣见人群中气氛逐渐高涨,目光中带着几分满意的笑意。他转身对着擂台上的裁判挥了挥手,低声吩咐:“让比试更激烈一些,既要让百姓看到热闹,也要彰显朝廷的武备。”
裁判会意,立刻宣布:“比试继续!下场擂台挑战者——何彪,对战燕山武馆弟子李虎!”
随着这一声高喊,擂台两边的帷幕同时掀开。左侧,一个身材魁梧、满脸胡茬的壮汉走了上来,单手持着一根厚重的铁枪。他步伐沉稳,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众人的心头。
“这就是何彪?听说他曾在江湖上闯过名声,是个狠角色!”
“铁枪何彪!这个名头我听过,他的枪法快而重,许多人都败在他手上。”
而右侧,一名身穿灰色劲装的年轻男子跃上擂台,他的身形灵活,目光如炬,手里握着一对短棍。他朝着何彪抱拳,朗声道:“李虎,领教前辈高招!”
“少废话!”何彪冷哼一声,双手一握铁枪,脚下一跺地面,擂台发出“轰”的一声巨响,光是这股气势便让台下观众倒吸一口凉气。
比试正式开始!
何彪抢先一步,铁枪宛如游龙一般直刺李虎。李虎双棍交叉一挡,“铛”的一声火花四溅,他被震得退了两步,却立刻稳住身形,借力一个侧翻,绕到何彪的身后。
“好身法!”台下的百姓纷纷鼓掌叫好。
何彪冷笑一声,迅速转身,手中铁枪横扫,带起一阵劲风。李虎再度灵巧闪避,短棍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向何彪的手腕招呼过去。两人你来我往,攻守转换间,台上气氛愈发激烈。
朱棣眯起眼睛,略带欣赏地说道:“这李虎的身法不俗,但若不能突破何彪的力量优势,迟早会败下阵来。”
正如朱棣所言,李虎的短棍虽然灵活,但每次接触铁枪,都会被何彪的巨力震退。眼看李虎的动作逐渐慢了下来,何彪大吼一声,铁枪猛然横扫,竟将李虎的短棍击飞了出去!
“你输了!”何彪哈哈大笑,将铁枪戳在地上,得意地看着李虎。
李虎喘着粗气,沉默片刻,抱拳道:“多谢前辈赐教。”
“好!”朱棣站起身,大声鼓掌,“何彪,不愧是江湖好手,本王为你喝彩!”
何彪拱手一礼,朗声道:“谢燕王殿下!”
比试继续进行,台上的对战一场比一场激烈。一名身着白衣的剑客登场时,更是引起了满场的欢呼声。
“那是柳如风!据说他的剑法能在一瞬间刺出七剑!”
“柳如风?这可是江湖上的高手啊,今日竟然也来参战了!”
朱棣目光微动,对身旁的幕僚说道:“传言是真是假,今日便可一见分晓。”
柳如风的对手是一名使大刀的武者,两人登台后同时拱手行礼,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柳如风轻轻拔出长剑,微微一笑:“柳某的剑不常出鞘,今日承蒙殿下厚爱,还请赐教。”
那大刀武者抱拳道:“请!”
比试开始,大刀武者抢先一步,双手挥刀斩向柳如风,刀风呼啸,声势骇人。但柳如风却如一片落叶,轻轻飘开半步,长剑反手一挑,便将大刀引偏了方向。
台下观众纷纷惊呼:“好快的剑!”
朱棣眯起眼睛,轻声说道:“此人步伐轻灵,剑法灵巧,但是否真有实力,还需再看。”
柳如风几乎没有给对手喘息的机会,长剑在空中划过一道银光,连刺七次,每一次都精准无误地点在对方的肩膀、手腕与膝盖之上。
大刀武者难以招架,最终无奈认输。
柳如风抱剑而立,拱手说道:“承让。”
朱棣大笑着站起身,亲自走到台前,朗声道:“好!柳如风,你这一手剑法,果然不负江湖美名!今日,本王便赐你十两黄金,以表赏识。”
柳如风连忙跪下谢恩:“谢殿下厚爱,柳某感激不尽。”
日落时分,武术比试接近尾声。朱棣站在高台上,俯瞰着台下的百姓,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他高声说道:“今日比试,各位百姓是否尽兴?”
“尽兴!尽兴!”台下的百姓齐声回应,掌声如雷。
朱棣微微一笑:“本王举办此比试,不仅为了寻江湖好手,更为展示我大明的武备。只要我大明儿郎人人如今日擂台上的豪杰,天下何惧外患!”
此言一出,台下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欢呼声,许多人纷纷对朱棣投以敬佩的目光。甚至连一些士绅也在窃窃私语:
“燕王殿下果然不凡,此等气魄,非寻常人能比。”
这场比试很快传到朱标耳中,他皱眉说道:“四弟这是在做什么?如今朝廷重视民生,他却如此高调张扬,岂不是扰民?”
朱瀚却笑着说道:“标儿,不必担心。这不过是他转移注意力的一招。”
朱标冷静地点了点头:“皇叔,明白了。他想转移焦点,那我便让他知道,百姓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清晨,天刚蒙蒙亮,街道上已经热闹起来。朱标身穿一袭青色便服,亲自巡视集市的布置。
他一边走,一边细心叮嘱身旁的随从:“每个摊位都安排妥当了吗?是否有人因为地段不佳而抱怨?百姓进出是否顺畅?”
商会的一名负责人连忙拱手回答:“殿下请放心,所有摊位已按报名顺序分配,早就妥善安排。至于进出通道,我们也特别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确保不拥挤。”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记住,今日集市的宗旨是让百姓受益。若有任何问题,务必第一时间解决。”
不远处,百姓们带着各种农产品、布匹和手工艺品陆续入场。摊主们一边忙着摆摊,一边兴奋地议论着:
“听说太子殿下亲自主持这场集市,摊位费一文钱都不用收!”
“是啊,这样的好事,可不多见啊!这回咱们种的果子终于能卖个好价钱了!”
“还有商会的人帮忙调解纠纷,连那些平日里爱欺负人的泼皮都不敢造次!”
朱标走到摊位区,看到一个小女孩正跟着母亲将一筐鸡蛋摆上摊,忍不住停下脚步。他微微一笑,俯身问道:“小姑娘,你们是第一次来摆摊吗?”
小女孩眨巴着眼睛,怯生生地点头:“是的,殿下。我们家平时就在乡下卖鸡蛋,从没来过这么大的集市。”
朱标看着她清澈的眼神,心中感慨。他从随从手中接过几文铜钱,放在小女孩的手里:“这些鸡蛋,本宫买了。你们放心,只要用心经营,今年一定会有好收成。”
周围百姓见状,纷纷低声议论:“太子殿下真是体恤百姓,连这样的小摊贩都亲自照顾。”
集市上的人流量越来越大,摊位前人头攒动。有卖新鲜蔬果的摊主在吆喝:“刚摘的青菜!一文钱三把,来瞧瞧!”
还有一名年轻的铁匠站在简易的炉灶旁,敲打着刚锻好的菜刀:“这刀割肉切菜,一刀下去,干净利落!”
朱标穿行在人群中,看着百姓的笑脸,心中甚是欣慰。他走到一处绸缎摊前,摊主见到他连忙起身行礼:“殿下!小人早听说您要来,特意带了几匹上好的布匹,您看看?”
朱标摇摇头,笑着说道:“本宫不是来买东西的。你们今日销售如何?”
摊主满脸笑容:“托殿下的福,比往日里好上几倍!小人刚才还想着,回去得多雇几个人帮忙织布了。”
就在这时,一名商会的成员匆匆赶来,低声禀报:“殿下,西北角有两个摊主起了争执,说是摊位界线模糊,快打起来了!”
朱标神色一凛,立即说道:“带我过去!”
朱标快步赶到,只见两个摊主正在怒目对峙,其中一人挥舞着手中的锄头,指着对方大喊:“你摆摊竟然挤到我的地盘了!这可是我辛辛苦苦挑好的位置,凭什么让给你?”
另一人毫不示弱,反驳道:“你这话说得轻巧!明明是你占了我三尺的地,害得我的客人都没地方站了!”
围观的百姓纷纷指指点点,议论不休:“哎呀,这下麻烦了,谁也不肯退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