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里,麦小苗负责部署系统,优化模型,李老三接手了周至负责的联络沟通那部份工作。

  而周至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智能终端研发管理,配套COSTS系统研发,流程质量管理系统移植,航天基地适用性改造等工作上来了。

  好在在李老三“最多直接管理十个人”的理念贯彻下,两个小组的管理工作相当高效,加上配置人员的能力水平和系统改造基础本来就很好,因此进展非常符合预期。

  只用了九十天,智能终端研发成功,样机在经过国家部委严格测试之后,进入了量产阶段。

  这个智能终端最终以“银河”作为品牌命名,之所以被冠以这个名号,被国家部委严格测试,根本原因就是部委看上了它作为银河超级计算机外设的强悍功能。

  银河智能终端能够适配UNIX为底层内核的绝大部分超算,大中小型机,服务器,配合COSTS图形化界面,类似Windows的各种视窗控件和鼠标控件,强大完善的外设驱动程序库,功能全面的文档编辑软件,内嵌的JAVA应用程序平台,可以使之成为良好的人机接口,成为核心系统,外接设备,操作人员三方之间的良好适配操作平台。

  这是全世界独一份,说白了就是将主流的服务器指令操作平台变成了服务器视窗操作平台,把复杂的,需要专业人士操作的指令系统,变成了简洁的,普通人都可以使用的图形化操作界面,并且通过COSTS实现系统资源调用,共享,多人并行操作等继承自UNIX的特有强大功能。

  这个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机构而言。

  如果采用分布式的部署方式,就需要开发出一个前端系统,一个后台系统,前端系统部署在每一个机构的操作电脑上,数据交换的方式是B2B的方式,容易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不说,维护工作更是海量的工程。

  比如系统升级后,每一台电脑都需要将前端系统更新一遍,没有及时更新的系统可能就会出现无法使用,甚至干扰后台系统运行等问题。

  但是使用COSTS和智能终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COSTS本身是一个多用户系统,所有程序都部署在安装有COSTS的大中小型机或者服务器上,当前生产系统只有一套,所有的用户通过部署在自己工位上的智能终端,调用位于服务器上的登录接口,使用自己的用户在同一套系统里工作。

  这种工作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数据的唯一性,因为只有一套系统一套数据,就没有分布式系统带来的前端后台数据不统一的问题。

  当有一个用户对数据锁定操作的时候,其他用户是使用不了这份数据的,需要等到解锁之后才能操作,这样就保证了唯一性。

  其实就是维护的便利,因为只有一套系统,系统管理员只需要对一套程序进行升级维护,一旦升级完成,所有用户再次登录系统,看到的就是新界面,不用像分布式系统那样一台台地升级。

  最后的好处就是管理的便利,因为所有用户的行为都可以很方便地在系统里进行跟踪,留日志,做行为分析,比如可以用登录时间作为原始考勤,比如根据用户在系统中的操作动作和滞留时间来判断员工工作量的饱和度,或者判断出一些操作流程的冗长,复杂程度,以便后期进行优化等等。

  这些都是分布式系统难以做到的。

  之前的终端操作难度存在门槛,对于使用银河超算的科学家来说倒是无所谓,毕竟他们都是计算机专家,但是对于金融、邮政、公务体系的柜台操作人员来说,就相当烦恼了。

  现在好了,那些不友好的东西在智能终端里消失了,新的终端可以如同个人电脑的windows界面那样操作,非常友好。

  另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有了图形化处理的界面,银河智能终端就具备了处理图像文件的能力。

  对于金融、邮政、公务体系的信息系统来说,如传票、凭证、文书等原始资料的原件留证保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上面常常还带有客户和用户签字,指纹,作为证件正式性的可靠保证。

  而之前的那些字符型终端,只能对ASCII字符进行处理,后来引入了瀚文大字库后,好歹具备了中文字符的处理能力,但是对于这类图片文件,就彻底无能为力了。

  银河智能终端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具备图片收集上传下载打印的能力,对于金融、邮政、公务体系工作流程电子信息化改造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方案,避免了流程上的一大缺陷,让以前查阅原始文档需要调用档案编号,然后拿着编号去辛辛苦苦翻阅库存原始资料,变成了直接通过系统就能方便调出图片文档,把几个人一两天调阅档案查找资料的工作量,简化成了只需要将鼠标轻轻一点。

  要说很多单位现在都差钱,拿不出资金来进行电子信息化改造,这是实情,但是这些单位绝不包括各大银行、券商、保险机构,也不包括国家扶持的邮政、石油、铁路交通,还不包括税务、工商、财政局等地方管理机关,因此这个系统一经推出,新成立的民生银行决定吃这个螃蟹,在全国范围率先采用。

  前台柜面本身就是个软广告,小巧现代高效的智能终端摆在柜面上,就带给客户这家机构现代,便捷,新奇等直观的体验,几大行在考察了银河智能终端的便捷性后,开始纷纷跟进。

  这就导致了需求的暴增,李光南和胡长风一时之间应接不暇。

  好在部分订单是国家硬下的,发射基地的需要就在其中,要不然周至都不知道怎么和李总工张高工交代。

  因为除了智能终端的配置问题,之前说好的由四叶草集团赞助基地一台中型机的方案,报上去之后被上面给否了。

  最后上头同意的方案,是四叶草集团用自身的算力卡攒一个算力矩阵出来交给基地单独使用,替代进口中型机的功能。

  算力矩阵是算力箱正式量产后,周至想出来的名字,叫算力箱太LOW了,换成矩阵,立马高大上。

  不管叫什么名字吧,总之就是基地所用的这套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全是国产血统,没有对外国的一点技术依赖。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乘风而起,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章节,重生之乘风而起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