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陕甘总督张诗卿正沿着蜿蜒的官道,缓缓向着长安进发。
这一路上,他目睹了西北大地的荒芜与疮痍,心中既有对这片土地的悲悯,也有着为朝廷开疆拓土的壮志豪情。
得到传令兵的提前通报后,长安的城门在阳光下缓缓敞开,城门口,韩奇、李信、袁绵侯、李补之等人早已等候多时。众人神色各异,却都带着几分对即将到来之人的敬重与期待。城楼上的旗帜随风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着一场重要的会面即将拉开帷幕。
“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远处。只见一支整齐的队伍缓缓朝着城门走来,为首之人正是新任陕甘总督张诗卿。他身着官服,身姿挺拔,眼神锐利如鹰,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队伍行至城门口,张诗卿翻身下马,大步向前。李信率先迎了上去,双手抱拳,恭敬说道:“张大人,一路辛苦了!长安百姓盼您许久,今日终得相见,实乃长安之幸!”
张诗卿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还礼道:“李将军客气了,本官初来乍到,往后还得多仰仗诸位在西北的威望与经验。”
韩奇、袁绵侯、李补之等人也纷纷上前,依次与张诗卿见礼,互相寒暄一番后,众人一同向城中走去。一路上,张诗卿不时打量着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城市,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抵达长安之时,城内还弥漫着战后的余烬气息。街边的店铺虽然已经开始重新营业,但百姓们的脸上依然带着几分惶恐与不安。张诗卿的到来,让这座城市稍稍有了些生气。然而,他此行却有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处理袁、李两部人马的后续事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李信在府邸中为张诗卿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接待晚宴。府内灯火通明,酒香四溢,众人围坐一桌,推杯换盏,气氛看似融洽。
酒过三巡,话题渐渐转到了正事上。李补之微微皱着眉头,率先开口道:“张大人,如今西北局势虽已渐趋稳定,但仍有一件棘手之事。我和袁将军两部剩余的人马,至今还未得到妥善遣散,他们心中满是不安,每日在城中游荡,这对长安的治安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袁绵侯也跟着叹了口气,说道:“是啊,这些兄弟们跟着我南征北战多年,如今面临遣散,大家都有些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我们也在想办法安抚,可效果甚微。”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脸上都露出了担忧之色。李信放下手中的酒杯,看向张诗卿,说道:“张大人,此事还望您能拿个主意。这些人虽然是降兵降将,但大多都是老实本分的汉子,若能妥善安置,也能为朝廷所用。”
张诗卿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神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然后将杯子重重地放在桌上,不耐烦地说道:“一些降兵降将,还由得了他们?全部编入安西新军好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一时间,席间鸦雀无声。韩奇率先反应过来,犹豫着说道:“张大人,这安西新军可是朝廷寄予厚望的精锐之师,将这些降兵降将编入其中,会不会……”
张诗卿摆了摆手,打断了韩奇的话,说道:“韩特使不必担忧。本官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安西新军日后要向西开拓,这些人在西北多年,熟悉当地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且久经沙场,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只要稍加训练,定能成为一支劲旅。而且,将他们编入新军,既能解决他们的安置问题,又能为朝廷增添一股力量,何乐而不为?”
众人听了张诗卿的一番话,仔细思索后,都觉得颇有道理。李信点了点头,说道:“张大人高见!如此一来,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袁绵侯和李补之对视一眼,心中虽有些担忧,但也明白这或许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
袁绵侯站起身来,对着张诗卿抱拳道:“张大人,若能将这些兄弟们编入安西新军,那是再好不过了。只是还望大人能对他们多加关照,让他们能在新军中找到自己的归宿。”
张诗卿笑着说道:“袁将军放心,本官既然做了这个决定,就一定会对他们负责到底。只要他们能为朝廷效力,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
就这样,张诗卿的一句话,便决定了袁、李两部剩余人马的命运。晚宴继续进行,众人的心情却已与之前大不相同
要知道,袁、李两部人马虽已投降,但尚未完全遣散回家。他们或聚在营房之中,或徘徊在街头巷尾,对于未来的去向充满了迷茫。有的士卒想着能带着更多遣散费回家,过几天安稳的日子;有的则希望能在本地找一份营生,远离这战火纷飞的生活。但张诗卿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随着这道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袁、李两部剩余人马,就这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强行编入了安西新军。消息传来,营房内顿时炸开了锅。
“这算怎么回事?我们原本想着能拿着遣散费回家,现在却又要被拉去打仗!”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士卒愤怒地喊道。
“就是,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朝廷这是把我们当什么了?”另一个士卒也随声附和。
然而,他们的抱怨和不满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张诗卿的强硬手段下,这些人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毕竟张诗卿和李信、韩奇等人有所不同,他乃西宫皇后张诗韵的嫡亲兄弟,宫里头有人撑腰,即便闹出了什么乱子,他也能迅速平定下来,而不用担心受到太大影响。
张诗卿甚至还公开放话说,他不怕袁、李两部剩余人马造反,他就怕袁、李两部剩余人马不敢造反,吓得众人浑身直打哆嗦,再也不敢大声抱怨了。
袁绵侯和李补之在得知此事后,心中五味杂陈。他们一方面为自己的士卒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又对张诗卿的决定感到有些无奈。在给这些士卒宣讲最新政策时,他们看到好些士卒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的样子,心中不禁有些好笑。
“让你们带着数十两银子回家种田不愿意,让你们进入韩、冯诸家名下产业务工也不愿意,现在好了吧,全部编入安西新军,再回西北征战厮杀去吧。”袁绵侯苦笑着对众人说道。
李补之叹了口气,也给众人打气说道:“这也是你们自己的选择,认赌就要服输。不过,能进入安西新军,说不定对你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只要你们能在战场上立下战功,日后的前途也未可知。”
值此,袁绵侯、李补之所负责的两部人马善后事宜,便算是彻底完成。回首这一路的投降过程,他们二人始终俯首听命,尽全力配合金陵新民朝廷的各项安排。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积极表现,才成为了朝廷能够平定西北的重要因素。
在李信、张诗卿、冯紫英、韩奇等人的大力举荐下,金陵朝野给予袁绵侯、李补之二人的待遇格外丰厚。两人不仅各得到了赏银五千两,还分别被授予了米脂男爵、新野男爵封号,并被录取为金陵武备学堂高级将领培训班的学员,接受半年培训。
这个高级将领培训班的学员,都是营中参将以上将领,副总兵一级武将也不在少数,袁、李二人这才放下心来,只要等到他们在这个高级将领培训班结业之后,他们便也等于初步融入了大周勋贵阶层,这一生厮杀大半辈子,也算是有了一个好的着落了。
当袁绵侯和李补之拿到朝廷授予爵位的诏书及金陵武备学堂高级将领培训班的录取通知书时,心中满是感慨。他们这一生,大半辈子都在战场上厮杀,见过了太多的生死离别,也经历了无数的腥风血雨。如今,终于苦尽甘来了。
“袁兄,咱们也算是熬出头了。”李补之眼中闪烁着泪光,对袁绵侯说道。
袁绵侯拍了拍李补之的肩膀,说道:“是啊,这一路走来不容易。不过,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到了金陵武备学堂,咱们可得好好学,争取能在朝廷中站稳脚跟,不辜负大家对咱们的期望。”
于是,两人开始准备行囊,打算前往金陵报道。临行前,他们再次来到了曾经的军营,看着那些已经被编入安西新军的士卒们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心中百感交集。
“弟兄们,好好干!只要你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日后定能有一番作为!”袁绵侯大声喊道。
士卒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向他们二人行礼。虽然心中依然有些不情愿,但他们也明白,从这一刻起,他们已经是安西新军的一员,肩负着为朝廷开疆拓土的重任。
很快,袁绵侯和李补之告别了长安,踏上了前往金陵的旅程。此时的他们,卸下了戎装的沉重,告别了西北的风沙,怀着对未来的期许与忐忑,奔赴金陵武备学堂,开启人生的新旅程。
暮春时节,和风轻拂,官道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嫩绿的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在诉说着这方土地的新生。
离开长安已有数日,一路上,他们看到的是与西北截然不同的景象。以往在西北,连年的战乱使得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满目疮痍。而如今,眼前的州县却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道路平整宽阔,往来的行人和车马络绎不绝,路边的农田里,农夫们正辛勤地劳作,绿油油的庄稼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路过一个小镇时,正值集市热闹之际。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摊位,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卖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新鲜的蔬果、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有热气腾腾的小吃。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玩耍,大人们则满脸笑容地挑选着心仪的物品。店铺里,伙计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整个小镇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袁绵侯不禁勒住缰绳,望着眼前的景象,感慨万千地对李补之说道:“补之,你瞧瞧这地方,哪还有一丝战乱的影子?百姓们能这般安居乐业,实在是难得啊!”
李补之也点头附和,眼中满是羡慕与感慨:“是啊,早年咱们在西北,哪见过这般景象?为了能有口饭吃,只能提着脑袋造反。要是当时也能像现在这样衣食无忧,谁又愿意去干那些刀头舔血的勾当呢?”
二人继续前行,每到一处集镇,都能看到一些员外模样的人举着牌子,站在显眼的位置,上面写着招募长工、佃农的字样。他们身旁还站着几个家丁,眼神急切地打量着过往的行人,但凡看到体格健壮的男子,便会上前询问是否有意应聘。
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繁华的集镇。袁绵侯和李补之二人身材魁梧,即便穿着便服,也难掩身上的英武之气。刚一进入集镇,便被几个眼尖的家丁盯上了。
“两位壮士留步!”一个家丁快步走上前来,满脸堆笑地说道,“看二位身强体壮,正是干活的好把式。我家老爷正缺人手,若是愿意,到我家做个长工,保准吃穿不愁,工钱还高!”
还没等袁绵侯和李补之反应过来,又有几个家丁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介绍着自家老爷开出的优厚条件,纷纷劝说他们去应聘。
“我家老爷给的工钱可是镇上最高的,一日三餐都管饱,逢年过节还有额外的赏赐!”
“别听他的,我家老爷为人和善,从不苛待下人,只要踏实肯干,定不会亏待你们!”
袁绵侯和李补之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有些不知所措,连忙摆手解释道:“各位误会了,我们并非来找活干的。”
然而,家丁们却以为他们是在故意推脱,想要抬高身价,反而更加热情地拉扯着他们,非要拉他们去见自家老爷。
“二位壮士就别推辞了,这么好的机会可别错过了!”
袁、李二人无奈之下,只能被迫掏出自己的官身文书。家丁们看到文书上的官印,顿时脸色大变,吓得纷纷后退,低头行礼。
“小的们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大人,还望大人恕罪!”
袁绵侯收起文书,苦笑着说道:“无妨,只是你们这般急切地招募长工、佃农,如今这长工、佃农真有这么难招募了?”
这一路上,他目睹了西北大地的荒芜与疮痍,心中既有对这片土地的悲悯,也有着为朝廷开疆拓土的壮志豪情。
得到传令兵的提前通报后,长安的城门在阳光下缓缓敞开,城门口,韩奇、李信、袁绵侯、李补之等人早已等候多时。众人神色各异,却都带着几分对即将到来之人的敬重与期待。城楼上的旗帜随风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着一场重要的会面即将拉开帷幕。
“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远处。只见一支整齐的队伍缓缓朝着城门走来,为首之人正是新任陕甘总督张诗卿。他身着官服,身姿挺拔,眼神锐利如鹰,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队伍行至城门口,张诗卿翻身下马,大步向前。李信率先迎了上去,双手抱拳,恭敬说道:“张大人,一路辛苦了!长安百姓盼您许久,今日终得相见,实乃长安之幸!”
张诗卿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还礼道:“李将军客气了,本官初来乍到,往后还得多仰仗诸位在西北的威望与经验。”
韩奇、袁绵侯、李补之等人也纷纷上前,依次与张诗卿见礼,互相寒暄一番后,众人一同向城中走去。一路上,张诗卿不时打量着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城市,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抵达长安之时,城内还弥漫着战后的余烬气息。街边的店铺虽然已经开始重新营业,但百姓们的脸上依然带着几分惶恐与不安。张诗卿的到来,让这座城市稍稍有了些生气。然而,他此行却有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处理袁、李两部人马的后续事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李信在府邸中为张诗卿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接待晚宴。府内灯火通明,酒香四溢,众人围坐一桌,推杯换盏,气氛看似融洽。
酒过三巡,话题渐渐转到了正事上。李补之微微皱着眉头,率先开口道:“张大人,如今西北局势虽已渐趋稳定,但仍有一件棘手之事。我和袁将军两部剩余的人马,至今还未得到妥善遣散,他们心中满是不安,每日在城中游荡,这对长安的治安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袁绵侯也跟着叹了口气,说道:“是啊,这些兄弟们跟着我南征北战多年,如今面临遣散,大家都有些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我们也在想办法安抚,可效果甚微。”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脸上都露出了担忧之色。李信放下手中的酒杯,看向张诗卿,说道:“张大人,此事还望您能拿个主意。这些人虽然是降兵降将,但大多都是老实本分的汉子,若能妥善安置,也能为朝廷所用。”
张诗卿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神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然后将杯子重重地放在桌上,不耐烦地说道:“一些降兵降将,还由得了他们?全部编入安西新军好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一时间,席间鸦雀无声。韩奇率先反应过来,犹豫着说道:“张大人,这安西新军可是朝廷寄予厚望的精锐之师,将这些降兵降将编入其中,会不会……”
张诗卿摆了摆手,打断了韩奇的话,说道:“韩特使不必担忧。本官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安西新军日后要向西开拓,这些人在西北多年,熟悉当地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且久经沙场,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只要稍加训练,定能成为一支劲旅。而且,将他们编入新军,既能解决他们的安置问题,又能为朝廷增添一股力量,何乐而不为?”
众人听了张诗卿的一番话,仔细思索后,都觉得颇有道理。李信点了点头,说道:“张大人高见!如此一来,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袁绵侯和李补之对视一眼,心中虽有些担忧,但也明白这或许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
袁绵侯站起身来,对着张诗卿抱拳道:“张大人,若能将这些兄弟们编入安西新军,那是再好不过了。只是还望大人能对他们多加关照,让他们能在新军中找到自己的归宿。”
张诗卿笑着说道:“袁将军放心,本官既然做了这个决定,就一定会对他们负责到底。只要他们能为朝廷效力,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
就这样,张诗卿的一句话,便决定了袁、李两部剩余人马的命运。晚宴继续进行,众人的心情却已与之前大不相同
要知道,袁、李两部人马虽已投降,但尚未完全遣散回家。他们或聚在营房之中,或徘徊在街头巷尾,对于未来的去向充满了迷茫。有的士卒想着能带着更多遣散费回家,过几天安稳的日子;有的则希望能在本地找一份营生,远离这战火纷飞的生活。但张诗卿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随着这道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袁、李两部剩余人马,就这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强行编入了安西新军。消息传来,营房内顿时炸开了锅。
“这算怎么回事?我们原本想着能拿着遣散费回家,现在却又要被拉去打仗!”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士卒愤怒地喊道。
“就是,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朝廷这是把我们当什么了?”另一个士卒也随声附和。
然而,他们的抱怨和不满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张诗卿的强硬手段下,这些人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毕竟张诗卿和李信、韩奇等人有所不同,他乃西宫皇后张诗韵的嫡亲兄弟,宫里头有人撑腰,即便闹出了什么乱子,他也能迅速平定下来,而不用担心受到太大影响。
张诗卿甚至还公开放话说,他不怕袁、李两部剩余人马造反,他就怕袁、李两部剩余人马不敢造反,吓得众人浑身直打哆嗦,再也不敢大声抱怨了。
袁绵侯和李补之在得知此事后,心中五味杂陈。他们一方面为自己的士卒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又对张诗卿的决定感到有些无奈。在给这些士卒宣讲最新政策时,他们看到好些士卒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的样子,心中不禁有些好笑。
“让你们带着数十两银子回家种田不愿意,让你们进入韩、冯诸家名下产业务工也不愿意,现在好了吧,全部编入安西新军,再回西北征战厮杀去吧。”袁绵侯苦笑着对众人说道。
李补之叹了口气,也给众人打气说道:“这也是你们自己的选择,认赌就要服输。不过,能进入安西新军,说不定对你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只要你们能在战场上立下战功,日后的前途也未可知。”
值此,袁绵侯、李补之所负责的两部人马善后事宜,便算是彻底完成。回首这一路的投降过程,他们二人始终俯首听命,尽全力配合金陵新民朝廷的各项安排。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积极表现,才成为了朝廷能够平定西北的重要因素。
在李信、张诗卿、冯紫英、韩奇等人的大力举荐下,金陵朝野给予袁绵侯、李补之二人的待遇格外丰厚。两人不仅各得到了赏银五千两,还分别被授予了米脂男爵、新野男爵封号,并被录取为金陵武备学堂高级将领培训班的学员,接受半年培训。
这个高级将领培训班的学员,都是营中参将以上将领,副总兵一级武将也不在少数,袁、李二人这才放下心来,只要等到他们在这个高级将领培训班结业之后,他们便也等于初步融入了大周勋贵阶层,这一生厮杀大半辈子,也算是有了一个好的着落了。
当袁绵侯和李补之拿到朝廷授予爵位的诏书及金陵武备学堂高级将领培训班的录取通知书时,心中满是感慨。他们这一生,大半辈子都在战场上厮杀,见过了太多的生死离别,也经历了无数的腥风血雨。如今,终于苦尽甘来了。
“袁兄,咱们也算是熬出头了。”李补之眼中闪烁着泪光,对袁绵侯说道。
袁绵侯拍了拍李补之的肩膀,说道:“是啊,这一路走来不容易。不过,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到了金陵武备学堂,咱们可得好好学,争取能在朝廷中站稳脚跟,不辜负大家对咱们的期望。”
于是,两人开始准备行囊,打算前往金陵报道。临行前,他们再次来到了曾经的军营,看着那些已经被编入安西新军的士卒们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心中百感交集。
“弟兄们,好好干!只要你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日后定能有一番作为!”袁绵侯大声喊道。
士卒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向他们二人行礼。虽然心中依然有些不情愿,但他们也明白,从这一刻起,他们已经是安西新军的一员,肩负着为朝廷开疆拓土的重任。
很快,袁绵侯和李补之告别了长安,踏上了前往金陵的旅程。此时的他们,卸下了戎装的沉重,告别了西北的风沙,怀着对未来的期许与忐忑,奔赴金陵武备学堂,开启人生的新旅程。
暮春时节,和风轻拂,官道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嫩绿的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在诉说着这方土地的新生。
离开长安已有数日,一路上,他们看到的是与西北截然不同的景象。以往在西北,连年的战乱使得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满目疮痍。而如今,眼前的州县却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道路平整宽阔,往来的行人和车马络绎不绝,路边的农田里,农夫们正辛勤地劳作,绿油油的庄稼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路过一个小镇时,正值集市热闹之际。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摊位,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卖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新鲜的蔬果、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有热气腾腾的小吃。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玩耍,大人们则满脸笑容地挑选着心仪的物品。店铺里,伙计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整个小镇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袁绵侯不禁勒住缰绳,望着眼前的景象,感慨万千地对李补之说道:“补之,你瞧瞧这地方,哪还有一丝战乱的影子?百姓们能这般安居乐业,实在是难得啊!”
李补之也点头附和,眼中满是羡慕与感慨:“是啊,早年咱们在西北,哪见过这般景象?为了能有口饭吃,只能提着脑袋造反。要是当时也能像现在这样衣食无忧,谁又愿意去干那些刀头舔血的勾当呢?”
二人继续前行,每到一处集镇,都能看到一些员外模样的人举着牌子,站在显眼的位置,上面写着招募长工、佃农的字样。他们身旁还站着几个家丁,眼神急切地打量着过往的行人,但凡看到体格健壮的男子,便会上前询问是否有意应聘。
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繁华的集镇。袁绵侯和李补之二人身材魁梧,即便穿着便服,也难掩身上的英武之气。刚一进入集镇,便被几个眼尖的家丁盯上了。
“两位壮士留步!”一个家丁快步走上前来,满脸堆笑地说道,“看二位身强体壮,正是干活的好把式。我家老爷正缺人手,若是愿意,到我家做个长工,保准吃穿不愁,工钱还高!”
还没等袁绵侯和李补之反应过来,又有几个家丁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介绍着自家老爷开出的优厚条件,纷纷劝说他们去应聘。
“我家老爷给的工钱可是镇上最高的,一日三餐都管饱,逢年过节还有额外的赏赐!”
“别听他的,我家老爷为人和善,从不苛待下人,只要踏实肯干,定不会亏待你们!”
袁绵侯和李补之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有些不知所措,连忙摆手解释道:“各位误会了,我们并非来找活干的。”
然而,家丁们却以为他们是在故意推脱,想要抬高身价,反而更加热情地拉扯着他们,非要拉他们去见自家老爷。
“二位壮士就别推辞了,这么好的机会可别错过了!”
袁、李二人无奈之下,只能被迫掏出自己的官身文书。家丁们看到文书上的官印,顿时脸色大变,吓得纷纷后退,低头行礼。
“小的们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大人,还望大人恕罪!”
袁绵侯收起文书,苦笑着说道:“无妨,只是你们这般急切地招募长工、佃农,如今这长工、佃农真有这么难招募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于红楼末年,重生于红楼末年最新章节,重生于红楼末年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于红楼末年,重生于红楼末年最新章节,重生于红楼末年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