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许多年前,冯紫英跟随周进,参与开发紫檀堡时,奉命筹建千紫纺织厂,生产一些奇装异服,赚得盆满钵满。
也真是因为如此,即便后来紫檀堡大爆炸,千紫纺织厂毁于一旦,但冯家人参与纺织行业的热情,却并没有消退,反而日见高涨。
随着冯紫英南下松江,当时的神武将军府便先后在明州、姑苏、湖州、金陵等地,营建了数家纺织厂,以此作为家族产业的拓展方向。
这么多年下来,冯家人在南方纺织行业中,逐渐站稳了脚跟,仅金陵纺织厂便有员工上千人,年产值约有上百万两银子,产品畅销海内外。
冯家人从这个行业中,得到了足够多的甜头,自然不肯轻易退出去了。
但这对冯唐、冯紫英父子俩的仕途,却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冯唐倒也罢了。他本来就年纪大了,再做一届议政院议政大臣,差不多也就到了回家养老的时候了。
议政院议政大臣虽然风光,但却也不是那么好当的,遇到有争议的议案,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无论冯唐怎样表态,都有可能得罪一部分人。
冯唐便想着,尽早退下来也行,金陵新民朝廷不同于以往任何朝代,他这个顽固老官僚,还真有一点儿不太适应啊。
但冯紫英却有些不同了。他是周进旧友,又具有经商、理财能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有可能是未来的内阁首辅人选之一。
然而,树大招风,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因此,在冯紫英调任回京的问题上,冯家人暗中运作了许多回,但却总是半途而废,没有一次成功过。
除了冯紫英没有功名在身这个不足之处,他最大的硬伤,还是冯家人在江南一带,有着好几家规模颇大的纺织厂,不符合金陵新民朝廷所坚持的“官商分离”的基本原则。
当然,考虑到大周朝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执行这一条禁令,但主政官员在其任职所在地,不能有任何工矿商贸产业,却是毫无争议的了。
若是有主政官员不体面,便有新闻媒介帮助该官员体面,那些新闻狗仔的鼻子比狗还灵,只要报道出来,各级监察部门便会闻风而动,哪个官员敢这么大胆?
回到冯紫英的人事动议上来,你冯紫英若是返回江南任职,无论是出任南直隶行省总督,或是担任内阁大臣,会不会对冯家人的纺织厂大开方便之门,进行利益输送,这谁又说得清楚呢?
这些年来,冯紫英不是没有调整任职的机会。至少有南直隶行省总督、商务部大臣两个显耀职位,曾经差一点儿就落在了冯紫英头上,但因为冯家人在江南一带纺织行业的多处布局,让他的人事动议受到多方抵制,从而与这些职位擦肩而过。
冯紫英想到这一点,不禁有些欲哭无泪。
好在冯唐萌生退意之后,对于冯紫英的仕途便更为看重起来,他已经着手考虑将冯家人在江南一带纺织行业中退出,只是一直找不到人接盘。
西北劝降特使韩奇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希望冯家人的各家纺织厂,从袁绵侯、李过之两部人马中,招收一批士卒做事,自然是讨了一个没趣。
这一天,冬日的阳光慵懒地洒在三晋行省巡抚衙门的庭院里,斑驳的树影在地上摇曳。冯紫英正坐在书房中,手中把玩着一只精美的茶盏,目光却透过窗户,望向远方,似在思索着什么。
此时,管家匆匆走进来,神色有些紧张:“老爷,西北劝降特使韩奇韩大人来访,说是有要事相商。”
冯紫英微微皱了皱眉,韩奇这个时候来,所为何事?他放下茶盏,整理了一下衣衫,说道:“请韩大人到花厅一叙。”
不多时,韩奇在管家的引领下走进了花厅。韩奇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一股精明与犀利。他见到冯紫英,连忙拱手行礼:“冯大人,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冯紫英微笑着还礼:“韩大人客气了,今日光临寒舍,想必是有什么要紧事吧?”
韩奇也不客套,开门见山地说道:“冯大人,实不相瞒,我今日前来,是想和您商议一件关乎两家利益的大事。”
冯紫英心中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示意韩奇坐下说话。韩奇坐下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说道:“冯大人,如今袁绵侯、李过之两部人马面临着士卒安置的难题。我寻思着,冯家人的纺织厂规模庞大,若是能从这两部人马中招收一批士卒做事,既能解决士卒的生计问题,又能为冯家人的纺织厂增添劳动力,可谓一举两得啊。”
冯紫英一听,心中便明白了韩奇的来意。他微微摇头,说道:“韩大人,您的想法固然是好,但却不太现实啊。您也知道,我冯家正想着从江南一带的纺织行业中退出,以便为我的仕途扫清障碍。在这个时候,我又怎么可能扩大生产,广招人手呢?”
韩奇微微一怔,似乎没有想到冯紫英会拒绝得如此干脆。他沉吟片刻,说道:“冯大人,您为何要退出江南的纺织行业呢?这可是冯家的一大产业啊。”
冯紫英苦笑着说道:“韩大人就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大周朝推行官商分离制度,我冯家在江南的纺织厂,已经成为我仕途上的一大阻碍。若是不能妥善解决,我这辈子都别想调任金陵了。”
韩奇听了,心中暗自思忖。他知道,金陵乃是大周朝的首善之地,若是冯紫英能调任金陵,必定会在朝堂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他自己,虽然因为妹妹韩雪是周进宠妃,外甥周登又被封为王爵,在朝堂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但与冯紫英相比,还是稍逊一筹。若是能帮助冯紫英解决这个难题,说不定能与他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其他势力。
想到这里,韩奇说道:“冯大人,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冯紫英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说道:“韩大人但说无妨。”
韩奇清了清嗓子,说道:“冯大人,您既然想从江南的纺织行业中退出,又面临着无人接盘的困境,何不将纺织厂搬迁到其他地方呢?”
冯紫英微微一愣,说道:“搬迁?搬到哪里去呢?”
韩奇目光坚定地说道:“陕、豫、晋、鄂等省,尤其是三晋行省,更要重金布局。”
冯紫英心中一动,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但他还是有些疑惑,说道:“韩大人,为何要搬到这些地方呢?”
韩奇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说道:“冯大人,您想想,陕、晋、豫、鄂等省地处内陆,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而且,这些地方的纺织业相对落后,市场潜力巨大。若是您能将纺织厂搬迁到这些地方,不仅可以避开官商分离制度的限制,还能开拓新的市场,获取更大的利益。”
冯紫英听了,心中暗自点头。韩奇说得确实有道理,但他还是有些担心,说道:“韩大人,搬迁纺织厂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这些地方重新布局,也需要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韩奇转过身来,看着冯紫英,说道:“冯大人,我知道搬迁纺织厂会面临很多困难,但这也是解决您目前困境的唯一办法。您若是担心资金和人力的问题,我可以帮忙协调。至于在当地的布局,您在这些地方也有着诸多产业布局,想必也有一定的人脉和资源,只要用心经营,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冯紫英沉思良久,心中在权衡着利弊。他知道,韩奇的这个建议虽然冒险,但若是成功,不仅可以解决他仕途上的阻碍,还能为冯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若是失败,不仅会让冯家损失惨重,还会影响他的仕途。
韩奇见冯紫英有些犹豫,继续说道:“冯大人,您再想想,您在陕、晋、豫、鄂等省有了产业布局,便不能在这些行省任职。那您除了调任金陵,还能前往哪里做官呢?这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啊。”
冯紫英听了,心中豁然开朗。他兴奋地一拍大腿,说道:“妙啊!韩大人,您的这个建议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只是,此事事关重大,我还需要和家人商议一下。”
韩奇微笑着说道:“那是自然,冯大人不妨写信给家里,让家人好好考虑一下。我相信,这对您和冯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江南春日清晨,雾气还未完全散去,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冯家大宅的青石板路上。冯家的家主冯唐,身着一袭素色长衫,坐在正厅的太师椅上,眉头微蹙,手里摩挲着一块温润的玉佩,眼神中透着几分忧虑。
近日,关于纺织厂搬迁一事,一直让他心烦意乱。儿子冯紫英写信来说坚决要搬,他二弟冯肃却反对搬迁,让他这位冯氏家主左右为难。
“家主,二老爷来了。”管家的声音打破了厅中的寂静。冯唐抬起头,看到弟弟冯肃匆匆走进来。“大哥,这纺织厂搬迁的事儿,咱们可得好好合计合计。现在外面的形势不明朗,贸然搬迁,怕是会损失惨重啊。”冯肃一脸焦急地说道。
冯肃没有官职在身,主要执掌家族产业,也难怪他对此事会如此上心。
冯唐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又何尝不知?这些纺织厂是咱们冯家的根基,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咱们家族财富的重要来源。可如今,想找个合适的接盘人都难,也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通报声:“议政院议政大臣韩大人到!”冯唐和冯肃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诧异。两人连忙起身,迎出门去。
韩老三身着一身黑色官服,气宇轩昂,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见到冯唐和冯肃,他微微拱手,说道:“冯大人,冯员外,冒昧来访,还望勿怪。”
冯唐连忙还礼,将韩老三迎进正厅。宾主落座后,韩老三也不绕弯子,直接切入正题:“冯大人,今日我来,是为了冯家纺织厂搬迁一事。”
冯唐心中一凛,脸上却不动声色,说道:“韩大人,这纺织厂搬迁之事,我们冯家一直犹豫不决。如今这局面,实在是让人难以抉择啊。”
韩老三轻轻一笑,说道:“冯大人,您心中的顾虑我自然明白。不过,您有没有想过,为何这么长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接盘人?”
冯唐心中一动,隐隐觉得韩老三话中有话,便问道:“还请韩大人明示。”
韩老三微微向前倾身,目光炯炯地说道:“冯老,据我所知,这背后有人在暗中使绊子,不想让您顺利转让纺织厂。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让冯家人在仕途上陷入困境,从而削弱冯家在江南的影响力。”
冯唐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一直觉得纺织厂转让一事太过蹊跷,如今听韩老三这么一说,心中的疑虑得到了证实。“韩大人,您可有证据?”
韩老三摇了摇头,说道:“证据暂时没有,但此事八九不离十。冯大人,您现在已经到了断尾求生的时候了。如果继续犹豫不决,不仅纺织厂的问题解决不了,还可能会影响到冯家的未来。”
冯唐陷入了沉思,韩老三的话如同重锤一般,敲在他的心上。他想起了远在三晋行省担任巡抚的儿子冯紫英,若是冯家因为纺织厂转让的问题陷入困境,冯紫英想要重返中枢,争夺内阁首辅之位,就会变得更加艰难。
“韩大人,您今日来,不只是为了告诉我这些吧?”冯唐抬起头,目光紧紧地盯着韩老三。
韩老三笑了笑,说道:“冯大人果然睿智。我今日来,是希望冯家能够同意搬迁纺织厂。只要冯家配合,我保证,冯家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而且,我也是议政院议政大臣,在朝中也有些份量。若是冯家与我们韩家相互支持,日后必定能为冯家的关系网增添更多的助力。”
冯唐心中暗自思量,韩家在朝中的势力确实不容小觑。若是能与韩家达成合作,对冯家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且,韩奇作为西北劝降特使,他父亲此次前来,必定是有备而来。如果能够通过这次合作,解决纺织厂转让的问题,同时为冯紫英的未来铺路,那也算是一举两得。
“好,韩大人,既然您都这么说了,那我冯家就同意搬迁纺织厂。”冯唐咬了咬牙,做出了决定。
韩老三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冯大人果然豪爽。有了冯家的支持,袁绵侯、李过之两部人马的遣散问题,就有希望得到解决了。”
原来,袁绵侯和李过之两部人马在西北的战事结束后,一直面临着遣散的难题。这些人若是安置不好,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韩老三此次前来,就是希望借助冯家纺织厂的力量,为这两部人马提供一些就业机会。
在韩老三、韩奇的协调下,袁绵侯、李过之两部将近两千人进入冯家名下的诸多产业,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剩下的数千人,也在原任北直隶行省总督张诗卿的安排下,被收编为安西新军,跟随张诗卿前往金城,为安西王周宁就藩金城打前站。
随着西北局势的逐渐稳定,韩奇作为劝降特使的使命也宣告结束。他将前往春城,出任云贵总督,为镇南王周登就藩春城铺路。而在这个过程中,冯紫英在三晋行省出力不少,为平定西北做出了很多贡献。
然而,让冯紫英有些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能够如愿调入金陵任职,而是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前往羊城赴任。
得知这个消息后,冯紫英心中虽然有些失落,但很快便调整了心态。
他深知,按制,总督一级官员可以直接升任内阁首辅,而巡抚一级官员最多只能升任内阁大臣,这其中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此次前往羊城担任两广总督,虽然远离了权力中心金陵,但却为他争夺内阁首辅之位提供了一个更有利的平台,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也真是因为如此,即便后来紫檀堡大爆炸,千紫纺织厂毁于一旦,但冯家人参与纺织行业的热情,却并没有消退,反而日见高涨。
随着冯紫英南下松江,当时的神武将军府便先后在明州、姑苏、湖州、金陵等地,营建了数家纺织厂,以此作为家族产业的拓展方向。
这么多年下来,冯家人在南方纺织行业中,逐渐站稳了脚跟,仅金陵纺织厂便有员工上千人,年产值约有上百万两银子,产品畅销海内外。
冯家人从这个行业中,得到了足够多的甜头,自然不肯轻易退出去了。
但这对冯唐、冯紫英父子俩的仕途,却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冯唐倒也罢了。他本来就年纪大了,再做一届议政院议政大臣,差不多也就到了回家养老的时候了。
议政院议政大臣虽然风光,但却也不是那么好当的,遇到有争议的议案,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无论冯唐怎样表态,都有可能得罪一部分人。
冯唐便想着,尽早退下来也行,金陵新民朝廷不同于以往任何朝代,他这个顽固老官僚,还真有一点儿不太适应啊。
但冯紫英却有些不同了。他是周进旧友,又具有经商、理财能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有可能是未来的内阁首辅人选之一。
然而,树大招风,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因此,在冯紫英调任回京的问题上,冯家人暗中运作了许多回,但却总是半途而废,没有一次成功过。
除了冯紫英没有功名在身这个不足之处,他最大的硬伤,还是冯家人在江南一带,有着好几家规模颇大的纺织厂,不符合金陵新民朝廷所坚持的“官商分离”的基本原则。
当然,考虑到大周朝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执行这一条禁令,但主政官员在其任职所在地,不能有任何工矿商贸产业,却是毫无争议的了。
若是有主政官员不体面,便有新闻媒介帮助该官员体面,那些新闻狗仔的鼻子比狗还灵,只要报道出来,各级监察部门便会闻风而动,哪个官员敢这么大胆?
回到冯紫英的人事动议上来,你冯紫英若是返回江南任职,无论是出任南直隶行省总督,或是担任内阁大臣,会不会对冯家人的纺织厂大开方便之门,进行利益输送,这谁又说得清楚呢?
这些年来,冯紫英不是没有调整任职的机会。至少有南直隶行省总督、商务部大臣两个显耀职位,曾经差一点儿就落在了冯紫英头上,但因为冯家人在江南一带纺织行业的多处布局,让他的人事动议受到多方抵制,从而与这些职位擦肩而过。
冯紫英想到这一点,不禁有些欲哭无泪。
好在冯唐萌生退意之后,对于冯紫英的仕途便更为看重起来,他已经着手考虑将冯家人在江南一带纺织行业中退出,只是一直找不到人接盘。
西北劝降特使韩奇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希望冯家人的各家纺织厂,从袁绵侯、李过之两部人马中,招收一批士卒做事,自然是讨了一个没趣。
这一天,冬日的阳光慵懒地洒在三晋行省巡抚衙门的庭院里,斑驳的树影在地上摇曳。冯紫英正坐在书房中,手中把玩着一只精美的茶盏,目光却透过窗户,望向远方,似在思索着什么。
此时,管家匆匆走进来,神色有些紧张:“老爷,西北劝降特使韩奇韩大人来访,说是有要事相商。”
冯紫英微微皱了皱眉,韩奇这个时候来,所为何事?他放下茶盏,整理了一下衣衫,说道:“请韩大人到花厅一叙。”
不多时,韩奇在管家的引领下走进了花厅。韩奇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一股精明与犀利。他见到冯紫英,连忙拱手行礼:“冯大人,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冯紫英微笑着还礼:“韩大人客气了,今日光临寒舍,想必是有什么要紧事吧?”
韩奇也不客套,开门见山地说道:“冯大人,实不相瞒,我今日前来,是想和您商议一件关乎两家利益的大事。”
冯紫英心中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示意韩奇坐下说话。韩奇坐下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说道:“冯大人,如今袁绵侯、李过之两部人马面临着士卒安置的难题。我寻思着,冯家人的纺织厂规模庞大,若是能从这两部人马中招收一批士卒做事,既能解决士卒的生计问题,又能为冯家人的纺织厂增添劳动力,可谓一举两得啊。”
冯紫英一听,心中便明白了韩奇的来意。他微微摇头,说道:“韩大人,您的想法固然是好,但却不太现实啊。您也知道,我冯家正想着从江南一带的纺织行业中退出,以便为我的仕途扫清障碍。在这个时候,我又怎么可能扩大生产,广招人手呢?”
韩奇微微一怔,似乎没有想到冯紫英会拒绝得如此干脆。他沉吟片刻,说道:“冯大人,您为何要退出江南的纺织行业呢?这可是冯家的一大产业啊。”
冯紫英苦笑着说道:“韩大人就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大周朝推行官商分离制度,我冯家在江南的纺织厂,已经成为我仕途上的一大阻碍。若是不能妥善解决,我这辈子都别想调任金陵了。”
韩奇听了,心中暗自思忖。他知道,金陵乃是大周朝的首善之地,若是冯紫英能调任金陵,必定会在朝堂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他自己,虽然因为妹妹韩雪是周进宠妃,外甥周登又被封为王爵,在朝堂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但与冯紫英相比,还是稍逊一筹。若是能帮助冯紫英解决这个难题,说不定能与他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其他势力。
想到这里,韩奇说道:“冯大人,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冯紫英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说道:“韩大人但说无妨。”
韩奇清了清嗓子,说道:“冯大人,您既然想从江南的纺织行业中退出,又面临着无人接盘的困境,何不将纺织厂搬迁到其他地方呢?”
冯紫英微微一愣,说道:“搬迁?搬到哪里去呢?”
韩奇目光坚定地说道:“陕、豫、晋、鄂等省,尤其是三晋行省,更要重金布局。”
冯紫英心中一动,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但他还是有些疑惑,说道:“韩大人,为何要搬到这些地方呢?”
韩奇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说道:“冯大人,您想想,陕、晋、豫、鄂等省地处内陆,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而且,这些地方的纺织业相对落后,市场潜力巨大。若是您能将纺织厂搬迁到这些地方,不仅可以避开官商分离制度的限制,还能开拓新的市场,获取更大的利益。”
冯紫英听了,心中暗自点头。韩奇说得确实有道理,但他还是有些担心,说道:“韩大人,搬迁纺织厂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这些地方重新布局,也需要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韩奇转过身来,看着冯紫英,说道:“冯大人,我知道搬迁纺织厂会面临很多困难,但这也是解决您目前困境的唯一办法。您若是担心资金和人力的问题,我可以帮忙协调。至于在当地的布局,您在这些地方也有着诸多产业布局,想必也有一定的人脉和资源,只要用心经营,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冯紫英沉思良久,心中在权衡着利弊。他知道,韩奇的这个建议虽然冒险,但若是成功,不仅可以解决他仕途上的阻碍,还能为冯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若是失败,不仅会让冯家损失惨重,还会影响他的仕途。
韩奇见冯紫英有些犹豫,继续说道:“冯大人,您再想想,您在陕、晋、豫、鄂等省有了产业布局,便不能在这些行省任职。那您除了调任金陵,还能前往哪里做官呢?这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啊。”
冯紫英听了,心中豁然开朗。他兴奋地一拍大腿,说道:“妙啊!韩大人,您的这个建议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只是,此事事关重大,我还需要和家人商议一下。”
韩奇微笑着说道:“那是自然,冯大人不妨写信给家里,让家人好好考虑一下。我相信,这对您和冯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江南春日清晨,雾气还未完全散去,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冯家大宅的青石板路上。冯家的家主冯唐,身着一袭素色长衫,坐在正厅的太师椅上,眉头微蹙,手里摩挲着一块温润的玉佩,眼神中透着几分忧虑。
近日,关于纺织厂搬迁一事,一直让他心烦意乱。儿子冯紫英写信来说坚决要搬,他二弟冯肃却反对搬迁,让他这位冯氏家主左右为难。
“家主,二老爷来了。”管家的声音打破了厅中的寂静。冯唐抬起头,看到弟弟冯肃匆匆走进来。“大哥,这纺织厂搬迁的事儿,咱们可得好好合计合计。现在外面的形势不明朗,贸然搬迁,怕是会损失惨重啊。”冯肃一脸焦急地说道。
冯肃没有官职在身,主要执掌家族产业,也难怪他对此事会如此上心。
冯唐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又何尝不知?这些纺织厂是咱们冯家的根基,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咱们家族财富的重要来源。可如今,想找个合适的接盘人都难,也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通报声:“议政院议政大臣韩大人到!”冯唐和冯肃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诧异。两人连忙起身,迎出门去。
韩老三身着一身黑色官服,气宇轩昂,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见到冯唐和冯肃,他微微拱手,说道:“冯大人,冯员外,冒昧来访,还望勿怪。”
冯唐连忙还礼,将韩老三迎进正厅。宾主落座后,韩老三也不绕弯子,直接切入正题:“冯大人,今日我来,是为了冯家纺织厂搬迁一事。”
冯唐心中一凛,脸上却不动声色,说道:“韩大人,这纺织厂搬迁之事,我们冯家一直犹豫不决。如今这局面,实在是让人难以抉择啊。”
韩老三轻轻一笑,说道:“冯大人,您心中的顾虑我自然明白。不过,您有没有想过,为何这么长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接盘人?”
冯唐心中一动,隐隐觉得韩老三话中有话,便问道:“还请韩大人明示。”
韩老三微微向前倾身,目光炯炯地说道:“冯老,据我所知,这背后有人在暗中使绊子,不想让您顺利转让纺织厂。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让冯家人在仕途上陷入困境,从而削弱冯家在江南的影响力。”
冯唐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一直觉得纺织厂转让一事太过蹊跷,如今听韩老三这么一说,心中的疑虑得到了证实。“韩大人,您可有证据?”
韩老三摇了摇头,说道:“证据暂时没有,但此事八九不离十。冯大人,您现在已经到了断尾求生的时候了。如果继续犹豫不决,不仅纺织厂的问题解决不了,还可能会影响到冯家的未来。”
冯唐陷入了沉思,韩老三的话如同重锤一般,敲在他的心上。他想起了远在三晋行省担任巡抚的儿子冯紫英,若是冯家因为纺织厂转让的问题陷入困境,冯紫英想要重返中枢,争夺内阁首辅之位,就会变得更加艰难。
“韩大人,您今日来,不只是为了告诉我这些吧?”冯唐抬起头,目光紧紧地盯着韩老三。
韩老三笑了笑,说道:“冯大人果然睿智。我今日来,是希望冯家能够同意搬迁纺织厂。只要冯家配合,我保证,冯家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而且,我也是议政院议政大臣,在朝中也有些份量。若是冯家与我们韩家相互支持,日后必定能为冯家的关系网增添更多的助力。”
冯唐心中暗自思量,韩家在朝中的势力确实不容小觑。若是能与韩家达成合作,对冯家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且,韩奇作为西北劝降特使,他父亲此次前来,必定是有备而来。如果能够通过这次合作,解决纺织厂转让的问题,同时为冯紫英的未来铺路,那也算是一举两得。
“好,韩大人,既然您都这么说了,那我冯家就同意搬迁纺织厂。”冯唐咬了咬牙,做出了决定。
韩老三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冯大人果然豪爽。有了冯家的支持,袁绵侯、李过之两部人马的遣散问题,就有希望得到解决了。”
原来,袁绵侯和李过之两部人马在西北的战事结束后,一直面临着遣散的难题。这些人若是安置不好,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韩老三此次前来,就是希望借助冯家纺织厂的力量,为这两部人马提供一些就业机会。
在韩老三、韩奇的协调下,袁绵侯、李过之两部将近两千人进入冯家名下的诸多产业,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剩下的数千人,也在原任北直隶行省总督张诗卿的安排下,被收编为安西新军,跟随张诗卿前往金城,为安西王周宁就藩金城打前站。
随着西北局势的逐渐稳定,韩奇作为劝降特使的使命也宣告结束。他将前往春城,出任云贵总督,为镇南王周登就藩春城铺路。而在这个过程中,冯紫英在三晋行省出力不少,为平定西北做出了很多贡献。
然而,让冯紫英有些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能够如愿调入金陵任职,而是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前往羊城赴任。
得知这个消息后,冯紫英心中虽然有些失落,但很快便调整了心态。
他深知,按制,总督一级官员可以直接升任内阁首辅,而巡抚一级官员最多只能升任内阁大臣,这其中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此次前往羊城担任两广总督,虽然远离了权力中心金陵,但却为他争夺内阁首辅之位提供了一个更有利的平台,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于红楼末年,重生于红楼末年最新章节,重生于红楼末年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于红楼末年,重生于红楼末年最新章节,重生于红楼末年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