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的话说到这里,刘禅三人忍不住对视了一眼。

  这家伙,有点儿东西啊。

  但李睿的话匣子既然打开了,他便决定一次把想说的话全都说完。

  “官家,宗族之害还远不止于此。”

  “哦?

  还有什么?”

  “官家可知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之生命有限,但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

  那些依靠着宗族成长起来的官员,他们可不会仅仅满足于庇护或者反哺自己的宗族。

  他们还会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家庭壮大,甚至,想要成为千年的世家。

  但一个宗族再怎么人才济济,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联姻。

  通过不断的联姻,他们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他们的力量被无限放大。

  他们的力量是无限放大了,可朝中的位置,始终是有限的。

  真到了那个时候,其他人哪儿还有出头的机会?

  比如,汉未之时四世五公的袁家,无数的读书人都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耀。

  可是,他们在享受这份荣耀之时,其他人呢?

  哪怕有人学富五车,但恐怕他想谋个县令的职位,都千难万难。

  为什么?

  因为朝中的位置,已经被这些所谓的名门望族占满了啊。”

  李睿说到这里,刘禅下意识的大力一拍桌子。

  “说的好!”

  想当年,他父皇不就是这种情况吗?

  父皇可是真正的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而且还师从大儒卢植。

  可就算是这样,也直到二十三岁那样,才凭借着围剿黄巾的军功,谋了个县尉的官职。

  但就算是这个小小的县尉,也没能好好的当下去。

  为什么?

  不愿意贿赂前来索贿的督邮。

  就因为这个,此后二十多的的时间,父皇一直都游走在各个诸侯之间。

  直到建安十三年,已经四十七岁的父亲,联合江东孙权在赤壁大败曹贼之后,才终于有了自己的基业。

  是自己的父皇无才吗?

  相父肯定不会同意。

  是自己的父皇无德吗?

  恐怕整个大汉的人都不会同意。

  但德才兼备的父皇,为什么蹉跎大半生才创下了属于自己的基业?

  不就是因为朝中的各个位置,都被世家把持。

  父皇欲报国而无门嘛。

  但前世的刘禅,其实并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他只是仅仅觉得自己的父皇不容易而已。

  可是,到了大宋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因为,大宋有科举。

  无论你是什么出身,只要你能通过科举,那就一朝登堂入室。

  如果能力足够强的话,一介草民的儿子,也不是不能封侯拜相。

  这在大汉,是压根儿不敢想象的事情。

  当时他就觉得,研究出来科举的这个人,真是个天才。

  如果有一天他真能回到大汉的话,一定也要在大汉搞一个科举出来。

  但是后来,随着对科举的了解越来越多,他才意识到,想在大汉推行科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因为,大汉没那么多的读书人。

  或者说,大汉的读书人,全是世家子弟。

  自己就算强行推动科举,参加科举的人,还是全部来自于世家。

  想到这个,他便慢慢息了这个心思。

  不过,他也不算完全绝望。

  毕竟,他要真能回到大汉的话,大汉有相父啊。

  这么好的制度,相父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到时候,相父一定会有办法的。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回到大汉呢,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这个李睿说的实在是太好了,想要瓦解世家大族,只需要大兴官学就好了呀。

  世家大族的人就算再多,还能有百姓们人多?

  只要让百姓们人人上的起学,人人都能参加科举,光凭人数优势,也能把世家大族给淹死。

  哈哈哈,朕等会儿就把关于科举的制度设计,还有这个大兴官学的办法烧给相父,让他也高兴高兴。

  心里想着这些,他看向李睿的眼神也多了不少的欣赏。

  “爱卿这一番话说的太好了,你赶紧写札子,朕马上就批准。”

  说完了之后,他又看向了赵鼎。

  “爱卿啊,你办官学的钱够不够,不够的话......”

  说到这里,他突然就打住了。

  卧槽,激动了激动了,差点儿自自投罗网。

  他的钱啥时候够用过?

  心里暗自庆幸自己反应快的同时,他就又看向了眼睛已经发光的赵鼎。

  “不够的话,你再好好想想办法!”

  听见这句话,赵鼎眼里的光瞬间灭了。

  不过,他眼里的光灭了,李睿眼里的光却是一下子亮了。

  “谢官家,等臣的第三个建议说完了之后,马上就回去写札子。”

  一听他这么说,刘禅才想起来,他还有第三谏呢。

  “你快说快说!”

  他说完了之后,李睿正准备说话呢,他又突然说道:

  “等会儿!”

  说完了之后,他就看向了刘童博。

  “愣着干什么呢?

  快倒茶啊,没看朕的爱卿嘴巴都干了吗?”

  莫名中了一枪的刘童博,差点儿没哭出来。

  你们刚开始的剧本儿不是这样的啊!

  而李睿看着刘童博刚给他倒好的茶水,也快哭了。

  官家这是非得让我,彻底把人得罪死啊。

  哎,罢了罢了,得罪他们总比得罪官家要好。

  心里为自己掬了一把泪之后,他便接着说道:

  “官家,臣的第三谏,是要对现行的礼法进行改革。”

  李睿把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刘禅三人眼里不由的闪过一丝惊喜。

  这李睿,还真是不让人失望啊。

  就是不知道,他的胆子到底有多大了。

  想着这些,刘禅就赶紧问道:

  “爱卿你准备怎么改?”

  “官家,臣以为首先要改的,就是取消亲亲相隐之制。”

  听到李睿的话,刘禅三人差点儿没惊掉了下巴。

  他说的亲亲相隐,可是从先秦时代便流传至今的一项制度。

  简单来说,亲亲相隐指的是,如果臣告主、子告父母、妻告夫,无论被告之人有没有罪,告状之人自己首先要坐牢。

  因为,自古以来的伦理观便认为,亲人之间要互相隐瞒,而不能互相诉讼状告。

  而且,这一条明确的写在了历朝历代的法律之中。

  想要改这个?

  这李睿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最新章节,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