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回来吧!回来帮爸爸看店吧!”每次打电话老爸都这样说道。
要搁平时,寒暄几句,随便敷衍几句就算了。
这次打电话我不再那么想了,按照我这样的情况,我是要认真考虑一下老爸的这个建议了。
老爸在家里一楼开了一家鸡排店,就是那种油炸的垃圾食品,吃了会上火的那种。
我吃过几次,炸得偏老,香但容易上火,鸡排炸过后还加了不少辣椒。
我觉得这口味在粤省也太小众了吧?
我吃不惯这种太辣的风味。
老爸还是没有将湘省的习惯改回来,除了喜欢油腻的东西,他还无辣不欢。
然而粤省地区天气湿热,这里的人很容易上火,凉茶糖水卖得最好的,卖鸡排还不如卖糖水。
这种油炸鸡排在粤省这种地方市场并不好。
父亲是湘省人,改革开放后不久移居到粤省。
要说改革开放在洙三角地区有无数的机会,有句话说得好,改革春风吹遍洙三角,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我爸是一个农民工,来鹏城的时候年纪不小了,老爸靠着勤奋的工作,赶在还没开始炒房的年代在鹏城买了一块地,建了一个小房子。
我姐很小的时候跟着他们过来,我则是在这边出生的。
说实话,老爸真的是一点商业头脑都没有的农民工。
他目光短浅,小富即安,不善观察和总结。
以前还可以,家家户户都差不多。
近年来,一座又一座的高楼雨后春笋地出现,我们住的地方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城中村。
周围的邻居都比老爸会赚钱,趁着遍地的商机发了大财,早就不知道搬到哪里住了。
这些旧房子大部分都是一些租给年轻人的出租房,小巷纵横,采光不足。
老爸总是想着存钱存钱,害怕风险,害怕投资。
后来顶不住老妈的唠叨,才愿意在家门口开一家小店面来做生意。
说是做生意,但父母为人善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想占别人便宜。
他们总说薄利多销,然而那些鸡排摆在门口的时候,我放假回家的时候,除了几个吃辣的老乡,就没见人来买过。
当然这也有我回来是过年期间,年轻人都回家了人少。
我觉得根本就不是薄利的问题,是鸡排的味道有问题。
说来也是因为自己家的店面不需要房租而已,如果需要交房租,他们做生意早就亏死了。
我比他们会做生意,我虽然读书不咋地,但我好歹也是接受过大专教育的学生来的。
我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毕业后在魔都当码农。
程序员工资看起来很高,但抛开房租与各种税,加上各种加班时间,工作压力大,算起来其实并不咋样。
最重要的是因为长期坐在电脑前,我年纪轻轻头发就变得稀疏,得了颈椎病。
我一开始没怎么注意,直到后来手脚发麻。
我不得不去看医生,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部骨质增生。
也就是说我的手臂发麻是颈椎压迫神经导致血液不通导致的。
除此之外,医生说我可能坐姿也有问题,腰间盘有轻微的关节畸形问题。
年纪轻轻就得了这些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因此我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我的职业规划问题。
也许我可以利用我的市场洞察力与商业头脑带老爸飞。
我之所以在魔都工作,很大原因是女朋友在魔都,不过因为疏于经营我们之间的感情,她抱怨我不懂浪漫,称赞我是一个好人之后,我们就分手了。
不过在自己家里住还好,还不需要房租,也是美滋滋。
我回家的时候特地留了个心眼,做了一下功课。
我家的位置旁边有一条小巷,住在城中村的年轻人上下班都要经过,一天的客流量几百人应该没有问题,如果鸡排做得不错的话应该有不少人光顾。
我上网特地搜了一下鸡排的做法,自己买够材料试做了两次。
一块鸡胸肉,三个鸡蛋,适量生粉抹匀,面包糠抹匀,放盐放油。
按照视频上教学,我感觉不到任何的难度,我觉得我做的都比老爸做的好吃不少。
我更加确信是我在粤高官大不喜欢太辣的原因。
据说老爸的鸡排手法专程还是向一个熟人学习的,老爸也不是做不好,他就是喜欢自己的口味,喜欢做的时候加一些辣椒。
据说平时销量还算可以,一天也有几十份,有不少外地来的吃辣的人喜欢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赚钱呢?
原因除了口味比较重,还有就是他的成本高昂,利润实在太低了,销量只与成本持平,基本不怎么赚钱。
火候偏老,还加了辣椒,口感对于他来说也许还可以,但是这里的人很少吃辣,总体来说应该是不符合大众口味。
我翻着网上的这些美食制作者的视频,无论是配料,烹调方式,烹饪时间还是注意事项,都一字一句写得无比详细。
上面除了鸡排还有无数的著名厨师,各种食物的制作方法,各种符合各地风俗的口味的,看得都觉得是傻瓜式的教程。
我感觉有了教程,只要材料在手,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问题,天下的菜都可以做好。
网上那么多视频教程难道他就不会看?
为啥要固执于原来的口味,不迎合一下消费者?
或许是我们这一辈人获取信息的习惯不一样,他们这一辈人大部分都是通过纸质媒介以及口口相传的方式学习,就不会想到通过上网的渠道来学习。
即便是满街的移动支付,他也仅仅用来收钱而已,还是我姐教了他们好久才学会的。
我觉得哪怕老爸稍稍改进一下自己鸡排的煎炸时间与生粉的量,煎炸程度不要太老,做的时候不要加辣椒,让顾客自己根据需求添辣椒,都不至于销量如此惨淡。
至于上火的问题,直接在店内提供凉茶或者糖水就好了。
凉茶做起来麻烦,做糖水就好了。
我调查了一下粤省这边的糖水店,什么绿豆沙,什么冰糖雪梨,牛奶西米露,还有那种甜甜的豆腐脑,一到夏天销量爆棚。
入乡随俗,这里的人喜欢吃甜的豆腐脑,那就做甜的豆腐脑呗,老爸喜欢吃咸加辣。
我爸总是以自己的口味来衡量大众的口味,没有考虑到这里消费者的习惯。
带有这种思想,即便能够将食品做好,我觉得也做不了什么大生意,吸引的仅仅是一些小众口味的顾客。
糖水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成本极低。
经过煎炸油腻的鸡排配上一碗清爽的冰镇绿豆沙,无论是早餐还是宵夜,简直完美。
当然这种吃法,只有像我这种从小在粤高官大的人才吃得习惯,像我爸这种老湘是吃不惯这么清淡的东西,他得沾着一堆辣椒吃。
菜可以没有,但是辣椒一定要有,我也是佩服他在粤省这样吃辣椒也不上火。
不管如何,既然计划好了,我就辞掉了程序员的工作。
我决定听从父亲的建议,回到鹏城帮助他做生意。
要搁平时,寒暄几句,随便敷衍几句就算了。
这次打电话我不再那么想了,按照我这样的情况,我是要认真考虑一下老爸的这个建议了。
老爸在家里一楼开了一家鸡排店,就是那种油炸的垃圾食品,吃了会上火的那种。
我吃过几次,炸得偏老,香但容易上火,鸡排炸过后还加了不少辣椒。
我觉得这口味在粤省也太小众了吧?
我吃不惯这种太辣的风味。
老爸还是没有将湘省的习惯改回来,除了喜欢油腻的东西,他还无辣不欢。
然而粤省地区天气湿热,这里的人很容易上火,凉茶糖水卖得最好的,卖鸡排还不如卖糖水。
这种油炸鸡排在粤省这种地方市场并不好。
父亲是湘省人,改革开放后不久移居到粤省。
要说改革开放在洙三角地区有无数的机会,有句话说得好,改革春风吹遍洙三角,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我爸是一个农民工,来鹏城的时候年纪不小了,老爸靠着勤奋的工作,赶在还没开始炒房的年代在鹏城买了一块地,建了一个小房子。
我姐很小的时候跟着他们过来,我则是在这边出生的。
说实话,老爸真的是一点商业头脑都没有的农民工。
他目光短浅,小富即安,不善观察和总结。
以前还可以,家家户户都差不多。
近年来,一座又一座的高楼雨后春笋地出现,我们住的地方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城中村。
周围的邻居都比老爸会赚钱,趁着遍地的商机发了大财,早就不知道搬到哪里住了。
这些旧房子大部分都是一些租给年轻人的出租房,小巷纵横,采光不足。
老爸总是想着存钱存钱,害怕风险,害怕投资。
后来顶不住老妈的唠叨,才愿意在家门口开一家小店面来做生意。
说是做生意,但父母为人善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想占别人便宜。
他们总说薄利多销,然而那些鸡排摆在门口的时候,我放假回家的时候,除了几个吃辣的老乡,就没见人来买过。
当然这也有我回来是过年期间,年轻人都回家了人少。
我觉得根本就不是薄利的问题,是鸡排的味道有问题。
说来也是因为自己家的店面不需要房租而已,如果需要交房租,他们做生意早就亏死了。
我比他们会做生意,我虽然读书不咋地,但我好歹也是接受过大专教育的学生来的。
我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毕业后在魔都当码农。
程序员工资看起来很高,但抛开房租与各种税,加上各种加班时间,工作压力大,算起来其实并不咋样。
最重要的是因为长期坐在电脑前,我年纪轻轻头发就变得稀疏,得了颈椎病。
我一开始没怎么注意,直到后来手脚发麻。
我不得不去看医生,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部骨质增生。
也就是说我的手臂发麻是颈椎压迫神经导致血液不通导致的。
除此之外,医生说我可能坐姿也有问题,腰间盘有轻微的关节畸形问题。
年纪轻轻就得了这些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因此我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我的职业规划问题。
也许我可以利用我的市场洞察力与商业头脑带老爸飞。
我之所以在魔都工作,很大原因是女朋友在魔都,不过因为疏于经营我们之间的感情,她抱怨我不懂浪漫,称赞我是一个好人之后,我们就分手了。
不过在自己家里住还好,还不需要房租,也是美滋滋。
我回家的时候特地留了个心眼,做了一下功课。
我家的位置旁边有一条小巷,住在城中村的年轻人上下班都要经过,一天的客流量几百人应该没有问题,如果鸡排做得不错的话应该有不少人光顾。
我上网特地搜了一下鸡排的做法,自己买够材料试做了两次。
一块鸡胸肉,三个鸡蛋,适量生粉抹匀,面包糠抹匀,放盐放油。
按照视频上教学,我感觉不到任何的难度,我觉得我做的都比老爸做的好吃不少。
我更加确信是我在粤高官大不喜欢太辣的原因。
据说老爸的鸡排手法专程还是向一个熟人学习的,老爸也不是做不好,他就是喜欢自己的口味,喜欢做的时候加一些辣椒。
据说平时销量还算可以,一天也有几十份,有不少外地来的吃辣的人喜欢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赚钱呢?
原因除了口味比较重,还有就是他的成本高昂,利润实在太低了,销量只与成本持平,基本不怎么赚钱。
火候偏老,还加了辣椒,口感对于他来说也许还可以,但是这里的人很少吃辣,总体来说应该是不符合大众口味。
我翻着网上的这些美食制作者的视频,无论是配料,烹调方式,烹饪时间还是注意事项,都一字一句写得无比详细。
上面除了鸡排还有无数的著名厨师,各种食物的制作方法,各种符合各地风俗的口味的,看得都觉得是傻瓜式的教程。
我感觉有了教程,只要材料在手,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问题,天下的菜都可以做好。
网上那么多视频教程难道他就不会看?
为啥要固执于原来的口味,不迎合一下消费者?
或许是我们这一辈人获取信息的习惯不一样,他们这一辈人大部分都是通过纸质媒介以及口口相传的方式学习,就不会想到通过上网的渠道来学习。
即便是满街的移动支付,他也仅仅用来收钱而已,还是我姐教了他们好久才学会的。
我觉得哪怕老爸稍稍改进一下自己鸡排的煎炸时间与生粉的量,煎炸程度不要太老,做的时候不要加辣椒,让顾客自己根据需求添辣椒,都不至于销量如此惨淡。
至于上火的问题,直接在店内提供凉茶或者糖水就好了。
凉茶做起来麻烦,做糖水就好了。
我调查了一下粤省这边的糖水店,什么绿豆沙,什么冰糖雪梨,牛奶西米露,还有那种甜甜的豆腐脑,一到夏天销量爆棚。
入乡随俗,这里的人喜欢吃甜的豆腐脑,那就做甜的豆腐脑呗,老爸喜欢吃咸加辣。
我爸总是以自己的口味来衡量大众的口味,没有考虑到这里消费者的习惯。
带有这种思想,即便能够将食品做好,我觉得也做不了什么大生意,吸引的仅仅是一些小众口味的顾客。
糖水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成本极低。
经过煎炸油腻的鸡排配上一碗清爽的冰镇绿豆沙,无论是早餐还是宵夜,简直完美。
当然这种吃法,只有像我这种从小在粤高官大的人才吃得习惯,像我爸这种老湘是吃不惯这么清淡的东西,他得沾着一堆辣椒吃。
菜可以没有,但是辣椒一定要有,我也是佩服他在粤省这样吃辣椒也不上火。
不管如何,既然计划好了,我就辞掉了程序员的工作。
我决定听从父亲的建议,回到鹏城帮助他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