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没钱,我让我阿爸搭了架子晒鮳头呢!万一有人买了,架子就白搭了。”
“上次移民户那几家也有一家看过那块,结果还是批的路边那块,人家都喜欢把房子建在外面,就你喜欢建在山凹里。”
“山凹好啊,后面有靠山!如果我买的话,大概多少钱能买下来?”
陈会计沉吟片刻后说道:“买跟批不一样,那块地基你要买的话,可能要五六百块。”
李长乐两眼瞪的溜圆,“到底是五百还是六百啊,六百就太贵了,没我那块好,价钱还翻了三番,太贵!贵死!”
“少跟老子装蒜!”陈会计拍了他一巴掌,“你小子这段时间可挣了不少,少在老子面前哭穷。”
李长乐苦着脸,“冬伯,我这些日子是挣了一些钱,但定大船、建房子,哪样不要钱啊!
我现在欠了一屁股债,恨不得一个当三个用,早点把欠债还清。等我把账还清,攒下买地皮的钱,你老人家可要给我便宜点?”
他现在是有点钱,但那些钱都他风里去雨里来,辛辛苦苦挣来的,只有咔胎、二百五,才会拿自己苦死苦活挣来的钱不当钱花!
都活了两辈子的人了,他早就不是那个咔胎、二百五、喜欢瞎嘚瑟的李长乐。
早就学会怎么做人,懂得做人该低调的时候就得低调,该哭穷的时候,就得哭穷。
“行了!等你攒够钱要买的时候再来找我。”陈会计说着又问,“听阿清说,你家晒干货生意不错,都卖到鹿城师范学校了啊?”
李长乐老老实实的点头,“生意还好,学校那边是丈母娘的关系,那边看货后觉得满意,就定下了。”
“唉,别人家是男孩子不听话不成器,我家,阿萍被你伯娘宠坏了。”陈会计叹了口气,说道:
“阿清天天出去跑车拉货,阿萍天天就守着那点网,在弄巷里跟几个碎嘴婆子学舌。
我想让她也收鲜货晒些鱼鲞,跟老大说了说,让他帮阿萍找个学校弄些海货供应给他们。
老大问了,说学校要鲜货也要干货,但卫生必须达标。你跟我说说,晒制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冬伯,卫生达标这事,说白了就一点,咱们做的时候,把那些东西当成是我们自家吃的来做。”
李长乐想到后世那些给孩子吃腐败食物的食堂,“还有就是,买回来晒制的鱼虾要鲜。
像这时节,早上收的鱼虾送过去就成,下午收的鱼虾,去阿东家买两块钱的冰块保鲜,送过去人家看着也好看。
毕竟是给孩子吃的东西,万一吃出问题,会被人戳脊梁骨不说,对陈校长的影响也不好。”
“这是肯定的。”陈会计满意的看着他笑道,“咱们离码头又不远,勤快点去守着回航的渔船收,要多鲜有多鲜。等阿萍挣了钱,让他们请你喝酒。”
李长乐笑着起身,“冬伯,我就回去等着阿清请我喝酒了!”
“去吧!眼睛都有血丝了,好好休息一天。”
李长乐从陈家出来,只想回家洗个澡再好好睡一觉,明天老婆孩子就回来了,等退潮带他们去海边淘海玩,好好享受一家子在一起的闲适幸福时光。
当他看到一脸阴翳的看着自己的王麻子爷俩时,暗道:“踏马的,这对元宝咋这么快就出来蹦达了?真踏马晦气!早晓得就从小路那边回去了。”
王麻子看着嘴角上扬笑得一脸骚气,扬长而去的李长乐,心像是被无数蚂蚁啃噬,眼前忽然闪过,两人闹翻的那次他说自家的那些话时,一脸笃定的样子。
“阿爸,李长乐那狗杂种,肯定是咒我们家了,不然他怎么就一脸笃定的说那些话?”
“他说啥了?”
“他说,三穷三富活到老,十年兴败谁知晓?你断定你能富一辈子?老子就一辈子穷鬼头?”
“吵架不都是这样骂的么?”
“不是,他当时看我样子,就像看街边的讨饭的一样。”
“回去喊你阿娘找个先生看看!”王老抠也觉得自家从跟李长乐闹翻后,阿旺做事就没顺当过,难不成这世上真的有咒术?
“嗯!你去找阿姐拿钱,她怎么说?”王麻子悔的肠子都青了,
早晓得姓赵的被缉私队盯上了,他就不帮人带货了,就算姓赵的进去蹲着去了,自家还有几千块傍身,买条船出租,照样翘着脚打牌喝小酒。
王老抠想到自家闺女说这话时的表情,还气得直哆嗦,“死丫头让我别去找她,说她没钱给我们。
还让我找你老婆拿钱,骂我们是老鸨子,拉皮条的。赵明、赵辉这两个兔崽子还让我们以后都别去他家,他们早就当外家死了。”
“阿姐百分百攒了私房钱,回去让阿娘去找她,得从她手里抠点钱出来。”
“回去就让你娘去。”
父子俩阴沉着脸推开门进屋,邹阿女一见两人就哭喊起来,“阿旺,郑彩花那贱人带着孩子回娘家了,把阿宝也带走了。”
王麻子想到自己老婆跟赵金财的事,没好气的说道:“带走就带走,谁晓得是哪个的种?”
邹阿女看着他,“阿宝跟你小时候长一模一样,肯定是你的。”
王麻子埋怨道,“都怪你们,这下好了吧?我被人明目张胆的戴绿帽子,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人财两空!”
……
李长乐到家,见父母和李大肖在坝子里翻晒鱼鲞,李大哥和李二哥带着老婆孩子,去丈母娘家送节礼去了。
这才想起今天回来没见到李长喜一家,“阿姐今天不回来啊?”
“你阿姐带信来说,今天晚点来,在这边住一晚,明早回去。”
“哦!”
李长乐回屋拿了帕子去屋后水沟边洗澡,踩在清澈见底的水沟里面,两瓢水就冲去了浑身的暑气。
忽然想到一天天冷下来了,到时候洗澡就没这么方便了。
这年头没浴霸,也没热水器,十冬腊月天洗澡跟打仗一样,还冻得直哆嗦!
下次去鹿城去看看有没有热水器,有的话得买一台回来,省得两个孩子一个冬天下来,就过年前一天才洗一次澡。
用热水器的话,电线就不能用这年头大家都用的花线了,去买几圈铜芯线回来才成。
等他浑身湿漉漉的从屋后转出来,看到坝子里停着的脚踏车时,就晓得阿姐一家来了,忙回屋换上衣裤去了厨房。
“阿姐,姐夫!”
“三舅舅,我要去海边抓鱼!”张小辉像个小炮弹似的冲过来,抱住了他的双腿。
李长乐看了一下时间,“这会儿潮水已经涨上来了,去了也抓不到鱼。”
“三舅舅,可以用渔网的。”张小雪细声细气的说道,“村里淘长塘的时候,就是用渔网捕鱼。”
李长喜拉过张小辉,“小雪别皮,等阿娘跟娘舅说了话再带你们去。”
“来!”李父冲外孙子、外孙女伸手,“外公带你们去海边撒网。”
“噢噢!外公带我们去喽!”张小辉一把抓住李父的手,祖孙四个出门走了。
李长乐看到桌上堆着不少年糕和麻糍,“阿姐,才做的啊?”
“嗯!”李长喜拿了一根年糕给他,“想着家里还剩了些粳米和晚米,我就去做了一些,来的时候才做好,还热乎的,你吃一根。”
“一根太多,一节就成。”李长乐接过用力才拧下来一节,咬了一口软糯细腻的年糕,“切几根晾一下,我们带船上吃。”
李长喜欢喜的看着他,“还是热乎的,等凉冷了,我让你姐夫给你切。”
张得金还没来得及应声,李母就嗔怪的瞪了李长喜一眼,“别动不动就使唤阿金,他天天爬上爬下的也累了,等会儿阿娘给他切!”
“还是丈母娘心疼我。”张得金得意的看了李长喜一眼,开始告状,“阿娘,你不晓得,我在这干完活回家,还要做地里的活。”
“我还不想等你回来做地里的活呢!”李长喜睨了他一眼,“要不是担心把手磨糙了,做绣衣的时候会把绸缎磨毛,谁等你回来?”
张得金好脾气的点头,“是,我晓得,我也晓得你没办法,你看我每次回去不是就赶着把地里的活做了么!”
李长乐想到家里那些表,“姐夫,那天我跟你说的事,你回去跟我姐说了没?”
“你姐夫跟我说了的。”李长喜坐到他身边,撸起袖子,“婶娘和伯娘想买我这个牌子的,我这次回来就打算带几只回去。”
“等你回去的时候我就给你!”李长乐想到她做绣衣,眼都看花一天才挣一两块钱,这年头正是做生意的好时机,错过了真的可惜了。
“阿姐,你想不想做生意?”
“想!怎么不想,做生意来钱的很呢!我们村的李志学去杭城卖眼镜,才去了不到一年,就回家建新房了。”
张得金接过去说道:“就是我家老宅子旁边的李家,他阿爸是瞎子,阿弟眼睛也有毛病那家。
没分下户的时候,他家就靠他挣工分,他阿娘帮村里割草喂猪,母子俩一共才十来分工,要养活四口人,家里穷得就差提菜篮讨饭。”
(本章完)
“上次移民户那几家也有一家看过那块,结果还是批的路边那块,人家都喜欢把房子建在外面,就你喜欢建在山凹里。”
“山凹好啊,后面有靠山!如果我买的话,大概多少钱能买下来?”
陈会计沉吟片刻后说道:“买跟批不一样,那块地基你要买的话,可能要五六百块。”
李长乐两眼瞪的溜圆,“到底是五百还是六百啊,六百就太贵了,没我那块好,价钱还翻了三番,太贵!贵死!”
“少跟老子装蒜!”陈会计拍了他一巴掌,“你小子这段时间可挣了不少,少在老子面前哭穷。”
李长乐苦着脸,“冬伯,我这些日子是挣了一些钱,但定大船、建房子,哪样不要钱啊!
我现在欠了一屁股债,恨不得一个当三个用,早点把欠债还清。等我把账还清,攒下买地皮的钱,你老人家可要给我便宜点?”
他现在是有点钱,但那些钱都他风里去雨里来,辛辛苦苦挣来的,只有咔胎、二百五,才会拿自己苦死苦活挣来的钱不当钱花!
都活了两辈子的人了,他早就不是那个咔胎、二百五、喜欢瞎嘚瑟的李长乐。
早就学会怎么做人,懂得做人该低调的时候就得低调,该哭穷的时候,就得哭穷。
“行了!等你攒够钱要买的时候再来找我。”陈会计说着又问,“听阿清说,你家晒干货生意不错,都卖到鹿城师范学校了啊?”
李长乐老老实实的点头,“生意还好,学校那边是丈母娘的关系,那边看货后觉得满意,就定下了。”
“唉,别人家是男孩子不听话不成器,我家,阿萍被你伯娘宠坏了。”陈会计叹了口气,说道:
“阿清天天出去跑车拉货,阿萍天天就守着那点网,在弄巷里跟几个碎嘴婆子学舌。
我想让她也收鲜货晒些鱼鲞,跟老大说了说,让他帮阿萍找个学校弄些海货供应给他们。
老大问了,说学校要鲜货也要干货,但卫生必须达标。你跟我说说,晒制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冬伯,卫生达标这事,说白了就一点,咱们做的时候,把那些东西当成是我们自家吃的来做。”
李长乐想到后世那些给孩子吃腐败食物的食堂,“还有就是,买回来晒制的鱼虾要鲜。
像这时节,早上收的鱼虾送过去就成,下午收的鱼虾,去阿东家买两块钱的冰块保鲜,送过去人家看着也好看。
毕竟是给孩子吃的东西,万一吃出问题,会被人戳脊梁骨不说,对陈校长的影响也不好。”
“这是肯定的。”陈会计满意的看着他笑道,“咱们离码头又不远,勤快点去守着回航的渔船收,要多鲜有多鲜。等阿萍挣了钱,让他们请你喝酒。”
李长乐笑着起身,“冬伯,我就回去等着阿清请我喝酒了!”
“去吧!眼睛都有血丝了,好好休息一天。”
李长乐从陈家出来,只想回家洗个澡再好好睡一觉,明天老婆孩子就回来了,等退潮带他们去海边淘海玩,好好享受一家子在一起的闲适幸福时光。
当他看到一脸阴翳的看着自己的王麻子爷俩时,暗道:“踏马的,这对元宝咋这么快就出来蹦达了?真踏马晦气!早晓得就从小路那边回去了。”
王麻子看着嘴角上扬笑得一脸骚气,扬长而去的李长乐,心像是被无数蚂蚁啃噬,眼前忽然闪过,两人闹翻的那次他说自家的那些话时,一脸笃定的样子。
“阿爸,李长乐那狗杂种,肯定是咒我们家了,不然他怎么就一脸笃定的说那些话?”
“他说啥了?”
“他说,三穷三富活到老,十年兴败谁知晓?你断定你能富一辈子?老子就一辈子穷鬼头?”
“吵架不都是这样骂的么?”
“不是,他当时看我样子,就像看街边的讨饭的一样。”
“回去喊你阿娘找个先生看看!”王老抠也觉得自家从跟李长乐闹翻后,阿旺做事就没顺当过,难不成这世上真的有咒术?
“嗯!你去找阿姐拿钱,她怎么说?”王麻子悔的肠子都青了,
早晓得姓赵的被缉私队盯上了,他就不帮人带货了,就算姓赵的进去蹲着去了,自家还有几千块傍身,买条船出租,照样翘着脚打牌喝小酒。
王老抠想到自家闺女说这话时的表情,还气得直哆嗦,“死丫头让我别去找她,说她没钱给我们。
还让我找你老婆拿钱,骂我们是老鸨子,拉皮条的。赵明、赵辉这两个兔崽子还让我们以后都别去他家,他们早就当外家死了。”
“阿姐百分百攒了私房钱,回去让阿娘去找她,得从她手里抠点钱出来。”
“回去就让你娘去。”
父子俩阴沉着脸推开门进屋,邹阿女一见两人就哭喊起来,“阿旺,郑彩花那贱人带着孩子回娘家了,把阿宝也带走了。”
王麻子想到自己老婆跟赵金财的事,没好气的说道:“带走就带走,谁晓得是哪个的种?”
邹阿女看着他,“阿宝跟你小时候长一模一样,肯定是你的。”
王麻子埋怨道,“都怪你们,这下好了吧?我被人明目张胆的戴绿帽子,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人财两空!”
……
李长乐到家,见父母和李大肖在坝子里翻晒鱼鲞,李大哥和李二哥带着老婆孩子,去丈母娘家送节礼去了。
这才想起今天回来没见到李长喜一家,“阿姐今天不回来啊?”
“你阿姐带信来说,今天晚点来,在这边住一晚,明早回去。”
“哦!”
李长乐回屋拿了帕子去屋后水沟边洗澡,踩在清澈见底的水沟里面,两瓢水就冲去了浑身的暑气。
忽然想到一天天冷下来了,到时候洗澡就没这么方便了。
这年头没浴霸,也没热水器,十冬腊月天洗澡跟打仗一样,还冻得直哆嗦!
下次去鹿城去看看有没有热水器,有的话得买一台回来,省得两个孩子一个冬天下来,就过年前一天才洗一次澡。
用热水器的话,电线就不能用这年头大家都用的花线了,去买几圈铜芯线回来才成。
等他浑身湿漉漉的从屋后转出来,看到坝子里停着的脚踏车时,就晓得阿姐一家来了,忙回屋换上衣裤去了厨房。
“阿姐,姐夫!”
“三舅舅,我要去海边抓鱼!”张小辉像个小炮弹似的冲过来,抱住了他的双腿。
李长乐看了一下时间,“这会儿潮水已经涨上来了,去了也抓不到鱼。”
“三舅舅,可以用渔网的。”张小雪细声细气的说道,“村里淘长塘的时候,就是用渔网捕鱼。”
李长喜拉过张小辉,“小雪别皮,等阿娘跟娘舅说了话再带你们去。”
“来!”李父冲外孙子、外孙女伸手,“外公带你们去海边撒网。”
“噢噢!外公带我们去喽!”张小辉一把抓住李父的手,祖孙四个出门走了。
李长乐看到桌上堆着不少年糕和麻糍,“阿姐,才做的啊?”
“嗯!”李长喜拿了一根年糕给他,“想着家里还剩了些粳米和晚米,我就去做了一些,来的时候才做好,还热乎的,你吃一根。”
“一根太多,一节就成。”李长乐接过用力才拧下来一节,咬了一口软糯细腻的年糕,“切几根晾一下,我们带船上吃。”
李长喜欢喜的看着他,“还是热乎的,等凉冷了,我让你姐夫给你切。”
张得金还没来得及应声,李母就嗔怪的瞪了李长喜一眼,“别动不动就使唤阿金,他天天爬上爬下的也累了,等会儿阿娘给他切!”
“还是丈母娘心疼我。”张得金得意的看了李长喜一眼,开始告状,“阿娘,你不晓得,我在这干完活回家,还要做地里的活。”
“我还不想等你回来做地里的活呢!”李长喜睨了他一眼,“要不是担心把手磨糙了,做绣衣的时候会把绸缎磨毛,谁等你回来?”
张得金好脾气的点头,“是,我晓得,我也晓得你没办法,你看我每次回去不是就赶着把地里的活做了么!”
李长乐想到家里那些表,“姐夫,那天我跟你说的事,你回去跟我姐说了没?”
“你姐夫跟我说了的。”李长喜坐到他身边,撸起袖子,“婶娘和伯娘想买我这个牌子的,我这次回来就打算带几只回去。”
“等你回去的时候我就给你!”李长乐想到她做绣衣,眼都看花一天才挣一两块钱,这年头正是做生意的好时机,错过了真的可惜了。
“阿姐,你想不想做生意?”
“想!怎么不想,做生意来钱的很呢!我们村的李志学去杭城卖眼镜,才去了不到一年,就回家建新房了。”
张得金接过去说道:“就是我家老宅子旁边的李家,他阿爸是瞎子,阿弟眼睛也有毛病那家。
没分下户的时候,他家就靠他挣工分,他阿娘帮村里割草喂猪,母子俩一共才十来分工,要养活四口人,家里穷得就差提菜篮讨饭。”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