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乐摘掉呼吸管,冲着几人挥挥手,游到渔船边,把抄网递给他,又解下网兜放在甲板上。

  这才扒着船舷往船上爬,陈永威顾不得看网里的东西,抓住他双肩将他拉到甲板上。

  陈永威一脸担心的看着他,“哥,你感觉怎么样?你胆子真的太大了,第一次下水就呆这么久,万一……你让我们咋办?”

  “阿威,你哥怎么样?没事吧?没哪里受伤吧?”李大哥伸着脖子问道。

  “我没事,就是太累了。”李长乐说着看向陈永威,“你赶紧把网兜里的海参放水里,还有大花龙也赶紧放活舱养起来。”

  “哦哦!”陈永威急忙提起抄网和网兜朝活舱跑。

  李长乐躺在甲板上,喘了几口粗气,缓了一会儿觉得舒服了一些,摘下护目镜,坐起来脱掉脚蹼还有潜水服。

  他觉得自己的体能还是不怎么行,想要潜水捕捞,还得多加锻炼才行。

  陈永威看到网兜里的海参时,惊喜的喊了起来,“大哥、二哥你们看,跟狼牙棒一样大的海参!”

  脱得剩下条裤头在甲板上享受日光浴的李长乐,听后斜睨着他,“卧槽!你小子怎么跟我想的一样?”

  陈永威抓着海参冲他扬了扬手,“哥,我跟你心有灵犀一点通。”

  “滚!老子才不跟你一个抠脚大汉心有灵犀。”李长乐笑着躺下揉搓起身体。

  “哥,海底这么多好东西,我们以后来这边还要下延绳钓、地笼、拖网么?”

  陈永威觉得海底既然那么多宝贝,穿上潜水装备下去找就成了,简直就跟捡钱没啥区别。

  “当然要!”李长乐白了他一眼,“我们是渔民,这些才是我们的正业。你以为我们是鱼啊,天天呆在水里也没事?”

  “我们轮流下水,一天下来也能捞不少东西了。”

  “不行,一人一天下去一两次还行,长期在水下作业,恐怕不用等到老的那天,风湿病就找上我们了。”

  李长乐想到上辈子一起干活的船工,因为得了风湿病才四五十岁就不能干活,“我可不想老了连站都站不直,天天躺在床上,连个安稳觉都没得睡。”

  陈永威想起村里那些得风湿病的老人,下意识的摇头,“那样的话,挣钱还有啥意思?”

  “对头,我们挣钱就是为了生活的更舒适一点,有需要的时候兜里能掏出钱来,不用求爷爷告奶奶的找人拆借,不是为了挣来老了养病用。”

  “哥,还是你脑子好用,我就想不到这些。”

  李长乐拍拍他,心道: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不如你呢!

  李大哥和李二哥连地笼网也不收了,干脆把船开到旭日号旁边,跳上了渔船,两人看到活舱里的大花龙和水桶里的海参,激动的啧啧有声。

  李长乐穿上衣裤,冲李二哥说道:“哥,我们来收地笼,趁这会儿海底的能见度好,你穿上潜水装备下水捞钞票去。”

  李二哥激动的看着他,“下面还有些啥宝贝?”

  李长乐眉飞色舞的说了起来,“我看到一个斗碗那么大夜光蝾螺……”

  “阿乐,”李大哥拍了他一下,“夜光蝾螺是什么东西?”

  “就是旧时妆奁盒子上镶嵌的那种螺。”李长乐看陈永威,“你还记得那年,我们去戏台偷看,看到的那个鼎甲的妆奁盒子么?”

  陈永威毫不犹豫的点头,“记得,五光十色的,好看的紧。”

  “那上面镶嵌的东西就是夜光蝾螺。”李长乐把蝾螺的位置告诉李二哥,“下面还有几个大珠母贝,但你要小心,旁边还有几个鸡心螺。”

  “放心,鸡心螺我认得,海里的毒物你还没我认得的多。”

  李长乐摸摸鼻子,暗道:那可不一定!

  李大哥瞪了李二哥一眼,“阿安,海底那么多东西,我们认不得的多了去了,认不得的东西千万别下手去摸,小心驶得万年船!”

  “大哥放心,这话从小就听阿爸念叨,我记着的。”李二哥激动的看向李长乐,“还有啥好东西?”

  李长乐笑了笑,“礁石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大鲍鱼,单头鲍都有好几个,还有海参,狼牙棒那么大的都有不少。”

  李大哥激动的搓手,“我的乖乖,都是大货,这么多啥时候才弄得上来啊?”

  李长乐笑眯眯的看着他,“慢慢弄呗,东西长在礁石上又不会跑。”

  这会儿一点半,轮流下水,一人下去作业十几分二十分钟,一人下去两趟,也能捞不少东西上来了。

  “那我这就下去。”李二哥立马开始脱衣裤,动作那叫一个利落,恐怕比新婚那晚的动作还快。

  “哥,你先做一下热身运动,我们先准备一下。”

  李长乐说着冲陈永威说道,“拿根渔绳来,再拿几个网兜绑在上面,把凿子和钳子都带上。”

  “哦哦!”陈永威迅速准备起来,找了根好几十米长的渔绳,把网兜绑在上面,递给了他。

  李长乐接过对李二哥说道:“下面那一片全是暗礁,还有珊瑚,你带着绳子下去把网兜装满,绑在绳子上拉几下,我们就把绳子拉上来。”

  李大哥听后连连点头,“这法子好,万一你在下面遇到啥事,把绳子绑在身上拉两下,我们就能把你拉上来了。”

  李长乐发现这主意不错,“那你多带一根绳子下去。”

  “阿乐,你还忘了一件事。”李二哥凑上前,回头指了一下竹山岛方向,“这里离那块暗礁不远,旧时这一带的沉船可不少。

  小时候听阿爷说,旧时上头有人来这边打捞沉船,听说有人捞到几箱黄鱼,还有不少古董。

  沙基村还有人说,周家兄弟的大船就是周老大淘海的时候,在岛上弄到宝贝,换的钱买的。”

  这些谣言李长乐当然听说过,上辈子出海作业的时候,还看到过专门打捞沉船的,运道好的有捞到东西,运道不好的,还不是白忙一场。

  还有找海盗宝藏的,结果,宝藏没找到,自己人跟自己人干起来了。

  “哥,那毕竟是谣言,海底的黄鱼、古董珠宝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我们还是捞海货卖钱才是正业。”

  李长乐笑道,“当然,如果捞海货的时候,有发现宝贝,咱们顺便发一笔,没发现也不耽误正事。”

  李大哥一脸欣慰的看着他,“阿乐说得对,哪有那么多好事,如果是真的,那些走货的干脆下海捞宝贝算了,何必冒险跟公安对着干?”

  “对头,还是捞大货卖钱要紧。”李二哥把手表取下来交给李长乐,穿戴好装备。

  将绳索绑在腰间,刀和装工具的网兜也拴在腰上,下水冲他们挥挥手,一个猛子扎进水中,摆动着双脚,像鱼儿一样,朝暗礁游去。

  三人见他潜入水中了,陈永威拉了李长乐一下,“哥,那个大蚌壳开出来看看么?”

  李长乐摇头,“先养在桶里,回家再慢慢开。”

  李大哥想到抓海鸭的事,“阿威,你开我那条船去抓鸭子,捡鸭蛋,我跟阿乐继续收地笼网。”

  “好嘞!”陈永威跳到李大哥他们那艘船上,发动渔船朝东南面驶去。

  李长乐和李大哥继续收地笼网,刚才他在下面,几人担心他的安全,都没心思干活,才收了两口地笼起来。

  陈永威拉起来的那口,自是不用说了,李大哥他们收的那口,有几只大虾、兰花蟹还有几条海鳗,鱼获还算不错。

  李大哥拉着连接地笼的渔绳,慢慢往上拉,“阿乐,我担心这一组还有挂住了的。”

  “我在下面的时候看过了,没看到别的地笼。”李长乐伸着脖子看了一眼,“你拉的时候手感咋样?”

  “应该没挂住。”李大哥把地笼拉出了水面,“鱼获应该也不多。”

  李长乐伸手抓住铁圈,把地笼拽到了甲板上,提起地笼将里面的鱼获朝集鱼袋抖。

  解开集鱼袋,把里面的鱼获倒进竹筐里面,四条带鱼,大的两条有他四指宽,不到一米长,这么大带鱼在东海来说已经算是大个头了。

  小的两条有二指多,三只龙虾,七八只白虾、梭子蟹也有两只。

  入秋后的梭子蟹比前段时间肥了一些,有一只已经长膏,龙虾还是活的,抓起来扔活舱。

  几只白虾和带鱼已经奄奄一息,直接装橡皮桶里,再弄些冰块放在上面保鲜。

  据古今医学及水产药用书籍记载,带鱼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的效果,对慢性肝炎也有辅助疗效。

  带鱼鳞是制造解热息痛片和抗肿瘤的药物原料,多吃带鱼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好处。

  他这边把鱼获收拾好,地笼网抖干净放好,李大哥又拉起了一笼,惊喜的冲他喊,“阿乐,我看里面有三只海参,还有几只九节虾。”

  李长乐忙道:“虾是死的还是活的?”

  九节虾,学名斑节对虾,算得上是虾中极品,因虾身长有一深一浅的横向纹路,煮熟后有明显的九节白色花纹,故得其名。

  九节虾还是一种十分有节气的虾,被捕获后,会吐出一种分泌物,自杀死亡,让喜欢尝鲜的人不得染指,颇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勇壮烈。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