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弦同志.”王一地开口喊了一声。
“呵呵,见笑了。”江弦朝他和徐德霞俩人笑笑。
“害,做文学工作就是这样。”
王一地同为主编,非常理解江弦此刻的感受,“咱们负责一部刊物的工作,当然要为刊物把好关、负好责,有时候难免会身不由己,但是下面的人又不理解,觉得委屈,都很正常。”
对于刚才的这一场面,王一地当然不会觉得江弦在刘鑫武面前吃了瘪,相反,对比冒冒失失闯入,最后失了风度甚至有些破防的刘鑫武,始终保持沉稳态度的江弦要让他更欣赏一些。
“鑫武这个人是这样。”
王一地叹一口气,“我认识他很多年了,他这个人,就是容易冲动,还是不够成熟。”
简单聊两句刘鑫武的情况,王一地又把话题拉回约稿的事情上面:
“那个,江弦同志,稿子的事情还是希望你能仔细的考虑一下,你要发表儿童文学作品,那我们《儿童文学》一定是再合适不过的刊物了,再说,咱们都是老朋友了,《儿童文学》对你的重视程度,这一点你也知道.”
“我知道了,老王,我就不直接答应你了,这事儿你也得给我点时间,让我好好的考虑考虑。”江弦说。
“对,今天过来就是和你商量商量。”王一地语气客气,“你要是想好了,还麻烦尽快给我们个答复。”
“这个你放心。”
“那我们就不打扰了。”王一地起身,和徐德霞一起向江弦告辞。
没有被刘鑫武的事情影响心情,破防的是他又不是江弦。
完成了《小王子》的创作,《编辑部的故事》也在央视播出完,这段时间的工作告一段落,闲暇下来的江弦给自己放了假,决定留出时间来好好的陪陪朱琳、陪陪江年年。
这年头的夏天,流行消夏晚会。
听说陶然亭办了个为期三天的“宣武之夏”游园晚会。
于是这三天里,每到傍晚,江弦就领着朱琳和江年年一块儿来到园中,一边纳凉,一边参加陶然亭的娱乐活动。
为了避免麻烦,他和朱琳全都戴上墨镜,江年年也嚷着要戴,一家人干脆全都戴上墨镜出行,在人群里也不算太过醒目,毕竟这年头墨镜也是时髦单品,戴的人很多。
陶然亭特热闹,欢声笑语一片,小孩儿也特多,毕竟这里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就是所有京城孩子的“后花园”,有不少小学低年级一组织春游,就去陶然亭公园。
“爸爸,我要玩这个!”江年年指指热闹的水面。
江弦也一早就注意到了水面上的项目,一群大人小孩儿开着圆形的船在水面上疾驰
——“碰碰船”。
这可谓是八十年代京城最时髦的水上游乐项目了。
大概就跟碰碰车似得,注塑的船体,游客坐在船中间,在水面上开着船撞来撞去。
一艘船最多一个大人一个小孩儿,江弦买两张票下水,朱琳抱着江年年上一艘,他独自一艘。
这会儿安全意识也不太够,也没救生衣,就穿着自个儿衣服拿着票上岸边排队等上船,很快排到。
“慢点儿。”江弦先扶着自个儿媳妇儿上去,再把闺女抱上去,完事儿才自己一个大步跨坐进船里,旁人眼中俨然十分幸福的一家三口。
操作简单易懂,江弦简单熟悉了下,就跟在老婆孩子屁股后面往湖中心行驶过去,然后一个加速。
“法修散打!”
俩船狠狠撞在一块儿,互相反弹出去,对面儿船上传出朱琳和江年年的惊呼:
“哎呀!”
“爸爸坏!”
“哈哈。”江弦开着出去绕一圈儿,很快回来,又撞上去,两船相撞在一块儿,激起大片大片的水花儿,水珠溅落在胳膊上脸上,分外凉爽。
旁边儿几大家子看到这边玩的这么欢乐,也很快加入过来,一家子的内斗又马上转变成外战。
男人一到这时候,难免展现男人魅力,江弦火力全开,冲着围攻朱琳和江年年的几艘船就撞,势大力沉,给船上的人撞得七荤八素,之后再见着这男的开船过来,撒丫子就跑,生怕再被撞上。
江弦难得彻底放松,乐在其中,享受着这段难得的一家人幸福时光。
消夏晚会活动内容很丰富,有歌舞演出、武术表演、皮影、茶座、音乐会还有电影,就是分别在三个开阔场地同时放映不同的影片。
包括以前只在春节才露面的民间花会,这回也破例出现在晚会上。
另外呢,还有200多名青年参与的集体舞会。
这说是舞会,其实是“王婆说媒”,一个个“红娘”忙碌其间,给一对对的大龄男女青年搭“鹊桥”。
一群观众围观人家相亲,江弦这一家三口也凑上去看热闹。
看着看着,有个红娘径直冲着江弦走过来,上下打量一遍。
“哎呀,小伙子,给你介绍个对象吧!”
“嗯?”
江弦愣了下,和朱琳对视一眼,随后转过头去笑笑:
“好啊。”
“哎呀,你这个条件,肯定好找。”红娘一拍手,乐开了花,“有中意的没?”
“嗯”
江弦露出腼腆之色,指指朱琳,“我看这位女同志就不错。”
红娘一瞅,朱琳怀里还抱着个江年年,试探性的问一句,“女同志,这是你家孩子?”
“嗯。”
红娘大惊失色,转头就跑,“哎呀,你这个小伙子,人家都有孩子了,你还看上人家,不害臊、真是不害臊。”
“哈哈。”
江弦爽快的笑出了声。
今天是晚会第一天,一家子没想着还有“彩蛋”,大夏天的,公园儿里居然响起了爆竹声声,湖面上空也迸发出五彩缤纷,焰火礼花把夏夜的气氛引向高潮。
尽管傍晚的时候下了一场阵雨,游客们依旧热情不减,看模样,来的游人估摸都上万。
江弦一家子坐上游船,跟着几百条游船围向湖中心装饰着彩灯的画舫,上面儿请了一支业余乐队,举办长达两个小时的“水上音乐会”。
有大概300条游船在这里围聚聆听。
除了音乐会,还有相声、评剧,让江弦意外的是,有位相声演员在说的还是《虎口遐想》,学着姜昆的语气,演的那叫个惟妙惟肖。
“你看你的影响力有多大。”朱琳挽着他的胳膊微笑说,这会儿天已经黑了,她墨镜也摘了,一双乌黑的杏眸之中闪烁着斑斓光彩。
“不就一场相声嘛。”江弦笑了笑。
“你没看到那些人穿的文化衫?”朱琳眨巴眨巴眸子。
文化衫这服装现在太流行。
到处都是穿文化衫的,公园里穿的人也特多,而就在很多人的文化衫上,写着的文字大多都出自江弦之手。
“胜天半子!”这是《天局》。
“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这是《高山下的花环》。
“也许没出息,也许。”这是《无主题变奏》。
“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这是《你别无选择》。
“.”
相对而言,《顽主》的句子最多:
“无聊的下一步就意味着堕落。”
“人生就是跑来跑去,听别人叫好。”
“朋友无非两种:可以性交的和不可以性交的。”
“.”
总之,看着一群人衣服上写的都是自己丈夫里的句子,朱琳心中抑制不住的骄傲,她不是个容易骄傲的人,但这一刻她实在为江弦骄傲,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
一边想着,她一边低头看了眼自家闺女。
这会儿一脸懵懂的江年年正茫然的看着周围人群,有些惊慌的一个劲儿往朱琳怀里钻。
朱琳脸上浮现出微笑之色。
现在的她还不明白这一幕的意义,也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个多么厉害的人。
不过之后陆续举办的一场场消夏晚会,继续的展示着江弦对这个年代精神文化造成的影响。
像是海淀的“文化之夜”,这晚会囊括了书法绘画表演、棋类比赛、新书刊销售这些个多种的文化活动。
江弦一家子特地跑过去凑热闹。
“天呐,又是这么多人?这得过万了吧?”
“不止啊,报纸上都报道了,这几天,设置的九处夜市平均每晚客流量二十二万呢,这么均下来,一处两三万人呢。”
江弦是骑自行车来的,没敢太往里面骑,人太多,怕车丢了,找个偏僻角落锁好,然后拉着江年年的小手往里进,看着密密麻麻的人流咋舌。
男女老幼不分阶层,不分岗位,有的穿的比较体面,有的衣衫就比较破烂,反正脸上都挂着喜气,兴冲冲的。
江弦领着老婆孩子,一边儿看一边儿往里面走。
“年年,跟紧爸爸妈妈。”
“喔。”
这里面太热闹了。
饮食小吃的摊位、冷饮食品的摊位、百货、服装、日用品、书刊.还有卖百龙矿泉壶的。
“年年呢?”江弦提了提鞋,一扭头江年年都不知道哪儿去了,赶忙去找,没想到江弦仗着人小腿短,竟然钻到了小吃摊位前面,死死扒着不撒手。
“谁让你乱跑的。”
江弦拉住他闺女,“看啥呢?”
抬眼看一眼摊位:
“羊肉串、烧羊肉、炒肝、灌肠、包子、豌豆黄、黄糕、馄饨.”
“想吃啥?”
“嗯”
小丫头嘴馋着眼睛到处打转儿。
“你们怎么跑这儿来了。”朱琳挤了过来,闻着香味儿喉咙跟着一咕噜。
“随便买点儿吧。”
江弦指了指,买了二十把羊肉串,再买了份炒肝儿,一家三口吃着继续往前走。
“快走!快走!前面儿有围棋比赛!”
“围棋比赛?谁的啊?”
“聂卫平!马晓春!”
“哎呦,这都是顶尖儿高手啊!”
一帮人急急忙忙往前涌。
自从中日围棋擂台赛之后,围棋这项目在国内算是彻底火了。
此前没多少人问津,几乎快要被废止的一个项目,因为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创造的“胜天半子”神话,彻底火了起来。
棋道凋零的华夏,终于迎来浩浩荡荡的棋运。
“聂卫平?”
朱琳看一眼江弦,“我们也去看看吧,我还没见过这位棋手呢。”
“那我哪天喊他来家里做做客。”江弦毫不客气道,他这人一向谦逊,不过在自己女人面前,就忍不住想抖擞抖擞了。
“看你牛的。”朱琳乜他一眼,“人家可是九段棋手,让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啊。”
“我们都是朋友。”
有聂卫平的棋赛,江弦肯定是要去凑个热闹的,和朱琳领着江年年来到举办棋赛的地方,很快看到这里搭了个台子,聂卫平和马晓春俩人在台上落座于棋坪两侧,这会儿正面带笑容的拈子下棋。
聂卫平执黑,马晓春执白,这局棋表演性质更多,因此两人也没有下的太认真,下的都比较随意。
台下观赛的人很多,里三层外三层的。
“谁快赢了?”
“马晓春九段吧,这会儿优势已经很明显了。”
“别急,聂卫平还有机会呢。”
江弦抱着江年年看了一会儿,棋至后盘,聂卫平的黑棋贴目稍显困难,不过到了终局时分,聂卫平采取一系列连环手段,而面对黑棋攻势,马晓春在中腹选择正面反击,两人互不相让,但最终聂卫平冲破白棋防线,局面瞬间倾转,至187手,马晓春投子认输。
棋局结束,俩人向观众们招手打招呼。
“聂棋圣!”
“胜天半子!”
观众们的嚷嚷声很杂,不过最后还是汇聚成一个整齐的“胜天半子”。
聂卫平笑了笑,“胜天半子”这词儿自从中日围棋擂台赛以后,都快和他锁死了,走到哪儿都是说他“胜天半子”。
正尬笑着,聂卫平目光掠过台下一张面孔,怔了一下,马上露出惊喜之色。
“江弦同志!”这么热闹的场景,聂卫平也已经玩儿嗨了,直接冲着江弦所在的位置指了指。
观众们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很快瞥见个高个儿男人,这会儿脖子上骑着个小女孩,努力遮掩着自己面孔。
很快便有人惊呼出声。
“江弦!”
“是作家江弦!”
“呵呵,见笑了。”江弦朝他和徐德霞俩人笑笑。
“害,做文学工作就是这样。”
王一地同为主编,非常理解江弦此刻的感受,“咱们负责一部刊物的工作,当然要为刊物把好关、负好责,有时候难免会身不由己,但是下面的人又不理解,觉得委屈,都很正常。”
对于刚才的这一场面,王一地当然不会觉得江弦在刘鑫武面前吃了瘪,相反,对比冒冒失失闯入,最后失了风度甚至有些破防的刘鑫武,始终保持沉稳态度的江弦要让他更欣赏一些。
“鑫武这个人是这样。”
王一地叹一口气,“我认识他很多年了,他这个人,就是容易冲动,还是不够成熟。”
简单聊两句刘鑫武的情况,王一地又把话题拉回约稿的事情上面:
“那个,江弦同志,稿子的事情还是希望你能仔细的考虑一下,你要发表儿童文学作品,那我们《儿童文学》一定是再合适不过的刊物了,再说,咱们都是老朋友了,《儿童文学》对你的重视程度,这一点你也知道.”
“我知道了,老王,我就不直接答应你了,这事儿你也得给我点时间,让我好好的考虑考虑。”江弦说。
“对,今天过来就是和你商量商量。”王一地语气客气,“你要是想好了,还麻烦尽快给我们个答复。”
“这个你放心。”
“那我们就不打扰了。”王一地起身,和徐德霞一起向江弦告辞。
没有被刘鑫武的事情影响心情,破防的是他又不是江弦。
完成了《小王子》的创作,《编辑部的故事》也在央视播出完,这段时间的工作告一段落,闲暇下来的江弦给自己放了假,决定留出时间来好好的陪陪朱琳、陪陪江年年。
这年头的夏天,流行消夏晚会。
听说陶然亭办了个为期三天的“宣武之夏”游园晚会。
于是这三天里,每到傍晚,江弦就领着朱琳和江年年一块儿来到园中,一边纳凉,一边参加陶然亭的娱乐活动。
为了避免麻烦,他和朱琳全都戴上墨镜,江年年也嚷着要戴,一家人干脆全都戴上墨镜出行,在人群里也不算太过醒目,毕竟这年头墨镜也是时髦单品,戴的人很多。
陶然亭特热闹,欢声笑语一片,小孩儿也特多,毕竟这里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就是所有京城孩子的“后花园”,有不少小学低年级一组织春游,就去陶然亭公园。
“爸爸,我要玩这个!”江年年指指热闹的水面。
江弦也一早就注意到了水面上的项目,一群大人小孩儿开着圆形的船在水面上疾驰
——“碰碰船”。
这可谓是八十年代京城最时髦的水上游乐项目了。
大概就跟碰碰车似得,注塑的船体,游客坐在船中间,在水面上开着船撞来撞去。
一艘船最多一个大人一个小孩儿,江弦买两张票下水,朱琳抱着江年年上一艘,他独自一艘。
这会儿安全意识也不太够,也没救生衣,就穿着自个儿衣服拿着票上岸边排队等上船,很快排到。
“慢点儿。”江弦先扶着自个儿媳妇儿上去,再把闺女抱上去,完事儿才自己一个大步跨坐进船里,旁人眼中俨然十分幸福的一家三口。
操作简单易懂,江弦简单熟悉了下,就跟在老婆孩子屁股后面往湖中心行驶过去,然后一个加速。
“法修散打!”
俩船狠狠撞在一块儿,互相反弹出去,对面儿船上传出朱琳和江年年的惊呼:
“哎呀!”
“爸爸坏!”
“哈哈。”江弦开着出去绕一圈儿,很快回来,又撞上去,两船相撞在一块儿,激起大片大片的水花儿,水珠溅落在胳膊上脸上,分外凉爽。
旁边儿几大家子看到这边玩的这么欢乐,也很快加入过来,一家子的内斗又马上转变成外战。
男人一到这时候,难免展现男人魅力,江弦火力全开,冲着围攻朱琳和江年年的几艘船就撞,势大力沉,给船上的人撞得七荤八素,之后再见着这男的开船过来,撒丫子就跑,生怕再被撞上。
江弦难得彻底放松,乐在其中,享受着这段难得的一家人幸福时光。
消夏晚会活动内容很丰富,有歌舞演出、武术表演、皮影、茶座、音乐会还有电影,就是分别在三个开阔场地同时放映不同的影片。
包括以前只在春节才露面的民间花会,这回也破例出现在晚会上。
另外呢,还有200多名青年参与的集体舞会。
这说是舞会,其实是“王婆说媒”,一个个“红娘”忙碌其间,给一对对的大龄男女青年搭“鹊桥”。
一群观众围观人家相亲,江弦这一家三口也凑上去看热闹。
看着看着,有个红娘径直冲着江弦走过来,上下打量一遍。
“哎呀,小伙子,给你介绍个对象吧!”
“嗯?”
江弦愣了下,和朱琳对视一眼,随后转过头去笑笑:
“好啊。”
“哎呀,你这个条件,肯定好找。”红娘一拍手,乐开了花,“有中意的没?”
“嗯”
江弦露出腼腆之色,指指朱琳,“我看这位女同志就不错。”
红娘一瞅,朱琳怀里还抱着个江年年,试探性的问一句,“女同志,这是你家孩子?”
“嗯。”
红娘大惊失色,转头就跑,“哎呀,你这个小伙子,人家都有孩子了,你还看上人家,不害臊、真是不害臊。”
“哈哈。”
江弦爽快的笑出了声。
今天是晚会第一天,一家子没想着还有“彩蛋”,大夏天的,公园儿里居然响起了爆竹声声,湖面上空也迸发出五彩缤纷,焰火礼花把夏夜的气氛引向高潮。
尽管傍晚的时候下了一场阵雨,游客们依旧热情不减,看模样,来的游人估摸都上万。
江弦一家子坐上游船,跟着几百条游船围向湖中心装饰着彩灯的画舫,上面儿请了一支业余乐队,举办长达两个小时的“水上音乐会”。
有大概300条游船在这里围聚聆听。
除了音乐会,还有相声、评剧,让江弦意外的是,有位相声演员在说的还是《虎口遐想》,学着姜昆的语气,演的那叫个惟妙惟肖。
“你看你的影响力有多大。”朱琳挽着他的胳膊微笑说,这会儿天已经黑了,她墨镜也摘了,一双乌黑的杏眸之中闪烁着斑斓光彩。
“不就一场相声嘛。”江弦笑了笑。
“你没看到那些人穿的文化衫?”朱琳眨巴眨巴眸子。
文化衫这服装现在太流行。
到处都是穿文化衫的,公园里穿的人也特多,而就在很多人的文化衫上,写着的文字大多都出自江弦之手。
“胜天半子!”这是《天局》。
“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这是《高山下的花环》。
“也许没出息,也许。”这是《无主题变奏》。
“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这是《你别无选择》。
“.”
相对而言,《顽主》的句子最多:
“无聊的下一步就意味着堕落。”
“人生就是跑来跑去,听别人叫好。”
“朋友无非两种:可以性交的和不可以性交的。”
“.”
总之,看着一群人衣服上写的都是自己丈夫里的句子,朱琳心中抑制不住的骄傲,她不是个容易骄傲的人,但这一刻她实在为江弦骄傲,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
一边想着,她一边低头看了眼自家闺女。
这会儿一脸懵懂的江年年正茫然的看着周围人群,有些惊慌的一个劲儿往朱琳怀里钻。
朱琳脸上浮现出微笑之色。
现在的她还不明白这一幕的意义,也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个多么厉害的人。
不过之后陆续举办的一场场消夏晚会,继续的展示着江弦对这个年代精神文化造成的影响。
像是海淀的“文化之夜”,这晚会囊括了书法绘画表演、棋类比赛、新书刊销售这些个多种的文化活动。
江弦一家子特地跑过去凑热闹。
“天呐,又是这么多人?这得过万了吧?”
“不止啊,报纸上都报道了,这几天,设置的九处夜市平均每晚客流量二十二万呢,这么均下来,一处两三万人呢。”
江弦是骑自行车来的,没敢太往里面骑,人太多,怕车丢了,找个偏僻角落锁好,然后拉着江年年的小手往里进,看着密密麻麻的人流咋舌。
男女老幼不分阶层,不分岗位,有的穿的比较体面,有的衣衫就比较破烂,反正脸上都挂着喜气,兴冲冲的。
江弦领着老婆孩子,一边儿看一边儿往里面走。
“年年,跟紧爸爸妈妈。”
“喔。”
这里面太热闹了。
饮食小吃的摊位、冷饮食品的摊位、百货、服装、日用品、书刊.还有卖百龙矿泉壶的。
“年年呢?”江弦提了提鞋,一扭头江年年都不知道哪儿去了,赶忙去找,没想到江弦仗着人小腿短,竟然钻到了小吃摊位前面,死死扒着不撒手。
“谁让你乱跑的。”
江弦拉住他闺女,“看啥呢?”
抬眼看一眼摊位:
“羊肉串、烧羊肉、炒肝、灌肠、包子、豌豆黄、黄糕、馄饨.”
“想吃啥?”
“嗯”
小丫头嘴馋着眼睛到处打转儿。
“你们怎么跑这儿来了。”朱琳挤了过来,闻着香味儿喉咙跟着一咕噜。
“随便买点儿吧。”
江弦指了指,买了二十把羊肉串,再买了份炒肝儿,一家三口吃着继续往前走。
“快走!快走!前面儿有围棋比赛!”
“围棋比赛?谁的啊?”
“聂卫平!马晓春!”
“哎呦,这都是顶尖儿高手啊!”
一帮人急急忙忙往前涌。
自从中日围棋擂台赛之后,围棋这项目在国内算是彻底火了。
此前没多少人问津,几乎快要被废止的一个项目,因为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创造的“胜天半子”神话,彻底火了起来。
棋道凋零的华夏,终于迎来浩浩荡荡的棋运。
“聂卫平?”
朱琳看一眼江弦,“我们也去看看吧,我还没见过这位棋手呢。”
“那我哪天喊他来家里做做客。”江弦毫不客气道,他这人一向谦逊,不过在自己女人面前,就忍不住想抖擞抖擞了。
“看你牛的。”朱琳乜他一眼,“人家可是九段棋手,让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啊。”
“我们都是朋友。”
有聂卫平的棋赛,江弦肯定是要去凑个热闹的,和朱琳领着江年年来到举办棋赛的地方,很快看到这里搭了个台子,聂卫平和马晓春俩人在台上落座于棋坪两侧,这会儿正面带笑容的拈子下棋。
聂卫平执黑,马晓春执白,这局棋表演性质更多,因此两人也没有下的太认真,下的都比较随意。
台下观赛的人很多,里三层外三层的。
“谁快赢了?”
“马晓春九段吧,这会儿优势已经很明显了。”
“别急,聂卫平还有机会呢。”
江弦抱着江年年看了一会儿,棋至后盘,聂卫平的黑棋贴目稍显困难,不过到了终局时分,聂卫平采取一系列连环手段,而面对黑棋攻势,马晓春在中腹选择正面反击,两人互不相让,但最终聂卫平冲破白棋防线,局面瞬间倾转,至187手,马晓春投子认输。
棋局结束,俩人向观众们招手打招呼。
“聂棋圣!”
“胜天半子!”
观众们的嚷嚷声很杂,不过最后还是汇聚成一个整齐的“胜天半子”。
聂卫平笑了笑,“胜天半子”这词儿自从中日围棋擂台赛以后,都快和他锁死了,走到哪儿都是说他“胜天半子”。
正尬笑着,聂卫平目光掠过台下一张面孔,怔了一下,马上露出惊喜之色。
“江弦同志!”这么热闹的场景,聂卫平也已经玩儿嗨了,直接冲着江弦所在的位置指了指。
观众们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很快瞥见个高个儿男人,这会儿脖子上骑着个小女孩,努力遮掩着自己面孔。
很快便有人惊呼出声。
“江弦!”
“是作家江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