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杨运喜后座上的王传文说话了:“他于叔,也不能怪美芬这么小心眼,连我都觉得跟做梦似的,甚至想到了万一二兴学那些道教的东西入了道,以后舍下家里出了家怎么办?”

  于长春哈哈大笑:“王爷爷,没你们想的那么蹊跷,这年月啥都假得了,出家人的身份也假不了,这方面国家管着严着呢!正经儿的道士可不仅是扶持那么简单,有名气的人甚至会被邀请参加一些官方活动!人家玄清道长的事,美凤跟我说了就找人打听过,起码平邑县官面上知道他的人就有很多!”

  “县上知道二兴他师父?”王传文很惊讶。

  “可不是咋地,机车厂跟县里有粮食供应合同,我一个同乡就是咱厂后勤科的,他跟平邑县里很熟。”

  “七里山上的吕仙祠呢?”

  “那位桓真道长也确有其人,还是咱们市里有名的书法家,很多干部都找他求过字。”

  王传文显然松弛了很多,“都有名有姓的我就放心了!你王爷爷在厂里混了一辈子,没啥大本事,谁想到老了老了,家里还多出来这么一块宝?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有生之年,要看着二兴有点大出息,这样哪一天我忽然闭眼了,也是笑着走的!”

  “老爷子,看您说的,多丧气啊!二兴是你们家里的福,杨家和王家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这种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老话怎么说的来着,家出四人,福运不断,这四人指的是德高品正的老人、贤良淑惠的母亲、格局宽广的父亲、勤劳向上的子孙后辈,您老想想看,目前你的家里是不是这种情况?老爷子可是四人之一呢,少了你,也就没有儿孙们的福了,您老且活着呢!”

  于长春并非东北人,老家是南方的,却在燕京读的书,因而口音里多少带着点京音。

  王美芬白了杨运喜一眼,那意思瞧人家多会说,三两句话就哄得老爷子开了心。

  王传文也确实是情绪大好,“小于,没想到你还出口成章啊,不愧是读书人,劝人也有理有据的!”

  于长春笑道:“我人生最难的时候,是运喜帮了我,头些年别人都躲着我走,就他一点不嫌弃,还偷偷帮了我们家很多。所以,他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我也紧张着呢,这么大的事情可不敢瞎说八道,真的是认为对二兴是个好机会,那位玄清道长不简单着呢!”

  他的一番劝说,比任何人的都管用,随后王传文上山的步伐似乎都变得轻快了很多。

  七里山的后山,相比山前的热闹完全是两种环境,静到了极处,仿佛连山间的鸟鸣声也格外的清冽悦耳。

  山上植被茂盛,沿途也是满目苍翠,郁郁葱葱。

  一棵棵参天白杨和状如华盖的法桐,好似交织的一张绿网,将山南麓的吕仙祠罩得严严实实。

  尽管一路游人稀少,祠前仍有一个供游客歇气的小凉亭,上面的对联是“晴天不见日,小雨不沾衣”,竟是很形象地把沿途风致很鲜明的描述了出来。

  吕仙祠此时还没对外开放,所以也没有后来的售票窗口,只有一个年轻的道士在给院门前的花草浇水。

  二兴头一个蹦跳着凑到了那人跟前:“哥哥,我是来找我师父的,玄清道长在不在?”

  那位小哥从愣神到喜笑颜开发生在须臾之间,“原来是二兴啊,来的也是你家里人吧?快请进,老祖一大早就等着你们了!”

  这里顺便说一句,当天在吊顶子山,人家玄清就跟王传文说了,师父的父就是父亲的父,是跟传统意义上的师傅截然不同的。

  前者在感情色彩上要比后者强烈得多,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如此,除了尊敬还有敬重之意,亦为道教武道传承的传统称谓。

  反过来讲,师父对徒弟也有养教之责,弟子住到师父家里,由师父贴钱教养,把徒弟当成家人后辈。

  或许听到外面的动静,来人还在一进院子里,堂屋里就见玄清道长走了出来。

  他身后还跟着类似道家穿着的老道士,不过生得人高马大,看个头足有一米九几。

  相比玄清也年轻很多,大概也就五十上下的样子。

  王传文赶紧给他们介绍二兴的父母以及于长春,玄清也给人家介绍,那个大个子就是这里的主持桓真道人,同时还是他的记名弟子。

  其实说到了这里,王传文以及杨运喜夫妇就听出来了,玄清不仅在这座道观里辈分极高,并且主持桓真甚至还算不上他的真正弟子。

  可见二兴被他相中了,更显得意义非凡了。

  而且接下来桓真的话就证实了这一点:“二兴啊,其实我更应该感谢你,不是你的缘故,我的老师可能这辈子也见不到了!”

  这话让客人们听着有些迷糊,随后进来的另一名中年道人笑着解释了:“桓真师兄一直想拜入玄清师傅的门下,因为他入的道门就是走的练武一门,可惜玄清师傅只是游历于此,并无心收徒,只给了他一个记名的身份!”

  于长春是听明白了,低声给王美芬解释:“道人的出行游历,就讲究个好像云一样行踪不定,来去无心,玄清道长之前只是偶尔来到这里。”

  后到者名为颐真,是桓真的同门师弟,彼此间感情淳厚,笃於故旧。

  想来怕是二兴的父母还不太理解,玄清又引众人穿过厅堂,来到了二进院子,那里正有大大小小十几位排成几排,在演练武术套路。

  出声介绍的却是桓真:“吕仙祠是尚武道观,道家武术本身也是中华武术,是华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而道教对中华武术的发展,贡献尤大。即我们的道家思想主旨,由‘道’建构的武学文化体系,武学是以‘技击拳理体悟武学之道’的学问。学拳即为求道和体道,武的整个途径就是‘道化’过程。”

  颐真做进一步的通俗解释:“我们都是经过了传度、冠巾的正一派道士,也就是你们理解中的可以结婚、吃荤的那种。能够得以在这吕仙祠以全真派道士的资质出家住观修行,遵守十方丛林制度,还在于当地政府的扶持,同时还要帮着他们培养一些武术人才。比如那几个没穿道士服的,名义上是我们的俗家弟子,实际上是帮军队或者官方武术团队培养的武术人才!”

  有了最后一条,二兴的家人之前的所有顾虑就都消失不见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最牛重生,人生回档在牙牙学语,最牛重生,人生回档在牙牙学语最新章节,最牛重生,人生回档在牙牙学语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