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

  有人耳背听错,继续追问,怀疑赵青是要展示某种行军口粮的新突破。

  赵青嘴角微扬,懒得纠正:“直接看就是了。”光屏画面稳稳落下,像一片无声的雪花,把众人的好奇全都粘在了半空。

  没有想象中的阡陌纵横、水田映月,更没有荷锄老农、耕牛慢行。

  映入众人眼帘的,是数十座巨大的、覆盖着透明琉璃质感的穹顶的……“大棚”?

  它们联绵成片,静静排列在广袤的平原上,表面宛若流淌着一层极淡的、近乎无形的“铅色雾气”,镜头穿过某处特意设计的通气管道,在掠过入口的百来叶晶莹符片后,便来到了这弧形穹顶的内部。

  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稻株,均种植于看似毫无土壤的白色箱体上,呈网格状分布。

  稻穗已然饱满,呈现出一种奇异的青黄交织之色,黄是沉甸甸的谷粒本色,青则仿佛是从稻壳内部透出的、凝而不散的微光。

  此刻正值深夜,大棚内却并非漆黑一片。

  穹顶之外,是浓得化不开的“大夜弥天”,深沉如墨,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

  然而,在这深黯天幕之上,一轮璧月高悬,其光澄澈如水,柔柔地泻下,被穹顶折成千万缕银丝,照得稻穗上的那抹“青”更加剔透,活像镶嵌了无数细碎的翡翠。

  “呱……呱……”

  几声略显突兀的鸟鸣打破了宁静。

  循声望去,只见大棚边缘的支架上,停着几只……嗯,造型奇特的“乌鸦”。

  它们浑身逸散出肉眼可见的、带着融融暖意的淡金色光晕,如同一个个微缩的小太阳,无声地驱散着棚内棚外的寒意。

  “这种火鸦倒是罕见,”拓跋无愁辨认了好一会儿:“照明兼供暖?棚子的薄膜和符阵是为了防止元气流失?从而达到冬日生长之效?”

  “反季种植?越冬栽培?我以前也在典籍上看过此类记载,通常运用的是燃蕴火、引温泉的手段,耗资不菲,只为满足达官显贵吃食炫耀之欲,供荐新味,仅一园之地,维系温室,岁费竟数千万不止!”

  “按此理推而广之,若想大规模种植,即便由大势力乃至王朝承担,亦属沉重的支出,”战摩诃也接口道,眉头微蹙,“纵然这‘火鸦’比燃火引泉高明些,省了些人力,但……”

  “但或许只是为了模拟最适宜‘灵稻’的环境,”唐欣不满地打断道:“很多灵花灵草都是这样,有着极为苛刻的培育要求。想让它们在人工种植下亦茁壮成长,避免凋零,总得多付出些代价,正如这‘温室’之法。”

  “大棚示范区。”

  赵青笑着纠正道,“学名‘璇玑恒温灵蕴棚’,除了基础的保温功效外,还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气雾栽培和滴灌系统。”

  随着她的介绍,画面拉近,聚焦于一株稻株的根部。

  只见其根系并非深扎泥土,而是悬垂在一个布满细密小孔的白色箱体中,隔着不透光的箱体外壳,其内有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乳白色雾气缓缓升腾,轻柔地包裹着每一根须根。

  正是“灵根悬玉牖,雾霭养真元,不假坤舆力,璇玑自洞天”!

  “听上去有点意思。”拓跋无愁仔细瞧了瞧,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落后了时代的发展,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农业技术。

  不过在他看来,衡量起此类作物的具体价值,有个指标始终是最关键的:“……这‘稻穗’发光不假,但看起来颇为稀疏,植株间距也大,亩产几何?一季能收多少?”

  赵青还没回答,战摩诃的注意力却被光屏角落里一个更古怪的玩意儿吸引住了。

  只见田地边缘,一个不起眼的低矮莹亮石台上,两架小型无人机正悬停其上,四片旋翼无声转动,机腹下方悬挂着复杂的符文传感阵列,机背上却驮着个古怪的东西——青瓷花盆!

  盆里并非空空如也,而是生机勃勃地长着一丛翠绿欲滴、叶片如剑的小草!

  小草无风自动,隐隐吞吐着微不可查的剑气锋芒,似在与石台周边的符线相呼应。

  “这是什么?”

  他指着那花盆无人机,一脸错愕,“背着花盆飞的……仿生蜻蜓?我怎么觉得,光屏影像的摄取者,就是另一只这样的‘蜻蜓’?而且是草在操控着它?”

  “‘乱丛生’的剑意罢了。”

  赵青默认着解释道:“我对剑冢的传承进行了些改进,令其具备了小范围编制意境、传递频率,运行‘剑经程序’的能力,且‘草蜻蜓’的数量越多,并联共享信息后的智慧也就越高。”

  “它们主要负责维系、调节灵稻的气场波动,引导植株跟外界元气法则的谐振共鸣,操控棚区的聚灵阵势,且兼巡逻和一些杂务,可以完成低阶修行者的例行工作……”

  仿佛为了印证她的话,画面中,其中一架花盆无人机轻盈地飞向一只正在梳理羽毛的金光渡鸦,机腹下方弹开一个小舱口,精准地抛下一小块……嗯,看着像是风干的肉脯?

  那乌鸦熟练地一伸脖子,叼住肉干,满意地“呱”了一声,身上的金光似乎都更亮堂了些,显得精神抖擞:“加餐!就加班!”

  “呱!加班辛苦!肉干管够!”另一只鸦嚷。

  “……”战摩诃嘴角抽了抽,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又被刷新了一下下限。

  草……会开飞机?还给鸟送外卖?这都什么跟什么!

  至于渡鸦会说人话之事,倒是不足为奇了。

  “好了,说回正题。”赵青把画面重新拉回全景,指着那连绵的光穗海洋,“拓跋元帅刚才问产量?嗯,目前试验阶段的亩产嘛……”

  她伸出三根手指。

  “三百斤?”战摩诃试探着问,心想这发光稻子看着稀拉,但毕竟是珍贵的灵稻,产量低点也正常,值得投入这么多资源。

  赵青摇头。

  “三千斤?!”唐欣惊呼。这简直是神迹!

  赵青依旧摇头,嘴角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亩产三十来斤。”

  “什么?!”三人异口同声,拓跋无愁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夺少?”

  这产量,别说跟中土沃野千里、亩产动辄数百斤的粟米相比,就是比最贫瘠的旱地杂粮也远远不如!连喂鸡都嫌少!

  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符阵、甚至改造生物,就为了亩产三十斤稻谷?这比最奢靡的皇家暖房种反季瓜果,还要离谱百倍!

  简直是拿金锄头种地,种出来的还是稗子!

  连一直表露信心的唐欣都忍不住开口:“前辈,这产量……是否过于……嗯,精益求精了?”

  他差点把“惨不忍睹”说出口。

  看着众人脸上那“您是不是被人骗了”或者“这项目该砍了”的表情,赵青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说的是‘灵石稻’,种出的当然是‘灵石’!谁告诉你们是收稻谷了?”

  “啊?”这三人再次懵圈。

  灵石稻,难道不是用灵石来辅助种稻的意思?农作物居然还能长出石头来?

  赵青似乎很满意他们脸上的错愕,轻轻一点悬浮的光屏,瞬间将其分成了两半。

  左半边画面,依旧是大棚内青黄交织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右半边,则切换成了一个微观动态模拟图:一枚放大无数倍的稻谷。

  其颖壳在特殊的光谱下,呈现出密密麻麻、如同蜂巢般的微小结构。

  它们镶嵌着无数极其微小的、形态各异的透明结晶!有的像微缩的扇子,有的像细小的哑铃,有的如同完美的圆球,在元气显微的视野下,闪烁着钻石般璀璨的星点光芒!

  “看这里,”赵青指尖划过右屏,“这些,就是稻壳中自然形成的‘植硅体’。”

  “植硅体?”唐欣疑惑地重复这个陌生的词汇。

  “简单来说,就是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硅元素后,在体内形成的微小二氧化硅颗粒。”

  赵青解释道,语气轻松得像在聊家常:“硅,就是……制作琉璃、水晶的主要成分,寻常砂石里最多的那种东西。”

  “就像某些贝类会长出珍珠层,某些藻类会形成硅藻壳一样,所谓植硅体,亦是植物的一种‘骨骼’或者‘铠甲’,它们在体内形成的坚硬结构,用来支撑身体、抵御病虫害。”

  “哦!懂了!”

  战摩诃恍然大悟,“像我们北疆的‘沙棘草’,叶子硬得能割手,里面就含了不少砂子!”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赵青点了点头:“一枚成熟的灵石稻叶片,可产生约五万个这样的微小扇型或哑铃型植硅体。叶鞘、颖壳等组织亦富含此物。”

  “寻常稻米,我们费心费力去壳,为的是得到里面可食用的胚乳。然而,对于灵石稻而言,这些被丢弃的‘壳’与‘渣’、糠秕……”

  赵青顿了顿,看着拓跋无愁和战摩诃眼中逐渐亮起的、混合着震惊与恍然的光芒,轻笑道:“……才是真正的‘果实’,是‘灵石’的胚胎!”

  模拟图景再次变化。

  左侧画面中,堆积的稻谷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聚拢、提纯,最终在烈焰中熔炼、凝聚,形成了千百块一寸见方、晶莹剔透、泛着淡青色微光、有如经过标准切割的石块。

  “亩产三十斤麸糠?”战摩诃下意识地换算,“那……那能提炼出多少灵石?”

  赵青微微一笑:“这三十斤,指的是提纯后的标准灵石重量,不过只能划入下品之列。”

  “下品灵石?”拓跋无愁追问:“何为下品灵石?内蕴元气几何?等阶怎么划分?”

  在剑王朝世界,灵石并非是某些修仙中必备的通货,修士的专属货币单位,而是泛指诸多品类灵矿的产物,也包括了不少异植异兽死后千万年、逐渐沉淀生成的化石。

  一般称之为晶石,其内部差异极大。

  不光在性质和主要功用上,有符晶、法晶、念晶、介晶等的区分;价值方面,更是天壤之别。

  便宜的,一斤蕴含稀薄杂气的低等符砂不过百来钱,大些的坊市都能收购;贵的,一枚蕴含精纯本源之力的稀世奇晶,价值数万金不止!

  “大家应该都见过玄冰这种灵材吧?”

  赵青淡淡补充道:“简单的来说,一枚下品灵石内蕴的元气储量,平均约为等重普通碧色玄冰的九倍。中品依五行阴阳之变,质地迥异,元气含量十倍于下品;上品,亦十倍于中品;极品,再十倍之。”

  “往上,才是真正的稀世灵玉之属。”

  “那也……很不错了。”

  拓跋无愁默默计算了几息:一斤下品灵石,足以支撑常人数月的体能消耗;一块标准灵石约摸二两重,可供初入炼气境者修行七八日,其蕴含的木行与土行之气,亦中正平和,极易吸收。

  “种一季需多久?”他提出了新的重要问题,若是耗时经年,这效率也谈不上多高。

  “最快二十五天。”赵青即答。

  “二十五天?!”战摩诃失声叫道,连拓跋无愁都瞳孔微缩。寻常谷类,哪怕是最低等的,从播种到收获也需百日以上!

  这灵石稻的生长周期,竟缩短了四倍不止!

  这一年能种十四季半的离谱数值,一亩地的年产量……岂不是高达三千五百块下品灵石?!这哪里是种田,这简直是直接从地里长灵石矿脉啊!

  虽然品质是下品,但这恐怖的数量和速度……足以颠覆一切!

  赵青笑了笑:“经过特殊选育、基因编辑的亚洲稻极早生品种,再加上对籽粒的可食用部分没什么要求,从播种、育苗、抽穗、灌浆到成熟的完整周期,的确只需要二十五天。”

  “跟那些需要经过极其复杂步骤才能生成的元气化合物相比——比如某些高等灵植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结出的、蕴含庞大精纯元气的果实——灵石这样的‘简单矿质’,产出本就要快得多!”

  “此类元气‘结晶’的转化,一向是反应步数越多,路径越复杂,整体的转化效率往往越低,不仅耗时漫长,得到的产物也更稀少珍贵……”

  实际上,这也是她选择了大力研发灵石稻,而非油菜花型灵植的原因之一。

  灵脂固然只需简单地引燃,便可释放出它储藏的大量元气化合能,但一来,若充当能源,仅能直接地烧,属于光和热,用途远不似灵石那么广泛,什么冰系制冷、驱动符阵皆可,还能即插即用,携带方便,无危险;

  二来,从已知的前景来估算,它的产率也比不过标准的下品灵石,成材周期长得多,且给人的震撼感要差不少,后者更易推广。

  但无论是两者中的哪一种,只要发展起来、有了规模效应,都足以取代压缩真气,成为许多新式符器的主要能源,带来又一轮的产业革命——尽管上一轮变革,还未过整月。

  “……等到每家每户都能种上几十亩灵石稻,”赵青的眼中闪烁着某种光芒,“灵石便不再是稀罕物,而是如同柴米油盐般的基础物资。天下民生、民用,皆可无忧矣。”

  “等等!”拓跋无愁忽然想到了什么,皱眉追问:“正如凡俗农业有轮种休耕之说,需考虑到土地肥力的问题,如此密集、高频地种植灵石稻,疯狂汲取天地元气,是否会影响一地元气浓度?”

  “长此以往,是否会导致灵气稀薄,田力荒废,反而不宜修行?宛如竭泽而渔?”

  “好问题!”赵青赞许地点点头,似乎早就在等这一问。

  她手指轻点,光屏画面再次切换,这次显示的是一幅复杂的元气流动动态图。

  无数淡青色的光点如同涓涓细流,从四面八方汇聚向灵石稻的根系、茎叶,渗透融入,被其吸收转化,最终凝结在植硅体中。

  “你可知一块下品灵石的生成,”赵青淡淡开口,“要消耗多少斛容积的天地元气?”

  她自问自答:“不过五千斛上下。”

  “五千斛么?”战摩诃重复着道。

  斛、斗、升、合、龠,均是标准的容积单位,1龠可容1200颗中等大小的黍粒,而1斛就相当于2000龠——幽朝大统一后,此类度量衡已是共识。

  五千斛的粟米,当然很多,但五千斛的空气,那却是不值一文的无用之物,无人在意,若分散在了广阔天地间,更是微不足道!

  “近地面元气浓度较高,则千余斛即可。”赵青微微一笑,继续述说:“我所言的五千斛,其实是按中低层大气的平均元气浓度,代入估测的结果。”

  “考虑到天地元气的复杂对流活动,全球范围内的元气环流、灵压锋面,以及高空灵气团的昼夜迁移、地窍积煞的吞吐呼吸、日月星斗运行引发的潮汐,元气本身的活性起伏,这不过是沧海一粟。”

  “通常感知中的‘稀薄’或‘浓郁’,完全无法概述元气的属性与特质,不该用静态的认知来简单看待!”

  在“开天辟地”、内宇宙初步成形之后,赵青对元气本质的了解,无疑又有了极深的领悟,几可说彻底掌握了它的变化之机,道行时刻飞速增进。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诸天:开局越女阿青,诸天:开局越女阿青最新章节,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