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要 爱民

小说:治要 作者:0历史的天空0 更新时间:2025-01-28 14:03:35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说苑》治要·君道

  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民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

  《说苑》治要·君道

  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民,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而道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苦者,利归于民也。”

  《说苑》治要·君道

  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罪人不顺道使然,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

  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

  《六韬》治要·文韬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道。”

  太公曰:“爱民。”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文王曰:“奈何?”

  太公曰:“民不失其所务,则利之也;农不失其时业,则成之也;省刑罚,则生之也;薄赋敛,则与之也;无多宫室台池,则乐之也;吏清不苛,则喜之也;民失其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无罪而罚,则杀之也;重赋敛,则夺之也;多营宫室游观以疲民,则苦之也;吏为苛扰,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文王曰:“善哉!”

  《新序》治要

  周文王作灵台,及为池沼,掘地得死人之骨,吏以闻于文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

  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寡人固其主,又安求主?”

  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天下闻之,皆曰:“文王贤矣,泽及朽骨,又况于人乎?”或得宝以危国,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而天下归心焉。

  《晏子》治要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

  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命出裘发粟,以与饥寒。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

  《政要论》治要·为君难

  服一彩,则念女功之劳;御一谷,则恤农夫之勤;决不听之狱,则惧刑之不中;进一士之爵,则恐官之失贤。

  赏氂厘之善,必有所劝;罚纤芥之恶,必有所阻,使化若春气,泽如时雨,消凋污之人,移薄伪之俗,救衰世之弊,反之于上古之朴。

  至德加于天下,惠厚施于百姓。故民仰之如天地,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孔子家语》治要·致思

  季羔为卫士师〔士师,狱官〕,刖人之足。俄而卫有乱,季羔逃之。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彼有缺。”季羔曰:“君子不逾。”又曰:“彼有窦。”季羔曰:“君子不隧〔隧,从窦出〕。”又曰:“于此有室。”季羔入焉。

  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报怨之时,而子逃我,何故?”刖者曰:“断足故我之罪也,无可奈何。曩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后臣,欲臣之免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故然,此臣之所以悦君也。”

  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公以行,其子羔乎?”

  《晏子》治要·问上

  景公问晏子曰:“明王之教民何若?”

  对曰:“明其教令,而先之以行;养民不苛,而防之以刑;所求于下者,不务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故下从其教也。称事以任民,中听以禁邪,不穷之以劳,不害之以罚,上以爱民为法,下以相亲为义,是以天下不相违也。此明王之教民也。”

  《尚书》治要

  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言帝尧亦以知人安民为难也〕。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哲,知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也〕。能哲而惠,何忧乎兜?何迁乎有苗?

  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孔,甚也。壬,佞也。巧言,静言庸违也。令色,象恭滔天也。禹言有苗、 兜之徒,甚佞如此,尧畏其乱政。故迁放之也〕。

  《史记》治要(上)·本纪

  汤始居亳,征诸侯〔为夏方伯,得专征伐〕。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视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在王官。勉哉,勉哉!”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

  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汤乃伐桀,践天子位。

  《春秋左氏传》治要·哀公

  吴之入楚〔在定四年〕,使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

  陈人从田,无田从党〔无田者从党而立〕。逢猾当公而进〔不左不右〕,曰:“臣闻国之兴也以福,其亡也以祸。今吴未有福,楚未有祸。楚未可弃,吴未可从也。”

  公曰:“国胜君亡,非祸而何〔楚为吴所胜也〕?”

  对曰:“国之有是多矣,何必不复。小国犹复,况大国乎?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如伤,恐惊动〕;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芥,草也〕。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而未见德焉。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言今至也〕?”

  陈侯从之。及夫差克越,乃修旧怨〔言吴不修德而修怨,所以亡〕。

  《春秋左氏传》治要·哀公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闾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

  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平地作室,不起坛〕,器不彤镂〔彤,丹也。镂,刻也〕,宫室不观〔观,台榭也〕,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选取坚厚,不尚细靡〕。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供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分,犹遍〕。

  其所尝者,卒乘与焉〔所尝甘珍非常食〕;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疲劳,死知不旷〔知身死不见旷弃〕。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易,犹反〕。

  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妃嫱,贵者。嫔御,贱者。皆内官也〕;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汉书》治要(二)

  《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

  圣人取类以正名,而谓君为父母。明仁爱德让,王道之本也。爱待敬而不败,德须威而久立,故制礼以崇敬,作刑以明威也。

  圣人既躬明哲之性,必通天地之心,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动缘民情而则天象地,故因天秩而制五礼,因天讨而作五刑。

  上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大者陈诸原野,小者致诸市朝,其所繇来者上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治要,治要最新章节,治要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