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的是:郅都观察天色后得出的结论,同时兼备了战前预案中,最不利于汉军、汉军最不希望看到了两种天气。

  ——今夜风雪,会让郅都所部先锋大军举步维艰,伤亡惨重,甚至可能会耽误行程,乃至整场战役的进程!

  而今日的浓雾,又会让高阙的匈奴守军,下意识提高警惕。

  这很好理解。

  好比你是个猎户,住在一条河边,河对岸便是一处猛兽巢穴。

  但你并不担心,因为你知道这一窝猛兽不善水,绝不可能游过河流威胁到你。

  后来,冬季降临,河面冰封。

  虽然手握一杆名为阿卡拉什尼科夫47式的真理,你也还是下意识绷紧了心弦,开始频繁巡视河岸,观察对岸的猛兽巢穴。

  只有亲眼看到对岸的猛兽巢穴,确定没有猛兽从巢穴中钻出,试图涉过冰面袭击你家,你握紧真理的手才稍松开了些。

  直到有一天,起雾了。

  站在河边的你,别说是对岸的猛兽巢穴了——连冰封的河面上,究竟有没有猛兽暗中观察,都根本无法通过肉眼看见。

  于是,灵魂深处的惊慌和恐惧,让你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几乎随时随刻,都做好架起真理,扣动扳机的准备……

  白天得大雾天气,对这场高阙之战的影响,便是类似的道理。

  ——寻常时节,高阙守军根本不慌,因为有湍急的大河,作为高阙的护城河。

  但在冰封之后,就算匈奴人主观意识上,依旧认为汉军将士不可能在这个季节,发动对高阙的攻击,却也依旧会本能的、下意识的,有事没事多往高阙外的冰面,以及对岸隐约可见轮廓的博望城瞟一眼。

  肉眼可见冰面上一览无余,什么都没有,且远方的高阙依旧耸立着,并不见大队人马——甚至不见人影行动的痕迹,高阙内的匈奴守军才会安下心。

  而大雾天气,会让本就因河面冰封,而在内心深处生出一丝本能不安的匈奴人,因为无法看见博望城的轮廓、无法将高阙外的冰面尽收眼底,而加剧不安情绪。

  这种不安,或许会转变为更高频率的观察、更加细致的巡视——也就是更加谨慎、严谨的守备。

  又或者,会转变为一些意外的、莫名其妙的决策。

  比如在周边转转,散散心之类。

  很显然,对于作为攻城一方的汉家而言,高阙内匈奴守军的防备力量越弱、攻取高阙的难度越低越好。

  而浓雾天对高阙匈奴守军带来的精神压力,却会起到截然相反,且汉家既不希望的负面效果······

  “即可召集先锋军校尉及以上将官,至此议事!”

  作为法家出身——至少是情感上极度偏向法家,且在历史上留下‘酷吏’之名的武将,郅都在行军作战过程中的决策,很少、甚至几乎从不听取麾下中层将官的建议。

  往好了说,这是善战者所具备的绝对自信。

  往坏了说,这也是法家出身的官员,普遍存在的过度自信到近乎,以及近乎偏执的独裁偏向使然。

  至于此刻,郅都难得召见麾下中高层将官,却是前所未有的,想要找人商讨下一步的决策。

  “将军。”

  “——将军。”

  约莫半刻钟后,郅都所身处的土丘背坡,便出现数十道身材高矮不一,却无一例外粗壮有力的身影。

  ——此战,郅都所部先锋大军,共计三万五千兵马,是由足足七部都尉组成。

  这就意味着郅都麾下,除了两个地位仅次于自己的副官,还有七位将军级别的都尉、三十五位偏将级别的校尉。

  四十多将近五十号人,又都是块头一个比一个大的猛人,郅都很快便被围了个里外三层。

  偏偏大军又在潜行,不便呼号。

  于是,郅都便只能先示意身边中将:靠里前排位置的,记得把话往外围传一传。

  人都到齐了,郅都也不多绕弯子,直接说明了情况。

  “今日,是冬十一月初九。”

  “明日,便是战前,朝堂庙算定下的开战期限。”

  “最晚明夜,高阙之战,必须打响!”

  “而在战争打响之前,我部还需潜入高阙、制造混乱,并争取偷袭抢夺高阙墙头。”

  “——时间非常紧迫!”

  “偏今日,白昼大雾,入了夜又大概率会有风雪,行军极为不易。”

  “一旦误了战时,我汉家与此战的诸般筹谋、心血,便会尽付诸东流。”

  郅都话音落下,在场众将无不面色凝重的缓缓点下头,本就写满疲惫的脸色,也是应声更难看了些。

  ——通过天色预判天气,自然不是郅都的专属特长。

  此刻,有资格出现在郅都身边的这几十号人,几乎都具备相当高超的天气预测技术。

  就算郅都不说,大部分人也已经发现了天色的异常。

  即便没发现的,此刻抬头看看天相,心下也有了个大概的数。

  片刻间,气氛陡然沉重了下来,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是越看脸色越差。

  就连郅都,都下意识板起了脸。

  ——这个问题很麻烦!

  可千万不要觉得,郅都所部来不及按时抵达战场,是可以通过往后推延开战时间,就能解决的小事。

  在战前,从大军自长安出发,一直到高阙之战开打,长安朝堂的庙算,都是一项一项算的明明白白,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完成各路大军的协调。

  若最后,郅都所部果真没能按时打响高阙之战,其余各部,也绝不会乖乖等着。

  程不识所部中军主力,可能会做出先锋遭遇伏击,甚至被悄无声息全歼的战场判断!

  就这一个误判,便足以使得程不识,在接下来基于一个又一个错误的判断,做出一个接一个错误的决策。

  还有天气,后勤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会因为郅都所部贻误战机,而被搅的乱七八糟。

  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只需要知道一点。

  ——在古华夏绝大多数封建王朝,有一条军法铁律,曰:失期当斩。

  这个罪名,太祖高皇帝刘邦就曾担过。

  大泽乡的陈胜吴广,也是为了躲避这一罪名的惩罚,而决定起义反秦。

  虽然说封建时代的军法,动不动就是斩啊,杀啊之类,仅有的几个不用死的惩罚方式,也就是鞭、杖之类,可即便是杀,也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

  比如社会法律当中,同样都要死的斩、死二字,前者指腰斩,后者则不限死亡方式。

  若是家里有点钱,坐‘死’罪的犯人,完全可以争取到吞金、毒酒、白绫等当下普遍公认‘不太痛苦’的体面死法。

  当然,前提是尸体仍旧可以验明正身,不能被毁容。

  而坐‘斩’者,自然是被限定了死亡方式,只能是大庭广众下被腰斩,身体断成两截都还一时半会儿死不了,还得痛苦的阴暗爬行一段·····

  在军法当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同罪名之间,哪怕同样是个‘死’字,其严重程度也大有不同。

  比如:临战怯敌当斩,一般就是在战场上由督战队顺手砍了。

  而逃兵,则是必须把人抓回来——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活着就杀鸡儆猴震慑全军,死了也得把尸体或首级挂在营门外风干。

  而失期当斩的‘斩’却是军法中最严重的一种死法——集体连坐!

  就那此刻,郅都所部三万三千余先锋将士来说,真要失期,那真就是三万三千多项死刑判决!

  当然,或许有戴罪立功,功过相抵的可能。

  可即便是功过相抵,也不会是直接不赏不罚,而是先治罪下狱,而后再因功获得赦免,一码归一码。

  所以,眼下的状况,对于郅都身边这群将官而言,往大了说,是可能要因为失期而贻误战机,辜负长安朝堂,乃至汉室数千万苍生黎庶的殷殷期盼。

  往小了说,这也是关乎自身身家性命,以及麾下将士生死、荣辱的事······

  “莫如,今夜早些拔营,明早多走一段?”

  有人试探着提出建议,却被郅都当即否决。

  “不可。”

  “昼伏夜出,乃我部此行进军之铁律。”

  “天不黑透不得拔营、破晓之前务必止步,是完全没有商量的事。”

  “——尤其今晚拔营,便要过大河了。”

  “到了对岸,那就是在高阙脚下、在匈奴人眼皮子底下行军。”

  “更要小心谨慎才对,怎可为了不失期,而粗心大意?”

  闻言,众人眉头皱得更紧了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是再无第二人开口。

  这怎么搞?

  晚上赶路来不及;

  白天又不能赶路。

  在场的各位又不是神仙,创造不出除白天、黑夜外的第三种天时。

  就在众人面面相觑,心绪却也愈发沉重之际,郅都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开始逐渐在众将身上扫过。

  而后,一个颇为大胆的想法,便被郅都摆在了众人面前。

  “白昼行军,确实不可。”

  “但若有大雾遮掩身形,或许,也不是完全不能考虑。”

  郅都这话一出,众将眼睛无不是滴溜溜直转,很快便想透了其中关节。

  ——对啊!

  之所以要昼伏夜出,不就是因为夜晚漆黑,能见度低,可以遮掩先锋大军行踪嘛?!

  那白天加上浓雾,不也是和黑夜一样的低能见度,低可视度条件?

  尤其比起黑夜的伸手不见五指,在白天的大雾中行军——尤其是涉冰渡河,先锋军将士还起码能看见脚底下。

  再者,即便是大雾天,白天的温度,也终归会比黑夜高出不少。

  诚然,就算有差别,也不过是两种不同程度的刺骨阴寒。

  但对于此时的先锋军将士而言,涉冰过河的过程中,每多一丝温暖,就可能会多一分顺利抵达对岸,参加这场高阙之战,而非在开战前非战时减员的可能。

  唯一需要考虑的,便是将士们的体能。

  ——昨晚,将士们已经走了一夜。

  趁夜行军,让将士们身心俱疲,精神紧绷,同时还无时不刻在遭受寒冷天气的摧残。

  眼下,如果要强行发动将士们,在连续进军一整夜后,再无缝衔接个一白昼?

  “将军。”

  “莫如,今晚过了河,早些歇下——如夜半而歇之类。”

  “如此,将士们得后半夜休整,明日再于白昼行军于大雾之中,或还不至于力竭······”

  照理来说,这个建议其实比较中肯。

  ——现在先休息。

  今晚天黑后出发,只走前半夜,后半夜休息。

  等明日早晨,将士们起码休息了半晚,体力多少也恢复一些了再走,而不是现在,在将士们临近体力极限的时候走。

  话音落下,众将不由纷纷点头,对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表示认可。

  不料人群中央,郅都再次摇了摇头。

  “明日,或许会有大雾,或许没有。”

  “如果没有,那明日白昼无法行军不说,今夜,还会少走半晚。”

  “——眼下,我部是或许会失期。”

  “可一旦选择明日白昼,又偏明日无大雾,那我部,便是必定失期了。”

  郅都话音落下,众将再度默然。

  确实如此。

  即便天气预测技术再怎么高超,众人也说不准明日是个什么天气。

  ——事实上,众人甚至都说不准今晚的天气,乃至于今天下午是否还是阴天、雾天。

  大家都只是根据经验和仅有的知识,大致预测一个可能性较高的结果。

  料敌从宽。

  为了避免被意外状况打乱,或许,也只能这么做了······

  “既然都想明白了,便去传将令吧。”

  “——天明时分,一旦确定大河冰面有大雾,便以屯、曲为各,分批涉冰过河!”

  “抵达对岸后,绝不可擅自走动,更不可言语交谈!”

  一声令下,众将只一脸沉重的拱起手,默然领命而去。

  ——郅都这一道命令,会让先锋大军多死很多人。

  很多本不该死的人会死,很多本可以死在高阙墙头的人,会死在高阙外冰冷的河面。

  但这,就是战争。

  义不掌财,或许有待商榷。

  然慈不掌兵,却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