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真研究透这个角色之前,江棠也不能理解角色的所作所为。
可后面她才慢慢地懂了,也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这部作品寄予厚望,会认为她能凭借这部作品翻身了。
电影名字就叫《莉莉》,故事也是围绕着女主莉莉展开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的日本,莉莉是一个日本富商领养的中国女孩,娇生惯养,但性子古怪,离经叛道,做了一切能够试探家人底线的事,最后回到中国了却残生。
尺度有些大,整体的情感基调也比较暗淡,江棠其实是有些排斥这类剧本的,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
但所有人都说好,她也知道各大奖项就偏爱这类情节,只好耐着性子认真潜读,后来就真的开始共情起莉莉,又或者说她也是莉莉。
生在绸缎包裹的世界里,但骨子里天生就有向外探索的欲望和野性,越是管束越是放肆。
幸好编剧并未为莉莉刻意编织一个借口,诸如童年的阴影或家庭环境的压迫。她就是天生的野孩子,纯粹而真实。
只是在拍许多戏码时,江棠忍不住打趣陈祇:“我在你心里就是这样的形象?”
陈祇有些尴尬,但仍然一本正经地解释:“不是的,你和莉莉只是有些共性,这点共性足够你完美地诠释莉莉。”
江棠笑笑不说话。
她自然知道,影视作品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陈祇说莉莉为她量身定做更多是指江棠能通过这个角色收益最大化,并没有指她本色出演的意思。
但她有时候会觉得,其实她和莉莉真的很像,说不定她会比莉莉更疯。
为了帮助演员入戏,电影是按照剧情发展的顺序拍的,拍到一半了江棠突然觉得剧情太过寡淡。不知是处于哪些方面的原因,虽然莉莉做了各种出格的事,但镜头表现都趋于保守。
江棠莫名地觉得憋屈。
她是做好了万全准备来拍摄这部电影的,不希望因为她的原因让这部作品始终差一口气。
她强制要求放大一个情节的冲击力。
其实剧场里的工作人员早就有同感,只是碍于陈祇说一不二的性子不敢有任何表达。
剧情发展到现在一直都中规中矩,即使江棠的表现很好,但始终不能展现出莉莉性子里的野和美。
在江棠的要求下编剧很快改好了剧本,将莉莉的天性和鬼魅都浓缩和绽放在这一个场景里。
但陈祇只看了一眼就否决了这个方案,他不敢也不想让江棠做出这么大的牺牲,更不敢想象若是电影面世以后江棠要面对的争议。
江棠看了剧本心里终于觉得满意,心里作为莉莉的那一部分终于得到完整,她也没和陈祇争吵,只淡淡地说。
“做都做了,不要给我们留任何遗憾。”
陈祇看着她,不知是在看江棠还是莉莉,最后终于是答应了下来。
镜头切换后,拍摄的进展出人意料地顺畅起来,仿佛之前的所有困难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一切都在有序而流畅地进行着,仿佛整个拍摄团队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默契。每个镜头都捕捉到了完美的画面,每个动作都展现出了精湛的技巧。
剧组里的人也都随着江棠入了戏,一时间竟然没人再喊她江棠,全是叫她莉莉。
江棠都有些害怕自己出不了戏。
但好在电影终于是拍完了,顺利地进入到了后期制作阶段。江棠没有急着回国,而是在日本短暂地休整了一段时间,给自己做和莉莉告别的缓冲。
期间不断有制作组的人来找她,用蹩脚的中文夸赞她。
“莉莉很棒,你一定会成为伟大的女演员。”
江棠耳朵里听着,心底却有些不踏实,但都一概用日语诚挚地回应。
这边陈祇也安慰她,说一切都好,让她安心。
这半年来的相处已经让他们产生了革命性的友谊,江棠信他的话,也不好再带着缘缘在日本耽搁。
她是无牵无挂了,但缘缘还有家人朋友呢。
回国之后,她给缘缘和自己都安排了一段悠长的假期,满心期待着日本的消息。
这段时间,她人在家里休息,脑海里却时不时地回想着在日本的点滴过往。每当夜深人静,月光洒在窗台,她的内心总是涌动着无尽的期待和淡淡的忧虑。
她知道,无论结果如何,她都已经为这段旅程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和真心。而现在,她只能静静地等待,希望日本的消息能给她带来一个满意的答复。
中间陈祇给她发来了样片,她一个人窝在家里对着每个镜头反复观看。
其实她很少这么仔细地观察自己,看得久了她甚至觉得屏幕里的人和自己是两个人。
其他人就更难把电影里留着齐刘海,一双大眼睛黑得能滴下墨水,明明神情天真却妖冶如曼陀沙华的莉莉和一向以清纯示人的江棠联系起来。
社会普遍默认角色反差越大,就越能体现演员的演技。因此,陈祇不止一次地给江棠提及,国际上反响很好,她这部作品拿奖的机会很大。
五花八门的消息越来越多,但江棠却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只想尘埃落定以后再面对公众。
她就这么一个人清清静静地在家过了27岁的生日,还是缘缘先坐不住来找她。
缘缘有些着急:“姐,电影不播你就不工作了吗,那要一辈子不播,你就一辈子待在家里吗?”
江棠翻着书反问:“电影不播我会有什么好工作吗?”
这下把缘缘问住了,但仍然不屈不挠:“不工作,起码维护一下粉丝吧,你都多久没更新过动态了。”
江棠依旧不为所动:“作品就是对真正的粉丝最好的回馈。”
缘缘彻底没辙了,只好每日祈祷着电影早日过审。
但她们却没有等来好消息,陈祇甚至都没有给江棠打电话,而是发来消息,说:《莉莉》送审了三次,都没能过,可能不能走国内的院线了。
可后面她才慢慢地懂了,也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这部作品寄予厚望,会认为她能凭借这部作品翻身了。
电影名字就叫《莉莉》,故事也是围绕着女主莉莉展开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的日本,莉莉是一个日本富商领养的中国女孩,娇生惯养,但性子古怪,离经叛道,做了一切能够试探家人底线的事,最后回到中国了却残生。
尺度有些大,整体的情感基调也比较暗淡,江棠其实是有些排斥这类剧本的,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
但所有人都说好,她也知道各大奖项就偏爱这类情节,只好耐着性子认真潜读,后来就真的开始共情起莉莉,又或者说她也是莉莉。
生在绸缎包裹的世界里,但骨子里天生就有向外探索的欲望和野性,越是管束越是放肆。
幸好编剧并未为莉莉刻意编织一个借口,诸如童年的阴影或家庭环境的压迫。她就是天生的野孩子,纯粹而真实。
只是在拍许多戏码时,江棠忍不住打趣陈祇:“我在你心里就是这样的形象?”
陈祇有些尴尬,但仍然一本正经地解释:“不是的,你和莉莉只是有些共性,这点共性足够你完美地诠释莉莉。”
江棠笑笑不说话。
她自然知道,影视作品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陈祇说莉莉为她量身定做更多是指江棠能通过这个角色收益最大化,并没有指她本色出演的意思。
但她有时候会觉得,其实她和莉莉真的很像,说不定她会比莉莉更疯。
为了帮助演员入戏,电影是按照剧情发展的顺序拍的,拍到一半了江棠突然觉得剧情太过寡淡。不知是处于哪些方面的原因,虽然莉莉做了各种出格的事,但镜头表现都趋于保守。
江棠莫名地觉得憋屈。
她是做好了万全准备来拍摄这部电影的,不希望因为她的原因让这部作品始终差一口气。
她强制要求放大一个情节的冲击力。
其实剧场里的工作人员早就有同感,只是碍于陈祇说一不二的性子不敢有任何表达。
剧情发展到现在一直都中规中矩,即使江棠的表现很好,但始终不能展现出莉莉性子里的野和美。
在江棠的要求下编剧很快改好了剧本,将莉莉的天性和鬼魅都浓缩和绽放在这一个场景里。
但陈祇只看了一眼就否决了这个方案,他不敢也不想让江棠做出这么大的牺牲,更不敢想象若是电影面世以后江棠要面对的争议。
江棠看了剧本心里终于觉得满意,心里作为莉莉的那一部分终于得到完整,她也没和陈祇争吵,只淡淡地说。
“做都做了,不要给我们留任何遗憾。”
陈祇看着她,不知是在看江棠还是莉莉,最后终于是答应了下来。
镜头切换后,拍摄的进展出人意料地顺畅起来,仿佛之前的所有困难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一切都在有序而流畅地进行着,仿佛整个拍摄团队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默契。每个镜头都捕捉到了完美的画面,每个动作都展现出了精湛的技巧。
剧组里的人也都随着江棠入了戏,一时间竟然没人再喊她江棠,全是叫她莉莉。
江棠都有些害怕自己出不了戏。
但好在电影终于是拍完了,顺利地进入到了后期制作阶段。江棠没有急着回国,而是在日本短暂地休整了一段时间,给自己做和莉莉告别的缓冲。
期间不断有制作组的人来找她,用蹩脚的中文夸赞她。
“莉莉很棒,你一定会成为伟大的女演员。”
江棠耳朵里听着,心底却有些不踏实,但都一概用日语诚挚地回应。
这边陈祇也安慰她,说一切都好,让她安心。
这半年来的相处已经让他们产生了革命性的友谊,江棠信他的话,也不好再带着缘缘在日本耽搁。
她是无牵无挂了,但缘缘还有家人朋友呢。
回国之后,她给缘缘和自己都安排了一段悠长的假期,满心期待着日本的消息。
这段时间,她人在家里休息,脑海里却时不时地回想着在日本的点滴过往。每当夜深人静,月光洒在窗台,她的内心总是涌动着无尽的期待和淡淡的忧虑。
她知道,无论结果如何,她都已经为这段旅程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和真心。而现在,她只能静静地等待,希望日本的消息能给她带来一个满意的答复。
中间陈祇给她发来了样片,她一个人窝在家里对着每个镜头反复观看。
其实她很少这么仔细地观察自己,看得久了她甚至觉得屏幕里的人和自己是两个人。
其他人就更难把电影里留着齐刘海,一双大眼睛黑得能滴下墨水,明明神情天真却妖冶如曼陀沙华的莉莉和一向以清纯示人的江棠联系起来。
社会普遍默认角色反差越大,就越能体现演员的演技。因此,陈祇不止一次地给江棠提及,国际上反响很好,她这部作品拿奖的机会很大。
五花八门的消息越来越多,但江棠却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只想尘埃落定以后再面对公众。
她就这么一个人清清静静地在家过了27岁的生日,还是缘缘先坐不住来找她。
缘缘有些着急:“姐,电影不播你就不工作了吗,那要一辈子不播,你就一辈子待在家里吗?”
江棠翻着书反问:“电影不播我会有什么好工作吗?”
这下把缘缘问住了,但仍然不屈不挠:“不工作,起码维护一下粉丝吧,你都多久没更新过动态了。”
江棠依旧不为所动:“作品就是对真正的粉丝最好的回馈。”
缘缘彻底没辙了,只好每日祈祷着电影早日过审。
但她们却没有等来好消息,陈祇甚至都没有给江棠打电话,而是发来消息,说:《莉莉》送审了三次,都没能过,可能不能走国内的院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