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差距!

  南北差异!

  “前者没什么好说的,贫寒子弟相比于缙绅子弟,差了不止一点半点,这些官宦缙绅子弟,他们家中或族内本就有人在朝廷在地方为官,起点和见识远非寒门子弟或贫寒子弟可比,对于科考一事自然更加熟悉,高中的几率自然也就更大些!”

  朱高希还在侃侃而谈。

  “难道这些考官还敢舞弊吗?”朱棣怒斥道。

  朱高希摆了摆手,道:“舞弊倒不至于,咱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地方乡试,过了就是举人,如果有两名才识差不多的学子,那考官会选谁?是选当地出身官宦世家的那个学子,还是选择那个出身贫寒的士子?”

  朱棣正准备开口,朱高希却止住了他。

  “干爹不用怀疑,肯定是官宦士子,而非贫寒子弟!”

  “因为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反正二者才识都差不多,考官选了此子会卖给那个官宦世家一个交情,说不定以后会助自己青云直上,而即便淘汰那个贫寒学子,也不会得罪什么人,何乐而不为呢?”

  朱棣嘴唇蠕动,还想要争论。

  可是话到嘴巴,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因为这就是事实。

  代入一下,自己就是那个考官,面临这种选择,会选谁呢?

  选了士绅子弟,可以交好这个官宦世家,以后说不定还能得到支持;选那个贫寒子弟,除了得到此子的个人感激外,其他什么都没有,甚至反而可能会得罪那个官宦世家,怎么看都得不偿失。

  所以,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好说的。

  “那这样一来,从地方乡试开始,一直到了会试,这里面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

  朱高希脸上笑容不减,说出来的话语却让人脊背发凉。

  “这一层层的科考,将会形成一套又一套的关系,比如一同进学的叫做同窗,一同高中的叫做同榜,还有同乡、同年、同龄等等,反正只要对自己有利,士子学子都可以腆着脸去结交朋友。”

  “而文臣缙绅最喜欢的,也就是提携后辈晚生,或者说这样做对他们自己也有利,扶持培养一个继承人,等到他们致仕归乡后,还能遥控朝政,或者说确保自身利益,不会因为失权而遭到清算!”

  这些科举大考里面的龃龉龌龊,听得朱棣火冒三丈!

  夏原吉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看向身旁的朱高希,悄悄给他竖起大拇指。

  贤弟你可是真敢说啊!

  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儿还真直言不讳啊!

  你这一开口,只怕接下来的永乐朝科举,会出现惊天变动了。

  不过说到这科举,夏原吉自己却是感触深的。

  他于洪武二十三年参加会试大考,可惜落第未中,后因精通《诗经》被举荐进入太学求学,不久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

  可以说,夏原吉并不是真正的“科班出身”,他走的是太学入仕这条路。

  不过洪武二十三年的那场科考,一直都是夏原吉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痛,对他打击极大!

  那一年出了一位“三元六首”的奇才,从童生到状元,一路所向披靡,不仅顺利通过六次考试,且均获榜首,叫做黄观。

  饶是夏原吉都对他颇为钦佩,可惜此人是建文重臣,燕军攻占南京后,下令通缉黄观。其在得知自己的妻室、女儿、眷属均已死节,大势已去,回天无力后,于是便投江自尽。

  而除了这位状元外,那一场科考,夏原吉自问才学不输任何人。

  但是偏偏他就落榜了。

  这里面的龃龉龌龊,不足与外人道也!

  毕竟洪武朝科举几经废立,制度本就不怎么完善,正如朱高希所说的这般,里面可以操作的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他夏原吉一个贫寒士子,就算被黜落了也毫无影响!

  “还有一个有趣的东西,叫做‘座师’,官员缙绅只要出任科考主考官,那他们就是这一批高中学子的座师,虽无师徒之实却有着师徒之名,从里面选出几个很是优秀的,在官场上面提携他们,以后就会成为自己的臂膀助力,为自己致仕归乡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科考就是文臣缙绅的命门,也是他们获得新鲜血液的根基所在,朝廷想要迁都,除了疏浚运河、充实北平这些外部条件外,那就必须要打趴南方士绅,而想彻底打服南方士绅,那就必须要先从这科考开始入手!”

  朱高希笑眯眯地开了口,露出了獠牙。

  “读书人通过科考获得功名,有了功名才能够兼并田地。”

  “对于一个士族而言,他们必须确保家中族内不断有子弟获得功名,从而将这份家业传承延续下去,这就是所谓的耕读传家!”

  “那么,江南士绅的命门,其实就在这‘功名’二字,就在于科举!”

  朱棣和道衍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喜之色。

  以往他们商量的对策,大部分都只是外部条件,也就是疏浚运河、贯通南北、加强北平行在这些。

  可对于朝堂之上的内部因素,他们这对顶尖君臣都没有关注到。

  即便知道阻力很大,可是二人也没真正重视过。

  毕竟阻力再大,那也大不过他朱棣一张圣旨!

  然而今日听完朱高希这番话语,朱棣那是真的惊住了,甚至心有余悸。

  原来,迁都北平,真正的敌人,赫然就是执掌大明赋税半壁江山的江南士绅!

  甚至朱高希还给他们提供了一条清晰明确的道路——科举!

  江南士绅因科举而繁荣,那么科举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的命门!

  扼住科举,改革科举,从而逼迫江南士绅向朝廷服软!

  朱棣想明白了这一点,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爔儿,你真是天纵奇才!”

  “这一次你又立下了大功,皇帝陛下得知定然很高兴。”

  嗯,这话就是在说,朕很高兴!

  朱高希不屑地撇了撇嘴。

  他哪儿在乎永乐帝高兴不高兴,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夏原吉可以借此坐稳户部尚书的位置,这对朱高希而言就是最好的回报!

  随着永乐帝大手大脚地花钱,为了迁都进行一个个大项目,那么夏原吉就离不开他朱高希的帮助,到时候二人便能紧密地绑定在一起!

  我朱高希,要做大明王朝的财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最新章节,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