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二人回到山寨之前,众头领便达成了出兵的意见,因此才见到山下山上众人厉兵秣马。
不过由谁前去征讨,众头领却为此争论不休。
上一次济州府官军来犯,被刘唐拿了头功。
按照事前颁布的将令,按功劳大小优先更换武器甲具。
如今他手下的一营三四百步军,竟然有一小半都换了山寨新打制的钢刀。
这些钢刀虽然不如头领们手里的镔铁兵刃,但是比起以前的兵器,不知锋利了多少。
而其他大部分营,甚至有的小头目都没有换装新武器。
可以想象,换了新兵刃的刘唐那一营步军,战斗力必将有一个质的提升。
而战斗力越强,下一次积累的军功必定会越多,如此循环下去,其余的营怕是会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因此,众头领一听说芒砀山竟然主动向梁山挑衅,都是迫不及待的请求出兵。
看到众人为争夺出兵名额挤得头破血流,晁盖不由的露出一抹笑容,军心可用啊!
公孙胜见状便道:“据朱贵打探到的消息,芒砀山如今有两千余人马,我梁山近日虽扩充了不少兵马,也不过与他们旗鼓相当。而且为了防备官军来犯,需留下一两个营守备山寨,因此,这一次诸位都有上阵的机会。”
一干头领闻言,这才渐渐安静下来。
“谁愿留下守寨?”
公孙胜问完,便看到一干头领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如今所有人都在为军功眼红,傻子才愿意看到别人上前吃肉,自己蹲在后面喝风呢。
晁盖早就料到是这个结果,笑道:“既然诸位都不愿留下,那便先说好了,留下守寨也是记功劳的,而且,本次留下守寨的营,下回若是山寨再有战事,优先出战。”
众人闻言,这才有些意动,不过等了半晌,却还是没人响应。
谁知道下一回山寨再动兵是甚么时候了?还不如把握住这次机会。
早一日换装,便能早一日提升自己这一营的战斗力。
吴用见状便道:“如今鲁大师还不知几时回寨,不如就由他那一营人马留下,再让阮二哥抽调些水军,一起守备山寨。”
众人闻言,都说这个办法好。
阮小二虽也有些心痒,不过这次全寨几乎倾巢而出,无论如何也要有人留下统领水军,他又是山寨水军总头领,实在不好推却,只好应了。
晁盖见状,当下便让吴用颁布了进军方略。
由刘唐一营担任前锋,晁盖统率林冲、阮小五、阮小二、杜迁四营兵马做中军,公孙胜和宋万带领其余人马押后,吴用为军师,不日发兵芒砀山。
当下,众头领便各自领了晁盖签发的将令,各自回营备战。
等聚义厅里只剩了晁盖、公孙胜、吴用三人,晁泽便将此行的经历又细细说了一遍。
当吴用听到史文恭竟是林冲同门师兄弟时,眼睛便亮了起来,略一思考,便捻着下巴上的胡须说道:“那曾头市虽有许多人马,却都不足惧,只有这个史文恭,听说有万夫不当之勇,如今我等只需借助林教头这层关系,便可让他们互相猜忌,若是曾家父子对史文恭起了疑,无异于自断一臂。”
“我也是这般想法,”晁泽说道,“因此回来时便捡了一匹柴大官人送的好马赠与了史文恭。”
反间计的实施成本很低,却总能屡屡生效,利用的便是敌人内部互相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
尤其是对于史文恭这种名声赫赫的武将,之所以能够为曾家父子所用,并不是依靠自身的实力使其慑服,所仰赖的,不过是钱财等身外之物。
更何况曾家父子都是异族人,本身对汉人就不可能存在百分百的信任。
这一点,从那天众人在曾头市遇险便可以看出来。
自己一行人都是史文恭邀请回来的客人,曾家父子却不顾史文恭的感受,硬要从他府里抓人。
连一点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可见他们根本就没把史文恭当成心腹之人。
反间计不一定非得让史文恭弃暗投明,做梁山内应,只需要加深曾家父子的猜忌就行了。
当时候双方一旦对擂,换成谁也定然不放心让一个成天和敌人来往的大将统兵。
这不是心胸大小的问题,而是不敢冒这个险。
定下了继续离间史文恭和曾头市关系的计划,晁盖随后说了一件让晁泽十分震惊的事。
宋江因为杀了刚纳不久的外室阎婆惜,被济州府通缉了。
怎么会?刘唐这次明明没带书信过去,宋江断然没有杀人灭口的理由。
晁泽百思不得其解,忙问道:“宋押司为何要杀那妇人。”
“听说是因这妇人不守妇道,与那县衙的张文远私通。”吴用叹息道。
还是不对,晁泽闻言摇摇头,这是原本宋江为了掩盖私通梁山的借口。
如果没有书信一事,以宋江的性格,绝不会因为负一时之气,就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不知宋押司现在何处?”
“听说之前一直藏匿在宋家庄上,后来朱都头奉了那知县时文彬的命前去拿人,押司得知消息,便和兄弟宋清连夜逃走了,如今已经不知去向。”
没想到自己一心想阻止宋江入伙,历史却还是在沿着它的惯性前进。
虽然不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向发展,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了。
……
沧州府,柴进庄园外。
宋江和兄弟宋清正坐在亭上短暂的歇息,整理着一路的风尘。
很快,那座中间的庄门便“吱呀”一声打开了。
柴进引着三五个伴当,慌忙的从门里跑出来,见了亭子上的宋江,马上拜倒在地,说道:“柴进早就仰慕兄长多时,今日幸得一见,平生大慰。”
宋江随后也拜倒在地道:“宋江不过一小吏,何叫官人如此相待,今日蒙难,特来相投。”
两人拜完,柴进满脸堆笑的将宋江掺进庄子:“今日早间便有喜鹊在房上鸣叫,想不到却是等来了兄长。”
当下,柴进赶紧吩咐庄客准备酒食,为宋江接风。
两人落了座,柴进便问道:“久闻兄长山东及时雨的大名,却不知因何蒙难?”
宋江闻言,便长叹了一口气,说出一番话来。
不过由谁前去征讨,众头领却为此争论不休。
上一次济州府官军来犯,被刘唐拿了头功。
按照事前颁布的将令,按功劳大小优先更换武器甲具。
如今他手下的一营三四百步军,竟然有一小半都换了山寨新打制的钢刀。
这些钢刀虽然不如头领们手里的镔铁兵刃,但是比起以前的兵器,不知锋利了多少。
而其他大部分营,甚至有的小头目都没有换装新武器。
可以想象,换了新兵刃的刘唐那一营步军,战斗力必将有一个质的提升。
而战斗力越强,下一次积累的军功必定会越多,如此循环下去,其余的营怕是会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因此,众头领一听说芒砀山竟然主动向梁山挑衅,都是迫不及待的请求出兵。
看到众人为争夺出兵名额挤得头破血流,晁盖不由的露出一抹笑容,军心可用啊!
公孙胜见状便道:“据朱贵打探到的消息,芒砀山如今有两千余人马,我梁山近日虽扩充了不少兵马,也不过与他们旗鼓相当。而且为了防备官军来犯,需留下一两个营守备山寨,因此,这一次诸位都有上阵的机会。”
一干头领闻言,这才渐渐安静下来。
“谁愿留下守寨?”
公孙胜问完,便看到一干头领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如今所有人都在为军功眼红,傻子才愿意看到别人上前吃肉,自己蹲在后面喝风呢。
晁盖早就料到是这个结果,笑道:“既然诸位都不愿留下,那便先说好了,留下守寨也是记功劳的,而且,本次留下守寨的营,下回若是山寨再有战事,优先出战。”
众人闻言,这才有些意动,不过等了半晌,却还是没人响应。
谁知道下一回山寨再动兵是甚么时候了?还不如把握住这次机会。
早一日换装,便能早一日提升自己这一营的战斗力。
吴用见状便道:“如今鲁大师还不知几时回寨,不如就由他那一营人马留下,再让阮二哥抽调些水军,一起守备山寨。”
众人闻言,都说这个办法好。
阮小二虽也有些心痒,不过这次全寨几乎倾巢而出,无论如何也要有人留下统领水军,他又是山寨水军总头领,实在不好推却,只好应了。
晁盖见状,当下便让吴用颁布了进军方略。
由刘唐一营担任前锋,晁盖统率林冲、阮小五、阮小二、杜迁四营兵马做中军,公孙胜和宋万带领其余人马押后,吴用为军师,不日发兵芒砀山。
当下,众头领便各自领了晁盖签发的将令,各自回营备战。
等聚义厅里只剩了晁盖、公孙胜、吴用三人,晁泽便将此行的经历又细细说了一遍。
当吴用听到史文恭竟是林冲同门师兄弟时,眼睛便亮了起来,略一思考,便捻着下巴上的胡须说道:“那曾头市虽有许多人马,却都不足惧,只有这个史文恭,听说有万夫不当之勇,如今我等只需借助林教头这层关系,便可让他们互相猜忌,若是曾家父子对史文恭起了疑,无异于自断一臂。”
“我也是这般想法,”晁泽说道,“因此回来时便捡了一匹柴大官人送的好马赠与了史文恭。”
反间计的实施成本很低,却总能屡屡生效,利用的便是敌人内部互相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
尤其是对于史文恭这种名声赫赫的武将,之所以能够为曾家父子所用,并不是依靠自身的实力使其慑服,所仰赖的,不过是钱财等身外之物。
更何况曾家父子都是异族人,本身对汉人就不可能存在百分百的信任。
这一点,从那天众人在曾头市遇险便可以看出来。
自己一行人都是史文恭邀请回来的客人,曾家父子却不顾史文恭的感受,硬要从他府里抓人。
连一点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可见他们根本就没把史文恭当成心腹之人。
反间计不一定非得让史文恭弃暗投明,做梁山内应,只需要加深曾家父子的猜忌就行了。
当时候双方一旦对擂,换成谁也定然不放心让一个成天和敌人来往的大将统兵。
这不是心胸大小的问题,而是不敢冒这个险。
定下了继续离间史文恭和曾头市关系的计划,晁盖随后说了一件让晁泽十分震惊的事。
宋江因为杀了刚纳不久的外室阎婆惜,被济州府通缉了。
怎么会?刘唐这次明明没带书信过去,宋江断然没有杀人灭口的理由。
晁泽百思不得其解,忙问道:“宋押司为何要杀那妇人。”
“听说是因这妇人不守妇道,与那县衙的张文远私通。”吴用叹息道。
还是不对,晁泽闻言摇摇头,这是原本宋江为了掩盖私通梁山的借口。
如果没有书信一事,以宋江的性格,绝不会因为负一时之气,就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不知宋押司现在何处?”
“听说之前一直藏匿在宋家庄上,后来朱都头奉了那知县时文彬的命前去拿人,押司得知消息,便和兄弟宋清连夜逃走了,如今已经不知去向。”
没想到自己一心想阻止宋江入伙,历史却还是在沿着它的惯性前进。
虽然不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向发展,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了。
……
沧州府,柴进庄园外。
宋江和兄弟宋清正坐在亭上短暂的歇息,整理着一路的风尘。
很快,那座中间的庄门便“吱呀”一声打开了。
柴进引着三五个伴当,慌忙的从门里跑出来,见了亭子上的宋江,马上拜倒在地,说道:“柴进早就仰慕兄长多时,今日幸得一见,平生大慰。”
宋江随后也拜倒在地道:“宋江不过一小吏,何叫官人如此相待,今日蒙难,特来相投。”
两人拜完,柴进满脸堆笑的将宋江掺进庄子:“今日早间便有喜鹊在房上鸣叫,想不到却是等来了兄长。”
当下,柴进赶紧吩咐庄客准备酒食,为宋江接风。
两人落了座,柴进便问道:“久闻兄长山东及时雨的大名,却不知因何蒙难?”
宋江闻言,便长叹了一口气,说出一番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