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境地对于官兵来说,无异于绝境。
已经冲上滩头的官兵下意识的减缓了速度,更有不少人干脆停了下来观望,随时准备转身逃走。
黄安强忍住内心的恐慌,歇斯底里的朝旗手下达命令:“列阵,列阵!”
在战场上,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逃跑只会死的更快。
溃兵在成建制的敌人面前,无异于待宰的羔羊。
最好的办法是保持阵型不散,有秩序的撤退,这样可以把伤亡降到最低。
此时此刻,黄安早已经把剿贼的任务抛到的九霄云外。
不管是撤职罢官还是刺配,和自己宝贵的性命比起来,都变的无关紧要。
可惜此时能保持理智的人并不多,当旗手打出列阵的旗号之后,响应者寥寥无几,官军中已经有人开始缓缓的后退。
黄安知道任其下去,溃败只是时间问题。
当下便扑通一声跳到水里,从亲兵腰间拔出一把明晃晃的腰刀,截住好几个想要在混乱中趁机后退的逃兵,当头便是一刀。
水面刹那间便被血水染红了,黄安的双眼也是通红的,像是一条吃人的恶狼。
几百官军一时间鸦雀无声,都骇的说不出话来。
“列阵!”
黄安的声音仿佛来自地狱。
官军就像是受惊的小鹿一般,手忙脚乱的直接在水上开始集合。
远处突然响起一片低沉的嗡嗡声,有经验的老兵知道,那是弓弦击发时产生的震颤,慌忙举起手中的盾牌。
泼天的箭雨落下,人群中响起一片哀嚎。
等这阵箭雨过去,官军惊恐的发现,敌人已经近在眼前了。
为首的是一个杀气腾腾的胖大和尚,手里提着一根硕大的禅杖。
和尚左右两边,跟着两位持刀的大汉。
三人一马当先,杀入官军之中。
大和尚一禅杖就将面前官军手里举着的盾牌砸了稀巴烂,紧跟在后面的两人,一刀便直接将盾牌手身侧的长矛手和朴刀手砍倒在地。
三人间的配合虽说不上默契,不过面对这群绵羊似的官军,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几乎在双方接触的一瞬间,就在漏洞百出的官军阵型中打开了一处缺口。
身后一干的头目、小喽啰瞬间便从破口处涌入了官军阵内,不断扩大着缺口。
从关内冲出的马军已经近在咫尺,为首的林冲提着枪,飞马直取官军侧翼。
他的马战枪术是教科书式的,几乎没有任何的多余的动作,挡在身前的两名官军就已经横尸在地。
黄安惊恐的发现,如果以这个速度下去,恐怕等不到后面船上的战马上岸,滩头的这二百多步军就要被迅速歼灭。
事实上仅仅一个照面,官军就有了崩溃的趋势。
身前和右翼都是敌人,背后又是水泊,左侧的官军几乎下意识的就开始往唯一没有敌军的东面退。
林冲率领的马军很聪明,没有选择硬冲官兵的枪阵。
事实上只要不是脑子被驴踢坏的将领,都不会用宝贵的骑兵去冲击列阵的步军。
这一百骑充分利用着灵活的优势,不断的在官军四周游弋,寻找官军在后退时出现的纰漏进行攻击。
他们进攻方式像极了草原上狩猎的狼群,分工明确,轮番攻击,时不时的就从猎物身上撕下一块皮肉。
黄安正在指挥剩余的官军上马,面对骑兵这种灵活的攻击方式,只能同样用骑兵进行反制。
可惜步军崩溃的速度比他预想中还要快的多,还未等全部马匹下船,前方步军仓促列起阵型就已经完全乱了。
面对梁山军双面的压力,又背靠着水泊这种不利的地形,所有官军此时心想都是尽快逃命。
朝廷每月发的粮饷大多数时候都吃不饱,除了少数傻子,谁肯真正卖命?
只见刀兵,各式盔甲扔了一地,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都往唯一一面没有梁山人马的方向狂奔。
晁泽站在关上,看到这场虎头蛇尾的战斗,脸上难掩失望之情。
准备了这么久,结果不到半天的时间,准确说,不到两个时辰,就已经结束了。
东面芦苇港巷里,刘唐早已经带人埋伏多时。
此时一出现,就给了溃逃的官军一记迎头重击。
连杀了十数人之后,其余的官军不用打招呼,都丢掉了手中的兵器,乖乖蹲到了地上。
黄安已经绝望了,胡乱爬上一只船,带着两个亲兵直往芦苇荡里去钻。
“泼贼哪里逃!”刘唐此战的任务就是抓俘虏,这最大的一条鱼如何放过。
远远的便见到黄安上了船,赶紧差人摇了条船来追。
黄安那手下两个亲兵虽是孔武有力,却不通水战,摇了半天,也没跑出多远,早被刘唐追上。
一条挠钩砰的一声勾住黄安的船,众人使劲一拉,两条船便挨得近了。
刘唐手提着一只雪亮的朴刀,从船上纵深一跃,如天神下凡一般,两刀砍翻了黄安的亲兵。
黄安看时,只见手下那两个亲兵手里的刀都被这条朴刀砍折了,嘴里已经骇的说不出话。
刘唐一把拿住黄安,骂道:“你这泼贼,敢来俺梁山捋虎须,怕不是嫌命长了!”
当下便让手下两个小喽啰绑了,摇上岸,一路押送着来到关下。
此时战斗已经基本结束,众人正在清点战场。
不久,水军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此役,除了少数漏网之鱼,基本全歼了济州府这支千人官军,俘获官军五百余人,战马六百多匹,夺得大小船只近百条,而且还生擒了济州府团练使黄安。
一干头领回到山寨,拥着晁盖回到聚义厅坐下。
给刘唐记了首功,林冲记了次功,其余头领,也按功劳大小各有赏赐。
又取了不少金银缎匹,赏赐一干头目和小喽啰。
众人欢天喜地,杀牛宰羊,在山寨里大摆筵席。
正饮酒间,只见小喽啰报道:“山下朱头领使人到寨,说探听得一起客商,今晚必从旱路经过,特来报知。”
晁盖便道:“山寨里正缺金银,谁领人走一遭。”
话音刚落,便见厅里站起一人,众人见状,全都惊讶的合不拢嘴。
已经冲上滩头的官兵下意识的减缓了速度,更有不少人干脆停了下来观望,随时准备转身逃走。
黄安强忍住内心的恐慌,歇斯底里的朝旗手下达命令:“列阵,列阵!”
在战场上,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逃跑只会死的更快。
溃兵在成建制的敌人面前,无异于待宰的羔羊。
最好的办法是保持阵型不散,有秩序的撤退,这样可以把伤亡降到最低。
此时此刻,黄安早已经把剿贼的任务抛到的九霄云外。
不管是撤职罢官还是刺配,和自己宝贵的性命比起来,都变的无关紧要。
可惜此时能保持理智的人并不多,当旗手打出列阵的旗号之后,响应者寥寥无几,官军中已经有人开始缓缓的后退。
黄安知道任其下去,溃败只是时间问题。
当下便扑通一声跳到水里,从亲兵腰间拔出一把明晃晃的腰刀,截住好几个想要在混乱中趁机后退的逃兵,当头便是一刀。
水面刹那间便被血水染红了,黄安的双眼也是通红的,像是一条吃人的恶狼。
几百官军一时间鸦雀无声,都骇的说不出话来。
“列阵!”
黄安的声音仿佛来自地狱。
官军就像是受惊的小鹿一般,手忙脚乱的直接在水上开始集合。
远处突然响起一片低沉的嗡嗡声,有经验的老兵知道,那是弓弦击发时产生的震颤,慌忙举起手中的盾牌。
泼天的箭雨落下,人群中响起一片哀嚎。
等这阵箭雨过去,官军惊恐的发现,敌人已经近在眼前了。
为首的是一个杀气腾腾的胖大和尚,手里提着一根硕大的禅杖。
和尚左右两边,跟着两位持刀的大汉。
三人一马当先,杀入官军之中。
大和尚一禅杖就将面前官军手里举着的盾牌砸了稀巴烂,紧跟在后面的两人,一刀便直接将盾牌手身侧的长矛手和朴刀手砍倒在地。
三人间的配合虽说不上默契,不过面对这群绵羊似的官军,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几乎在双方接触的一瞬间,就在漏洞百出的官军阵型中打开了一处缺口。
身后一干的头目、小喽啰瞬间便从破口处涌入了官军阵内,不断扩大着缺口。
从关内冲出的马军已经近在咫尺,为首的林冲提着枪,飞马直取官军侧翼。
他的马战枪术是教科书式的,几乎没有任何的多余的动作,挡在身前的两名官军就已经横尸在地。
黄安惊恐的发现,如果以这个速度下去,恐怕等不到后面船上的战马上岸,滩头的这二百多步军就要被迅速歼灭。
事实上仅仅一个照面,官军就有了崩溃的趋势。
身前和右翼都是敌人,背后又是水泊,左侧的官军几乎下意识的就开始往唯一没有敌军的东面退。
林冲率领的马军很聪明,没有选择硬冲官兵的枪阵。
事实上只要不是脑子被驴踢坏的将领,都不会用宝贵的骑兵去冲击列阵的步军。
这一百骑充分利用着灵活的优势,不断的在官军四周游弋,寻找官军在后退时出现的纰漏进行攻击。
他们进攻方式像极了草原上狩猎的狼群,分工明确,轮番攻击,时不时的就从猎物身上撕下一块皮肉。
黄安正在指挥剩余的官军上马,面对骑兵这种灵活的攻击方式,只能同样用骑兵进行反制。
可惜步军崩溃的速度比他预想中还要快的多,还未等全部马匹下船,前方步军仓促列起阵型就已经完全乱了。
面对梁山军双面的压力,又背靠着水泊这种不利的地形,所有官军此时心想都是尽快逃命。
朝廷每月发的粮饷大多数时候都吃不饱,除了少数傻子,谁肯真正卖命?
只见刀兵,各式盔甲扔了一地,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都往唯一一面没有梁山人马的方向狂奔。
晁泽站在关上,看到这场虎头蛇尾的战斗,脸上难掩失望之情。
准备了这么久,结果不到半天的时间,准确说,不到两个时辰,就已经结束了。
东面芦苇港巷里,刘唐早已经带人埋伏多时。
此时一出现,就给了溃逃的官军一记迎头重击。
连杀了十数人之后,其余的官军不用打招呼,都丢掉了手中的兵器,乖乖蹲到了地上。
黄安已经绝望了,胡乱爬上一只船,带着两个亲兵直往芦苇荡里去钻。
“泼贼哪里逃!”刘唐此战的任务就是抓俘虏,这最大的一条鱼如何放过。
远远的便见到黄安上了船,赶紧差人摇了条船来追。
黄安那手下两个亲兵虽是孔武有力,却不通水战,摇了半天,也没跑出多远,早被刘唐追上。
一条挠钩砰的一声勾住黄安的船,众人使劲一拉,两条船便挨得近了。
刘唐手提着一只雪亮的朴刀,从船上纵深一跃,如天神下凡一般,两刀砍翻了黄安的亲兵。
黄安看时,只见手下那两个亲兵手里的刀都被这条朴刀砍折了,嘴里已经骇的说不出话。
刘唐一把拿住黄安,骂道:“你这泼贼,敢来俺梁山捋虎须,怕不是嫌命长了!”
当下便让手下两个小喽啰绑了,摇上岸,一路押送着来到关下。
此时战斗已经基本结束,众人正在清点战场。
不久,水军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此役,除了少数漏网之鱼,基本全歼了济州府这支千人官军,俘获官军五百余人,战马六百多匹,夺得大小船只近百条,而且还生擒了济州府团练使黄安。
一干头领回到山寨,拥着晁盖回到聚义厅坐下。
给刘唐记了首功,林冲记了次功,其余头领,也按功劳大小各有赏赐。
又取了不少金银缎匹,赏赐一干头目和小喽啰。
众人欢天喜地,杀牛宰羊,在山寨里大摆筵席。
正饮酒间,只见小喽啰报道:“山下朱头领使人到寨,说探听得一起客商,今晚必从旱路经过,特来报知。”
晁盖便道:“山寨里正缺金银,谁领人走一遭。”
话音刚落,便见厅里站起一人,众人见状,全都惊讶的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