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几只乌鸦盘旋着,发出令人不安的叫声。

  朱柏的目光坚定如炬,语气铿锵有力:“父皇,儿臣深知改革之路荆棘满布,然儿臣并非贪图安逸之辈。大明江山的未来,百姓的福祉,皆系于此改革。儿臣愿为大明盛世,为黎民苍生,披荆斩棘,虽万死而不敢辞!” 他握紧双拳,指节泛白,仿佛要将所有的压力和挑战都捏碎在掌心。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个意志坚定的儿子,心中既欣慰又担忧。

  欣慰的是儿子有如此抱负和担当,担忧的是改革之路的艰险和阻力。

  他沉吟片刻,语重心长地说道:“柏儿,你的决心父皇明白,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弄巧成拙。”

  “报——” 内侍的惊呼再次打破了御书房的宁静,这次的声音更加急促,更加惊恐。

  “皇上!五军都督府…血…血流成河…” 内侍瘫倒在地,浑身颤抖,仿佛看到了什么恐怖的景象。

  朱元璋和朱柏脸色骤变,一股寒意瞬间笼罩了整个御书房。

  来不及多想,朱元璋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朱柏紧随其后,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

  五军都督府,大明最高军事机构,怎么会发生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

  “驾!” 马蹄声踏碎了黎明的宁静,一队人马飞驰而出,卷起漫天尘土,向着五军都督府的方向疾驰而去。

  朱元璋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心中却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五军都督府的变故,让他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机。

  朱柏骑在马上,感受着凛冽的寒风,心中思绪万千。

  他隐约觉得,五军都督府的变故,或许与他推行的改革有关。

  那些守旧势力,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他握紧了腰间的佩剑,剑柄的冰冷触感让他稍稍冷静下来。

  到达五军都督府,眼前的景象让朱元璋和朱柏都惊呆了。

  地面上血流成河,尸体横七竖八,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

  惨叫声、哀嚎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人间地狱的景象。

  “怎么回事?!” 朱元璋怒吼一声,声音如同炸雷一般,在五军都督府上空回荡。

  一个浑身是血的士兵踉跄着跑到朱元璋面前,跪倒在地,声音颤抖着说道:“皇上…是…是蓝玉将军…他…他疯了…”

  “蓝玉?!” 朱元璋和朱柏对视一眼,心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

  蓝玉,大明开国功臣,位高权重,怎么会突然发疯,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

  “快!带朕去见蓝玉!” 朱元璋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沉声说道。

  士兵挣扎着站起来,带着朱元璋和朱柏向都督府内走去。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让人作呕。

  拐过一道回廊,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皇上…臣…臣有罪…”

  太子朱标端坐在东宫书房的紫檀木椅上,手里捧着一卷《春秋》,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与书卷的墨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朱标轻轻地翻动着书页,目光专注地注视着上面的文字,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这本古籍。

  他修长的手指在书页上轻轻摩挲,感受着纸张的细腻触感,内心一片宁静。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朱标微微蹙眉,有些不悦地抬起头,只见一个身材瘦小的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书房,正是太子身边的内务太监——小鼻涕。

  小鼻涕的脸色苍白,额头上布满了汗珠,身上的太监服也有些凌乱,像是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奔跑。

  他一边跑,一边还不停地喘着粗气,喉咙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仿佛下一秒就要窒息一般。

  他那双原本就小小的眼睛此刻瞪得老大,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看到小鼻涕这副模样,朱标心里不禁咯噔一下,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放下手中的书卷,眉头紧锁,沉声问道:“小鼻涕,何事如此慌张?”

  小鼻涕踉跄着跑到朱标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膝盖与地面撞击发出一声闷响。

  他抬起头,嘴唇颤抖着,声音断断续续,带着哭腔说道:“太…太子殿下…大…大事不……”

  小鼻涕跪地,声音颤抖向太子高呼大事不好,情绪惊恐。

  他的双手支撑着地面,仿佛在努力保持平衡,额头上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浸湿了他那凌乱的鬓发。

  他的鼻息沉重,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与死神搏斗,言语中带着明显的哭腔:“太……太子殿下……大……大事不好了……”

  朱标放下书卷,微微皱眉,疑惑且略带不安地问道:“小鼻涕,何事如此慌张?快快说来!”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急切,声音虽然温和,却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的目光在小鼻涕的脸上停留,仿佛在寻找答案。

  小鼻涕感受到太子的急切,深吸一口气,尽力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但他的脸色依然苍白如纸。

  他喉咙里发出“咕咚”一声,仿佛在强忍着泪水,终于开口说道:“殿……殿下,宫门外……宫门外……”

  朱标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目光变得更加锐利。

  他站起身来,走到小鼻涕面前,伸手扶起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快说,宫门外怎么了?”

  小鼻涕被太子扶起,身体微微颤抖,但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坚定。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虽然仍旧颤抖,但已经比刚才稳定了许多:“殿下,宫门外有儒……儒家学者……他们……他们……”

  朱标眉头紧锁,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表情,似乎已经猜到了什么。

  他紧握小鼻涕的手,语气低沉而坚定:“他们怎么了?”

  小鼻涕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他咬了咬牙,声音中带着决绝:“他们……他们逼宫了……”

  小鼻涕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勇气都吸进胸腔,颤抖着说道:“殿下,宫门外……宫门外……”他顿了顿,泪水夺眶而出,哽咽着,终于将那几个字艰难地吐出:“他们……他们逼宫了……”

  朱标猛地站起身,龙袍下摆扫过地面,发出“唰”的一声。

  他脸色骤变,原本就有些苍白的脸上更是血色尽失,仿佛一瞬间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

  他扶着桌案,指节泛白,不可置信地瞪着小鼻涕,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窗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更衬托出此刻的紧张气氛。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朱标的呼吸急促起来,胸膛剧烈起伏,他感到一阵眩晕,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

  他用力眨了眨眼,试图让自己保持清醒。

  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滚落,滴在桌案上,发出轻微的“嗒”声,在寂静的殿内显得格外清晰。

  他紧紧地盯着小鼻涕,仿佛要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端倪。

  小鼻涕跪在地上,身体瑟瑟发抖,头也不敢抬,只是低声啜泣着。

  小鼻涕见太子如此震惊,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叩首解释道:“殿下息怒!并非针对殿下,而是……而是针对皇上推行的……推行的学制改革!”他语速飞快,生怕太子怪罪下来。

  “学制改革?” 朱标眉头紧锁,右手紧紧攥着桌案边缘,指节泛白,几乎要将红木桌面捏碎。

  他想起父皇与十二弟朱柏近来力推的新学,意在将工匠之学纳入国子监,打破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

  他感到一阵晕眩,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巨浪吞没。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得令人窒息。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

  “那些儒生……他们……他们想做什么?” 朱标的声音嘶哑,仿佛砂纸摩擦过一般,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颤抖。

  他感到一阵无力感,仿佛身体被掏空了一般。

  小鼻涕战战兢兢地抬起头,看了一眼脸色苍白的太子,又迅速低下头,声音颤抖着说道:“那些儒生……他们……他们联名上书,要求皇上收回成命,恢复旧制,否则……否则……” 他顿了顿,不敢再说下去,只是偷偷抬眼观察太子的反应。

  朱标的心脏猛地一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他明白小鼻涕未尽之言意味着什么。

  那些儒生,他们竟然敢……

  敢逼宫!

  他感到一阵愤怒,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但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

  “他们有多少人?” 朱标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来自地狱深处。

  小鼻涕咽了口唾沫,颤声道:“回殿下,黑压压一片,怕……怕不下千人……”

  “千人……” 朱标喃喃自语

  如果父皇不妥协,事态将会进一步恶化,后果不堪设想。

  “备辇,孤要亲自去看看!” 朱标猛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他一把抓住桌案,稳住身形,深吸一口气,强忍着身体的虚弱,沉声说道。

  小鼻涕连忙应道:“是,殿下!” 说着,便连滚带爬地退出了大殿。

  朱标站在原地,目光透过窗棂,望向远处巍峨的宫墙。

  阳光洒在琉璃瓦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他深知儒家学派在大明王朝的根基之深厚,这些饱读诗书的儒生,一旦联起手来,便是连皇帝也要忌惮三分的力量。

  他们的影响力早已渗透到朝堂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影响着整个国家的舆论走向。

  他微微眯起双眼,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些儒生们义愤填膺的脸孔,他们高举着手中的经书,口中振振有词地宣扬着所谓的“圣人之道”。

  而他们所捍卫的,不过是自己固有的利益罢了。

  新学的推行,无疑触动了他们的奶酪,让他们感到恐慌和不安。

  他想起父皇最近的种种举动,废除旧学,推崇新学,力排众议,仿佛早已预料到今日的局面。

  只是,他还是低估了这些儒生们的决心。

  他们竟然胆大包天,敢聚众逼宫,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抗议,而是对皇权的公然挑衅。

  朱标感到一阵阵眩晕,胸口如压着巨石一般,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知道,事情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一旦处理不当,这场风波极有可能引发朝野动荡,甚至动摇大明的根基。

  他不禁感到一阵担忧,心头仿佛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云。

  他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深深地陷进肉里,却没有感觉到一丝疼痛。

  他陷入了沉思,脑海中飞速运转着,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一危机局面。

  他知道,此刻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大明的未来,所以他必须谨慎,必须小心。

  殿内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

  小鼻涕跪在地上,身体依旧瑟瑟发抖,他不敢发出任何声响,生怕打扰了太子的思绪。

  整个大殿,除了朱标那有些急促的呼吸声,便只剩下窗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显得格外静谧,却又蕴藏着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朱标的眼神愈发深邃他必须冷静,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哪怕这会很艰难。

  他缓缓地抬起头,那双清明的眼中闪过一道坚毅的光芒,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平静的语气问道:“小鼻涕,父皇和十二弟,他们知道宫门外的事吗?”

  小鼻涕哆嗦着身子,头压得更低了,颤颤巍巍地回道:“回……回太子殿下,皇上和十二殿下已经知道了,正……正往宫门那边去呢。”

  朱标闻言,紧绷的神经略微放松了些许,心头那块沉甸甸的石头也似乎轻了几分。

  父皇的威望和十二弟的机智,或许能够化解这场危机。

  他暗自祈祷着,希望一切都能顺利解决。

  然而,心中的担忧却并未完全消散。

  他深知父皇的脾气,也明白儒家学者们的固执。

  这场冲突,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

  他必须亲眼看看,才能真正安心。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