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登基的影响,当然是巨大的,也是招致了很多人不满的。

  不喜欢杨广的一定是豪门大户、文武公卿居多,其中尤以山东、河北之地的人最不喜欢。

  毕竟从杨广此前的一系列的行为,做的一大堆的事情,早就可以判断出来,杨广明白了他当皇帝的职责,找到了他的历史使命,就是干山东、河北的的豪门大户。

  而杨广又相对来说比较年轻,成长过程又很顺遂,没有杨坚的养气怀柔的功力,所以虽然同杨坚的目标一样,但是行事的风格定然是不同的。毫无疑问的会更加的直接很多。

  这是豪门大户共有的认识。

  尤其杨广手下还有个忠心耿耿的,十分能打的战将,有过彪炳战绩的统帅,丹阳郡公王言。这也是大户们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

  因为王言十余年来忠心耿耿的追随杨广,在杨广上位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是杨广一大票手下之中,功劳最大的一个人。

  如今杨广上位,那么大户们对于王言长久以来的压制,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杨广毕竟是皇帝,他一意孤行,旁边还有王言拿着刀子,谁敢有不同的意见?何况王言跟随杨广十余年,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杨广不给王言安排个好位置,忠诚于杨广的旁人又该如何看待?

  王言有多牛逼就不用赘述了,在那一天晚上,王言拿着杨广写的假圣旨,以及杨广的私人信函,单枪匹马的镇压了大兴城内外的军队,并且取得了指挥权。

  如此大事,从头到尾,大兴的军队没有一点儿乱子传出来,这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所以豪门大户们,以及文武公卿们,是不服也要服,服了更要服。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那么一小撮人不服,就是杨广的一大堆在外镇守的兄弟们。蜀王杨秀,汉王杨谅,这两个杨广的好弟弟都不服气。

  原本只有杨谅造反了,杨秀则是在这一年被杨坚叫回了大兴软禁。

  然而现在情况变了,因为事情太多,而且势力太大,杨广其实没什么危机感,对于好兄弟们的事情没有那么关注,虽然手下的人没事儿总也会使使坏,但没有那么使劲。所以杨秀还很好,在蜀地很潇洒。

  杨谅虽然先前跟高句丽打没干过人家,但是后来灭突厥之时,也还是沾了不少光的,在并州也很潇洒。

  除了这二人,还有其他的一些宗室以及地方的大员等等,不是很服气。

  不过该来的地方大员都来了,因为公务不能来的也都上书说明了原因,只有杨谅、杨秀这俩人很有胆量,半路听说了杨坚驾崩、杨广登基的消息以后,直接调转马头跑回了自己的封地去。

  这很显然,就是要造反了。

  但是在他们没反之前,杨广不能动,否则就成了他逼反两个亲弟弟了。所以在知道了两个好弟弟半路折返回了封地以后,杨广下旨申斥,要他们给一个明确的交代。

  “你们说说,朕这两个兄弟啊,最会给朕找麻烦。你们说,怎么办啊?”杨广无奈的看着拟好的诏书,对旁边跪坐喝茶的一堆人说话。

  宇文化及最先开口:“陛下,臣以为当早做准备,虽不能落得逼反二王的骂名,却要先点好兵马,备好军资,到时二王高举反旗,我等也不至于仓促应对。”

  “是,陛下,臣以为宇文化及所言极是。”见杨广看了过来,杨素点头附和。

  他有点儿后悔支持杨广了,因为杨广上位以后,跟上位之前相比起来,简直是剧变。

  杨广点了点头,随即看着丝毫没有规矩的盘腿坐在那里,喝茶水吃糕点的某人。

  “王言,你说说。”

  “某家可往并州平叛,只需一千精骑便可,汉王所领叛军旦夕可平。”王言没看法,直接说行动。

  杨广很满意,于是继续问道:“蜀王呢?”

  王言端着他搞出来而风靡起来的盖碗喝茶水,目光在场中扫视了一圈,最后落在了杨素的身上。

  “杨公成名已久,老成持重,随先帝立国有功,又灭陈、破突厥,平蜀地反叛之事,舍杨公还有何人能担此重任?”

  “丹阳公怎地不去?”杨素反问了起来。

  “某家对并州熟悉,那边的军将都认陛下,某家也有几分人面,只要带陛下的诏书过去,再杀上几个出头的,汉王便平了。然而某家从未去过蜀地,不如杨公一生南征北战,腹有良谋,此事还得是杨公去才安心啊,陛下以为然否?”

  杨广不语,只是笑呵呵的看着杨素。

  于是杨素长出了一口气,认命的拱手:“陛下,臣请往!”

  “好,那就这么办……”

  杨广抚掌而赞,随后又安排了一番后勤事宜,说了些过年之前的漂亮话,便结束了这场会议。

  众人走出去,杨素对王言怒目而视,可迎着王言笑吟吟的又带着点儿期待的目光,他到底也没敢骂出声,面上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心里却是诚挚的问候王言的祖宗十八代。

  王言无所谓的笑了笑,在宇文化及饱含着对杨素同情的目光中,晃晃悠悠的离开,回去点选部队,接收军资。

  让杨素去平蜀王叛乱,当然是因为蜀地相对远了一些,局势更加复杂一些,杨素岁数大了,去跑一趟多累一累老胳膊老腿,毫无疑问是件好事。

  不过在这剧里,杨素死的其实挺痛快,因为其放跑了高颎,私藏了杨坚遗诏,杨广怀疑他有异心,直接干脆的来了个满门抄斩。

  眼下看起来是杨广对杨素的信任,让其去平蜀王叛乱,实则不过是最后的利用而已。让杨素去打蜀王,看看在这个过程中杨素的关系网络,回头将杨素党羽一网打尽。

  总的来说,王言就是故意消遣杨素呢,以后死不死无所谓,现在先累个半死再说……

  可能是考虑到正是过年时候,也可能是杨谅、杨秀这俩人,发现想要起兵造反的时候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没有自以为的那么多人的追随。

  而且想要起兵,要准备的东西也一样的多,同时他们还不能肆意的劫掠,因为他们造反是想要成功的么,甚至就算没想要成功,也不能滥杀无辜,那是不正确的事。

  当然因为军纪没有那么严格,军卒的思想没有那么高的原因,即便上层不想祸害百姓,然而大军过境,百姓们也难逃悲惨的命运,相当数量的杀人抢劫、祸害妇女等等,都是必然发生的……

  他们没有发动,王言当然也不会直接领兵杀过去,不过就是给一些人写了信,恐吓一番,让他们不敢随着杨谅造次,最好把杨谅给绑了来到大兴请罪,别让他亲自出马。

  所以王言还算过了个好年,至少比杨素好,毕竟他只带一千兵马,说走就走,杨素却是要新征调一些府兵,准备军资等等,并且先期派出一部分往汉中过去,直接就忙了起来。

  而杨广也没有什么大动作,只是每天起早贪黑的处理公务,还是在不断的接见各种人,忙的跟狗一样。

  登基上位不算完,杨广也仅仅是粗略的摆平了关中之地罢了,大致的收获了关陇集团的支持,还有外面的许多地方大佬,需要杨广拉拢,还有很多的关键位置,需要杨广换上自己人。

  这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做完的。杨广的命令一道道的发出去,每天都有一大堆的驿站骑士快速的从大兴奔行出去,通过大隋的驿站系统传递到各处。又有一大堆的骑士从各处跑进大兴,将各地方的信息传递到杨广这里。

  同时在杨广的授意,王言也对现在屯驻大兴的部队开始了清洗。

  本来清洗军队的事情,杨广是要压后的,毕竟有王言镇守,军队无忧。然而因为王言要亲自出马,前去平叛的原因,也只能开始对军队进行清洗。

  杨广虽然才上位,但帝王缺失安全感的毛病,却是已经深入骨髓之中。哪怕是最最信任的王言,不过也是信任一半罢了,只不过不过一多半而已。

  这都是杨广有人性,记人情,念着王言十余年来忠心耿耿、任劳任怨。

  眼下王言要走了,没有了王言在京镇守军队,杨广对别人是没有那么信任的,授权王言对军队之中的各级军将进行清洗,让他们知道他们是给谁打仗的,吃的谁的饭。

  王言办事儿当然不让人费心,很是干脆利落。

  之前为了安抚大部分人,快速的掌控军队,只是收拾了高级军将,除了实在找死的,基本没动怎么动中上层的军官。

  这一次王言就是秋风扫落叶了,他已经掌控了军队一个多月,该了解的都了解的差不多。又有杨广的特别指示,办起人来那是毫不留情。

  该收拾的要狠狠收拾,可整可不整的,也要罪加一等一起收拾,过年以后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之中,算上先前或抓或杀的几百人,王言一口气办了两千余人。

  可以说一支部队的架构,都被他破坏又重塑了一遍。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算是打通了军中的上升通道,以及增加了杨广和王言的政治资本。

  毕竟一下空出了两千个位置,高级的武官肯定是杨广安排的,这是杨广能许给别人的好处。绝大多数的中下级,王言可以一言而决,少数的中高级位置,王言可以推荐安排,杨广不会吝啬这么点儿位置。

  而王言安排的人,其实不能说安排,因为他没有太多的私心。他是本着能者上的宗旨安排各级军官,大家的履历、军功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只要尽量的做到公平公正,受益的军官,下层的大头兵,就都认他的好。

  如此再加上他一直以来自我营销出来的好口碑,他的这种行为是会被放大化的,如此也就很轻易的收获了几万大军的认可。

  何况这其中,也有为数众多的人来跟他表忠心,信不信的过不说,只要他没有失势,让人办事儿,那肯定是能办的,让他们摇旗,他们肯定是毫不犹豫的。

  能做到这个份上,就已经足够了。

  同时在清理军队之时,王言也进行了一定的思想建设。他假托忠君爱国之名,把百姓抬了出来。让当兵的这帮人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打仗,让他们今后打仗的时候,对待自家的百姓们要好一些。

  反正他的讲话精神传递出去,杨广是很满意的,毕竟王言说话一口一个陛下,这是绝对的不忘初心,还是从前他认识的那个王言。

  等到了这个时候,杨广也安心了,于是他提出了要营建东京洛阳,征发徭役百万,让宇文恺负责,三年完工。

  这就开始败家了。

  建设洛阳,是一个很有正面意义的事。相对来说,关中是封闭的,不如洛阳过去那般一马平川。都城向外移动八百里,对世家的压制可不是八百里的问题。是以一座巨大的城市,扩张权力的边界,可以镇压中原大户。

  同时,这也是关陇集团的势力向外延伸,去跟中原大户进行对抗。

  另一方面则是城市供应问题,大兴越来越大,供养大兴的成本越来越高,不如洛阳的水陆交通更发达。若迁都洛阳,对于城市的扩张更加有利。

  不好的地方在于,消耗太大了。

  事实上这已经是王言劝谏的结果,因为杨广本来的规划,是征发徭役二百万,一年完工。这么看来王言在杨广这还是有几分面子的,对半砍还要多一些。

  同时王言也提议对徭役要宽松,不能压迫太甚,否则民力耗费太过,最终是要遍地反旗的。

  他对杨广表示可以借鉴曾经治理扬州之时的先进经验,给徭役发一些钱,提供一些好的食物,发一些御寒的衣物,让人们不至于饿着肚子干活。

  现在的大隋已经有成熟的条件了,棉花这种东西自然早都弄回来进行种植,经过了多年的改良,虽然品质远不能同一千五百年之后相比,但棉的御寒性能是没毛病的。

  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加上王言持续不断的在海外开拓土地,弄回来海量的粮食,国内空出了地来种植经济作物,棉花的收成也算比较可观了。

  目前距离进行国内的经济循环,而不是依赖于各种要命的税赋,只差了一个条件,就是国家层面的调控手段。

  最直接的一点,当然就是大力发展经济,繁荣商业,而后加征商税。

  大隋安稳多年,又大力进行海贸,物产已经很多,商事也已经很繁荣,所以也具备了这个条件。

  这是王言早都给杨广讲明白的东西,在王言的劝说下,杨广当然意动了。

  于是在定了营建洛阳以后,王言以大隋最大的商家之一的身份,主动上书,表示为了大隋百姓,为了大隋江山社稷,请加商税,他带头支持。

  杨广顺势问了群臣的意见,毫不意外的都是反对之声,于是杨广召集了一些人,专门研究商税应该怎么收……

  不等群臣们如何问候王言祖宗十八代,准备了俩月的杨谅、杨秀,终于是亮了反旗,带起了数万大军,要讨伐杨广。

  王言抽身而退,带着杨广的指示,告别了家人,亲领一千精骑平叛去了……

  日常感谢打赏、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最新章节,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