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第五百八十五章:我们的航路(四十一)

小说:移民全球 作者:陈健钢 更新时间:2024-08-05 17:59:33 源网站:顶点小说
  尽管郑c功的最初动机,并不是为z央之国开疆扩土,而是因为在d陆复明无望,退而求其次的经略大员。

  但在历史的变迁中,地缘结构的变化,有时就是这么吊诡。

  很多时候一个政权的失败,反而被动式的,促成了族群的扩张,使得原本未被重视的边缘板块,得到了开发。

  一如西晋覆灭后,造成的“衣冠南渡”现象,对长江以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样。

  另一个与大员有关的案例,是20世纪中,旧政权对大员的经营,使之在通行语言和文化上,极大拉近了与华夏核心文化的距离。

  考虑到之前半个世纪,大员岛刚刚经历过一次倭国化,这次文化意义的衣冠南渡现象,在地缘层面无疑造成了深远影响。

  以至于d陆地区后来兴起国学热时,大员地区的实践和模式,很大程度成为了仿效对象,比如《弟子规》热。

  当然,z治上的长时间割据,不可避免造成了“td”的心理的蔓延。

  只是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说,大员岛的割据状态,与天朝历史上的其它割据政权,并没有本质区别。

  即使后世的“世界”概念,已经与z央之国,独大于亚洲东部的时代有所不同,亦无法改变“大一统”,结局的再次出现。

  现在,还是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大员岛吧。

  1661年4月,代表我朝的25000名明郑官兵、数百艘船只。

  由当年郑z龙击败荷兰舰队的仙洲岛-料罗湾启航,向澎h列岛进发。

  这一年,可以被视作大员岛,进入z央之国地缘z治版图的起点。

  由于之前荷兰人早已与我朝方面达成协议,完全放弃在澎h列岛的军事存在,因此郑c功军队入驻澎h,并没有遇到阻碍。

  驻守的荷兰人,其实已经预感到郑c功有可能攻岛,尤其在明郑几次北伐失败之后。

  这一担忧,使得大员荷兰当局,很早就希望能够增强大员的守备。

  然而远在巴达维亚的荷兰东印岛公司高层,却并没有感觉到风险即将到来。

  驻守大员的荷兰军队数量,长期只能维持着1000人左右的规模。

  一个技术上的原因,在于荷兰的人力资源着实有限。

  从印渡洋到环z国海的整个东印渡公司特许经营范围内,荷兰东印渡公司的总兵力只有8000人左右。

  除去那些常驻一地的兵力,能够用以应对各据点异动的机动兵力,在就只有1000余人。

  这样一算,驻守大员的兵力本身已经不算少的了。

  如果说荷兰东印渡公司在战前,完全没有向大员派出过增援力量,也是不公平的。

  在距离郑c功开始渡海还有一年时间时,荷台当局观察到原来在岛南经商的华人商贾,开始大规模的转移财产和家属。

  由此判断出危机将至,并向巴达维亚总部发出了救援信号。

  一支由12艘船、600余名所组成的援军于1660年7月抵岛。

  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员荷兰当局,难以判断郑c功具体的攻岛时间。

  以至于援军在盘桓数月后失去耐性,在留下4条船和500余名士兵后返回了爪哇。

  这次增援,使得驻守大员的荷军总兵力增至1500余人。

  尽管在郑c功攻岛之前,荷兰人的兵力有所增加,但从人数上来说,攻岛的明郑军队,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

  武器看起来是荷兰人可以倚重的技术优势。

  不过料罗湾海战已经证明了,郑氏家族,完全可以向其它欧洲国家,购买先进武器。

  这其中,主要是大炮,以拉平双方的技术差。

  出于与天朝方面搞好关系,并且压制竞争对手的想法,身在澳m的葡萄牙人,是很乐意充当供货商的。

  在最后的决战之前,郑c功就曾从仙洲、鹭岛,调运了45门大炮赴大员前线,而这些大炮便都是从澳m购买。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葡萄牙人的做法无可厚非。

  更何况,自从荷兰人染指亚洲之后,双方就已经不再是朋友了。

  即使在控制大员后,荷兰人也一直没有放弃过,谋夺澳m的想法。

  就像刚才提到的荷兰援军,其实在出发之前,就把再次攻击澳m作为了备选方案。

  甚至可以说,在始终不相信危机将至的巴达维亚当局看来,澳m才是这次出征的主目标,大员之行只是为了有个交待罢了。

  只不过,在大员的荷当局的极力反对下,这些援军未能前往澳m罢了。

  现在,真正能够帮助荷兰人保住大员的,就只有“地利”了。

  人数和装备,从来不是决定胜利的唯一因素,无论在陆地还是海上,地理因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海上贸易线的维护者来说,能够控制重要水道的港口,是至关重要的支点。

  依托构筑于港口之上的城堡,以及优于舰炮射程的岸炮,攻陷一个港口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我之前说过,荷兰人在大员构筑了两座主要城堡:r兰遮城和c嵌城。

  在明郑攻台之役中,这两座城堡成为了胜负的节点。

  不过这背后的战略、战术原因却少有人知。

  先来看看二者的位置关系,r兰遮与c嵌两城的直线距离为4000多米。

  事实上,从荷兰人初登大员的1624年算起,一直到离开大员的1661年这37年间。

  这一地区的地形地貌,就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对双方的战事,亦造成了重大影响。

  对接澎h列岛,以吸引天朝商人前来贸易,是荷兰人选择在j南平原,建立殖民点的主要原因。

  基于这个理由,自浊水溪起到t南市,有超过100公里的岸线可供选择。

  从经营海上据点的角度来说,避风和防御是两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以此来说,17世纪初的t南市沿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兰遮城是一个内海。

  这片内海,被后人称之为“t江内海”。

  在17世纪初,其靠近台湾海峡一侧的外围,是由总数为11个的一系列沙洲所围就,由北至南分别被国人命名为:

  海翁线、加荖湾、隙仔、北线尾、大鲲身、二鲲身……直至七鲲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移民全球,移民全球最新章节,移民全球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