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蛤蟆 第351章 第四世

小说:一蛤蟆 作者:大虚神 更新时间:2024-08-09 18:19:32 源网站:顶点小说
  天下分九州:雍、苏、幽、豫、徐、并、梁、青、定。自古以来,得九州者,即得天下。

  燕历天圣四年,统治天下两百多年的燕王朝开始走向没落,世家门阀、地方豪强趁势而起,意图割据一方。

  然而,值此动乱之际,一名与众不同的婴儿却是降生到了世上。

  燕历天圣四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徐州府谷云县辖下的王家村中,响起了一阵婴孩的啼哭。

  这阵啼哭正是出自村西头王勇家。

  说起这王勇,在王家村中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因为其早年有过从军的经历。

  虽然没有在军队中得到过升迁,但也是实打实地上过战场,远不是一般的农户耕民可比。

  这王勇在村中的地位,就只在辈份极高的宗主与几位宗老之下。

  这儿不得不提的是:王家村每户户主不仅都姓王,且,他们间或多或少有着血缘关系,是出自同一祖先的族人。

  相比于其他村子,王家村要显得更团结,彼此间的关系也更和睦。

  就因为大伙儿是一家人,所以对新婴儿降生这种大事,全村人都表现得极其上心。

  消息传开,每家每户开始准备礼物,要去向王勇这个再任父亲恭贺。

  “再任”这个词形容得并没有错,因为王勇已经有了一个孩子,是个男童,今年刚满五岁,而现在的这个新生儿则是他第二个孩子。

  最要好的几个村汉率先提着礼物来到王勇家,身为主人的王勇笑容满面地从里屋迎了出来。

  看到他这个高兴的模样,几个村汉笑呵呵地开口:“看来,这次王大嫂准是又生了个大胖小子。”

  “是啊!如果是丫头,王大哥怎会笑得如此开心?”

  听到他们的话,王勇笑容不减:“你们说的什么话?小子、丫头不都是俺的孩子?哪会笑得不一样?”

  见他口不对心,一村汉继续笑道:“哟!王大哥现在是会说漂亮话,要是真生了个女娃子,可别把脸苦出一大盆水来。”

  说着,这名村汉用双手在面前比划了个水盆样,惹得在场几人大笑不止。

  王勇依旧笑容满面,对他来说,今天是人生中最开心的三个日子之一,所有事都值得高兴。

  几人谈笑一会儿,其他村民陆续赶了过来,纷纷送上准备的礼物,向王勇表示祝贺。

  这几年,大家的日子都很艰苦,村民送出的礼物都是些柴米油盐,份量还很少。

  但就是这样,也表达着他们浓浓心意。

  众村民在王勇家待了一会儿,看过新生的大胖小子后,就各自回去了。

  现在屋中就只剩下村长一人。

  村长名王旭,在王家村中辈份最高,也被王家族人尊称为宗主。

  其留下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新生的婴儿起名。

  接过王勇小心递过来的婴儿,王旭仔细看了一下,开口赞道:“倒是个好娃子!”

  听到这话,恭敬站在一旁的王勇发自内心地笑。

  王旭一边看着婴儿,一边思索着,过了好一会儿,其才开口:“你哥取名王安,你这小家伙嘛,就取名王平,意喻平安,希望你们两个孩子一直平平安安下去。”

  旁边的王勇听到这话,心中默念了几声‘王平’,随即,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显然十分满意这个名字。

  就此,这个婴儿的名字便定了下来,就叫:“王平!”

  转眼,五年过去,相比于外界的纷扰,王家村却是处在一片祥和之中。

  当初起名为‘王平’的婴儿长大不少,现在是能走能跳。

  对比于其他同龄的孩童,王平显得沉默寡语。

  他并不喜欢玩耍,总是一个人拿着小板凳坐在家门口发呆。

  起先,王勇及许多村民以为这个孩子脑袋不正常,判断是个傻子。

  但时间久了,他们发现:王平的思维很清晰,不仅知道叫爹娘,还对其他村民十分礼貌,比十二、三岁的大孩子还要懂事。

  既然脑袋没问题,身体也没问题,那王平的沉默寡语也就显得无足轻重。

  身为他爹娘的王勇和王李氏还暗自欣喜,至少不用多费心思照顾这个孩子。

  村民的生活很是繁忙,每天都要为那一点点的口粮拼死拼活地耕作。

  所以,并无多余的时间忙活其他事情。

  这天傍晚,结束一天劳作的王勇及王李氏回到家中。

  看着身上脏乱不堪的大儿子王安,王勇没好气道:“看看你,都这么大了,还整天玩得这么疯,再看看你弟弟,多乖,不要俺们操心,你真该好好学学。”

  被自家爹数落一通,王安虽嘟囔着嘴,却是大气也不敢出。

  可见:王勇这位老爹平日里的‘威严’是有多重了。

  最后,还是王李氏爱子心切,出声道:“行了,别再说大娃子了,谁家孩子能有二娃子那么乖?”

  王勇叹了口气道:“那也是,唉,能有二娃子这个孩子倒是我们的福气。”

  这时候,被夫妇两人称作‘二娃子’的王平端着个小板凳走进了屋中。

  一进来,他就对王勇和王李氏说道:“爹,娘,我想跟宗主爷爷学认字。”

  这里的宗主爷爷自然指的是村长王旭,其在村中不仅年龄最长,而且学识也最高,深受村民的敬重。

  听到了自家二娃子没来由的请求,夫妇俩人沉默了一下,随后,身为一家之主的王勇开口道:“好吧,明天一早俺就准备点礼物,带你去见宗主。”

  闻言,王平小脸稍稍一喜,对着王勇道:“谢谢爹。”说完,就转身回了里屋。

  看到他如此反应,王勇对着自家婆娘道:“二娃子太过沉稳,一点也不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王李氏白了一下眼皮,道:“怎么,这样的二娃子不好?难道,你非要大娃子这样的?”

  此时,大娃子‘王安’已经借机跑出了屋子,省得又遭夫妇俩一顿数落。

  王勇想了一下王李氏的话,叹了口气道:“就不知道:到底是福还是祸呀?”

  王勇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见识要比一般人高,所说的话自然有一番道理,旁边的王李氏只能默默无言。

  第二日,王勇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带着王平以及份量颇足的礼物,来到王旭家拜见。

  王旭今年五十有七,头发已经微微发白,但其面色十分的红润,显然平日里注重养生。

  知道王勇父子的来意后,王旭抚须笑道:“好,村里很久没出现这么好学的娃子了,趁着老夫还有精力,是该对他好好培养。”

  说完这句话后,王旭转头看向王平,笑问道:“小家伙,你愿意跟爷爷读书认字吗?”

  王平点着个小脑袋,轻声回道:“我愿意,谢爷爷。”

  王旭仰头一笑:“好,真是孺子可教!”

  王勇站在一旁,看着王旭与自家二儿子开心的模样,他同样发自内心的高兴。

  王平这个娃子年龄虽然小,但他的领悟能力超凡,加上不像其他孩子那般将时间都花在玩耍上,进步那是相当之快。

  只用了两年时间,他就把王旭所能教的尽数学会,‘神童’之名在王家村中迅速传播开来。

  这一日,已经七岁的王平依照惯例来到王旭家中,准备接受后者的教导。

  然而,王旭端坐于堂屋靠椅之上,抚须叹道:“平儿,你天资聪颖,爷爷已经没有什么能教你的了!”

  王平小脸并没有多少变化,似乎知道王旭会这么说。

  看着他这超乎年龄的沉稳表现,王旭再次叹道:“你啊,什么都好,就是太过沉稳,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多些调皮才好。”

  现在的王旭全然没有把王平当成小孩子看待,反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在说话。

  要是村民们看到此场景,一定惊掉眼珠子。

  王平在听到王旭的话后,躬身道:“多谢爷爷提醒,孙儿知道了。”

  王旭点点头,道:“嗯,那就好!”

  “虽然爷爷已经没什么能教你的了,但也不能浪费你的天赋,爷爷决定,送你到县城私塾读书。”

  闻言,王平一惊,道:“爷爷,这可不行,家中可支撑不起我上私塾。”

  私塾大都是由当地乡绅富户开办,并由功名在身的秀才担任夫子老师。

  一般的农民子弟要想进去,所付的代价会很大,至少王平家就负担不起。

  王旭笑道:“这个你放心,爷爷能这么说,自然有安排。”

  “这样,就由各家各户一同出力,为你筹集学资,加上爷爷几年来的一点积蓄,应该够你上私塾的。”

  听到这,王平小脸急道:“爷爷不可,岂能为了我一人而加重全村人的负担?这样的私塾,不上也罢!”

  此时,王旭一改之前温和的态度,厉声说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读书不仅是为你自己,也是为了整个村子。日后,若你考上了秀才功名,王家村也跟着沾光不是?”

  “以后休要再说这种话!”

  感受到宗主爷爷强硬的态度,又想到读书的重要性,王平低下脑袋道:“我知道了,爷爷。”

  “私塾我会去上,全村人的恩情,我会铭记于心!”

  如果王旭仔细看面前小人儿的手,其会发现:这双小手正紧紧地握着!

  这个时代,要想出人头地,有两种路可以选择:一是参军上阵杀敌,二是读书考取功名。

  比较于前者,后者成功的机率明显要高,而且,还没有生命危险。

  只要是有些志向、脑袋又不笨的人,都会选择读书这条路。

  王平自然也是如此,现阶段,读书可以说是他唯一的选择。

  只要考取秀才,有功名在身,他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便可以有很大的改善,至少能保证温饱。

  更进一步的话,还可以庇护整个王家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一蛤蟆,一蛤蟆最新章节,一蛤蟆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