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长安城外,有一高楼,名为‘望经楼’,乃唐太宗在玄奘离去取经后所建,唐太宗年年皆会到此处张望西方,期盼唐僧早日取经归来。

  一日,唐太宗摆驾行至望经楼楼上,正是朝西方眺望,暗叹唐僧许久不曾归。

  有朝臣道:“陛下不必再等,那玄奘昔年有言,取经不消二三年便归,今去一十四载,定是行至中途,或教妖魔杀害,或教人祸难之,已是功败,若陛下执意取经,不若再遣个取经人去便是。”

  唐太宗摇头道:“御弟定可取经归来,莫生二心。”

  朝臣见劝不得,只得作罢。

  唐太宗等候许久,见西方无有动静,便要离去,在他离前,但见西方满天瑞霭,阵阵香风。

  唐太宗细细一看,有一伙人在长安城下,那为首的不正是唐僧。

  太宗及多官即下高楼,迎了上去,说道:“那来的可是御弟?”

  唐僧见了太宗,倒身下拜,行得大礼。

  太宗道:“御弟可是功成也?”

  唐僧道:“幸不辱命,臣功成归来,已取得真经。”

  太宗喜不自胜,复见行者三人,那行者有威气,八戒凶相盛,沙僧多和气,他问道:“此三者,何人也。”

  唐僧道:“乃臣西行途中收的徒弟,护臣西行,却有大功。”

  太宗闻听,喜道:“御弟与我同乘御车回朝。”

  说罢。

  容不得唐僧拒绝,便拉唐僧一同乘车而归,待是回朝,太宗设宴款待,不曾问及真经,只关怀唐僧西行之难,再是取一地与唐僧安歇。

  这般一日后,取经人一众再是入朝,唐僧将真经悉数交与太宗,并与太宗言说事情缘由,一一道明,不敢有误,更言无字真经之妙,教太宗闻之甚喜。

  太宗使人将真经收纳,又见那玉阶下,行者三人站立,问道:“御弟三徒,可是外邦国人?”

  唐僧拜道:“正是外国人。臣大徒弟,乃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姓孙,名悟空,又称行者,因五百年前不服管教,大闹天宫,教佛祖困压,为臣所救,故随臣西行,其有大神通,保臣性命,臣西行能功成,大徒弟当居首功,纵是我,比不得大徒弟功劳,臣多次有感身体不适,皆有传与大徒弟取经之心。还有这二徒弟,乃是福陵山云浅洞人氏,姓猪,法名称是悟能,一路挑担有功。三弟子乃是流沙河人氏,姓沙,法名为悟净,一路牵马涉水。尚有此马,乃是龙马,载臣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其亦有功。”

  太宗闻听,倍感惊奇,问道:“御弟此行多远?”

  唐僧道:“乃有十万八千里,臣行一十四遍寒暑方至,此处有文牒,上记臣所过之国,具有印信。”

  唐僧取通关文碟与太宗。

  太宗接过细看,通关文碟乃是贞观一十三年给的,今已是贞观二十七年,果是十四载。

  他复见文牒有国之印信,是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宝梁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

  太宗道:“劳累御弟。”

  唐僧道:“不敢当。”

  太宗遂道:“御弟,今取经归来,可留在朝中为官,御弟三位高徒,皆有去处,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再不受难。”

  唐僧合掌道:“多感陛下盛意,但西天佛祖尚在等候,恕臣不能在朝中久留,陪候陛下,臣有罪。”

  太宗道:“既如此,却不勉强御弟,但请御弟讲说真经,无字真经虽妙,但无御弟,恐无大用。”

  唐僧说道:“但请陛下安心,我当在其中演说真经,待是说尽,再是离去。”

  太宗喜不自胜,道:“有劳御弟。”

  唐僧道:“陛下,我这大徒弟护我西行,却有大功,但请陛下好生招待于他。”

  太宗闻听,即问道:“御弟首徒,但不知你有何所须,但可明说,我定当与你,以全恩义功劳。”

  行者笑道:“陛下,陛下。我无有甚所须之处,但若陛下全我功劳,便赐些茶饭瓜果与我,盖我这二师弟,是个食肠大的,若是饿着他便不好。”

  猪八戒喜笑道:“哥啊,你果真知我。”

  太宗依言,教人设席,以相迎取经人一众。

  这般过去数日,唐僧与许多僧人交谈真经之事,终是功成,唐僧辞别太宗,与行者等一众,离了长安城。

  一众方离长安城不远。

  四大金刚齐齐按落云来,说道:“圣僧,大圣,今可功成矣?”

  唐僧拜道:“却已功成。”

  四大金刚道:“既如此,但请随我等一同,归还灵山,我等缴旨,你等受封正果。”

  行者道:“师傅,呆子,沙师弟,你等可有疲倦?若是疲倦,但歇息一二日,今已功成,无须急切。”

  猪八戒嚷嚷道:“哥啊,平日你着急,今个倒是不急了。你却不知,如今正是个该急的地儿,我等归于灵山,师父当是成佛,我也有望成佛,岂有不急之理。”

  行者叹道:“罢,罢,罢。你既这说,我等便归往灵山去。”

  四大金刚闻听行者这般言说,自不再多言,驾祥云承着四人一马,往灵山而归。

  ……

  不一日,取经人一众同四大金刚,回转灵山胜境,行入大雄宝殿之中。

  此间灵山佛众正在如来莲座前听讲,但见取经人一众而来,如来停了讲法,佛众等张望而来。

  唐僧面朝佛众与如来拜礼。

  四大金刚上前说道:“弟子等前奉金旨,送圣僧等回归东土,今已归来,特来缴旨,望请世尊应允。”

  如来道:“准缴,准缴。”

  他遂道:“既今功成,你等且上前来受职,好教功成得正果。”

  唐僧众等再拜于如来,静候如来法音。

  如来即道:“圣僧,汝前世本为我座下二徒弟,名唤金蝉子,因汝多有轻慢我法,故贬汝真灵下界,转生东土。今重皈依,取得真经甚有功果。故今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唐僧上前拜礼接过金旨。

  如来再道:“孙悟空,汝曾大闹天宫,桀骜不驯,幸我以甚深法力压你,今你归正,西行路上,汝隐恶扬善,降妖炼魔,引路圣僧,种种有功,全始全终,加升汝大职正果,汝当坐莲台,是为斗战胜佛。”

  行者上前一拜,接了如来金旨,即是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见唐僧与行者俱是受封,他心中知得,将是到他,他不由得近了些许。

  恰逢如来张望而来,说道:“猪悟能!”

  猪八戒上前叩首,道:“弟子在此。”

  如来说道:“汝本为天河水神,但犯下滔天之大罪,故贬下界投胎去,错为猪胎,且在福陵山云栈洞中造孽,幸汝尚有一点灵光不灭,归入沙门,保圣僧西行,然却有玩心,色情未泯,常常蛊惑圣僧,念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个净坛使者。”

  猪八戒听了,有些不忿,不曾接金旨,说道:“怎个他们都成佛,老猪便做个净坛使者?”

  如来道:“汝不曾有此大功,乃多有劝阻之心,能有功成,全赖斗战胜佛。再者净坛使者有何不好之处,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受用的。”

  猪八戒本要辩驳,求如来与他个佛位,但他见宝殿佛众怒目圆睁,不敢再说,遂取了金旨,接下这‘净坛使者’。

  如来说道:“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但在蟠桃会上打碎琉璃盏,贬你下界受罚,幸有真灵,归入我沙门之中,诚心修行,敬重圣僧,虽法微力小,但遇难之时,汝从不曾惧,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汝为金身罗汉也。”

  沙悟净起身拜道:“弟子多谢。”

  说罢,其接过金旨,不敢有误。

  如来望向白龙马,说道:“敖烈,汝本西海龙王之子,但有欺天之罪,但皈依我沙门之中,每日驮圣僧来西,又曾驮真经东去,有功劳在身,加升汝职正果,当为八部天龙。”

  白龙马领命谢恩,怎还有马身,摇身一变,成一条龙,其浑身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果是一真龙也。

  白龙得了如来金旨,复盘踞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

  今时五人皆得正果,宝殿佛众俱是称赞,言说如来法玄,五圣心坚。

  唐僧再三谢过佛众,领悟空要上前。

  悟空拦下,说道:“师傅,今尚有何事不成?”

  唐僧道:“悟空,你的金箍尚未曾取下,我未有解箍儿咒,当是求得我佛方可。”

  悟空摇头,遂双手将头上金箍儿取下,说道:“师傅,不消那般,我将金箍儿取下便是。”

  唐僧惊道:“悟空,你如何能取下?”

  悟空道:“师傅,此金箍儿,本为我心难定,故方才以金箍儿相制,往日在方寸山,早有大师兄为我解开金箍儿,但我恐修行难以定心,故自愿戴上,此金箍儿多是警醒之意,再难困我,取下甚易。”

  唐僧合掌道:“悟空果真为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最新章节,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