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真人一众在扬州一城中歇息一二日后,便又是上路前行,此为修缮律法,亦为寻闻道者。
不觉光阴迅速,五载馀去,大唐乱象不曾有止,相反随光阴而去,一发不可收拾,易子而食之景,在大唐常现。
大唐已隐有气数将尽之相。
此一年,李太白妻子宗氏因病逝世,在此之前,李白陪伴宗氏游历天下五载,宗氏逝世前未有遗憾,含笑而终。
然李白安葬宗氏后却是陷入了迷茫,他于人间再无牵挂,但他不知该如何步入修行,更不知该如何寻得那神仙。
摘月?
如何摘得?
李白不清楚,故而他选择返回扬州草庐之中,继续隐居,潜心修行,意要寻得修行之道。
一日,李白在草庐之中,再次与吴筠相见,二人时隔多年再见,物是人非,教人唏嘘不已。
吴筠说道:“太白节哀,有闻你妻逝去。”
李白摇头说道:“乃命数也。”
吴筠说道:“既你妻逝,你于人间再无牵挂,为何不以仙缘修行,而是回到此处,莫不是与我道别?”
李白说道:“贞节当知,我非为与你道别而归此处。”
吴筠问道:“莫非果真如我猜想那般,不知如何摘月而启仙缘,故太白你迟迟未入修行。”
李白无奈道:“正如贞节你所想这般,我不知如何用这仙缘,往常时,我只想着,事到临头,必有办法,但如今却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吴筠笑道:“太白如今可有懊悔?”
李白问道:“懊悔何等?”
吴筠说道:“若是你得仙缘之时,不曾耽搁,而是跟随神仙,如今怎有此惑。”
李白说道:“但绝不可如此。”
吴筠笑道:“我自知你心,但如今,你该如何?”
李白说道:“贞节,不敢瞒你,我却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吴筠说道:“不若你焚香祷告一番,说不得能教神仙所知?”
李白无奈说道:“贞节,我曾试过,但无有响应,再者,我不知那神仙是何名号,怎个祷告,向谁祷告?故我祷告于‘神仙’二字,无有动静。”
吴筠说道:“若是这般,我果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白说道:“罢,罢,罢。若是这般,我便在此处等待罢,说不得缘法到来,我便是知得其中门道。”
吴筠说道:“却不可如此!我观太白你年迈,身子大不如前,你有多少光阴可容你等待?一载?二载?亦或者是三四载?你垂垂老矣,如何还能修行?”
李白有些烦恼,说道:“如此,却不知该怎样是好?”
吴筠沉吟少许,说道:“太白,你且好生思虑,昔年神仙与你言说,除了你所知这等外,尚有何等。”
李白沉思许久,未有言说。
吴筠问道:“太白,离那场仙梦,已有数载光阴,莫非你忘乎那梦中之景?”
李白摇头说道:“贞节,那仙梦之景,我不曾有忘,只是在思虑神仙所言罢。但神仙曾与我有言,修行当断尘缘,离人世。莫非我要修行,亦须是断尘缘,离人世?”
吴筠说道:“修行之人,多是喜静,盖因牵扯红尘,则必多因果,有日定乱修行,故而真修行多潜藏深山老林之中,不问世事,此有何理?再者断尘缘,离人世,与摘月有何干系?”
李白说道:“说不得,便与此事有关。”
吴筠说道:“此乃太白你多虑矣,此间果真无有甚关联。”
李白摇头,不再言语。
吴筠见李白这般模样,不再多言,但从怀中取出一些银钱,说道:“这些银钱,太白你且收着,好生使用,莫要日日醉酒。”
他知李白无有银钱来源,全靠他们这些老友接济,故而每位前来的老友,或多或少会接济一些银钱。
李白接过银钱,朝吴筠一拜。
吴筠本要辞别,但忽是想到些甚,开口说道:“太白,近些时日,少些出去,但恐外边乱相殃及于你。”
李白不解其意,问道:“贞节为何这般言说?”
吴筠说道:“我夜观天象,见长安城紫微帝星动荡,边境将星隐有侵犯之意,此乃犯上作乱之意,恐乱世将至。”
李白闻听,笑道:“贞节言说乱世将至,但如今不已是乱世?”
吴筠摇头说道:“兵灾将至,但恐那时乱世,要胜如今百倍不止。”
李白无奈说道:“如今便已是乱世,若是又有兵灾,该如何是好。”
吴筠说道:“太白,此非我等能管之处,无须理睬,但顾全自身便是,我等无有余力照看他人。”
李白拜道:“贞节之意,我自是明得。”
吴筠说道:“你且好生在此修行,我且去矣。”
二人告别,吴筠遂是离去。
李白独自在草庐之中沉思,不知如何是好。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李白归隐草庐以来,又有数月而去。
李白终是不知该如何修行,他在久不知修行后,又深感身中苍老,力不从心,乃至于如今连搬坛酒水尚且吃力,附近村中群童,常常便欺他年迈无力,戏弄于他。
李白惶恐于死亡,日日醉酒,不省于事,忘却仙缘。
一日,李白教群童抢了不少果子,他恼怒无能,终是只能饮酒忍气吞声。
不觉夜半深沉,李白昏昏沉沉之间,行至村中河流之中,见得此处热闹非凡,他四顾茫然。
有村民上前来,扶住李白,说道:“李先生,怎个在醉酒在此。”
李白昏沉沉,问道:“村中怎个这般热闹?”
村民答道:“今日乃龙王诞辰,村中大祭龙王,从今日至明日,皆要大祭,自是热闹了些。”
李白笑道:“本逢乱世,村中难以为继,怎个愿掏这般多钱粮,用以祭祀龙王?”
村民用手搀着李白,说道:“李先生有所不知,此祭祀钱粮,乃村中大户王氏所出,村中虽难以为继,但那王氏王员外却十分富有,其只消拔一二毫毛出来,便足以举办这等热闹祭祀。”
李白昏沉说道:“不曾想是这般,你不必理会我,我在此处歇息一会儿,便是离去,你且去忙你自个的。”
村民摇头说道:“李先生非常人也,我能在此侍奉李先生,乃我之荣幸,李先生不必赶我离去。”
李白闻听,摇头说道:“我不过一年迈将死之人罢,谈何非常人。”
村民说道:“我无有甚见解,但常闻他人言说李先生才高八斗,乃谪仙人也,此定非常人。”
李白摇头说道:“传言罢,当不得真。”
村民不敢多言,站在一旁,以防李白跌落入江河之中。
李白望着天上明月,忽是说道:“你说,这凡人,可能摘得月亮?”
那村民闻听,跪倒在地,惶恐不安,说道:“李先生莫要胡言,这凡人如何能摘月,再说那是太阴娘娘月宫之处,凡人言说这等,已是冒犯,少时曾有传言,若手指太阴,是有不敬,夜半过后,太阴娘娘会遣人来割耳惩戒,故不可不敬太阴娘娘。”
李白笑道:“但我问你,可能摘月,莫要说这等,你且说能与不能。”
村民说道:“不敢妄言。”
李白扶起村民,说道:“但你明言,若有罪责,便教那太阴娘娘,怪罪我李太白一人之身。”
村民听得李白此言,连称不敢,而后犹豫许久,说道:“李先生,但凡人定不能摘月。”
李白说道:“何以见得。”
村民说道:“李先生,但我等连那太阴尚且够不着,怎个言说摘得?”
李白闻言,沉吟许久,缓缓点头,说道:“不曾,连太阴尚且够不着,如何言说摘得,你言说有理。”
村民说道:“但若是李先生要摘月,却也不是没有办法。”
李白问道:“你有办法不成?”
村民说道:“自有办法,自有办法。”
李白饶有兴趣,坐在地上,问道:“你且说与我听。”
村民说道:“昔时我家中孩儿,常常见圆月,便缠着我要月亮,我无有法子摘月与他,然其一直言说,要得月亮,我只得想出一法子来,是以夜中,取一盆水,放置院里,待圆月倒影入盆中,便可取得月亮,满足孩儿一时。”
李白闻听,恍然大悟,只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怎个不曾想过这一点,镜花水月,此乃老生常谈之理。
他十分欢喜,说道:“你却帮我大忙。”
村民不解其意,说道:“先生此言何意?纵然可在盆中见月,但那是个虚幻的,当不得真。”
李白坦然自若,说道:“盆中之月为虚幻,但我等人生一世,又何尝不是虚幻?今见盆中之月,如见我也。”
村民茫然,不懂李白在说些甚。
李白忽是转身,大笑数声,望向身后江河,见着河水之中倒映圆月,他忽是伸手去捞,脚步晃荡,竟跌落河水之中。
村民大惊失色,呼喊不止。
“来人,快来人!”
“李先生跌落水中了!!”
在村民呼喊声中,乌泱泱一帮村民迅速到来,但入水搜寻多时,不见踪迹,已是知得李白醉酒捞月而亡。
……
李白到底极具名望,其身亡之事,迅速传遍天下,但天下之人闻听李白身亡,皆心有哀悼,乃敬仰此才华横溢之人。
长安城皇宫之中,李隆基闻听李白身亡之事,心中不免升起哀伤,他不知此情何来,但此情难以止住。
与皇帝禀报之宫人尚在耻笑于李白,但听其说道:“陛下,此果真荒谬!那大诗人李白,竟醉酒在那水中捞月而亡,水中月不过虚幻,此三岁小儿亦是知得,那李白竟是觉得水中有月,比三岁小儿尚不如,果真教人感到好笑!”
李隆基目光如炬,问道:“此有何可笑之处,你再与朕细细说道。”
宫人听出李隆基言语之中的不悦,他战战兢兢的道:“知罪,知罪!望请陛下恕罪!”
李隆基说道:“李太白乃大唐国人,既是大唐国人,便是朕子民,朕之子民逝去,你怎个大胆言笑?晚些下去,领杖二十。”
宫人跪伏在地,叩首不计其数,说道:“谢陛下,谢陛下!”
李隆基沉吟少许,忽是说道:“你说,李太白捞月而亡,可是因仙缘之事?”
宫人听得李隆基言说,方才忆起仙缘之事,说道:“陛下,那仙缘乃是李白一场梦罢,当不得真。”
李隆基说道:“李太白昔年曾与朕言,须摘月得仙缘,李太白今水中捞月,亦是得了月,说不得,今已是在修行。”
宫人说道:“陛下,此万万不可能。”
李隆基问道:“何以见得?”
宫人笑道:“李太白已身死,谈何修行,谈何仙缘?”
李隆基闻听,许久不曾言说。
半晌之后,其忽是开口,说道:“谁言身死便不可修行?身死不可得仙缘?须知往年仙人教人死而复生之事,屡屡闻得,便是昔年太宗时,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后,言说事迹,便有言那西方乌鸡国国王身死多年,教其徒救活,此不正是死而复生之事,身死或可得仙缘。”
宫人闻听,拜道:“陛下,我这便是通传,教大唐境内,寻找李白。”
李隆基摇头说道:“不消那般,只是朕猜测一二罢。”
宫人说道:“陛下,若是找寻,说不得果真能寻得李太白。”
李隆基说道:“不必,但你快些去将那丹丸取来,与我服用。”
宫人闻听,不敢有违,少顷间,取出一宝盒,将宝盒打开,其中盛放一粒金灿灿的丹丸,乃方士所炼制的金丹。
李隆基说道:“此金丹乃真修所炼,服之精神百倍,但久服身中不适,你可知如何?”
宫人答道:“陛下,此金丹乃以金石所炼制,金石乃天地之精华,那方士言说,吞服久了,自可羽化成仙,陛下身中不适,说不得乃是成仙之兆。”
李隆基问道:“为何身中不适,乃成仙之兆?”
宫人再是说道:“成仙必有考验劫数,身中不适定是那考验劫数,此还不是那成仙之兆?”
李隆基听言大喜,吞服金丹。
不觉光阴迅速,五载馀去,大唐乱象不曾有止,相反随光阴而去,一发不可收拾,易子而食之景,在大唐常现。
大唐已隐有气数将尽之相。
此一年,李太白妻子宗氏因病逝世,在此之前,李白陪伴宗氏游历天下五载,宗氏逝世前未有遗憾,含笑而终。
然李白安葬宗氏后却是陷入了迷茫,他于人间再无牵挂,但他不知该如何步入修行,更不知该如何寻得那神仙。
摘月?
如何摘得?
李白不清楚,故而他选择返回扬州草庐之中,继续隐居,潜心修行,意要寻得修行之道。
一日,李白在草庐之中,再次与吴筠相见,二人时隔多年再见,物是人非,教人唏嘘不已。
吴筠说道:“太白节哀,有闻你妻逝去。”
李白摇头说道:“乃命数也。”
吴筠说道:“既你妻逝,你于人间再无牵挂,为何不以仙缘修行,而是回到此处,莫不是与我道别?”
李白说道:“贞节当知,我非为与你道别而归此处。”
吴筠问道:“莫非果真如我猜想那般,不知如何摘月而启仙缘,故太白你迟迟未入修行。”
李白无奈道:“正如贞节你所想这般,我不知如何用这仙缘,往常时,我只想着,事到临头,必有办法,但如今却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吴筠笑道:“太白如今可有懊悔?”
李白问道:“懊悔何等?”
吴筠说道:“若是你得仙缘之时,不曾耽搁,而是跟随神仙,如今怎有此惑。”
李白说道:“但绝不可如此。”
吴筠笑道:“我自知你心,但如今,你该如何?”
李白说道:“贞节,不敢瞒你,我却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吴筠说道:“不若你焚香祷告一番,说不得能教神仙所知?”
李白无奈说道:“贞节,我曾试过,但无有响应,再者,我不知那神仙是何名号,怎个祷告,向谁祷告?故我祷告于‘神仙’二字,无有动静。”
吴筠说道:“若是这般,我果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白说道:“罢,罢,罢。若是这般,我便在此处等待罢,说不得缘法到来,我便是知得其中门道。”
吴筠说道:“却不可如此!我观太白你年迈,身子大不如前,你有多少光阴可容你等待?一载?二载?亦或者是三四载?你垂垂老矣,如何还能修行?”
李白有些烦恼,说道:“如此,却不知该怎样是好?”
吴筠沉吟少许,说道:“太白,你且好生思虑,昔年神仙与你言说,除了你所知这等外,尚有何等。”
李白沉思许久,未有言说。
吴筠问道:“太白,离那场仙梦,已有数载光阴,莫非你忘乎那梦中之景?”
李白摇头说道:“贞节,那仙梦之景,我不曾有忘,只是在思虑神仙所言罢。但神仙曾与我有言,修行当断尘缘,离人世。莫非我要修行,亦须是断尘缘,离人世?”
吴筠说道:“修行之人,多是喜静,盖因牵扯红尘,则必多因果,有日定乱修行,故而真修行多潜藏深山老林之中,不问世事,此有何理?再者断尘缘,离人世,与摘月有何干系?”
李白说道:“说不得,便与此事有关。”
吴筠说道:“此乃太白你多虑矣,此间果真无有甚关联。”
李白摇头,不再言语。
吴筠见李白这般模样,不再多言,但从怀中取出一些银钱,说道:“这些银钱,太白你且收着,好生使用,莫要日日醉酒。”
他知李白无有银钱来源,全靠他们这些老友接济,故而每位前来的老友,或多或少会接济一些银钱。
李白接过银钱,朝吴筠一拜。
吴筠本要辞别,但忽是想到些甚,开口说道:“太白,近些时日,少些出去,但恐外边乱相殃及于你。”
李白不解其意,问道:“贞节为何这般言说?”
吴筠说道:“我夜观天象,见长安城紫微帝星动荡,边境将星隐有侵犯之意,此乃犯上作乱之意,恐乱世将至。”
李白闻听,笑道:“贞节言说乱世将至,但如今不已是乱世?”
吴筠摇头说道:“兵灾将至,但恐那时乱世,要胜如今百倍不止。”
李白无奈说道:“如今便已是乱世,若是又有兵灾,该如何是好。”
吴筠说道:“太白,此非我等能管之处,无须理睬,但顾全自身便是,我等无有余力照看他人。”
李白拜道:“贞节之意,我自是明得。”
吴筠说道:“你且好生在此修行,我且去矣。”
二人告别,吴筠遂是离去。
李白独自在草庐之中沉思,不知如何是好。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李白归隐草庐以来,又有数月而去。
李白终是不知该如何修行,他在久不知修行后,又深感身中苍老,力不从心,乃至于如今连搬坛酒水尚且吃力,附近村中群童,常常便欺他年迈无力,戏弄于他。
李白惶恐于死亡,日日醉酒,不省于事,忘却仙缘。
一日,李白教群童抢了不少果子,他恼怒无能,终是只能饮酒忍气吞声。
不觉夜半深沉,李白昏昏沉沉之间,行至村中河流之中,见得此处热闹非凡,他四顾茫然。
有村民上前来,扶住李白,说道:“李先生,怎个在醉酒在此。”
李白昏沉沉,问道:“村中怎个这般热闹?”
村民答道:“今日乃龙王诞辰,村中大祭龙王,从今日至明日,皆要大祭,自是热闹了些。”
李白笑道:“本逢乱世,村中难以为继,怎个愿掏这般多钱粮,用以祭祀龙王?”
村民用手搀着李白,说道:“李先生有所不知,此祭祀钱粮,乃村中大户王氏所出,村中虽难以为继,但那王氏王员外却十分富有,其只消拔一二毫毛出来,便足以举办这等热闹祭祀。”
李白昏沉说道:“不曾想是这般,你不必理会我,我在此处歇息一会儿,便是离去,你且去忙你自个的。”
村民摇头说道:“李先生非常人也,我能在此侍奉李先生,乃我之荣幸,李先生不必赶我离去。”
李白闻听,摇头说道:“我不过一年迈将死之人罢,谈何非常人。”
村民说道:“我无有甚见解,但常闻他人言说李先生才高八斗,乃谪仙人也,此定非常人。”
李白摇头说道:“传言罢,当不得真。”
村民不敢多言,站在一旁,以防李白跌落入江河之中。
李白望着天上明月,忽是说道:“你说,这凡人,可能摘得月亮?”
那村民闻听,跪倒在地,惶恐不安,说道:“李先生莫要胡言,这凡人如何能摘月,再说那是太阴娘娘月宫之处,凡人言说这等,已是冒犯,少时曾有传言,若手指太阴,是有不敬,夜半过后,太阴娘娘会遣人来割耳惩戒,故不可不敬太阴娘娘。”
李白笑道:“但我问你,可能摘月,莫要说这等,你且说能与不能。”
村民说道:“不敢妄言。”
李白扶起村民,说道:“但你明言,若有罪责,便教那太阴娘娘,怪罪我李太白一人之身。”
村民听得李白此言,连称不敢,而后犹豫许久,说道:“李先生,但凡人定不能摘月。”
李白说道:“何以见得。”
村民说道:“李先生,但我等连那太阴尚且够不着,怎个言说摘得?”
李白闻言,沉吟许久,缓缓点头,说道:“不曾,连太阴尚且够不着,如何言说摘得,你言说有理。”
村民说道:“但若是李先生要摘月,却也不是没有办法。”
李白问道:“你有办法不成?”
村民说道:“自有办法,自有办法。”
李白饶有兴趣,坐在地上,问道:“你且说与我听。”
村民说道:“昔时我家中孩儿,常常见圆月,便缠着我要月亮,我无有法子摘月与他,然其一直言说,要得月亮,我只得想出一法子来,是以夜中,取一盆水,放置院里,待圆月倒影入盆中,便可取得月亮,满足孩儿一时。”
李白闻听,恍然大悟,只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怎个不曾想过这一点,镜花水月,此乃老生常谈之理。
他十分欢喜,说道:“你却帮我大忙。”
村民不解其意,说道:“先生此言何意?纵然可在盆中见月,但那是个虚幻的,当不得真。”
李白坦然自若,说道:“盆中之月为虚幻,但我等人生一世,又何尝不是虚幻?今见盆中之月,如见我也。”
村民茫然,不懂李白在说些甚。
李白忽是转身,大笑数声,望向身后江河,见着河水之中倒映圆月,他忽是伸手去捞,脚步晃荡,竟跌落河水之中。
村民大惊失色,呼喊不止。
“来人,快来人!”
“李先生跌落水中了!!”
在村民呼喊声中,乌泱泱一帮村民迅速到来,但入水搜寻多时,不见踪迹,已是知得李白醉酒捞月而亡。
……
李白到底极具名望,其身亡之事,迅速传遍天下,但天下之人闻听李白身亡,皆心有哀悼,乃敬仰此才华横溢之人。
长安城皇宫之中,李隆基闻听李白身亡之事,心中不免升起哀伤,他不知此情何来,但此情难以止住。
与皇帝禀报之宫人尚在耻笑于李白,但听其说道:“陛下,此果真荒谬!那大诗人李白,竟醉酒在那水中捞月而亡,水中月不过虚幻,此三岁小儿亦是知得,那李白竟是觉得水中有月,比三岁小儿尚不如,果真教人感到好笑!”
李隆基目光如炬,问道:“此有何可笑之处,你再与朕细细说道。”
宫人听出李隆基言语之中的不悦,他战战兢兢的道:“知罪,知罪!望请陛下恕罪!”
李隆基说道:“李太白乃大唐国人,既是大唐国人,便是朕子民,朕之子民逝去,你怎个大胆言笑?晚些下去,领杖二十。”
宫人跪伏在地,叩首不计其数,说道:“谢陛下,谢陛下!”
李隆基沉吟少许,忽是说道:“你说,李太白捞月而亡,可是因仙缘之事?”
宫人听得李隆基言说,方才忆起仙缘之事,说道:“陛下,那仙缘乃是李白一场梦罢,当不得真。”
李隆基说道:“李太白昔年曾与朕言,须摘月得仙缘,李太白今水中捞月,亦是得了月,说不得,今已是在修行。”
宫人说道:“陛下,此万万不可能。”
李隆基问道:“何以见得?”
宫人笑道:“李太白已身死,谈何修行,谈何仙缘?”
李隆基闻听,许久不曾言说。
半晌之后,其忽是开口,说道:“谁言身死便不可修行?身死不可得仙缘?须知往年仙人教人死而复生之事,屡屡闻得,便是昔年太宗时,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后,言说事迹,便有言那西方乌鸡国国王身死多年,教其徒救活,此不正是死而复生之事,身死或可得仙缘。”
宫人闻听,拜道:“陛下,我这便是通传,教大唐境内,寻找李白。”
李隆基摇头说道:“不消那般,只是朕猜测一二罢。”
宫人说道:“陛下,若是找寻,说不得果真能寻得李太白。”
李隆基说道:“不必,但你快些去将那丹丸取来,与我服用。”
宫人闻听,不敢有违,少顷间,取出一宝盒,将宝盒打开,其中盛放一粒金灿灿的丹丸,乃方士所炼制的金丹。
李隆基说道:“此金丹乃真修所炼,服之精神百倍,但久服身中不适,你可知如何?”
宫人答道:“陛下,此金丹乃以金石所炼制,金石乃天地之精华,那方士言说,吞服久了,自可羽化成仙,陛下身中不适,说不得乃是成仙之兆。”
李隆基问道:“为何身中不适,乃成仙之兆?”
宫人再是说道:“成仙必有考验劫数,身中不适定是那考验劫数,此还不是那成仙之兆?”
李隆基听言大喜,吞服金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最新章节,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最新章节,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