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菡拍手笑道:“真的在这里!原来我也可以当侦探!”
梅三重赞许道:“我果然没白信你!”
雨菡撅起嘴恼道:“我才不稀罕你信我呢!若不是你,我也不用经受这些害怕屈辱!”说完眼眶一红,委屈的泪水就要掉下来了。
梅三重看她翻脸就跟翻书似的,无可奈何道:“对不起,我今后一定想法子补偿你。”
你拿什么补偿?以身相许么?你倒是想,我还不乐意呢!雨菡不屑地想。
梅三重蹲下身去,小心翼翼地从那暗盒中取出《光明药王经》。这是一本很厚的经书,最上面的书页已经发黄变脆,最下面的书页看起来还比较新。看来是明教历代“药师”将自己的毕生绝学一代代添加上去,方才有了这本经。
梅三重翻看了几页,点点头说:“不错!这是真的。这里最新的几页,是上一代药师陈师常留下的笔记,他惯常使用岭南的各类毒草,能制瘴气――这里有些草药连我都闻所未闻!”
雨菡走过去看他手上的经书,密密麻麻的笔记,还画着各种草药的图案、炼制毒药的特制器皿,她轻声问:“有卞青云的笔记吗?”
梅三重摇摇头,道:“没有。卞青云的毒方,大概要等到他即将隐退、下一任药师接班之前,他才会添加上去。”
雨菡“哦”了一声,她对这些东西实在不感冒,只是随口问问。她又蹲下身去看那个暗盒,发现右侧的砖好似有缝隙,轻轻一敲――竟然是空的!
雨菡回头唤梅三重,道:“这里好像还有东西!”
梅三重也蹲下来检查了一下,轻声道:“果然,还有一个暗盒。你走开一点。”
雨菡往后缩了几步。梅三重伸出两根手指抠住那石砖的缝隙,稍微一上劲,砖就掉了下来。他伸手入内,取出一个小木盒,那木头已经快腐烂了。
梅三重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从里面取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封面上用小篆写着《洗石录》。
梅三重翻开那本册子,看了几页,沉声道:“这是明教第一任‘药师’王杨略的炼丹笔记。这里还有他的一段自述。他入教之前是一个道士,常年在山中炼丹,一心成仙,后来受到明尊感召,投身入教,方才了悟世上本无成仙之道,世人应当遵照明尊教诲,苦心修炼,才能达到光明之国,永生永世快乐无忧。他入教之后就放弃了炼丹,他还提醒后任药师要以他为戒,不可迷信丹药之说。”
雨菡拿过那本册子,见里面记录了很多炼丹的方法,还有各种大型炼丹器具,有点像古代的化学实验。她以前听王数理说过,其实炼丹就是一门化学,只是古人不清楚里面的原理,还以为炼丹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变化是一种“仙术”,吃了便可成仙。
雨菡暗忖,把这本《洗石录》给王数理看看,或许他会很感兴趣,便向梅三重说:“这本书是我发现的,能不能给我?”
梅三重笑道:“你也想炼丹修仙?”
雨菡摇摇头,道:“吃丹药能成仙是迷信,只是我师兄可能会对这烧制丹药的过程感兴趣,我想拿给他看看高手寂寞2。”
梅三重道:“那就给你吧,不过里面记载的丹药你可千万别吃,成不了仙还会丧命!”
雨菡点点头。她回头看了看药师殿的石门,道:“经书找到了,我们快走吧。再不走,卞青云他们该追来了。”
梅三重说:“我也正有此意。但这里好像没有别的出口,若从正面返回,我有五成把握能脱身,只是怕你在乱军之中受伤。”
雨菡想了想,也是,她可不想缺胳膊少腿的。她举着火把在药师殿中来回梭巡,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暗门出口。她一块块砖敲过去,块块都是实心的。
雨菡有些灰心――难道真的要杀出一条血路才能脱身?
忽然,她在一个地方站定。梅三重见她愣住,急忙问:“你想到了什么?”
雨菡正站在药师殿后面的墙边,她把耳朵贴在墙壁上,轻声说:“你听,这里好像有水声。”
梅三重也走过去把耳朵贴在上面听,他惊道:“果然!”
水声很小,听起来只是一条小沟。雨菡忽然想到了什么,问梅三重:“你知道像药师殿这种全埋式地下室在结构上最难做到的是什么吗?”
梅三重瞪大了眼睛:“你连营造法式都懂?”
雨菡摇摇头,说:“我只是略知一二。你想,这无极峰终年多雨,山石缝隙间暗流复杂。他们在山上做这么一个地下室,最难的就是防水。”她以前因为报道需要,研究过地铁工程施工,知道防水对于地下工程的重要性。
梅三重疑惑地问:“你想说什么?”
雨菡说:“在这种环境下做一个地下室,仅仅在外面做防水层是不够的,因为一旦水压过大,就会造成渗流,破坏地下室的结构。他们必须在防水层外再做一条排水沟,将上面山石渗透下来的水引到排水沟里排走。这里雨量这么大,我估计那条排水沟也不会小。工匠们施工往往因地制宜,一般不会修建一条全人工的排水沟,我猜想,说不定它还连接着一条地下河,能通到山外面去。”
梅三重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她:“你究竟是什么人?一个普通女子怎么可能有如此丰富的学识?”
雨菡吐吐舌头,道:“你没听过一句话吗?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从小在市井中长大,周围什么三教九流都有,自然见多识广,什么都知道一点――不过也只是知道一点点。”
梅三重将信将疑地看着她,看样子并非完全相信她说的话。不过眼下他也无从深究,询问道:“你觉得那条排水沟就在这堵墙后面?”
雨菡点点头,说:“我听水声应该是这里。如果能从这里挖个洞出去,说不定我们能顺着那条水沟逃跑。”
梅三重在那堵墙上摸摸索索,沉吟道:“想钻个洞也不是易事啊!这石室是用巨石砌的,每一块石头都重达百斤,我们手上又没有工具,如何凿开巨石?”
雨菡想起武侠剧中,武林高手运气用掌力劈开巨石的场面,怯怯地问:“你会不会什么神掌,能够劈开巨石的?”
梅三重转头看了她一眼,笑道:“试问天下谁人能有如此神力,我梅三重一定拜他为师!”
武侠是吹牛的。
看来还是要相信科学。雨菡心想,如果王数理在这里就好了,他说不定能想出个什么法子。她喃喃自语道:“如果有炸药就好了,通过定向爆破炸开一个洞口就能出去了。”
她的话梅三重只听懂了一半,问:“什么是定向爆破?”
雨菡道:“就是通过巧妙设置炸药,规定爆破的范围和爆破方向穿到自己文里的苦逼作者桑不起!!。”
梅三重摇摇头,道:“说这些也没用,此处不可能有炸药。”
雨菡也知道。她叹了一口气,又环顾了整个药师殿一圈,忽然,她的眼光落在莲座之下的那个大火盆上。
这火盆中装的不知是什么特制的火油,只觉得点燃之后整个殿内热烘烘的。她又看向莲座的另外一边,那里有一口大水缸,想是保存金身需要一定的空气湿度,所以这里会有水。
雨菡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她对梅三重说:“我有办法,不知能不能弄开这堵墙。”
梅三重吃了一惊,问:“你找到炸药了?”
雨菡神秘一笑,道:“此处有水、有火,只要有这两样东西就够了。”
梅三重急忙问:“有什么法子?”
雨菡指着那个大火盆,道:“你把那个火盆搬过来,把火油涂在这面墙上,待石头烧热之后,再把水泼上去。石头热胀冷缩,就会产生裂缝,到时候再用利器插入缝隙一撬,就可凿开一个洞。”
梅三重看了看那个火盆,将信将疑地问:“这法子行得通吗?”
雨菡道:“理论上是行得通的。当年李冰修建都江堰、开凿宝瓶口,用的就是这个法子。”
梅三重用钦佩的目光看着她:“世上恐怕再无女子比你更聪慧的了!”
雨菡被他一夸,有点不好意思,道:“我天资一般,只不过读的书、走的路比一般闺阁女子多些罢了。”
时间紧迫。梅三重当下不说二话,用块白布将那个滚烫的火盆包起来,抱到墙边,然后将里面的火油小心翼翼地泼在墙根处――雨菡料想排水沟应该是贴着药师殿外墙的墙根建的。
梅三重用火把点燃火油,没过一会儿,火就灭了。看来,没有东西烧还是不行。他们又将墙上的火把全部取下来,靠着墙搭成一个火堆,再把这殿内所有能烧的东西都集中起来堆放,浇上火油再次点着。
烧了半个时辰,石头被烤得兹兹冒热气。雨菡觉得也差不多了,再等下去卞青云他们就要来了。她和梅三重熄了火,合力把水泼到石墙上,只听得一阵啪啪的响声,那堵厚重的石墙果然出现了几条又长又深的裂缝。
梅三重把铁制的灯架拆了,将铁条插入缝隙,用力撬了几下,一点一点地凿,墙根的那块大石头被凿出了一个仅容一人钻出的小洞口。
两人还没来得及庆祝,忽听得背后石门轰的一声响。卞青云领着长老们怒不可遏地站在门口。
看他们的表情,个个都起了杀心。……………………………………………………………………………………………………各位书友,本书已经发布悬赏,征集新书名,欢迎大家踊跃参与。作者计划下周开展读者调查,票数最高者将得到1币。考虑到编辑最终选择的书名和读者调查选出的书名可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编辑选择的那个书名我将另外打赏1币。因为可能要改书名,建议喜欢本书的读者收藏本书,以免找不到。(其实我就是想求你们收藏啦55555!!!!)本书写到现在,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本书是一点水都不灌的。甚至,但凡能用更简洁词汇的地方,我都会改掉。这是为了保证读者阅读时的节奏(将心比心,罗里吧嗦的文本人是根本看不下去的)。因为坚持不灌水,加上追求文笔,还要考据史实(有空的时候我会把本书的参考书目列出来),所以每写一章都要花费很大的心力,请各位书友看在作者如此用心的份上,多砸几张推荐票过来!!谢谢各位了!!
梅三重赞许道:“我果然没白信你!”
雨菡撅起嘴恼道:“我才不稀罕你信我呢!若不是你,我也不用经受这些害怕屈辱!”说完眼眶一红,委屈的泪水就要掉下来了。
梅三重看她翻脸就跟翻书似的,无可奈何道:“对不起,我今后一定想法子补偿你。”
你拿什么补偿?以身相许么?你倒是想,我还不乐意呢!雨菡不屑地想。
梅三重蹲下身去,小心翼翼地从那暗盒中取出《光明药王经》。这是一本很厚的经书,最上面的书页已经发黄变脆,最下面的书页看起来还比较新。看来是明教历代“药师”将自己的毕生绝学一代代添加上去,方才有了这本经。
梅三重翻看了几页,点点头说:“不错!这是真的。这里最新的几页,是上一代药师陈师常留下的笔记,他惯常使用岭南的各类毒草,能制瘴气――这里有些草药连我都闻所未闻!”
雨菡走过去看他手上的经书,密密麻麻的笔记,还画着各种草药的图案、炼制毒药的特制器皿,她轻声问:“有卞青云的笔记吗?”
梅三重摇摇头,道:“没有。卞青云的毒方,大概要等到他即将隐退、下一任药师接班之前,他才会添加上去。”
雨菡“哦”了一声,她对这些东西实在不感冒,只是随口问问。她又蹲下身去看那个暗盒,发现右侧的砖好似有缝隙,轻轻一敲――竟然是空的!
雨菡回头唤梅三重,道:“这里好像还有东西!”
梅三重也蹲下来检查了一下,轻声道:“果然,还有一个暗盒。你走开一点。”
雨菡往后缩了几步。梅三重伸出两根手指抠住那石砖的缝隙,稍微一上劲,砖就掉了下来。他伸手入内,取出一个小木盒,那木头已经快腐烂了。
梅三重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从里面取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封面上用小篆写着《洗石录》。
梅三重翻开那本册子,看了几页,沉声道:“这是明教第一任‘药师’王杨略的炼丹笔记。这里还有他的一段自述。他入教之前是一个道士,常年在山中炼丹,一心成仙,后来受到明尊感召,投身入教,方才了悟世上本无成仙之道,世人应当遵照明尊教诲,苦心修炼,才能达到光明之国,永生永世快乐无忧。他入教之后就放弃了炼丹,他还提醒后任药师要以他为戒,不可迷信丹药之说。”
雨菡拿过那本册子,见里面记录了很多炼丹的方法,还有各种大型炼丹器具,有点像古代的化学实验。她以前听王数理说过,其实炼丹就是一门化学,只是古人不清楚里面的原理,还以为炼丹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变化是一种“仙术”,吃了便可成仙。
雨菡暗忖,把这本《洗石录》给王数理看看,或许他会很感兴趣,便向梅三重说:“这本书是我发现的,能不能给我?”
梅三重笑道:“你也想炼丹修仙?”
雨菡摇摇头,道:“吃丹药能成仙是迷信,只是我师兄可能会对这烧制丹药的过程感兴趣,我想拿给他看看高手寂寞2。”
梅三重道:“那就给你吧,不过里面记载的丹药你可千万别吃,成不了仙还会丧命!”
雨菡点点头。她回头看了看药师殿的石门,道:“经书找到了,我们快走吧。再不走,卞青云他们该追来了。”
梅三重说:“我也正有此意。但这里好像没有别的出口,若从正面返回,我有五成把握能脱身,只是怕你在乱军之中受伤。”
雨菡想了想,也是,她可不想缺胳膊少腿的。她举着火把在药师殿中来回梭巡,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暗门出口。她一块块砖敲过去,块块都是实心的。
雨菡有些灰心――难道真的要杀出一条血路才能脱身?
忽然,她在一个地方站定。梅三重见她愣住,急忙问:“你想到了什么?”
雨菡正站在药师殿后面的墙边,她把耳朵贴在墙壁上,轻声说:“你听,这里好像有水声。”
梅三重也走过去把耳朵贴在上面听,他惊道:“果然!”
水声很小,听起来只是一条小沟。雨菡忽然想到了什么,问梅三重:“你知道像药师殿这种全埋式地下室在结构上最难做到的是什么吗?”
梅三重瞪大了眼睛:“你连营造法式都懂?”
雨菡摇摇头,说:“我只是略知一二。你想,这无极峰终年多雨,山石缝隙间暗流复杂。他们在山上做这么一个地下室,最难的就是防水。”她以前因为报道需要,研究过地铁工程施工,知道防水对于地下工程的重要性。
梅三重疑惑地问:“你想说什么?”
雨菡说:“在这种环境下做一个地下室,仅仅在外面做防水层是不够的,因为一旦水压过大,就会造成渗流,破坏地下室的结构。他们必须在防水层外再做一条排水沟,将上面山石渗透下来的水引到排水沟里排走。这里雨量这么大,我估计那条排水沟也不会小。工匠们施工往往因地制宜,一般不会修建一条全人工的排水沟,我猜想,说不定它还连接着一条地下河,能通到山外面去。”
梅三重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她:“你究竟是什么人?一个普通女子怎么可能有如此丰富的学识?”
雨菡吐吐舌头,道:“你没听过一句话吗?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从小在市井中长大,周围什么三教九流都有,自然见多识广,什么都知道一点――不过也只是知道一点点。”
梅三重将信将疑地看着她,看样子并非完全相信她说的话。不过眼下他也无从深究,询问道:“你觉得那条排水沟就在这堵墙后面?”
雨菡点点头,说:“我听水声应该是这里。如果能从这里挖个洞出去,说不定我们能顺着那条水沟逃跑。”
梅三重在那堵墙上摸摸索索,沉吟道:“想钻个洞也不是易事啊!这石室是用巨石砌的,每一块石头都重达百斤,我们手上又没有工具,如何凿开巨石?”
雨菡想起武侠剧中,武林高手运气用掌力劈开巨石的场面,怯怯地问:“你会不会什么神掌,能够劈开巨石的?”
梅三重转头看了她一眼,笑道:“试问天下谁人能有如此神力,我梅三重一定拜他为师!”
武侠是吹牛的。
看来还是要相信科学。雨菡心想,如果王数理在这里就好了,他说不定能想出个什么法子。她喃喃自语道:“如果有炸药就好了,通过定向爆破炸开一个洞口就能出去了。”
她的话梅三重只听懂了一半,问:“什么是定向爆破?”
雨菡道:“就是通过巧妙设置炸药,规定爆破的范围和爆破方向穿到自己文里的苦逼作者桑不起!!。”
梅三重摇摇头,道:“说这些也没用,此处不可能有炸药。”
雨菡也知道。她叹了一口气,又环顾了整个药师殿一圈,忽然,她的眼光落在莲座之下的那个大火盆上。
这火盆中装的不知是什么特制的火油,只觉得点燃之后整个殿内热烘烘的。她又看向莲座的另外一边,那里有一口大水缸,想是保存金身需要一定的空气湿度,所以这里会有水。
雨菡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她对梅三重说:“我有办法,不知能不能弄开这堵墙。”
梅三重吃了一惊,问:“你找到炸药了?”
雨菡神秘一笑,道:“此处有水、有火,只要有这两样东西就够了。”
梅三重急忙问:“有什么法子?”
雨菡指着那个大火盆,道:“你把那个火盆搬过来,把火油涂在这面墙上,待石头烧热之后,再把水泼上去。石头热胀冷缩,就会产生裂缝,到时候再用利器插入缝隙一撬,就可凿开一个洞。”
梅三重看了看那个火盆,将信将疑地问:“这法子行得通吗?”
雨菡道:“理论上是行得通的。当年李冰修建都江堰、开凿宝瓶口,用的就是这个法子。”
梅三重用钦佩的目光看着她:“世上恐怕再无女子比你更聪慧的了!”
雨菡被他一夸,有点不好意思,道:“我天资一般,只不过读的书、走的路比一般闺阁女子多些罢了。”
时间紧迫。梅三重当下不说二话,用块白布将那个滚烫的火盆包起来,抱到墙边,然后将里面的火油小心翼翼地泼在墙根处――雨菡料想排水沟应该是贴着药师殿外墙的墙根建的。
梅三重用火把点燃火油,没过一会儿,火就灭了。看来,没有东西烧还是不行。他们又将墙上的火把全部取下来,靠着墙搭成一个火堆,再把这殿内所有能烧的东西都集中起来堆放,浇上火油再次点着。
烧了半个时辰,石头被烤得兹兹冒热气。雨菡觉得也差不多了,再等下去卞青云他们就要来了。她和梅三重熄了火,合力把水泼到石墙上,只听得一阵啪啪的响声,那堵厚重的石墙果然出现了几条又长又深的裂缝。
梅三重把铁制的灯架拆了,将铁条插入缝隙,用力撬了几下,一点一点地凿,墙根的那块大石头被凿出了一个仅容一人钻出的小洞口。
两人还没来得及庆祝,忽听得背后石门轰的一声响。卞青云领着长老们怒不可遏地站在门口。
看他们的表情,个个都起了杀心。……………………………………………………………………………………………………各位书友,本书已经发布悬赏,征集新书名,欢迎大家踊跃参与。作者计划下周开展读者调查,票数最高者将得到1币。考虑到编辑最终选择的书名和读者调查选出的书名可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编辑选择的那个书名我将另外打赏1币。因为可能要改书名,建议喜欢本书的读者收藏本书,以免找不到。(其实我就是想求你们收藏啦55555!!!!)本书写到现在,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本书是一点水都不灌的。甚至,但凡能用更简洁词汇的地方,我都会改掉。这是为了保证读者阅读时的节奏(将心比心,罗里吧嗦的文本人是根本看不下去的)。因为坚持不灌水,加上追求文笔,还要考据史实(有空的时候我会把本书的参考书目列出来),所以每写一章都要花费很大的心力,请各位书友看在作者如此用心的份上,多砸几张推荐票过来!!谢谢各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