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王氏没有明说,但魏青玉知道自己这关已经过了。王氏刚走出去,她就瘫软在地上,吓得青双和青菲赶紧过去扶着。
“姐姐,你没事儿吧?”魏青双心里后怕不已,如果刚才姐姐没说服祖母,那姐姐就要嫁给一个三十多的老秀才了。
魏青玉借着妹妹的手站了起来,先是安抚的拍了拍三妹青菲的手。这丫头可能是被继母保护的太好了,祖母都走了,小脸还是一片青白。
“姐姐没事了!”安抚好两个妹妹,魏青玉又看向继母,“刚才多谢母亲周旋,这份心意,青玉记下了!”
梅氏走过来,“你不怪母亲就行了!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因为青武要开蒙,我心里也挺过意不去的!但青玉,母亲要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今年十三了,不是每一次都能拿这个理由说的。”
魏青玉显然也想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能做的实在有限。她看着两个已经慢慢长开的妹妹,心里发苦,如果她这里不能给自己拼一个前程,两个妹妹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
可是,她去哪儿给自己寻一个既能护着自己,又能让祖母不闹腾的人呢!
次日,魏青玉一早就起了,可二妹比她更早,已经在灶房忙活上了。
她看着在灶间跟个小蜜蜂似的转来转去的二妹,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三姐妹同时学刺绣、识字,但几年过去,只有她坚持了下来。
二妹现在简单的裁衣缝补没问题,但其他的却做不了了。偶然间,魏青玉发现二妹青双竟然在做饭上很是聪明。
自从和继母关系缓和后,二妹就时不时在灶间帮着做饭。有一次继母来了月事难受的做不了晚饭,青双就主动请缨,负责了当天的晚饭。
魏青玉到现在都还记得那天的菜,一个素炒青菜、一个红烧鸡爪,加上熬的稠稠的米粥,竟然没比继母逊色多少。
那时候二妹九岁。
她后来问二妹才知道,只要是继母做过的饭菜,二妹看一遍就能记住步骤,而且还敢根据自己的想法调整咸淡。
所以,后来,她再也说不出让二妹不去灶房专心学刺绣的话。
好在这样的局面,是一家老小都乐于见到的。梅氏少了灶上的活计,就能专心做刺绣挣银子补贴家用,也能多看顾一下小儿子魏青武。
祖母王氏,则是巴不得不做饭,因为她忙活半天,儿子没一句好话不说,她那大孙子直接就是一句难吃。
打吧?孙子她下不了手,儿子现在也不完全听她的。
骂吧?儿子就会装傻,而大孙子,她怕骂两句,大孙子以后再不跟她亲了!
所以,谁爱做谁做去!
“双儿,今天做什么?”魏青玉闻着还挺香的,但砂锅盖着盖子看不到是什么。
“姐,你来!”魏青双左右看了看,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鸡蛋递给姐姐,“你赶紧吃,这是我刚煮的!”
魏青玉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这不是妹妹第一次私底下给她吃的了。看着巴巴望着自己的二妹,魏青玉心一横,麻利的把蛋壳剥了,然后把鸡蛋一分为二,给了二妹一半,剩下的一半塞到了自己嘴里。
魏青双也不跟姐姐客气,两口就把鸡蛋吃干净了。
不过……
“嗝~”
魏青玉:“……”虽然很想笑,但她还是第一时间用水瓢盛了点儿水让二妹压一下。
半瓢水下去魏青双总算是不打嗝了,但她却想哭,“姐,我喝水喝饱了!灶上可熬着蘑菇菜粥呢!可我肚子里没地儿了!”
魏青玉:“……”她总算是知道二妹为什么在做饭上这么有天分了!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爱吃?
……
饭香味把一家老小都唤醒了,两姐妹也把饭菜都端到了平日里吃饭的堂屋。
“好香啊!二姐你做了什么呀?我闻着都饿了!”六岁多的魏青武被香气勾的快要流口水了。
魏青玉这边刚给祖母、父亲和继母盛了粥,闻言不由乐了。这个弟弟虽然大部分时间都跟着祖母,但真的没有学坏。
“蘑菇青菜粥,青武能喝一大碗吗?”魏青玉拿着碗问道。
魏青武使劲儿点了点头,岂止是一大碗呀,两大碗都不在话下呢!
魏青玉笑着把弟弟妹妹和自己的饭碗盛满,也坐下等着祖母和父亲先动筷子。
王氏本还想说些什么,可看着大孙子直直的盯着饭碗,最终还是忍住了。“行啦,都赶紧吃吧!”
一顿饭,很快就用完了!除了最小的魏青武还有点意犹未尽,其他人都还算吃的满意。
魏大江先起身离开,他今天要去稻田里拔草。好在活儿不重,他一个人,最多两天就能搞定。
王氏紧跟着起身,她现在是能不在家里待着就不在家里待着。不然,不干活怕儿媳妇借机说些什么,干活吧,她也不服气。
梅氏看着婆母的背影心里好笑,先打发了魏青玉去忙她新接的梅兰竹菊屏风,又让青菲领着儿子青武去屋里写大字,她则帮着青双收拾残羹剩饭。哦,不,准确来说就是空盘子、空碗和筷子,谁让魏家的饭菜想剩都剩不下呢!
魏青玉心里明白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因此也不跟继母和妹妹客气,转身去了前两年收拾出来当做绣坊的南屋。现在弟弟青武已经一个人出来住了,她们之前做绣活儿的地方就给了青武。
这次的梅兰竹菊的四联屏风是绣坊老板指名让她绣的,报酬很丰厚。只要她按时绣完,至少能拿到三十两银子。
但这三十两也不是好拿的,梅兰竹菊看似简单,但越是这种看似简单的,越是难绣好。绣坊给了两个月时间,她觉得,这时间真的不多。
魏青玉仔细看着绣坊老板给的画稿,开始拿炭笔记几个关键位置。这是她自己想出来的笨方法,因为她不太懂画,只是会简单的临摹,如果不提前确定好关键位置,很可能会和原画稿有偏差。
这个险,她不冒。
屋外灶间,梅氏正跟青双说着怎么做锅贴。之前她和魏青玉一样想不通青双不学刺绣了,但现在她倒觉得,各人有个人的活法儿,青双学好厨艺,未必没出路。
将来,总不会太差的。
?
虽然王氏没有明说,但魏青玉知道自己这关已经过了。王氏刚走出去,她就瘫软在地上,吓得青双和青菲赶紧过去扶着。
“姐姐,你没事儿吧?”魏青双心里后怕不已,如果刚才姐姐没说服祖母,那姐姐就要嫁给一个三十多的老秀才了。
魏青玉借着妹妹的手站了起来,先是安抚的拍了拍三妹青菲的手。这丫头可能是被继母保护的太好了,祖母都走了,小脸还是一片青白。
“姐姐没事了!”安抚好两个妹妹,魏青玉又看向继母,“刚才多谢母亲周旋,这份心意,青玉记下了!”
梅氏走过来,“你不怪母亲就行了!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因为青武要开蒙,我心里也挺过意不去的!但青玉,母亲要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今年十三了,不是每一次都能拿这个理由说的。”
魏青玉显然也想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能做的实在有限。她看着两个已经慢慢长开的妹妹,心里发苦,如果她这里不能给自己拼一个前程,两个妹妹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
可是,她去哪儿给自己寻一个既能护着自己,又能让祖母不闹腾的人呢!
次日,魏青玉一早就起了,可二妹比她更早,已经在灶房忙活上了。
她看着在灶间跟个小蜜蜂似的转来转去的二妹,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三姐妹同时学刺绣、识字,但几年过去,只有她坚持了下来。
二妹现在简单的裁衣缝补没问题,但其他的却做不了了。偶然间,魏青玉发现二妹青双竟然在做饭上很是聪明。
自从和继母关系缓和后,二妹就时不时在灶间帮着做饭。有一次继母来了月事难受的做不了晚饭,青双就主动请缨,负责了当天的晚饭。
魏青玉到现在都还记得那天的菜,一个素炒青菜、一个红烧鸡爪,加上熬的稠稠的米粥,竟然没比继母逊色多少。
那时候二妹九岁。
她后来问二妹才知道,只要是继母做过的饭菜,二妹看一遍就能记住步骤,而且还敢根据自己的想法调整咸淡。
所以,后来,她再也说不出让二妹不去灶房专心学刺绣的话。
好在这样的局面,是一家老小都乐于见到的。梅氏少了灶上的活计,就能专心做刺绣挣银子补贴家用,也能多看顾一下小儿子魏青武。
祖母王氏,则是巴不得不做饭,因为她忙活半天,儿子没一句好话不说,她那大孙子直接就是一句难吃。
打吧?孙子她下不了手,儿子现在也不完全听她的。
骂吧?儿子就会装傻,而大孙子,她怕骂两句,大孙子以后再不跟她亲了!
所以,谁爱做谁做去!
“双儿,今天做什么?”魏青玉闻着还挺香的,但砂锅盖着盖子看不到是什么。
“姐,你来!”魏青双左右看了看,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鸡蛋递给姐姐,“你赶紧吃,这是我刚煮的!”
魏青玉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这不是妹妹第一次私底下给她吃的了。看着巴巴望着自己的二妹,魏青玉心一横,麻利的把蛋壳剥了,然后把鸡蛋一分为二,给了二妹一半,剩下的一半塞到了自己嘴里。
魏青双也不跟姐姐客气,两口就把鸡蛋吃干净了。
不过……
“嗝~”
魏青玉:“……”虽然很想笑,但她还是第一时间用水瓢盛了点儿水让二妹压一下。
半瓢水下去魏青双总算是不打嗝了,但她却想哭,“姐,我喝水喝饱了!灶上可熬着蘑菇菜粥呢!可我肚子里没地儿了!”
魏青玉:“……”她总算是知道二妹为什么在做饭上这么有天分了!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爱吃?
……
饭香味把一家老小都唤醒了,两姐妹也把饭菜都端到了平日里吃饭的堂屋。
“好香啊!二姐你做了什么呀?我闻着都饿了!”六岁多的魏青武被香气勾的快要流口水了。
魏青玉这边刚给祖母、父亲和继母盛了粥,闻言不由乐了。这个弟弟虽然大部分时间都跟着祖母,但真的没有学坏。
“蘑菇青菜粥,青武能喝一大碗吗?”魏青玉拿着碗问道。
魏青武使劲儿点了点头,岂止是一大碗呀,两大碗都不在话下呢!
魏青玉笑着把弟弟妹妹和自己的饭碗盛满,也坐下等着祖母和父亲先动筷子。
王氏本还想说些什么,可看着大孙子直直的盯着饭碗,最终还是忍住了。“行啦,都赶紧吃吧!”
一顿饭,很快就用完了!除了最小的魏青武还有点意犹未尽,其他人都还算吃的满意。
魏大江先起身离开,他今天要去稻田里拔草。好在活儿不重,他一个人,最多两天就能搞定。
王氏紧跟着起身,她现在是能不在家里待着就不在家里待着。不然,不干活怕儿媳妇借机说些什么,干活吧,她也不服气。
梅氏看着婆母的背影心里好笑,先打发了魏青玉去忙她新接的梅兰竹菊屏风,又让青菲领着儿子青武去屋里写大字,她则帮着青双收拾残羹剩饭。哦,不,准确来说就是空盘子、空碗和筷子,谁让魏家的饭菜想剩都剩不下呢!
魏青玉心里明白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因此也不跟继母和妹妹客气,转身去了前两年收拾出来当做绣坊的南屋。现在弟弟青武已经一个人出来住了,她们之前做绣活儿的地方就给了青武。
这次的梅兰竹菊的四联屏风是绣坊老板指名让她绣的,报酬很丰厚。只要她按时绣完,至少能拿到三十两银子。
但这三十两也不是好拿的,梅兰竹菊看似简单,但越是这种看似简单的,越是难绣好。绣坊给了两个月时间,她觉得,这时间真的不多。
魏青玉仔细看着绣坊老板给的画稿,开始拿炭笔记几个关键位置。这是她自己想出来的笨方法,因为她不太懂画,只是会简单的临摹,如果不提前确定好关键位置,很可能会和原画稿有偏差。
这个险,她不冒。
屋外灶间,梅氏正跟青双说着怎么做锅贴。之前她和魏青玉一样想不通青双不学刺绣了,但现在她倒觉得,各人有个人的活法儿,青双学好厨艺,未必没出路。
将来,总不会太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