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婉没有第一时间开口,而是轻轻抿了一口茶。
“胜楠,古家商队是你古家的心血,也是伯府最忠诚的商队。为了它,往日身为姑娘家的你就放下针线牵起了马缰,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地随着商队东奔西走。”
“这些伯府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如今伯府蒸蒸日上,有朝一日或许可以恢复往日国公府的荣威,已经有能力腾出手助商队一臂之力。”
说到这,她的目光透过袅袅升起的茶烟,落在古胜楠略显疲惫却依旧精神抖擞的脸上。
“说说吧,不知你对商队下来的发展有何想法?”
古胜楠神色一凛,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不知夫人的意思是……”
她一时有些胡涂。
柳婉没有回答,缓缓放下茶杯。
“本夫人今天回娘家,除了看望祖母外还因为陛下选中了我们柳家……”
她把下午时分的事详细说了说。
“陛下的意思是下来三年,柳家会为朝廷产生大量的布匹。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棉、麻、葛、丝,而且时间紧迫……”
古胜楠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开口。
“夫人的意思是需要商队帮忙筹集这些原材料?”
作为大型商队,古家商队的车马数量绝对足够了。
然而棉麻这些材料从不在古家商队行商运输的范围里。
正所谓隔行隔座山,如果数量小还好说,这么大的数量估计很难凑得够。
再说了随着帝国各地的战事结束,广信的橡胶制品、水果、木材,南奉的香料等大受欢迎,古家商队这会都有些应接不暇。
“不是。”
出乎意料,柳婉摇了摇头。
“筹集棉麻这些制衣原料,陛下心底有数,轮不到我们插手。”
“我是想问你以后商队还准备走东西线吗?”
据她所知,以前的古家商队大多时候走的都是东西线。
古胜楠松了口气,然而眼中却是闪过一丝异色。
“夫人,”她小心的提醒,“您忘了吗?东海壁垒是您祖上创立的。”
柳婉一怔,很快反应过来。
她哑然道:“你是说古家商队一开始走的就南北线?”
古胜楠含笑点头,恭维道:“夫人明鉴,一猜就中。”
忠勇伯府,原本为护国公府。
名震四海的东海壁垒更是由首任护国公一手创立,可以说萧家的主要影响力多在东海以及海边上。
而古家出身平海郡,是最先依附护国公府的势力之一。
因此最初成立商队时,他们走的就是南北线,而且是水路。
可惜后来护国公府屡遭皇室打压,各种资源一少再少,各种附属家族也纷纷离去。
最后就连附属的商队也不能幸免。
比如古家就失了所有的商船,不得已改走了陆路。
甚至还走的是最麻烦难走的东西线,而且运的货物还是从定西郡地下挖出来的又沉又重的磐龙石。
“原来如此。”柳婉飞快理清了思路,感叹道:“说来还是伯府拖累了你们。”
“夫人何出此言?”古胜楠微笑着摇头。
她满脸的诚恳。
“古家祖上曾传下家训,没有护国公府便没有我古家商队。自商队创立起,古家便和萧家休戚与共,两家一共俱荣,一损俱损。”
“然而世事无常,虽有阳光,亦伴阴霾。庆幸的是如今老天给予伯府的磨练终于过去,连带着古家也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商队更是从中小型商队重新扩大为大型商队。”
说到这,古胜楠恭敬地朝柳婉行了个礼。
“这是家父亲临终前的心愿,如今终于达成。说来该是古家感谢伯府上下的鼎力相助才是。”
“说得好。”柳婉点头。
心底对这相貌平平的女商首又高看了许多。
古胜楠不知对面的主子在想什么,她迟疑了下。
“夫人,您刚才问属下商队未来的发展,属下是这样想的,如果有可能,属下希望可以重建古家商船队。”
柳婉微微一愣。
她不太懂商队运作,但也知道相对于陆路,水路运输无论是花费的时间还是消耗都要划算得多。
这也是任宁让工部继续开挖运河的原因。
而铁树现在带的古家商队,主要走的是广信到星纪城再到北海关以黑土三郡这条线。
随着华阳郡战事结束,海运重新变得畅通无阻,商队大可以沿着水路北上。
到了苏澜郡后,无论走星澜大运河前往星纪城还是继续北上前往定海码头或北海关都是相当省心省力的。
“这样吧。”好半晌过去,柳婉才开口,“关于复建商船队的事,我现在先口头上答应你,你可以先回去进行筹备。等我回府后与伯爷商量过,再正式通知你。”
萧正和萧纲一直在外作战。
忠勇伯府的事,无论大小几乎都是由她决定。
因此柳婉作的决定通常就代表着忠勇伯府作的决定。
但复建船队耗资巨大,时间也通常以年甚至十年为单位,而且一时半会产生不了效益,柳婉不得不和萧正商量商量。
古胜楠也不意外,郑重地鞠躬行礼。
“谢夫人。”
柳婉点头,沉默了半晌,突然开口。
“其实我之前建议商队能否重新考虑东西线,一是给准备商队更多资源,二则是陛下似乎在定西郡找到纺纱的原料,而且规模巨大。”
古胜楠了然,很快诧异地睁大眼睛。
“夫人,您说的……真是定西郡?”
关于定西郡,古胜楠不敢说了如指掌,但也算来往多次。
那里除了靠近落霞山脉的一小片地域外,其他地方都是气候炎热,土地干旱。
基本上除了落霞山的木材,地下的磐龙石外也就是西凉那边的牛羊值得运输,哪有什么纺纱的原料存在?
然而柳婉却是重重点了点头。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但从宫中传出的消息,似乎的确如此。”
————
皇宫。
御书房。
任宁坐在龙椅上,前面恭恭敬敬站着两人。
他的目光落在左边那位身穿郡守服、长相儒雅的中年人身上。
“任卿家,好久不见。说来爱卿在迷雾郡那种整天雾蒙蒙不见天日的地方已经为官五年有余,身体还好吧?”
任杰,太师府四老爷,也就是迷雾郡现任郡守,或者说任宁之前的“养父”。
他弯腰恭敬行礼。
“谢陛下关怀,迷雾郡如今诸事享通,加上微臣年纪尚轻又一直注意身体勤加锻炼,因此还算得上精力充沛。只要陛下及帝国需要,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哈哈。
任宁笑声朗爽,“那就好,那就好。”
“朕还以为你和以前的郡守一样,身体都呆坏了呢。”
说到这,他顿了顿。
“不过按照惯例,朕该给卿家换个地方为官了。”
“只是如今迷雾到涞谷郡的运河准备开凿,这是条关系到帝国千年国运的河道,交给别人朕也不放心,因此还需要卿家继续在迷雾郡盯上一阵子。”
任杰下意识抬头看了眼左墙上悬挂的巨幅云垂地图。
上面首重描红了新运河的走向。
只要修筑完成,以后帝国东西的人员和物质便可以一河相连,快速运抵落霞山脉以东。
“谢陛下信赖,微臣妥善处理迷雾郡内事务的同时定会与工部一起仔细盯好新运河的修筑,力求为帝国留条畅行千年而无阻的新运河。”
“胜楠,古家商队是你古家的心血,也是伯府最忠诚的商队。为了它,往日身为姑娘家的你就放下针线牵起了马缰,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地随着商队东奔西走。”
“这些伯府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如今伯府蒸蒸日上,有朝一日或许可以恢复往日国公府的荣威,已经有能力腾出手助商队一臂之力。”
说到这,她的目光透过袅袅升起的茶烟,落在古胜楠略显疲惫却依旧精神抖擞的脸上。
“说说吧,不知你对商队下来的发展有何想法?”
古胜楠神色一凛,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不知夫人的意思是……”
她一时有些胡涂。
柳婉没有回答,缓缓放下茶杯。
“本夫人今天回娘家,除了看望祖母外还因为陛下选中了我们柳家……”
她把下午时分的事详细说了说。
“陛下的意思是下来三年,柳家会为朝廷产生大量的布匹。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棉、麻、葛、丝,而且时间紧迫……”
古胜楠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开口。
“夫人的意思是需要商队帮忙筹集这些原材料?”
作为大型商队,古家商队的车马数量绝对足够了。
然而棉麻这些材料从不在古家商队行商运输的范围里。
正所谓隔行隔座山,如果数量小还好说,这么大的数量估计很难凑得够。
再说了随着帝国各地的战事结束,广信的橡胶制品、水果、木材,南奉的香料等大受欢迎,古家商队这会都有些应接不暇。
“不是。”
出乎意料,柳婉摇了摇头。
“筹集棉麻这些制衣原料,陛下心底有数,轮不到我们插手。”
“我是想问你以后商队还准备走东西线吗?”
据她所知,以前的古家商队大多时候走的都是东西线。
古胜楠松了口气,然而眼中却是闪过一丝异色。
“夫人,”她小心的提醒,“您忘了吗?东海壁垒是您祖上创立的。”
柳婉一怔,很快反应过来。
她哑然道:“你是说古家商队一开始走的就南北线?”
古胜楠含笑点头,恭维道:“夫人明鉴,一猜就中。”
忠勇伯府,原本为护国公府。
名震四海的东海壁垒更是由首任护国公一手创立,可以说萧家的主要影响力多在东海以及海边上。
而古家出身平海郡,是最先依附护国公府的势力之一。
因此最初成立商队时,他们走的就是南北线,而且是水路。
可惜后来护国公府屡遭皇室打压,各种资源一少再少,各种附属家族也纷纷离去。
最后就连附属的商队也不能幸免。
比如古家就失了所有的商船,不得已改走了陆路。
甚至还走的是最麻烦难走的东西线,而且运的货物还是从定西郡地下挖出来的又沉又重的磐龙石。
“原来如此。”柳婉飞快理清了思路,感叹道:“说来还是伯府拖累了你们。”
“夫人何出此言?”古胜楠微笑着摇头。
她满脸的诚恳。
“古家祖上曾传下家训,没有护国公府便没有我古家商队。自商队创立起,古家便和萧家休戚与共,两家一共俱荣,一损俱损。”
“然而世事无常,虽有阳光,亦伴阴霾。庆幸的是如今老天给予伯府的磨练终于过去,连带着古家也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商队更是从中小型商队重新扩大为大型商队。”
说到这,古胜楠恭敬地朝柳婉行了个礼。
“这是家父亲临终前的心愿,如今终于达成。说来该是古家感谢伯府上下的鼎力相助才是。”
“说得好。”柳婉点头。
心底对这相貌平平的女商首又高看了许多。
古胜楠不知对面的主子在想什么,她迟疑了下。
“夫人,您刚才问属下商队未来的发展,属下是这样想的,如果有可能,属下希望可以重建古家商船队。”
柳婉微微一愣。
她不太懂商队运作,但也知道相对于陆路,水路运输无论是花费的时间还是消耗都要划算得多。
这也是任宁让工部继续开挖运河的原因。
而铁树现在带的古家商队,主要走的是广信到星纪城再到北海关以黑土三郡这条线。
随着华阳郡战事结束,海运重新变得畅通无阻,商队大可以沿着水路北上。
到了苏澜郡后,无论走星澜大运河前往星纪城还是继续北上前往定海码头或北海关都是相当省心省力的。
“这样吧。”好半晌过去,柳婉才开口,“关于复建商船队的事,我现在先口头上答应你,你可以先回去进行筹备。等我回府后与伯爷商量过,再正式通知你。”
萧正和萧纲一直在外作战。
忠勇伯府的事,无论大小几乎都是由她决定。
因此柳婉作的决定通常就代表着忠勇伯府作的决定。
但复建船队耗资巨大,时间也通常以年甚至十年为单位,而且一时半会产生不了效益,柳婉不得不和萧正商量商量。
古胜楠也不意外,郑重地鞠躬行礼。
“谢夫人。”
柳婉点头,沉默了半晌,突然开口。
“其实我之前建议商队能否重新考虑东西线,一是给准备商队更多资源,二则是陛下似乎在定西郡找到纺纱的原料,而且规模巨大。”
古胜楠了然,很快诧异地睁大眼睛。
“夫人,您说的……真是定西郡?”
关于定西郡,古胜楠不敢说了如指掌,但也算来往多次。
那里除了靠近落霞山脉的一小片地域外,其他地方都是气候炎热,土地干旱。
基本上除了落霞山的木材,地下的磐龙石外也就是西凉那边的牛羊值得运输,哪有什么纺纱的原料存在?
然而柳婉却是重重点了点头。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但从宫中传出的消息,似乎的确如此。”
————
皇宫。
御书房。
任宁坐在龙椅上,前面恭恭敬敬站着两人。
他的目光落在左边那位身穿郡守服、长相儒雅的中年人身上。
“任卿家,好久不见。说来爱卿在迷雾郡那种整天雾蒙蒙不见天日的地方已经为官五年有余,身体还好吧?”
任杰,太师府四老爷,也就是迷雾郡现任郡守,或者说任宁之前的“养父”。
他弯腰恭敬行礼。
“谢陛下关怀,迷雾郡如今诸事享通,加上微臣年纪尚轻又一直注意身体勤加锻炼,因此还算得上精力充沛。只要陛下及帝国需要,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哈哈。
任宁笑声朗爽,“那就好,那就好。”
“朕还以为你和以前的郡守一样,身体都呆坏了呢。”
说到这,他顿了顿。
“不过按照惯例,朕该给卿家换个地方为官了。”
“只是如今迷雾到涞谷郡的运河准备开凿,这是条关系到帝国千年国运的河道,交给别人朕也不放心,因此还需要卿家继续在迷雾郡盯上一阵子。”
任杰下意识抬头看了眼左墙上悬挂的巨幅云垂地图。
上面首重描红了新运河的走向。
只要修筑完成,以后帝国东西的人员和物质便可以一河相连,快速运抵落霞山脉以东。
“谢陛下信赖,微臣妥善处理迷雾郡内事务的同时定会与工部一起仔细盯好新运河的修筑,力求为帝国留条畅行千年而无阻的新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