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议论纷纷,言语中固有钦佩,也有掩饰不住的失望。

  楚汉战争的余烬将将落定,对于动辄指挥调动几万、十几万大军的诸元老来说,数以百计的骑兵,听起来简直如儿戏。

  刘季乍喜之下,转念一想,又嗤得笑了出来,满脸的不以为然,

  “三百匹,怕不是好的?可我还嫌少啊。

  这样,等明春来时,我给你凑齐两千匹牝马,全放过境去。”

  他又瘪着嘴道,

  “即便这样,牝马怀胎十一个月方生产,若要等你的马生出一支大军,怕是要把咱们的一把骨头都熬枯了。

  你有所不知,这段时日里,咱们已造出了马镫,兵士们在马上如有神助,可以以一敌百,敌我之势,未必就如前般悬殊,哈哈哈哈。”

  皇帝发了话,俨然给张良在陇西的尝试扣上了个牛身失毛、无关宏旨的盖棺定论,在场诸人登时议论纷纷,连原本面有喜色的夏侯婴也不得不敛起笑意,殿中充满着一片颓丧之气。

  刘肥的一腔热情被当头浇灭,不知所措地哑然无语,张良低头,恭谨地笑而不语,不再作争辩,只乘人不备时悄悄抬眼打量了一下刘季,似乎早有预料。

  吕雉却显得兴致很高,她一面深深颔首,一面温言对刘季说,

  “依我看,三百匹听上去不值什么,但若真训练有素,几百上千精骑,有长枪长戟,能骑善射,倒也不是干不成事。

  陛下莫忘了,匈奴人每次偷袭,只出动区区十几骑,便能把边境戍卫逼得手足无措。”

  她心下暗说,你们在内陆打惯了,自然不懂草原上的精锐骑兵如尖刀般势如破竹的威力。

  只要熟悉地形,那百年后的冠军侯霍去病,初出茅庐,只率了轻勇八百骑,便能斩获首虏,给匈奴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

  ***

  见刘季面上依旧淡淡的,仍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样,吕雉背脊泛起凉意,深知此乃千钧一发之际,稍有不慎,他就会决然走入史书上汉初对待匈奴的万劫不复的歧途,便一时顾不上什么韬光养晦,当机立断厉声道,

  “诸爱卿昔日都是死人堆里闯出来的,各个背着赫赫战功,知兵善战,这是咱们的优势,也是咱们如今的劣势。

  草原的用兵之道,与中土差之千里,陛下当初既已定下了以夷制夷的法子,就不能半途而废,需得贯彻始终,以匈奴人的法子,练出一支中原从未有过的骑兵队伍。

  这注定非一日之功,讲求的就是个从无到有的苦功。

  纵是有了马镫,也得积沙成塔慢慢练就,若总想着一蹴而就,未来是要吃大亏的。”

  她环视一周,忽然唤到刘敬的名号,

  “奉春君,你是堂下诸人中唯一去过匈奴的,你怎么看?”

  刘敬在殿下急得坐立难安,他听刘季这话太过急躁,正踌躇着要不要挺身直言,听皇后点了自己的名字,便不再犹豫,深吸一口气,道,

  “以臣之愚见,匈奴不可贸然击也。

  实边屯垦,训练骑兵,以夷制夷,徐徐图之,方是万全之策。

  陛下,切记戒急用忍啊!”

  “罢了罢了,此事再议,子房一回来,你们就合起伙来扫我的兴,实在不好。”

  刘季似笑非笑地挥挥手,又关切地说,

  “太傅舟车劳顿,想必乏了,先这样吧。

  至于你在西北花了多少银钱,记得去找萧何要,断不会亏了你的,哈哈。”

  “老臣还从陇西带了一批六郡良家子来,虽都年少,但极是勇猛,陛下不亲眼见一见吗?”

  张良不疾不徐地追了一句,似乎未抱什么期待。

  刘季眼睛一翻,笑着说,

  “我今日也累了,一群孩子,能有多大能耐?

  既然皇后如此热衷,那就让皇后替我看看吧。

  对了,记得带上盈儿一同看。

  他整日闷着读书,越来越弱,像个道学先生,全不像我,将来怎么当皇帝掌天下?”

  ***

  张良自陇西与天水各郡搜罗来的良家子们,多半姓李。

  “李氏是当地大姓,郡望时誉颇显,相传陇西李氏的始祖,为秦时的郡守李祟。”

  张良指着一群半大的青葱少年,絮絮叨叨对吕雉介绍道。

  吕雉会心一笑,陇西李氏的祖源,大约没人比她更清楚。

  回想上一世,唐太宗命吏部尚书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氏族志》,要在门阀士族林立的初唐社会中,提高关陇士族的门第,为李氏在高门大族中谋得首位。

  兢兢业业的高士廉奉诏后,本着“退新门,进旧望”的原则,仍将山东士族列为第一等,惹得太宗大为不满,只能向高士廉挑明,让他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高士廉终于领悟了皇帝的意思,便果断将自称陇西李氏之后的李氏皇族,抬为了第一等氏族。

  后来,唐高宗即位,废王立武后,她说服高宗重修《氏族志》为《姓氏录》,终将自己武氏本望也抬为了一等。

  此举与科举的用意一致,实是为了贬抑旧族的力量,培植自己的党羽。至于给娘家抬门第之举,纯属举手之劳。

  对此,当时的缙绅士大夫皆咋舌,认为武后的郡望本不高,借此抬高门第,有辱斯文。一时间物议纷纷,朝野上下颇引为笑谈。

  她表面虽不屑,心中却始终藏着一个大不敬的疑问,想不到,机缘巧合,竟有机会于今日一探究竟。

  吕雉含笑问张良,

  “我有一事不明,还望太傅赐教。

  陇西李氏一支,固是名门望族,但最早只能追溯到秦时的郡守吗?

  不是说,他们的先祖是圣人李耳吗?”

  ***

  “噗——”

  饶张良见多识广,也不禁笑出声来,指着那些少年们说,

  “这是哪里听来的荒谬奇谈,只怕连在场的这些李家娃娃们,也不敢夸下海口,如此攀附。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李耳骑青牛出函谷关,云游四方,相传死于秦国,却与陇西李家没什么干系。”

  果然不出我所料,吕雉抑制不住嘴角得意地上扬,一双美目中隐隐露出讥讽之色,似乎又回到了前世那些争强好胜的时日——

  同样都是攀炎附势,李唐家敢大言不惭地攀上老子,而自己只是给娘家抬了几等,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这口憋了千年的闷气,真算是妥妥地解开了。

  张良自然不了解她一时兴起的意气之争,继续道,

  “不说李耳了,只说李家的始祖,秦国郡守李崇。

  自李崇算起,他们李家已在西北边陲经营了六代,煊煊赫赫,累世军功。”

  “六代?”

  吕雉思索着,有些拿不准,略带犹疑地问那群少年,

  “你们李家诸男中,可有一名叫李广的……孩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最新章节,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