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地处漳浦县西北,与徽县毗壤为邻,此峰不与群山合堰,孤峰独立,两河交汇处,自成险势!其山陡峻清奇,巨石林立,层岩叠障;其景路转峰回,苍松翠柏,古木参天。汛期来临,白龙江之水以滔滔之势飞驰南下,和稍逊其色的漾水河于白龙口交汇,水流湍急,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观,在风水玄学中有“二龙戏珠”一说,因此自古以来便是“众神”的道场。在这里,你会惊奇的发现,佛教与道教并存,各种庙宇兼容:三清、五圣、王母、佛祖、玉帝、菩萨、罗汉、关公……诸神方圣的庙宇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这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所有的信徒不会因为信仰的争执而引发矛盾,更不会因此而发生流血事件。“大道至简”与“佛法普众”的原始道义或许便是如此吧。
这里不光有道士,亦有尼姑,也有和尚。带发修行,往往都是杂居在一起,种些瓜果蔬菜,化缘讨来的供养,佛前的献果,便是他们所食之物。
他们往往是附近乡县看破红尘,绝然出尘的信徒,大都是年老之人,常年居住于此,还愿于诸神。焚香礼佛,叩首揖礼,成为佛最虔诚的守护者。
王有生被劳教的农场其实距离明月山还有五里的路程,他所处的农场位于山腰,地势略微平坦,原先有大片开阔的草坡,现在已经被他们开荒,成了规则不一,大大小小的庄稼地。
王有生在这里已经被劳教了三个月了。手上的皮一层蜕了一层,现在已经成了老茧,像铠甲一样护在掌心。他们每天的劳动其实很简单,就是机械地把山脚的石头一背篓一背篓的从山脚背到山上,又一块块码放在田垅地畔。冬天的石头就像铁块一样,一不小心手便会粘上去,撕一层皮下来。他们用破衣服改制的手套,勉强维持着手不会被弄伤,然而也仅仅是防护被粘上去罢了。冻僵的手早就没有了知觉,石头砸了碰了也没感觉,只是火辣辣的痒。
王有生他们像牲畜一样被人劳役着,只是他少了一副枷锁,一条铁链而已。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言语,只是机械性的从规定好的路线做功。而这只是他们白天的生活,晚上还要学习开会,所谓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对白天表现不好的人的批斗。斗是真斗,不光用口,而是拳脚相加,唾沫随之。被斗者被推开搡去,几个回合下来,已是鼻青脸肿,伤痕累累,苦不堪言。但白天照样上山出工,不然又要被视为无故装病,敌人的花招。
这期间,总有一女子,出现在他们捡石头的河滩,疯疯傻傻的唱着喊着,似乎天地万物在她眼里都是笑话,有时候她也哭,撕心裂肺歇斯底里的哭泣。那女子目光呆滞,穿着尼姑模样的装束,脸很干净,红扑扑的如三月的桃瓣,头发却很凌乱,也许是没人修理的缘故,乱蓬蓬的披在肩上。
“这疯女人又来了,哈哈。”一个不怀好意的声音飘荡在干涸的河滩。
所有的人都停下手头的活,盯着那女子,像是看戏一样,评头论足,他们的眼睛就像探灯,来回扫荡着那女子,目光带有灼伤感。一番满意的戏谑之后,他们又牲口一样驮着石块儿往山上走去。
王有生听人说,这个尼姑是明月山尼姑庵的,至于为什么会疯掉,还是天生的,早已无从可知。父母双亡,山上化缘的老尼姑觉得这孩子可怜,便带回了庵里,可后来他们才发现,这女孩经常无缘无故的大笑,或者长时间盯着某一处发呆,一坐就是一整天。后来,那个收留她的老尼姑去世了,自此以后再也没人去管她,只是给她一碗饭,不至于饿死罢了。
王有生在日记本里,写过一首打油诗,或许是同情这个尼姑的遭际,也或许是一种怜悯罢了,他无力改变什么。
明月山寺一尼姑,二八离家已白头。
日每喃喃艺私语,疯疯癫癫不知羞。
拈花扑云似痴状,木鱼声声钟鼓鸣。
庙堂烟云做缭绕,佛度众生不渡卿。
这里不光有道士,亦有尼姑,也有和尚。带发修行,往往都是杂居在一起,种些瓜果蔬菜,化缘讨来的供养,佛前的献果,便是他们所食之物。
他们往往是附近乡县看破红尘,绝然出尘的信徒,大都是年老之人,常年居住于此,还愿于诸神。焚香礼佛,叩首揖礼,成为佛最虔诚的守护者。
王有生被劳教的农场其实距离明月山还有五里的路程,他所处的农场位于山腰,地势略微平坦,原先有大片开阔的草坡,现在已经被他们开荒,成了规则不一,大大小小的庄稼地。
王有生在这里已经被劳教了三个月了。手上的皮一层蜕了一层,现在已经成了老茧,像铠甲一样护在掌心。他们每天的劳动其实很简单,就是机械地把山脚的石头一背篓一背篓的从山脚背到山上,又一块块码放在田垅地畔。冬天的石头就像铁块一样,一不小心手便会粘上去,撕一层皮下来。他们用破衣服改制的手套,勉强维持着手不会被弄伤,然而也仅仅是防护被粘上去罢了。冻僵的手早就没有了知觉,石头砸了碰了也没感觉,只是火辣辣的痒。
王有生他们像牲畜一样被人劳役着,只是他少了一副枷锁,一条铁链而已。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言语,只是机械性的从规定好的路线做功。而这只是他们白天的生活,晚上还要学习开会,所谓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对白天表现不好的人的批斗。斗是真斗,不光用口,而是拳脚相加,唾沫随之。被斗者被推开搡去,几个回合下来,已是鼻青脸肿,伤痕累累,苦不堪言。但白天照样上山出工,不然又要被视为无故装病,敌人的花招。
这期间,总有一女子,出现在他们捡石头的河滩,疯疯傻傻的唱着喊着,似乎天地万物在她眼里都是笑话,有时候她也哭,撕心裂肺歇斯底里的哭泣。那女子目光呆滞,穿着尼姑模样的装束,脸很干净,红扑扑的如三月的桃瓣,头发却很凌乱,也许是没人修理的缘故,乱蓬蓬的披在肩上。
“这疯女人又来了,哈哈。”一个不怀好意的声音飘荡在干涸的河滩。
所有的人都停下手头的活,盯着那女子,像是看戏一样,评头论足,他们的眼睛就像探灯,来回扫荡着那女子,目光带有灼伤感。一番满意的戏谑之后,他们又牲口一样驮着石块儿往山上走去。
王有生听人说,这个尼姑是明月山尼姑庵的,至于为什么会疯掉,还是天生的,早已无从可知。父母双亡,山上化缘的老尼姑觉得这孩子可怜,便带回了庵里,可后来他们才发现,这女孩经常无缘无故的大笑,或者长时间盯着某一处发呆,一坐就是一整天。后来,那个收留她的老尼姑去世了,自此以后再也没人去管她,只是给她一碗饭,不至于饿死罢了。
王有生在日记本里,写过一首打油诗,或许是同情这个尼姑的遭际,也或许是一种怜悯罢了,他无力改变什么。
明月山寺一尼姑,二八离家已白头。
日每喃喃艺私语,疯疯癫癫不知羞。
拈花扑云似痴状,木鱼声声钟鼓鸣。
庙堂烟云做缭绕,佛度众生不渡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