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势力的许多攻讦,总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共产共妻”可不是什么19世纪的发明,每当身为从属的妇女伸伸腰,站起来大声说话,总是会有铺天盖地的污水泼来。
无非是想要摆脱身为财物的属性,想当个人,却又被泼上种种污水。
什么三从四德、教会法规、沙里亚……统统涌上来。
否决婚姻圣事,并非否决婚姻,这二者不可一概而论。
只不过在教会的语境里,他们往往将这两者强相关起来。
当然,妇女也非是一块铁板,既有身为劳动者的妇女,也有作为统治阶级附属的妇女,两者不可混同。
佐伊是被亚历山德罗斯背走的,毕竟她腿仍旧没好利索。
在他们离开村落不久后,回过头张望,便能见到一小支队伍走进了村落。
远远眺望过去,能看到领头的人骑着马,其身旁大致还有四五个随从。
“那是约安尼斯?”
“约安尼斯?不,那不过是他麾下的一个奴隶打手罢了。”趴着亚历山德罗斯背上佐伊,如此答道。
“他本人是特拉比松城里的大贵族,怎么会因为我的事来这边跑一趟。”
东帝国的贵族与西欧的领主,并非一回事。
在这点上亚历山德罗斯,并不是很清晰明确。
但随着佐伊的解释,他才渐渐有了概念。
旧耶路撒冷时期其实便是比较典型的法兰克人分封体制,当然也没那么传统就是了。
毕竟耶路撒冷王国领主绝嗣的概率太高,由此王室中央掌握大量土地,加上王室自己绝嗣太高,贵族议会又掌握强大的权利,能影响王位……
最后其实变成了非典型的“贵族共和国”。
法兰克人分封体制,是经典的“权责匹配体系”。
君主授予土地给领主,从而换取领主的纳税与服役。
领主将土地授予给骑士,从而换取骑士的纳税与服役。
骑士将土地租佃给自由农,要求自由农跟着他参战。
但拜占庭不是这么整的,拜占庭的很多情况,都更贴合天朝人的经验。
拜占庭封建制度的形成,实质上是中央与地方土地兼并的长期斗争所造成的结果。
土地兼并、央地矛盾……
农兵群体的不断破产,本身就是与农兵体制成型相伴而成的。
只不过往常的时候,许多皇帝会想办法遏制一下,可当帝国到生死存亡危机的时候,就顾不上许多了。
在曼奇科特战役之后,短时间内,帝国近乎失去了对安纳托利亚地区全部土地的控制。
帝国的拯救者阿莱克修斯是带着大批量的军功贵族群体,将帝国从一个衰亡边缘拯救了回来。
由此,当他们进入君士坦丁堡的时候,轻易便取代了原先的官僚家族,一跃成为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
而作为对这些“勋贵”们的赏赐,大片的土地权益,被让渡出去。
这并非是什么封建义务的构架,而是作为一种赏赐存在。
换言之,勋贵们认为那些土地是自己应得的,根本不存在同中央的权责契约。
只存在皇帝作为罗马人保护者对罗马土地的保护义务,不存在地方家族领地对皇帝的尽忠义务。
一群不被限制的大贵族,通过各种方式从帝国手中夺取地产,却又不需要向帝国担负责任,他们甚至以此为荣。
科穆宁家族是其中最大的那个,帝国的税收则依赖于科穆宁家族运转。
在这个时期,拜占庭成了一个贵族联盟的所有物。
正所谓有样学样,一如那些真正的大贵族是居住在君士坦丁堡,通过管家派遣私人仆役管辖地方上的庄园。
在特拉比松这里,由于比较远离君士坦丁堡,也诞生了自己的一套机制。
约安尼斯这样的贵族,住在城中的豪宅,向城外不断兼并土地,派遣私军和管家收取庄园提供的赋税。
“其实真正的基督徒,不是说只剩下我还有马努伊尔,村里其实还有几户,附近其他村也有,村民们原先是不太在乎的……毕竟,大家长久生活在一起。”
“但暴露身份的,只有你。”
“其实也没有,只不过是歪打正着。”
“父亲死了之后,家里生活困顿,今年的时候母亲向修道院借了一笔钱,买来种子请人帮忙春耕,希望秋收的时候能还上。”
“然后呢?”
“巴西尔,也就是马努伊尔的儿子过来帮忙了,他干活很认真,也挺爱笑的。”
“接着?”
“接着,一伙‘突厥人’杀到我家地上,烧了春苗,巴西尔要去阻止,于是便被一刀劈在了脖子上,他血溅了老高。”
“那伙‘突厥人’有抢走什么东西吗?”
“没有。”
亚历山德罗斯背着佐伊,走在雪地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过去那些事。
春耕被耽搁的佐伊母女,自然无力偿还修道院的欠款,她家的田地,也理所当然被修道院拿去了。
纵然田地的总价,其实十几倍于借款,但依旧被对方拿着借款的协议,强令勒索。
佐伊当时对着修道院院长辱骂了许多,对方也是当即一顶异端的帽子扣下来。
当修道院院长勒令佐伊下跪向十字架祈祷,证明自己清白的时候,佐伊拒绝了,她不愿意在那个场景下,隐瞒自己的信仰,违背马努伊尔的教诲。
之后,她的异端女巫身份便被落实,人要送去修道院看管,地也归属给了修道院。
而在修道院里,佐伊身上多了许多青污,人性之恶,赤裸裸展现出来。
那些道貌岸然的修士,能一边指责农民不尊神圣,性生活混乱,一边又亲自实践。
可以说修道院并非什么良善之地,她在那里的生活,其实便与地狱无异。
确实,那些教会,皆是撒旦的造物。
那些华丽的圣像,精美的教堂装潢,清一色全都是魔鬼蛊惑人心之物。
帝国的国教早已堕落成统治者的帮凶。
修士们,皆乃魔鬼的学徒。
正所谓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无论如何,她佐伊,哪怕是死,都不要再去修道院了。
雪飘着,越来越大,将这个污浊尘世染白。
背着女巫的帕拉丁,隐入山中。
帕拉丁向女巫许诺过,当他们再来这里的时候,将会是一支军队,不再是他们只身二人。
“共产共妻”可不是什么19世纪的发明,每当身为从属的妇女伸伸腰,站起来大声说话,总是会有铺天盖地的污水泼来。
无非是想要摆脱身为财物的属性,想当个人,却又被泼上种种污水。
什么三从四德、教会法规、沙里亚……统统涌上来。
否决婚姻圣事,并非否决婚姻,这二者不可一概而论。
只不过在教会的语境里,他们往往将这两者强相关起来。
当然,妇女也非是一块铁板,既有身为劳动者的妇女,也有作为统治阶级附属的妇女,两者不可混同。
佐伊是被亚历山德罗斯背走的,毕竟她腿仍旧没好利索。
在他们离开村落不久后,回过头张望,便能见到一小支队伍走进了村落。
远远眺望过去,能看到领头的人骑着马,其身旁大致还有四五个随从。
“那是约安尼斯?”
“约安尼斯?不,那不过是他麾下的一个奴隶打手罢了。”趴着亚历山德罗斯背上佐伊,如此答道。
“他本人是特拉比松城里的大贵族,怎么会因为我的事来这边跑一趟。”
东帝国的贵族与西欧的领主,并非一回事。
在这点上亚历山德罗斯,并不是很清晰明确。
但随着佐伊的解释,他才渐渐有了概念。
旧耶路撒冷时期其实便是比较典型的法兰克人分封体制,当然也没那么传统就是了。
毕竟耶路撒冷王国领主绝嗣的概率太高,由此王室中央掌握大量土地,加上王室自己绝嗣太高,贵族议会又掌握强大的权利,能影响王位……
最后其实变成了非典型的“贵族共和国”。
法兰克人分封体制,是经典的“权责匹配体系”。
君主授予土地给领主,从而换取领主的纳税与服役。
领主将土地授予给骑士,从而换取骑士的纳税与服役。
骑士将土地租佃给自由农,要求自由农跟着他参战。
但拜占庭不是这么整的,拜占庭的很多情况,都更贴合天朝人的经验。
拜占庭封建制度的形成,实质上是中央与地方土地兼并的长期斗争所造成的结果。
土地兼并、央地矛盾……
农兵群体的不断破产,本身就是与农兵体制成型相伴而成的。
只不过往常的时候,许多皇帝会想办法遏制一下,可当帝国到生死存亡危机的时候,就顾不上许多了。
在曼奇科特战役之后,短时间内,帝国近乎失去了对安纳托利亚地区全部土地的控制。
帝国的拯救者阿莱克修斯是带着大批量的军功贵族群体,将帝国从一个衰亡边缘拯救了回来。
由此,当他们进入君士坦丁堡的时候,轻易便取代了原先的官僚家族,一跃成为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
而作为对这些“勋贵”们的赏赐,大片的土地权益,被让渡出去。
这并非是什么封建义务的构架,而是作为一种赏赐存在。
换言之,勋贵们认为那些土地是自己应得的,根本不存在同中央的权责契约。
只存在皇帝作为罗马人保护者对罗马土地的保护义务,不存在地方家族领地对皇帝的尽忠义务。
一群不被限制的大贵族,通过各种方式从帝国手中夺取地产,却又不需要向帝国担负责任,他们甚至以此为荣。
科穆宁家族是其中最大的那个,帝国的税收则依赖于科穆宁家族运转。
在这个时期,拜占庭成了一个贵族联盟的所有物。
正所谓有样学样,一如那些真正的大贵族是居住在君士坦丁堡,通过管家派遣私人仆役管辖地方上的庄园。
在特拉比松这里,由于比较远离君士坦丁堡,也诞生了自己的一套机制。
约安尼斯这样的贵族,住在城中的豪宅,向城外不断兼并土地,派遣私军和管家收取庄园提供的赋税。
“其实真正的基督徒,不是说只剩下我还有马努伊尔,村里其实还有几户,附近其他村也有,村民们原先是不太在乎的……毕竟,大家长久生活在一起。”
“但暴露身份的,只有你。”
“其实也没有,只不过是歪打正着。”
“父亲死了之后,家里生活困顿,今年的时候母亲向修道院借了一笔钱,买来种子请人帮忙春耕,希望秋收的时候能还上。”
“然后呢?”
“巴西尔,也就是马努伊尔的儿子过来帮忙了,他干活很认真,也挺爱笑的。”
“接着?”
“接着,一伙‘突厥人’杀到我家地上,烧了春苗,巴西尔要去阻止,于是便被一刀劈在了脖子上,他血溅了老高。”
“那伙‘突厥人’有抢走什么东西吗?”
“没有。”
亚历山德罗斯背着佐伊,走在雪地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过去那些事。
春耕被耽搁的佐伊母女,自然无力偿还修道院的欠款,她家的田地,也理所当然被修道院拿去了。
纵然田地的总价,其实十几倍于借款,但依旧被对方拿着借款的协议,强令勒索。
佐伊当时对着修道院院长辱骂了许多,对方也是当即一顶异端的帽子扣下来。
当修道院院长勒令佐伊下跪向十字架祈祷,证明自己清白的时候,佐伊拒绝了,她不愿意在那个场景下,隐瞒自己的信仰,违背马努伊尔的教诲。
之后,她的异端女巫身份便被落实,人要送去修道院看管,地也归属给了修道院。
而在修道院里,佐伊身上多了许多青污,人性之恶,赤裸裸展现出来。
那些道貌岸然的修士,能一边指责农民不尊神圣,性生活混乱,一边又亲自实践。
可以说修道院并非什么良善之地,她在那里的生活,其实便与地狱无异。
确实,那些教会,皆是撒旦的造物。
那些华丽的圣像,精美的教堂装潢,清一色全都是魔鬼蛊惑人心之物。
帝国的国教早已堕落成统治者的帮凶。
修士们,皆乃魔鬼的学徒。
正所谓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无论如何,她佐伊,哪怕是死,都不要再去修道院了。
雪飘着,越来越大,将这个污浊尘世染白。
背着女巫的帕拉丁,隐入山中。
帕拉丁向女巫许诺过,当他们再来这里的时候,将会是一支军队,不再是他们只身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