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雨水小了些,但天空依旧阴沉沉的,厚厚的云厚像个盖笼罩着整个大地盖子,似乎要将所有一切封锁在其中困死、饿死。
大约30架德军福克三翼机出现在勒弗朗索瓦地区上空,它们红色的机身像一团火焰,又像一团红色的云朵,在空中滚滚而来。
那是德军大名鼎鼎的第11狩猎中队,指挥官是战绩彪炳的里希特霍芬中尉。
初时中队只有里希特霍芬一人将战机涂成红色,他认为这样可以使地面上的友军便于识别以防止误击。
“我最担心的是自己人。”里希特霍芬一脸自信:“我从不担心敌人发现我,他们不过是我的猎物,进攻的后果不过是飞蛾扑火。”
之后他的部下也纷纷效仿。
在里希特霍芬打下31架敌机后,其它德军飞行员也开始把自己的战机涂成红色,他们认为这是幸运色。
(上图为里希特霍芬,他创下了一战最高击坠纪录,一共击落了80架敌机)
里希特霍芬瞄了一眼高度表,指针指在5100米。
这已接近福克的最大飞行高度。
确切的说不是最大飞行高度,三翼机在测试中飞到了6100米。
但三翼机依靠的是更多的翼展面积给予的优秀的转弯和爬升性能,它到了高空空气稀薄的地方,翼展面积非但不能成为加分项反而会成为累赘。
因此,明智的飞行员会在5000米飞行,俯冲加速后在3000米左右与敌人作战。
否则,三翼机相比“骆驼”战机毫无优势。
幸运的是敌人不知道这些,否则他们只需要保持高度就能占据不败之地。
没有目标,没有威胁,什么也没有,周围白茫茫的一片。
如果不是迎面吹来的风雨,里希特霍芬甚至怀疑自己的飞机都是静止的。
考虑了一会儿,里希特霍芬高举右手朝两侧比了一个手势,率先驾驶战机降低高度。
高度表指针缓缓下调。
4000米,3000米,2000米……
终于,里希特霍芬看到了默兹河。
跟他猜测的一样,机群正在默兹河上方。
迟疑了一会儿,里希特霍芬举手往前一挥,驾驶着战斗机越过默兹河。
他能感受到部下吃惊的目光。
这段时间他们保持足够谨慎,虽说他们打败了英国航空兵,但那是“英国航空兵”,且大多战机都是在地面被摧毁的。
没人知道夏尔航空队的实力,尽管法军跟英军用的是同一款战斗机。
现在。
跨过默兹河,就代表终于到了向夏尔的航空队发起挑战争夺制空权的时候。
机群在里希特霍芬的指挥下再次爬升到了5000米。
他的目标是比藏西机场。
如果夏尔没有准备的话,一仗就能决定胜负,就像对付英国人一样。
忽然,一个模糊的“骆驼”战斗机的身影闯进里希特霍芬的视线。
他驾驶着飞机熟练的一翻身,倒挂着观察着下方的情况。
他看清了,一共4架“骆驼”,它们在雨雾中飞行若隐若现,高度在4000米左右,看起来像是巡逻队。
里希特霍芬赶忙摆正飞行姿态,用手势将目标情况传给两侧的部下。
部下点了点头,分出第一飞行小队12架战机朝目标位置俯冲下去。
里希特霍芬带着其它战机在高位观战。
他不希望对方逃走一架战机,因为那会让比藏西机场做好迎战准备。
然而,下一秒他就发现自己错了。
就在第一飞行小队与目标陷入激战时,里希特霍芬忽然感觉到头顶晃过几道淡淡的光影。
光影很轻很模糊,你几乎无法看到它的存在,只有一点若有若无的感觉,类似第六感。
这很明显是里希特霍芬独有的本领,因为他的部下毫无察觉。
“去他妈的!”里希特霍芬心下暗骂:“我们上当了,那4架‘骆驼’是诱饵,敌人的主力藏在更高的云层里,就等着自己分兵作战!”
里希特霍芬来不及下令,马上掉转机头朝敌人方向爬升,并做着左右无规律的机动。
这会出乎敌人意料之外,而且两机相向而行射击窗口会很短,哪怕敌人飞行员处在有利的位置上也很难反应过来命中目标。
果然,子弹“哒哒哒”的周边带出一道道弹线,但就是没能命中里希特霍芬的座机,不久一个黑影“吼叫”着与他错身而过,两机差点就撞在一起。
他的部下就没那么幸运了。
2架三翼机当场被打断了机翼在空中解体,还有3架不知是什么地方被命中,失去了平衡一头往地面栽去。
那一刻,里希特霍芬意识到这次任务失败了。
他变更了目标:尽可能带着部下回去。
战机在他的操作下在空中翻了一个筋斗重新俯冲下去。
这时里希特霍芬吃惊的发现自己面对的是另一款战机:它虽然与“骆驼”极为相似,但机身更修长且机翼更大,发动机的轰鸣声也不一样了。
“不!”里希特霍芬发出一声哀叫:“这是夏尔的新型战机,我们要完蛋了!”
像里希特霍芬这样的高手,一眼就能根据新款战机的“不同”猜到它的性能。
更大的翼展意味着它更灵活、有更小的转弯半径,就像三翼机一样。
发动机轰鸣声更有力,说明换了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因此动力更足速度更快。
它的性能将全面碾压福克三翼机,里希特霍芬判断,就像之前“骆驼”占据绝对制空权一样。
果然,一架架红色的三翼机在他面前被击坠击毁,毫无还手之力。
里希特霍芬艰难的咽了下口水,再次变更了目标:各自安好吧,先生们,能活着回去就是胜利!
这时,身后一个影子从云层俯冲下来吊住他的尾巴。
里希特霍芬赶忙驾驶着战机全速俯冲,他连规避子弹的动作都不敢做,他担心这会使自己速度不够再也逃不出去。
高度表指针像断了似的往下掉,2000米、1000米,500米……
里希特霍芬猛地将飞机拉起,机腹几乎贴着地面滑行,最后才堪堪被拉起。
“轰”身后传来一声爆炸。
敌机速度更快更不易拉起,坠毁是必然的。
大约30架德军福克三翼机出现在勒弗朗索瓦地区上空,它们红色的机身像一团火焰,又像一团红色的云朵,在空中滚滚而来。
那是德军大名鼎鼎的第11狩猎中队,指挥官是战绩彪炳的里希特霍芬中尉。
初时中队只有里希特霍芬一人将战机涂成红色,他认为这样可以使地面上的友军便于识别以防止误击。
“我最担心的是自己人。”里希特霍芬一脸自信:“我从不担心敌人发现我,他们不过是我的猎物,进攻的后果不过是飞蛾扑火。”
之后他的部下也纷纷效仿。
在里希特霍芬打下31架敌机后,其它德军飞行员也开始把自己的战机涂成红色,他们认为这是幸运色。
(上图为里希特霍芬,他创下了一战最高击坠纪录,一共击落了80架敌机)
里希特霍芬瞄了一眼高度表,指针指在5100米。
这已接近福克的最大飞行高度。
确切的说不是最大飞行高度,三翼机在测试中飞到了6100米。
但三翼机依靠的是更多的翼展面积给予的优秀的转弯和爬升性能,它到了高空空气稀薄的地方,翼展面积非但不能成为加分项反而会成为累赘。
因此,明智的飞行员会在5000米飞行,俯冲加速后在3000米左右与敌人作战。
否则,三翼机相比“骆驼”战机毫无优势。
幸运的是敌人不知道这些,否则他们只需要保持高度就能占据不败之地。
没有目标,没有威胁,什么也没有,周围白茫茫的一片。
如果不是迎面吹来的风雨,里希特霍芬甚至怀疑自己的飞机都是静止的。
考虑了一会儿,里希特霍芬高举右手朝两侧比了一个手势,率先驾驶战机降低高度。
高度表指针缓缓下调。
4000米,3000米,2000米……
终于,里希特霍芬看到了默兹河。
跟他猜测的一样,机群正在默兹河上方。
迟疑了一会儿,里希特霍芬举手往前一挥,驾驶着战斗机越过默兹河。
他能感受到部下吃惊的目光。
这段时间他们保持足够谨慎,虽说他们打败了英国航空兵,但那是“英国航空兵”,且大多战机都是在地面被摧毁的。
没人知道夏尔航空队的实力,尽管法军跟英军用的是同一款战斗机。
现在。
跨过默兹河,就代表终于到了向夏尔的航空队发起挑战争夺制空权的时候。
机群在里希特霍芬的指挥下再次爬升到了5000米。
他的目标是比藏西机场。
如果夏尔没有准备的话,一仗就能决定胜负,就像对付英国人一样。
忽然,一个模糊的“骆驼”战斗机的身影闯进里希特霍芬的视线。
他驾驶着飞机熟练的一翻身,倒挂着观察着下方的情况。
他看清了,一共4架“骆驼”,它们在雨雾中飞行若隐若现,高度在4000米左右,看起来像是巡逻队。
里希特霍芬赶忙摆正飞行姿态,用手势将目标情况传给两侧的部下。
部下点了点头,分出第一飞行小队12架战机朝目标位置俯冲下去。
里希特霍芬带着其它战机在高位观战。
他不希望对方逃走一架战机,因为那会让比藏西机场做好迎战准备。
然而,下一秒他就发现自己错了。
就在第一飞行小队与目标陷入激战时,里希特霍芬忽然感觉到头顶晃过几道淡淡的光影。
光影很轻很模糊,你几乎无法看到它的存在,只有一点若有若无的感觉,类似第六感。
这很明显是里希特霍芬独有的本领,因为他的部下毫无察觉。
“去他妈的!”里希特霍芬心下暗骂:“我们上当了,那4架‘骆驼’是诱饵,敌人的主力藏在更高的云层里,就等着自己分兵作战!”
里希特霍芬来不及下令,马上掉转机头朝敌人方向爬升,并做着左右无规律的机动。
这会出乎敌人意料之外,而且两机相向而行射击窗口会很短,哪怕敌人飞行员处在有利的位置上也很难反应过来命中目标。
果然,子弹“哒哒哒”的周边带出一道道弹线,但就是没能命中里希特霍芬的座机,不久一个黑影“吼叫”着与他错身而过,两机差点就撞在一起。
他的部下就没那么幸运了。
2架三翼机当场被打断了机翼在空中解体,还有3架不知是什么地方被命中,失去了平衡一头往地面栽去。
那一刻,里希特霍芬意识到这次任务失败了。
他变更了目标:尽可能带着部下回去。
战机在他的操作下在空中翻了一个筋斗重新俯冲下去。
这时里希特霍芬吃惊的发现自己面对的是另一款战机:它虽然与“骆驼”极为相似,但机身更修长且机翼更大,发动机的轰鸣声也不一样了。
“不!”里希特霍芬发出一声哀叫:“这是夏尔的新型战机,我们要完蛋了!”
像里希特霍芬这样的高手,一眼就能根据新款战机的“不同”猜到它的性能。
更大的翼展意味着它更灵活、有更小的转弯半径,就像三翼机一样。
发动机轰鸣声更有力,说明换了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因此动力更足速度更快。
它的性能将全面碾压福克三翼机,里希特霍芬判断,就像之前“骆驼”占据绝对制空权一样。
果然,一架架红色的三翼机在他面前被击坠击毁,毫无还手之力。
里希特霍芬艰难的咽了下口水,再次变更了目标:各自安好吧,先生们,能活着回去就是胜利!
这时,身后一个影子从云层俯冲下来吊住他的尾巴。
里希特霍芬赶忙驾驶着战机全速俯冲,他连规避子弹的动作都不敢做,他担心这会使自己速度不够再也逃不出去。
高度表指针像断了似的往下掉,2000米、1000米,500米……
里希特霍芬猛地将飞机拉起,机腹几乎贴着地面滑行,最后才堪堪被拉起。
“轰”身后传来一声爆炸。
敌机速度更快更不易拉起,坠毁是必然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最新章节,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最新章节,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