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边,阿兰部落。
正燃烧着熊熊烈火。
地面上横七竖八的躺满了被血洗的部落勇士与牧民,而他们的首领则被马超一枪钉在了部落中央的图腾柱上,鲜血顺着古老的木纹蜿蜒而下。
“圣主天命昭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马超银枪一挑,阿兰首领的头颅高高飞起,落入熊熊篝火之中。
“从今日起,尔等皆为圣主臣民,大汉臣属!谁敢不从——”
“杀无赦!”
这句话既是对阿兰部落的宣告,也是对整个里海沿岸周边游牧部落的警告。
在羌人部落环境下成长的马超很清楚这些蛮族的秉性。
他们作为外来者,唯有亮明尖刀,才能让这些桀骜不驯的草原民族知道厉害,认清形势。
果然,在马超雷霆手段的震慑下,剩余的部落纷纷派出使者,献上牛羊马匹以示臣服。短短半月间,里海东岸的游牧部落尽数归顺,汉军的势力范围一举拓展至里海沿岸。
而与此同时,赵云则率领另一支偏师南下,沿着科佩特山脉东麓扫荡安息残军。他的部队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了数个安息据点,将那些试图负隅顽抗的守军尽数击溃。
在行军途中,赵云还意外解救了一批被安息人掳掠的西域胡商,这些人多为粟特人,世代往来安息和西域之间经商,而安息与大汉开战后,他们便成了安息人泄愤的对象,家产被抄没不说,还全家沦为奴隶,被关押在各边境要塞中充当苦力。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
“我等愿为将军向导!”
重获自由的商人们感激涕零,主动提出要为汉军充当向导,提供当地情报。
有了这些熟悉地形的向导协助,赵云的进军更加顺利。他很快便与巴赫拉姆的安息绿营军会师于尼萨城下,完成了对这座安息古都的合围.
本来这是他的打算没错了,但让赵云没想到的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蛮夷将军,竟然真的靠自己一个人完成了对尼萨城的攻略。
尼萨城。
约定期限的第九日,也即是赵云的先锋军刚刚赶到尼萨城下的时候。
只见尼萨城头已飘扬着汉军的赤色旗帜,城门大开,巴赫拉姆率领安息绿营列队相迎。这位亚美尼亚雄狮一身戎装,铠甲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却精神抖擞地向赵云拱手:
“赵将军来迟一步,末将幸不辱命,已于今晨攻破此城!“
“哦?“
赵云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位胡须上仍挂着血迹的中年将军,抱了抱拳,随即略有感慨的对身边人小声说:
“听闻这尼萨城乃是安息人龙兴故都,没想到竟被这位降将如此轻易攻破“
副将李基低声道:“将军有所不知,这巴赫拉姆在安息军中素有威名,曾以三万偏师击退罗马大军。如今他率旧部攻城,城中守军多是昔日同袍,自然事半功倍。“
这其实倒也不全是如此。
毕竟这尼萨城对于安息人极为重要,沃洛加西斯六世虽然登基之后就仓促撤离,但他也不敢背上放弃祖庭的骂名,在此地留下了两万守军,加强防守,希望尽可能拖延汉军进兵时间,为后方集结支援做好准备。
这也并非狂妄,只因如今已是一月初雪,中亚的深冬正在逐渐逼近。
自古行军打仗,补给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汉军劳师远征,虽然拿下了木鹿城据点,收缴了他们不少粮草,但冬季转运不便,还要支撑三路大军,补给压力也不可谓不重。
而安息人则背靠本土,虽然失去了东部行省,但伊朗高原和波斯湾沿岸的经济腹地仍然未被战火波及。
只要他们能漂亮的打上几场防守战,利用尼萨城的坚城和科佩特山脉的有利地形阻击汉兵,打几场漂亮的防御战,那么就一定可以延缓甚至阻止汉军的脚步。
但巴赫拉姆的闪电攻势却彻底粉碎了这个计划。
原来,巴赫拉姆深知自己初降之身急需战功证明,便采取了极为大胆的战术。
他亲率六千安息绿营精锐,与于夫罗的匈奴骑兵先锋一起,昼夜兼程奔袭尼萨城。
他们按照之前探得的情报,一夜之间封锁了尼萨城周边的通道,使其完全孤立。
同时,巴赫拉姆本人更是打着自己和圣主苏曜的旗号,对城内守军进行分化劝降。
城上守军本就因新王西撤而军心涣散,又见来者是昔日威名赫赫的巴赫拉姆将军,在对前途未知恐惧的压力下,虽然守将亲自督战,严防死守,但还是很多人的军心都被动摇。
而巴赫拉姆立刻抓住战机,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发动攻城。
从鲁肃那里求来的火药在此战中再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巴赫拉姆通过集中引爆,炸毁了尼萨城的东门,然后大军蜂拥而入,与城内守军展开血战争夺。
短短两日时间,尼萨城的外城便告沦陷。
本来,外城沦陷后内城的投降就该水到渠成。
可巴赫拉姆等人意外的是,内城守将竟是沃洛加西斯六世的亲弟,这位亲王宁死不降,将城中所有能战之人尽数集结于内城,凭借高耸的城墙和坚固的防御工事负隅顽抗,还放言要与城池共存亡。
携带的火药数量有限,为了攻破外城已经完全用光。
而这时的时间距离他的十日之约也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天。
“巴赫拉姆将军,暂时先让你的儿郎们停止攻击吧。”
于夫罗单于劝说:“斥候来报,明天我们赵云将军的先锋就能抵达此地。”
“到时候区区内城几千残兵,焉能是我大汉天兵的对手?”
“不!”
巴赫拉姆断然拒绝,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我既已立下军令状,岂能假手他人?若连区区内城都拿不下,我还有何颜面去见圣主?”
说罢,他猛地拔出弯刀,在掌心划出一道血痕,对全军下令:“传我将令!全军休整半日,今夜三更,随我踏平内城!”
血誓一出,安息绿营将士无不热血沸腾。这些昔日的安息老兵,如今在新主麾下重拾战心,纷纷拍着胸脯请战。于夫罗见他意已决,便不再劝阻,只是调拨五百匈奴骑射手配合攻城。
当夜三更,月黑风高。
绿营军趁着守军疲惫之际,利用白天拆除外城房屋建造的云梯等攻城器械对内城发动了猛攻。
巴赫拉姆更是亲自挑选三百死士,借着夜色掩护,从城墙最陡峭的西北角发起突袭。
只见身披三层重甲,第一个攀上云梯,挥舞铁锤在箭雨与滚石的夹击中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
当黎明第一缕阳光洒在尼萨城头时,巴赫拉姆浑身浴血的身影已经站在了内城的最高处。他手中提着的,正是那位宁死不降的亲王的头颅。
“将军威武!”
“圣主万岁!”
“万王之王万岁!”
随着亲王的战死,内城守军彻底崩溃,纷纷弃械投降。巴赫拉姆命人打开城门,迎于夫罗的匈奴骑兵入城,迅速控制了局面。
至此,尼萨城之战也以汉军的辉煌大胜告终。
此战绿营军以三千余人的伤亡大破两万守军,仅斩获首级就已经足足上万。
尼萨城中血流成河,八千余守兵尽数归降,补充进绿营军的队伍,将其规模提高到了三万五千人之数。
不过更重要的是,尼萨城,这座安息帝国的龙兴之地陷落,彻底动摇了安息人的抵抗意志。
当消息传出后,安息东部诸省纷纷望风而降,科佩特山脉以东的土地——尽数归汉!
正燃烧着熊熊烈火。
地面上横七竖八的躺满了被血洗的部落勇士与牧民,而他们的首领则被马超一枪钉在了部落中央的图腾柱上,鲜血顺着古老的木纹蜿蜒而下。
“圣主天命昭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马超银枪一挑,阿兰首领的头颅高高飞起,落入熊熊篝火之中。
“从今日起,尔等皆为圣主臣民,大汉臣属!谁敢不从——”
“杀无赦!”
这句话既是对阿兰部落的宣告,也是对整个里海沿岸周边游牧部落的警告。
在羌人部落环境下成长的马超很清楚这些蛮族的秉性。
他们作为外来者,唯有亮明尖刀,才能让这些桀骜不驯的草原民族知道厉害,认清形势。
果然,在马超雷霆手段的震慑下,剩余的部落纷纷派出使者,献上牛羊马匹以示臣服。短短半月间,里海东岸的游牧部落尽数归顺,汉军的势力范围一举拓展至里海沿岸。
而与此同时,赵云则率领另一支偏师南下,沿着科佩特山脉东麓扫荡安息残军。他的部队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了数个安息据点,将那些试图负隅顽抗的守军尽数击溃。
在行军途中,赵云还意外解救了一批被安息人掳掠的西域胡商,这些人多为粟特人,世代往来安息和西域之间经商,而安息与大汉开战后,他们便成了安息人泄愤的对象,家产被抄没不说,还全家沦为奴隶,被关押在各边境要塞中充当苦力。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
“我等愿为将军向导!”
重获自由的商人们感激涕零,主动提出要为汉军充当向导,提供当地情报。
有了这些熟悉地形的向导协助,赵云的进军更加顺利。他很快便与巴赫拉姆的安息绿营军会师于尼萨城下,完成了对这座安息古都的合围.
本来这是他的打算没错了,但让赵云没想到的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蛮夷将军,竟然真的靠自己一个人完成了对尼萨城的攻略。
尼萨城。
约定期限的第九日,也即是赵云的先锋军刚刚赶到尼萨城下的时候。
只见尼萨城头已飘扬着汉军的赤色旗帜,城门大开,巴赫拉姆率领安息绿营列队相迎。这位亚美尼亚雄狮一身戎装,铠甲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却精神抖擞地向赵云拱手:
“赵将军来迟一步,末将幸不辱命,已于今晨攻破此城!“
“哦?“
赵云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位胡须上仍挂着血迹的中年将军,抱了抱拳,随即略有感慨的对身边人小声说:
“听闻这尼萨城乃是安息人龙兴故都,没想到竟被这位降将如此轻易攻破“
副将李基低声道:“将军有所不知,这巴赫拉姆在安息军中素有威名,曾以三万偏师击退罗马大军。如今他率旧部攻城,城中守军多是昔日同袍,自然事半功倍。“
这其实倒也不全是如此。
毕竟这尼萨城对于安息人极为重要,沃洛加西斯六世虽然登基之后就仓促撤离,但他也不敢背上放弃祖庭的骂名,在此地留下了两万守军,加强防守,希望尽可能拖延汉军进兵时间,为后方集结支援做好准备。
这也并非狂妄,只因如今已是一月初雪,中亚的深冬正在逐渐逼近。
自古行军打仗,补给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汉军劳师远征,虽然拿下了木鹿城据点,收缴了他们不少粮草,但冬季转运不便,还要支撑三路大军,补给压力也不可谓不重。
而安息人则背靠本土,虽然失去了东部行省,但伊朗高原和波斯湾沿岸的经济腹地仍然未被战火波及。
只要他们能漂亮的打上几场防守战,利用尼萨城的坚城和科佩特山脉的有利地形阻击汉兵,打几场漂亮的防御战,那么就一定可以延缓甚至阻止汉军的脚步。
但巴赫拉姆的闪电攻势却彻底粉碎了这个计划。
原来,巴赫拉姆深知自己初降之身急需战功证明,便采取了极为大胆的战术。
他亲率六千安息绿营精锐,与于夫罗的匈奴骑兵先锋一起,昼夜兼程奔袭尼萨城。
他们按照之前探得的情报,一夜之间封锁了尼萨城周边的通道,使其完全孤立。
同时,巴赫拉姆本人更是打着自己和圣主苏曜的旗号,对城内守军进行分化劝降。
城上守军本就因新王西撤而军心涣散,又见来者是昔日威名赫赫的巴赫拉姆将军,在对前途未知恐惧的压力下,虽然守将亲自督战,严防死守,但还是很多人的军心都被动摇。
而巴赫拉姆立刻抓住战机,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发动攻城。
从鲁肃那里求来的火药在此战中再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巴赫拉姆通过集中引爆,炸毁了尼萨城的东门,然后大军蜂拥而入,与城内守军展开血战争夺。
短短两日时间,尼萨城的外城便告沦陷。
本来,外城沦陷后内城的投降就该水到渠成。
可巴赫拉姆等人意外的是,内城守将竟是沃洛加西斯六世的亲弟,这位亲王宁死不降,将城中所有能战之人尽数集结于内城,凭借高耸的城墙和坚固的防御工事负隅顽抗,还放言要与城池共存亡。
携带的火药数量有限,为了攻破外城已经完全用光。
而这时的时间距离他的十日之约也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天。
“巴赫拉姆将军,暂时先让你的儿郎们停止攻击吧。”
于夫罗单于劝说:“斥候来报,明天我们赵云将军的先锋就能抵达此地。”
“到时候区区内城几千残兵,焉能是我大汉天兵的对手?”
“不!”
巴赫拉姆断然拒绝,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我既已立下军令状,岂能假手他人?若连区区内城都拿不下,我还有何颜面去见圣主?”
说罢,他猛地拔出弯刀,在掌心划出一道血痕,对全军下令:“传我将令!全军休整半日,今夜三更,随我踏平内城!”
血誓一出,安息绿营将士无不热血沸腾。这些昔日的安息老兵,如今在新主麾下重拾战心,纷纷拍着胸脯请战。于夫罗见他意已决,便不再劝阻,只是调拨五百匈奴骑射手配合攻城。
当夜三更,月黑风高。
绿营军趁着守军疲惫之际,利用白天拆除外城房屋建造的云梯等攻城器械对内城发动了猛攻。
巴赫拉姆更是亲自挑选三百死士,借着夜色掩护,从城墙最陡峭的西北角发起突袭。
只见身披三层重甲,第一个攀上云梯,挥舞铁锤在箭雨与滚石的夹击中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
当黎明第一缕阳光洒在尼萨城头时,巴赫拉姆浑身浴血的身影已经站在了内城的最高处。他手中提着的,正是那位宁死不降的亲王的头颅。
“将军威武!”
“圣主万岁!”
“万王之王万岁!”
随着亲王的战死,内城守军彻底崩溃,纷纷弃械投降。巴赫拉姆命人打开城门,迎于夫罗的匈奴骑兵入城,迅速控制了局面。
至此,尼萨城之战也以汉军的辉煌大胜告终。
此战绿营军以三千余人的伤亡大破两万守军,仅斩获首级就已经足足上万。
尼萨城中血流成河,八千余守兵尽数归降,补充进绿营军的队伍,将其规模提高到了三万五千人之数。
不过更重要的是,尼萨城,这座安息帝国的龙兴之地陷落,彻底动摇了安息人的抵抗意志。
当消息传出后,安息东部诸省纷纷望风而降,科佩特山脉以东的土地——尽数归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最新章节,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最新章节,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