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隆帝嘴上说着可笑,脸上殊无笑意。

  此时,大殿之上,文武百官,无不心惊胆颤,瑟瑟发抖。

  尤其是兵部的官员,更是站立不稳,不由跪倒在了地上。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恶劣了。

  大夏火器营制造出的手榴弹,大夏各军还不曾分配呢。

  如今倒是先一步出现在满清军中,并且还在战场上,用到了大夏自己的军队身上。

  这可是通敌卖国的罪名,其下场便是比之卖国,也是不遑多让。

  此事一出,兵部的人,必然要倒霉了,这一次只怕要落得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下场。

  此时,寇相站出来说道:“秦相,老夫记得,当初让冠军侯献出手榴弹图纸,便是你一力主张。”

  “如今冠军侯军中出现火器燧发枪,你同样又站出来,让冠军侯献出图纸,并且还恶意中伤冠军侯。”

  “若不是这一次满清使用手榴弹的时候,出现了哑弹,只怕我大夏上下,仍然被蒙在鼓里。”

  “只怕燧发枪,用不多久,也会在满清军中出现了吧?”

  “秦相还真是忠心耿耿啊,只不过,也不知你忠心的对象,究竟是我大夏的君王,还是满清的君王呢?”

  初一百年,十五点灯。

  方才秦相恶意中伤贾琮,做了初一,如今寇相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做了十五。

  更何况,这件事情,秦相的嫌疑本来就很大。

  如果说秦相恶意中伤贾琮,用的是莫须有的罪名的话。

  那么现在,寇相反击秦相,可就不仅仅是莫须有了。

  寇相的反击,相当恶毒。

  秦相不由又惊又怒,他忍不住沉声说道:“姓寇的,你放肆!”

  “你身为相国,怎可如此信口雌黄,无端构陷?”

  寇相嘿嘿一笑说道:“秦相养气功夫,无人能及,此时却是气急败坏,莫非是被老夫一言说中而恼羞成怒不成?”

  “方才秦相便是如此构陷冠军侯的,老夫也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秦相还要说话,永隆帝则是沉着脸,猛地拍了一下御案。

  殿内百官,顿时不敢言语。

  永隆帝冷笑道:“兵部尚书,这件事情,不知你该作何解释呢?”

  兵部尚书丁磊,跪在地上,老泪纵横,他双手摘下官帽,缓缓放在地上。

  然后说道:“启禀陛下,此皆老臣失察之罪,老臣罪该万死,任凭陛下处罚!”

  此事发生的太急,太仓促,完全没给兵部任何反应的功夫。

  而火器营的手榴弹能够流出,并且能够送到满清手中。

  其中必然不会只是火器营几个匠人就能做到的。

  甚至,都不是兵部一两个官员能够做到的。

  这件事情,即便兵部尚书没有参与,但是这个失察之罪,还真是实打实的逃脱不了。

  听到丁磊的话,永隆帝脸上,不由露出厌恶之色。

  他不由说道:“你是罪该万死,身为兵部尚书,发生如此恶劣的事情,你竟是被瞒在了鼓里,你这兵部尚书,也算无能。”

  “来人,将他押下去,打入大牢,等待审判。”

  “是,陛下。”

  很快,便有御前侍卫上前,将兵部尚书拖了下去。

  而接下来,永隆帝又命寇相亲自挂帅,彻查此事。

  兵部,本来被秦相经营成了铁板一块,水泼不透。

  永隆帝一直想往兵部安插钉子,都未能成功。

  如今借着这件事情,倒是可以清洗兵部,从容安插人手进去了。

  而掌控了兵部,也会让永隆帝对朝堂的掌控力,更进一步。

  因此,手榴弹外泄事情,对永隆帝来说,倒并非全是坏事。

  不过这件事情对兵部来说,就无疑是灭顶之灾了。

  随着寇相调查的展开,一个个兵部官员被抓了起来。

  这倒并非是寇相构陷,也并非全部都和手榴弹倒卖一案有关。

  实在是兵部官员,本身身上不干净,哪里经得起调查。

  若不是怕大肆抓捕官员,会引起朝堂动荡。

  只怕整个兵部大小官员,会全部被抓捕殆尽。

  ……

  数日之后,大夏月报再次发布。

  而笑傲江湖接替射雕,再次成为全民焦点。

  而大夏月报上面的一篇文章,也让无数百姓,都啧啧称奇不已。

  原来这篇文章写的,正是贾环立功,贾琮因为他是贾家子弟,非但没有优待,反而对他刻意打压的事情。

  并且就连最后贾环跪了一整夜的事情,也都一笔不拉的写了出来。

  看到这篇文章,或者说听到这个故事的百姓,无不对冠军侯越加钦佩。

  怪不得冠军侯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便是满清八旗军,在冠军侯面前,也毫无还手之力。

  原来都是因为冠军侯赏罚分明,军纪严明的缘故啊。

  只是,冠军侯对自己的族弟,未免忒严苛了些。

  因为这件小故事,让贾琮在大夏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更上层楼。

  只是,有人听到这个故事,则是被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这个人,赫然便是贾环的亲妈赵姨娘。

  赵姨娘虽然虎,倒也不傻,她不敢在外面多说什么。

  但是在自家院子里,则是再也忍耐不住。

  “那个万人嫌的小畜生,如今一步步爬上高位,越发不把人看在眼里了。”

  “环儿还是你嫡亲的叔伯兄弟,你便是多看护他一些,别人谁还敢多说什么不成?”

  “这个小畜生,非但不念及兄弟之情,竟还刻意打压,还罚环儿在外面跪了整整一夜,真真是个白眼狼。”

  “他也不想想,在他还没发迹之前,还不是只有环儿最照顾他?在那个娼妇生病的时候,环儿还拿出全部身家来送过去呢!”

  “哼,这些钱,通通只当是喂了狗了……”

  “姨娘,你在骂什么呢?”

  就在赵姨娘骂的痛快的时候,却是没听到探春到来。

  直到探春开口说话,方才惊醒了赵姨娘。

  原来自从王夫人地位下降,贾琮地位不断攀升,就连探春的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之后。

  探春也不再一味讨好王夫人,倒是和赵姨娘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平时,倒也常来探望赵姨娘。

  只是今日刚刚来到,便听到她在屋里破口大骂琮三哥。

  让探春不觉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忙开口打断了赵姨娘。

  见探春进来,赵姨娘不由起身拉着探春的手说道:“三丫头,你来评评理。”

  “你说,以往那个小畜生没有发迹之前,是不是你兄弟对他最好?”

  “如今他出息了,不说照顾一下你兄弟,反倒是打压起他来了。”

  “三丫头你说,他是不是该骂?”

  探春听了,不由拉着赵姨娘的手坐下,轻笑道:

  “姨娘,所谓知子莫若母,你自己说,若没有琮三哥的话,环哥儿从军,能不能一年功夫不到,就晋升为百夫长?”

  赵姨娘哼了两声说道:“虽然环儿是因为投奔他从军,才提升上来的,但是后来难道不是凭借自己的本事不成?”

  探春又说道:“姨娘,那你觉得,大夏月报刊登出这则故事之后,天下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若以后环哥儿再立下功劳,琮三哥还会不会再压他功劳?”

  “还有没有人说环哥儿是因为琮三哥提携的缘故,才晋升这么快的?”

  “姨娘再想,若没有琮三哥照顾,环哥儿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够晋升的这么快吗?”

  赵姨娘真的不傻,相反,在玩弄手段方面,她还颇有一些小智慧的。

  如今被探春提点之后,赵姨娘也逐渐回过味来了。

  她忍不住问道:“三丫头,你的意思是说,琮哥儿是故意打压环儿,并且传扬出来,让大家都知道的?他们这是在,做戏?”

  探春笑道:“姨娘,琮三哥也算是你看着长大的,他为人如何,你难道不知道?”

  “他可是个薄情寡义之人不成?自琮三哥发迹之后,他可曾轻慢过环哥儿没有?”

  听到这里,赵姨娘顿时恍然大悟起来。

  她懊恼地说道:“哎哟哟,都是我以泼妇之心胡乱猜测,瞧我这张破嘴,刚才还骂琮哥儿来着,该打,该打!”

  这门说着,赵姨娘轻轻扇了自己几个耳光,以示悔恨。

  探春一边阻止着赵姨娘,一边说道:“有琮三哥提携,姨娘再不用担心环哥儿前程的。”

  “姨娘只管在家里享福,不要在外面多扯口舌,等环哥儿出息了,你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一番话,只说的赵姨娘心花怒放。

  她连声说道:“三丫头说的不错,我都听你的。”

  ……

  且说如今整个蓟州,都被贾琮收复。

  接下来,整个蓟州,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

  首先,贾琮将整个蓟州的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

  除了留下一些公租田之外,剩下的土地,全部均分给了百姓。

  这些土地,百姓只有耕种权,没有所有权。

  死后收回土地,有新生儿出生,分配土地。

  并且在蓟州,土地严禁买卖。

  并且贾琮承诺,今年蓟州不收取任何税赋。

  等明年丰收之后,一年只需缴纳一次农税,除此之外,毋需再缴纳任何税赋。

  而这个策略,让整个蓟州的百姓,无不对贾琮感恩戴德。

  甚至家家户户,都为贾琮立下生祠,将贾琮视为活菩萨。

  而因为百姓们家家都有了土地,也极大的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

  如今,他们终于有自己的土地了。

  并且以后都不用缴纳苛捐杂税,一年只需缴纳一次农税便可。

  这样的好事,以往可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因此,整个蓟州,都焕发生机。

  无数百姓,都拼命劳作,只想凭自己的勤劳,让全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而之所以能如此,其实离不开贾琮的几道政令。

  这几道政令,无疑在蓟州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就是将土地收归国有,重新分配,百姓不得买卖土地。

  这种改革,但凡放在大夏其他任何一州,都不可能成功。

  因为其他州,土地九成都集中在大地主,大缙绅的手中。

  要从他们手中收回土地?

  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蓟州,因为是从满清手中夺取回来的。

  这些土地,全都成了无主之地,才能允许贾琮进行重新分配。

  其次的税收改革,有些类似一条鞭法,但又不同于一条鞭法。

  这种改革,放在其他地方,也是无法做到的。

  而蓟州因为刚刚收复,如今朝廷非但不要蓟州税赋,反而每年都有补贴,直到蓟州发展起来为止。

  也因为贾琮乃是蓟州的节度使,几乎等同于蓟州的土皇帝。

  因此,贾琮才能下达这些政令,并且能够迅速实施起来。

  蓟州的这些变化,很快便被和蓟州毗邻的几州百姓所知晓。

  这几州的百姓,全都处于满清治下。

  其地位,几乎是猪狗不如,勉强苟活而已。

  甚至许多百姓,活着都已十分艰难。

  因此,当这些地方的百姓,听到蓟州的改革之后,简直羡慕到发狂的地步。

  于是,便有一些大胆的百姓,趁着夜色,拖家带口,偷偷跑到蓟州来。

  而蓟州的各地地方官,都是贾琮一手提拔起来的。

  都积极接纳这些偷跑来的百姓。

  一来,这些百姓,都是大夏百姓,作为大夏官员,自然没有抛弃他们的道理。

  二来,蓟州本身就缺人,有百姓来投,他们自然十分开心。

  而此时,那些事先留下来的公租田就派上了用场。

  正好可以分配给这些偷跑来的大夏百姓。

  于是,接下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偷跑到蓟州来。

  于是,和蓟州毗邻的三洲边境之地,短短一两月功夫,百姓竟是跑了个十之五六。

  眼见再如此下去,就要跑没人了。

  并且更远地方的百姓,也纷纷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也都开始准备跑路。

  在满清治下,他们猪狗不如,朝不保夕。

  而只要跑到蓟州去,便能分到田产,并且每年只需要缴纳一次农税。

  几乎闭着眼睛,这些百姓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便引起了这三洲之地的满清官员重视。

  他们顿时加强了边境管理,一旦抓到偷跑的百姓,一律处死,并且还将尸首悬挂到村口,借此来恫吓其他的百姓。

  但即便如此,也是只能指标,而不能治本。

  仍然有大胆的百姓,千方百计的,偷偷潜入到蓟州去。

  这让三州之地的满清主官,都异常恼火。

  他们甚至想要大开杀戒。

  但是偏偏他们又不能当真如此做。

  可以马上打江山,但不能马上治江山。

  若是他们将麾下的大夏百姓都屠杀殆尽,那么他们这些官员,岂不成了孤家寡人?

  虽然这三洲之地,也有迁徙过来的八旗子弟。

  但是这些八旗子弟,一个个的可都是大老爷,并且背景深厚。

  他们一个个的,都掌控着大量的土地和店铺,只知享乐,哪里会干活?

  让他们去种田做工,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大赛屠杀又杀不得,大夏百姓偷跑的事情又络绎不绝,难以阻断。

  若长思以往,只怕他们三州之地的大夏百姓,将会越加稀少。

  除非他们一直陈兵在边境,严加防守。

  只是这么做,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钱银的。

  并且他们也不可能长久的将士兵陈兵边境。

  一时间,这三州主官,都头疼不已。

  他们将事情禀报上去,寻求朝廷支援。

  而当固伦长公主得知此事之后,还真的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来。

  这个主意就是,让这三州,不断出兵袭扰蓟州边境百姓。

  而只要蓟州出兵,他们就马上车里。

  反正以蓟州的兵力,根本无法对他们进行反击。

  如果蓟州也要屠杀他们三州之地的百姓,那就任由他们去屠杀好了。

  反正这三州之地的百姓,都是大夏百姓。

  若大夏大军,真的敢屠杀三州之地的百姓,对他们来说,反倒是好事。

  大夏若想保护蓟州百姓,除非他将大军全部都拉到边境守护。

  即便如此,也会顾此失彼,时时提防他们的偷袭。

  这样一来,边境百姓,势必人人自危。

  到时候,哪里还有大夏百姓敢偷偷跑到蓟州去呢?

  这三州之地的满清官员,听到固伦长公主的毒计之后,纷纷拍手叫绝不已。

  不得不说,长公主的这一计谋,实在是太狠毒了。

  并且基本属于无解的状态。

  蓟州的兵力,不足以支撑他们攻城掠寨。

  因此,他们不用担心蓟州会出兵攻占他们三州之地的城池。

  而蓟州要想保护它境内百姓,除非将大军全部都陈列在边境上。

  只是如此一来,消耗也是巨大的,还要时时提防他们偷袭。

  这样一来,蓟州非要被他们拖垮不可。

  想到此处,这三州之满清官员,哪里还按捺的住。

  他们连忙各自出动小股军队,开始偷袭蓟州边境之地的百姓。

  他们冲进村子里,开始烧杀抢掠。

  而当县城得到消息,忙派出军队救援的时候,这些抢掠的清军,早就全部撤离。

  他们来去如风,根本防不胜防。

  一时间,蓟州边境的大夏百姓,死伤惨重。

  很快,贾琮就得知了这一消息。

  贾琮脸色,不由铁青起来。

  满清,禽兽也!

  这些畜牲,竟然胆敢做出这等事情。

  只是,他们往日作恶惯了,还没想到一个道理。

  那就是,寇可往,我亦可往!

  或者说,还是以往大夏太软弱了,只能被动受欺负,而不敢主动还击。

  当然了,以前,他们也没有占据蓟州,也难以接触到满清疆域之内。

  既然如此,这一次,就让他们涨涨记性,一定要彻底打痛他们!

  想到此处,贾琮迅速下令。

  命各边境县城,通通将百姓接入县城之中,严防死守。

  贾琮的这一举动,相当于坚壁清野。

  这一举措,对付入侵大军孤军深入有奇效。

  但是对付这种情况,只能说治标不治本。

  你总不能让边境所有百姓,一直都生活在县城之中吧?

  那么他们怎么出来种地?

  没有土地,没有收入,他们要怎么生活?

  接到贾琮命令之后,蓟州边境之地的县城,开始迁徙百姓。

  并且向百姓保证,毁坏了房屋,冠军侯必将为他们重建。

  毁坏了庄稼,冠军侯会按照田亩补偿给他们。

  去了县城之后,也会妥善安置他们,绝对不会让他们挨饿受冻。

  若是换一个官员说这等话,必定没有百姓会相信这等鬼话。

  但是如今是冠军侯做出的保证,所有百姓,竟是无人不信。

  不得不说,冠军侯的形象,在蓟州之地的百姓心目中,如同神明。

  而因为百姓肯相信冠军侯,因此,蓟州边境的官员,很轻松的便将边境的所有百姓,纷纷接入县城之中。

  他们主动放弃了边境村落,甚至边境他们耕种的粮食。

  当然了,若是满清不进行破坏的话,那么以后,这些百姓还能回去继续居住。

  且说这三州之地的满清官员,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纷纷大笑起来。

  他们一边嘲笑大夏的无能,一边称赞固伦长公主计策完美。

  大夏冠军侯,威名赫赫,战功无双,如今不也乖乖被他们长公主所算计?

  长公主计谋一出,便是大夏冠军侯也只能乖乖龟缩。

  只是,他们又能龟缩到什么时候呢?

  除非,他们果真舍弃掉边境这许多土地。

  接下来,三州之地的满清长官,果断派出小股军队,不断焚烧着大夏已经撤离的空村子。

  他们就是要不断的进行破坏。

  他们就喜欢看大夏愤怒但又拿他们没有丝毫办法的样子。

  满清方面,倒是并没有去破坏地里的庄稼。

  倒不是他们仁慈,而是这些庄稼,到成熟的时候,他们也完全可以来抢收。

  或者若是大夏百姓来收割的时候,他们又可以出来屠杀一波。

  若是有大夏军队来防守,他们也可以直接放火。

  总之,留着这些庄稼,等其成熟的时候,他们有无数种办法来恶心大夏。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柳湘莲率领的利刃军团三千骑兵,已经准备完毕,正准备出发。

  这些士兵,每人带了半个月粮食。

  他们的任务,就是进入满清境内,四处烧杀抢掠。

  满清不是毫无人性,肆意屠杀大夏无辜百姓吗?

  如今,也该换成我们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红楼肝属性,我在红楼肝属性最新章节,我在红楼肝属性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