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什么?
什么叫螃蟹的老房子?
沈乐大脑瞬间短路了一下。不等他反应过来,带着蓝色圆环的章鱼触手,已经狠狠敲打在破缸边上,把那缸敲得四分五裂,露出软软的后半截身体:
“沈先生,你别听他的,那不是他的房子,那是他的壳。寄奴是个寄居蟹成精,被它捡来当壳的东西,多少都有点儿意思,它拿出来卖了很多次了!”
啊这……
好吧……
只希望这寄居蟹,别把他想要的东西全卖掉了,卖得天南海北,到处都是,让他得整个海底到处捡就好了……
他无力地挥了挥手,拜托云鲲跟着寄居蟹,去找它的旧窝。运气不错,寄居蟹生活的区域,一般在5-10米深的岩礁或珊瑚浅水区,云鲲不用下潜,可以直接开过去;
哪怕寄奴成了精,需要去资源比较丰富的水域,它现在待着的地方,水深也没有超过百米。
沈乐甚至不用云鲲帮忙,轻轻松松一步跨出船舷。周围的海水围拥着他,承托着他,慢慢向海底坠去,他感觉清凉而舒畅,没有半点憋闷或者黑暗压抑的感觉。
落到海床上,墨影君在旁边八爪挥舞,虎视眈眈地监督着。寄奴一头扑进那一大丛枝丫交错的珊瑚,挥舞两个大爪子,奋力开始刨:
“沈先生,您稍微等一下!就在这块儿!稍微给我点时间,这是我的旧窝,我好久没回来了……”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珊瑚枝一根一根被大缸碎片顶断,珊瑚丛里的小鱼,小虾,海蛇,惊慌逃窜。
只有海葵这些长在礁石上的动不了,疯狂挥舞着触手,仿佛在用力惨叫:
别过来!
你别过来啊——
“哦,您往外退一下,我来就好。”沈乐实在看不得这些小动物混乱的样子,叹了口气。
寄奴还在“哎哎哎,怎么敢劳烦您”,墨影君已经伸长触手,直接把它拎了出来,往旁边一丢:
“沈先生说他来就他来!你别当耳边风啊!”
寄居蟹砸到旁边的海床上,连翻几个滚,也就是海水缓冲了绝大部分抛投的力量,才没有把大缸碎片又砸掉一半。
沈乐颇有点儿不忍卒睹,只好一手捏着清理完毕的陶块,一手掐诀,看向前方珊瑚丛:
“来,告诉我,你的同伴们都在哪里——”
玄奥的波动无声无息掠过。海床中,淤泥下,珊瑚丛里,不止一个回应的波动传来。
以沈乐当下的精神力,都站在面前施法了,找到这些碎块,当然就像顺手捡起来一样。
他只是微微凝神,一坨一坨被淤泥、海沙包裹,掩盖掉本来面目的不明物体,挨个儿飘了起来,飘到他面前:
最大的约莫碗口大小,最小的不过指头肚那么大,七零八落,在沈乐面前飘了二三十块。
沈乐耐心搜索了一圈,确定方圆百米已经没有类似波动了,这才挪了个位置,到前方珊瑚丛附近寻觅。
他施法了七八次,绕着寄奴的窝走了一大圈,直到精神力展开,附近已经再也没有任何陶器碎片,这才缓缓浮上水面,向寄奴欠身:
“多谢了!您这次帮了我一个大忙——稍等,我拿些东西出来,您挑一样想要的,就当麻烦您这次的报酬了?”
“沈先生用得着它,是给它面子,哪里还要给它报酬!”不等寄奴回答,墨影君已经挥舞着触手,耀武扬威地回答。
在顶级大妖的淫威下,寄居蟹也只能缩了一缩,战战兢兢表示赞同:
“没错……没错!沈先生帮了我们那么大忙,我能帮到您一点,是我的荣幸!报酬什么的,就不用了,真的不用了!”
沈乐:“……”
他仔细看了一遍那只寄居蟹,也只能摇摇头,返回船上。让黄玉桐帮忙,从古宅里运出一口大缸,再往缸体上嵌了几颗珍珠:
“来,你的房子坏掉了,给你个新的!”
七颗珍珠组成一个聚灵阵。寄居蟹妖蠕动着柔软的后半身爬进去,立刻全身颤抖,激动得“哐哐”磕头:
“沈先生您对我太好了!对我真的太好了!沈先生,以后您还需要什么,尽管找我!我最擅长在海底找东西了,什么都能找到!”
你只擅长在海底找容器吧……花瓶,瓷缸,箱子,能给你当“房子”用的东西,除此之外一概不擅长。
沈乐默默吐槽着,堆起一脸笑容:
“好啊!那以后有事就找你了!对了,寄奴先生,您方便的话,可以在特事局登记一下,领一个手机,我也方便找您——
您在海底找到的资源,拿去给他们,能交换很多有用的东西。哪怕是沉船的位置信息,沉船打捞上来的一些东西,也很有用的!”
这样啊!
寄奴大受振奋,连连点头,承诺下次特事局来的时候就去登记身份。沈乐微笑着向它们告别,登上云鲲,返回南海沉船博物馆:
“我又回来啦!来来来,借一个实验室,借仪器用用!”
沉船博物馆的教授和博士们,用相当友善的态度迎接了他。
有微纳米清洗仪之类的仪器,清理这几十坨不明物体,他只需要用木签、用手术刀做基础的清理,把目标物体大致暴露出来。
接下来,几件,十几件,往仪器里一丢,上午送去下午来拿,干干净净!
“哎,有仪器真是太好了……”
沈乐一边感叹着,一边摸出手机,给自己下单了两台——确切地说,是拜托特事局,帮自己订购了两台微纳米清洗仪。
一台放到老宅,一台放在黄玉桐搭建的实验室里,到哪里都方便用。
至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釜就算了,这玩意儿就算能定制,沈乐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去为每一件需要用到它的东西,制定清理方案。
还是每次要用了,每次来借,每次拜托博士师兄帮忙吧!
沈乐花了五天时间,把这些东西全部清理出来,放到萃取釜里脱水脱盐完毕。
然后,就对着它们,眉头紧皱,开始相面:
“这些东西,形状好奇怪啊……它们到底应该是什么东西来着?”
一片大,一片小,东一片,西一片。有直的,有弯的,有斜的,有圆弧状的——
沈乐尝试着拼了一下,几乎没有两片能完整地拼到一起,不是这里缺少,就是那里消失。
“说好了曾经是寄居蟹的房子呢?它至少应该能拼成一个容器啊?”沈乐开始抓头发:
“容器呢?”
“怎么,拼不起来了?”就在他拼命挠头皮,转圈圈,站起来绕着桌子来回走动的时候,一位干完了活儿,过来散心的老师推门进来。
看到沈乐这样子,再扫了一眼桌上陈列的陶片,立刻笑了起来:
“没思路?”
“就是没思路啊!——老师,你们以前是怎么拼的,海底淤泥里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怎么能拼出来的!”
说到这个沈乐也是佩服。他看见过博物馆里的展陈,那些盘子碟子、瓶子罐子,出土时候很少是完整的,基本上都是各种碎片——
而且,是几百件瓷器,碎成至少大几千件碎片,乱七八糟摊在海底,等着修复的老师们去玩极限连连看。
更可怕的事,这些碎片拼起来,还不可能拼完整:
就看陈列品当中的那些瓶瓶罐罐,身上的白色石膏占比多少就知道了——那些都是碎片没有找到,直接用石膏补位。
有时候,石膏占了一半以上,也就是说,老师们要从碎片堆里,拣出七八块能用的碎片,拼成一件完好率不到50%的东西……
“啊,这个很简单啊。”修复老师微笑起来,满脸怀念的样子:
“你不是搞瓷器修复的,没有跟过组。我们基本上,每个人都下过瓷窑,几个人发掘一个瓷窑,一车一车瓷片倒出来,一片一片分拣……”
一片两片,八片十片,甚至一两百片,都没办法建立对瓷器的完整判断。
但是,当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跟着导师亲自上手整理完整整一窑的瓷片,拼出几百件东西,差不多都能建立起对瓷器的感知。
不要问,问就是熟能生巧,问就是摸起一块瓷片,就大致能猜测它属于哪个形状的瓷器、大概是在哪个部位……
瓷器修复方向的老师踱到桌边,仔仔细细,观察沈乐排列在桌子上的陶片。
眉头微蹙,手指在身边无意识地划来划去,似乎在勾勒这些陶片、陶块的形状,想要拼出一个整体。
好一会儿,他快步走到长桌另一端,双手翻飞,开始捏石膏:
“大概应该是这个形状……这里……这里……这里……”
捏一块,看一眼桌上的陶片,再捏一块,再看一眼。没多久,沈乐摊在桌上的陶片,就都被他捏出了大致类似的复制品。
沈乐在旁边看得脑门上青筋乱跳:
“不是,老师,您不用这么麻烦的啊!把这些全都扫描一遍,3D打印一套,不是想怎么拼就怎么拼吗?”
“……”
“……”
两人面面相觑。沈乐满脸无辜,修复老师盯着他,胸膛起伏,颇有点儿咬牙切齿的意思。好一会儿,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土豪!”
“那是,那是,我是土豪。”沈乐点头不迭:
“我给馆里捐一台3D打印机?”
“免了!”老师狠狠瞪了他一眼。听听,听听这是什么话啊!
传出去,好像他们博物馆的经费这么不足——当然,博物馆的经费,那是永远不可能完全充足的——但是,也没到这地步啊!
不至于想方设法,从某个土豪学生那里掏钱的!
他把所有石膏复制品在桌上摊成一片,等着它们自行硬化,开始拿了支笔,在图纸上写写画画。
画几笔,扭头看一眼,再画几笔,点开资料库,快速查询各种资料。
等到这些捏出来的石膏制品初步硬化,他已经胸有成竹,直接调配了树脂,裁好了瓦楞纸,开始粘接这些石膏制品:
“这边,这里……帮我扶一下!好的,这里再贴一块,扶住,等我刷胶水!很好!”
沈乐被他支使得团团转。支使到一半,也看出了修复老师的大概思路:
“您说……这是一座陶屋?”
“没错,从现有碎片看,应该是陶屋。”修复老师动作利落地拼合着,只用了一刻钟,就搭建出了陶屋的大致骨架:
“虽然少了很多部分——从架构上看,它至少是一个院落,现在这里只有一间屋子,但它应该是陶屋。但是,这东西,怎么会在海里?”
沈乐完全答不出来。照理说,这些陶屋,或者是,目前为止出土的所有陶屋,都是明器——
也就是说,是墓里的随葬品。
而,中国人的墓,哪怕是被水淹了,那也曾经是在陆地上,经历沧海桑田、或者经历高峡出平湖,而最终位于水下;
它不可能到海里去的!
没有哪一座墓,会特地造在海里!
“而且这还是陶器……”修复老师皱着眉头,又绕着陶片们转了两圈:
“这种形制的陶器,也就两汉,魏晋,最多到南北朝,唐朝就不用了。那几个朝代,还没有瓷器大规模对外出口……”
他期待地看着沈乐。沈乐茫然地看着他。停一停,两手一摊:
“这个我真不知道——回头我多找找,多找回来一些碎片,努力把它们修好再说?也许修好了,就知道答案了呢?”
“哪有那么容易啊……”
修复老师轻叹。没有文字,没有落款,没有任何能显示它身份来历的东西。
就算拖去做个碳14鉴定,也只能鉴定出大概的朝代,鉴定不出它的完整来历:
“算了,你慢慢做吧,有问题随时叫我。”他有点恋恋不舍,又有点为难,拖着步子走开。沈乐赶紧叫住他:
“老师,正好有个问题请教——这种陶器,想要完整修复的话,怎么做最好?把它放到窑里重新烧一遍,烧成一个整的,能修复它的碎裂吗?”
咔吧,老师变形了,碎裂了:
“你还想重新烧一遍?!”
什么?
什么叫螃蟹的老房子?
沈乐大脑瞬间短路了一下。不等他反应过来,带着蓝色圆环的章鱼触手,已经狠狠敲打在破缸边上,把那缸敲得四分五裂,露出软软的后半截身体:
“沈先生,你别听他的,那不是他的房子,那是他的壳。寄奴是个寄居蟹成精,被它捡来当壳的东西,多少都有点儿意思,它拿出来卖了很多次了!”
啊这……
好吧……
只希望这寄居蟹,别把他想要的东西全卖掉了,卖得天南海北,到处都是,让他得整个海底到处捡就好了……
他无力地挥了挥手,拜托云鲲跟着寄居蟹,去找它的旧窝。运气不错,寄居蟹生活的区域,一般在5-10米深的岩礁或珊瑚浅水区,云鲲不用下潜,可以直接开过去;
哪怕寄奴成了精,需要去资源比较丰富的水域,它现在待着的地方,水深也没有超过百米。
沈乐甚至不用云鲲帮忙,轻轻松松一步跨出船舷。周围的海水围拥着他,承托着他,慢慢向海底坠去,他感觉清凉而舒畅,没有半点憋闷或者黑暗压抑的感觉。
落到海床上,墨影君在旁边八爪挥舞,虎视眈眈地监督着。寄奴一头扑进那一大丛枝丫交错的珊瑚,挥舞两个大爪子,奋力开始刨:
“沈先生,您稍微等一下!就在这块儿!稍微给我点时间,这是我的旧窝,我好久没回来了……”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珊瑚枝一根一根被大缸碎片顶断,珊瑚丛里的小鱼,小虾,海蛇,惊慌逃窜。
只有海葵这些长在礁石上的动不了,疯狂挥舞着触手,仿佛在用力惨叫:
别过来!
你别过来啊——
“哦,您往外退一下,我来就好。”沈乐实在看不得这些小动物混乱的样子,叹了口气。
寄奴还在“哎哎哎,怎么敢劳烦您”,墨影君已经伸长触手,直接把它拎了出来,往旁边一丢:
“沈先生说他来就他来!你别当耳边风啊!”
寄居蟹砸到旁边的海床上,连翻几个滚,也就是海水缓冲了绝大部分抛投的力量,才没有把大缸碎片又砸掉一半。
沈乐颇有点儿不忍卒睹,只好一手捏着清理完毕的陶块,一手掐诀,看向前方珊瑚丛:
“来,告诉我,你的同伴们都在哪里——”
玄奥的波动无声无息掠过。海床中,淤泥下,珊瑚丛里,不止一个回应的波动传来。
以沈乐当下的精神力,都站在面前施法了,找到这些碎块,当然就像顺手捡起来一样。
他只是微微凝神,一坨一坨被淤泥、海沙包裹,掩盖掉本来面目的不明物体,挨个儿飘了起来,飘到他面前:
最大的约莫碗口大小,最小的不过指头肚那么大,七零八落,在沈乐面前飘了二三十块。
沈乐耐心搜索了一圈,确定方圆百米已经没有类似波动了,这才挪了个位置,到前方珊瑚丛附近寻觅。
他施法了七八次,绕着寄奴的窝走了一大圈,直到精神力展开,附近已经再也没有任何陶器碎片,这才缓缓浮上水面,向寄奴欠身:
“多谢了!您这次帮了我一个大忙——稍等,我拿些东西出来,您挑一样想要的,就当麻烦您这次的报酬了?”
“沈先生用得着它,是给它面子,哪里还要给它报酬!”不等寄奴回答,墨影君已经挥舞着触手,耀武扬威地回答。
在顶级大妖的淫威下,寄居蟹也只能缩了一缩,战战兢兢表示赞同:
“没错……没错!沈先生帮了我们那么大忙,我能帮到您一点,是我的荣幸!报酬什么的,就不用了,真的不用了!”
沈乐:“……”
他仔细看了一遍那只寄居蟹,也只能摇摇头,返回船上。让黄玉桐帮忙,从古宅里运出一口大缸,再往缸体上嵌了几颗珍珠:
“来,你的房子坏掉了,给你个新的!”
七颗珍珠组成一个聚灵阵。寄居蟹妖蠕动着柔软的后半身爬进去,立刻全身颤抖,激动得“哐哐”磕头:
“沈先生您对我太好了!对我真的太好了!沈先生,以后您还需要什么,尽管找我!我最擅长在海底找东西了,什么都能找到!”
你只擅长在海底找容器吧……花瓶,瓷缸,箱子,能给你当“房子”用的东西,除此之外一概不擅长。
沈乐默默吐槽着,堆起一脸笑容:
“好啊!那以后有事就找你了!对了,寄奴先生,您方便的话,可以在特事局登记一下,领一个手机,我也方便找您——
您在海底找到的资源,拿去给他们,能交换很多有用的东西。哪怕是沉船的位置信息,沉船打捞上来的一些东西,也很有用的!”
这样啊!
寄奴大受振奋,连连点头,承诺下次特事局来的时候就去登记身份。沈乐微笑着向它们告别,登上云鲲,返回南海沉船博物馆:
“我又回来啦!来来来,借一个实验室,借仪器用用!”
沉船博物馆的教授和博士们,用相当友善的态度迎接了他。
有微纳米清洗仪之类的仪器,清理这几十坨不明物体,他只需要用木签、用手术刀做基础的清理,把目标物体大致暴露出来。
接下来,几件,十几件,往仪器里一丢,上午送去下午来拿,干干净净!
“哎,有仪器真是太好了……”
沈乐一边感叹着,一边摸出手机,给自己下单了两台——确切地说,是拜托特事局,帮自己订购了两台微纳米清洗仪。
一台放到老宅,一台放在黄玉桐搭建的实验室里,到哪里都方便用。
至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釜就算了,这玩意儿就算能定制,沈乐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去为每一件需要用到它的东西,制定清理方案。
还是每次要用了,每次来借,每次拜托博士师兄帮忙吧!
沈乐花了五天时间,把这些东西全部清理出来,放到萃取釜里脱水脱盐完毕。
然后,就对着它们,眉头紧皱,开始相面:
“这些东西,形状好奇怪啊……它们到底应该是什么东西来着?”
一片大,一片小,东一片,西一片。有直的,有弯的,有斜的,有圆弧状的——
沈乐尝试着拼了一下,几乎没有两片能完整地拼到一起,不是这里缺少,就是那里消失。
“说好了曾经是寄居蟹的房子呢?它至少应该能拼成一个容器啊?”沈乐开始抓头发:
“容器呢?”
“怎么,拼不起来了?”就在他拼命挠头皮,转圈圈,站起来绕着桌子来回走动的时候,一位干完了活儿,过来散心的老师推门进来。
看到沈乐这样子,再扫了一眼桌上陈列的陶片,立刻笑了起来:
“没思路?”
“就是没思路啊!——老师,你们以前是怎么拼的,海底淤泥里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怎么能拼出来的!”
说到这个沈乐也是佩服。他看见过博物馆里的展陈,那些盘子碟子、瓶子罐子,出土时候很少是完整的,基本上都是各种碎片——
而且,是几百件瓷器,碎成至少大几千件碎片,乱七八糟摊在海底,等着修复的老师们去玩极限连连看。
更可怕的事,这些碎片拼起来,还不可能拼完整:
就看陈列品当中的那些瓶瓶罐罐,身上的白色石膏占比多少就知道了——那些都是碎片没有找到,直接用石膏补位。
有时候,石膏占了一半以上,也就是说,老师们要从碎片堆里,拣出七八块能用的碎片,拼成一件完好率不到50%的东西……
“啊,这个很简单啊。”修复老师微笑起来,满脸怀念的样子:
“你不是搞瓷器修复的,没有跟过组。我们基本上,每个人都下过瓷窑,几个人发掘一个瓷窑,一车一车瓷片倒出来,一片一片分拣……”
一片两片,八片十片,甚至一两百片,都没办法建立对瓷器的完整判断。
但是,当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跟着导师亲自上手整理完整整一窑的瓷片,拼出几百件东西,差不多都能建立起对瓷器的感知。
不要问,问就是熟能生巧,问就是摸起一块瓷片,就大致能猜测它属于哪个形状的瓷器、大概是在哪个部位……
瓷器修复方向的老师踱到桌边,仔仔细细,观察沈乐排列在桌子上的陶片。
眉头微蹙,手指在身边无意识地划来划去,似乎在勾勒这些陶片、陶块的形状,想要拼出一个整体。
好一会儿,他快步走到长桌另一端,双手翻飞,开始捏石膏:
“大概应该是这个形状……这里……这里……这里……”
捏一块,看一眼桌上的陶片,再捏一块,再看一眼。没多久,沈乐摊在桌上的陶片,就都被他捏出了大致类似的复制品。
沈乐在旁边看得脑门上青筋乱跳:
“不是,老师,您不用这么麻烦的啊!把这些全都扫描一遍,3D打印一套,不是想怎么拼就怎么拼吗?”
“……”
“……”
两人面面相觑。沈乐满脸无辜,修复老师盯着他,胸膛起伏,颇有点儿咬牙切齿的意思。好一会儿,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土豪!”
“那是,那是,我是土豪。”沈乐点头不迭:
“我给馆里捐一台3D打印机?”
“免了!”老师狠狠瞪了他一眼。听听,听听这是什么话啊!
传出去,好像他们博物馆的经费这么不足——当然,博物馆的经费,那是永远不可能完全充足的——但是,也没到这地步啊!
不至于想方设法,从某个土豪学生那里掏钱的!
他把所有石膏复制品在桌上摊成一片,等着它们自行硬化,开始拿了支笔,在图纸上写写画画。
画几笔,扭头看一眼,再画几笔,点开资料库,快速查询各种资料。
等到这些捏出来的石膏制品初步硬化,他已经胸有成竹,直接调配了树脂,裁好了瓦楞纸,开始粘接这些石膏制品:
“这边,这里……帮我扶一下!好的,这里再贴一块,扶住,等我刷胶水!很好!”
沈乐被他支使得团团转。支使到一半,也看出了修复老师的大概思路:
“您说……这是一座陶屋?”
“没错,从现有碎片看,应该是陶屋。”修复老师动作利落地拼合着,只用了一刻钟,就搭建出了陶屋的大致骨架:
“虽然少了很多部分——从架构上看,它至少是一个院落,现在这里只有一间屋子,但它应该是陶屋。但是,这东西,怎么会在海里?”
沈乐完全答不出来。照理说,这些陶屋,或者是,目前为止出土的所有陶屋,都是明器——
也就是说,是墓里的随葬品。
而,中国人的墓,哪怕是被水淹了,那也曾经是在陆地上,经历沧海桑田、或者经历高峡出平湖,而最终位于水下;
它不可能到海里去的!
没有哪一座墓,会特地造在海里!
“而且这还是陶器……”修复老师皱着眉头,又绕着陶片们转了两圈:
“这种形制的陶器,也就两汉,魏晋,最多到南北朝,唐朝就不用了。那几个朝代,还没有瓷器大规模对外出口……”
他期待地看着沈乐。沈乐茫然地看着他。停一停,两手一摊:
“这个我真不知道——回头我多找找,多找回来一些碎片,努力把它们修好再说?也许修好了,就知道答案了呢?”
“哪有那么容易啊……”
修复老师轻叹。没有文字,没有落款,没有任何能显示它身份来历的东西。
就算拖去做个碳14鉴定,也只能鉴定出大概的朝代,鉴定不出它的完整来历:
“算了,你慢慢做吧,有问题随时叫我。”他有点恋恋不舍,又有点为难,拖着步子走开。沈乐赶紧叫住他:
“老师,正好有个问题请教——这种陶器,想要完整修复的话,怎么做最好?把它放到窑里重新烧一遍,烧成一个整的,能修复它的碎裂吗?”
咔吧,老师变形了,碎裂了:
“你还想重新烧一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最新章节,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最新章节,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