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抗与羊祜分别是孙吴与西晋的将领,两军交战时,羊祜都会事先告知对方,如果有将领提出偷袭,羊祜就会让这些将领喝酒,直到他们醉倒无法说出计谋。

  羊祜的部队在吴国境内收割稻谷作军粮,羊祜每次根据收割的数量用绢偿还。

  一次,陆抗生病了,羊祜派人给陆抗送了一副药说是自己配制的要,吴将拿到药后害怕其中有诈,便劝陆抗不要服用,陆抗深信羊祜不是暗中下毒的人,服下了羊祜送的药。

  对于羊祜善意的行为陆抗心中很清楚,他常告戒将士说他一味推行仁德,我一味推行暴政,这样没有交战我们就已经屈服了。

  应各自保护好自己的分界线,不要在其中寻求利益。

  吴主孙皓听说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后,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国家不能不讲信义,这样做就是彰显大国之德。

  孙皓无言以对。后世称两国将帅虽临敌相拒,仍敦睦交谊为“羊陆之交”。

  吴主孙皓频繁让军队出征,百姓疲惫不堪,陆抗上疏劝谏吴主出兵应该要抓住有利德时机,时机未到就不能轻易出征。

  他认为对于吴国而言最重要的是用休养生息,重要人才,赏罚分明等方式富国强兵,然后等待好时机席卷天下。

  如果听任诸将舍身求名,穷兵黩武,功辄耗费数以万计的国家钱财,使士卒困苦憔惫,敌人并没有因此衰败,而我们自己却已困乏不堪。

  如今只去争取帝王的资格,而被小小利益遮障双眼,这是臣子的奸恶,不是为国之良策。

  “穷兵黩武”意为竭尽所有的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陆抗出生于三国吴黄武五年,吴郡吴县人,是东吴名将陆逊的次子,长沙桓王孙策的外孙。”

  “赤乌八年,陆逊去世,陆抗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并被吴主孙权任命为健武校尉,暂时接管父亲陆逊的部众五千人,把父亲棺柩运回故乡吴郡安葬。

  “安葬父亲后陆抗回京晋见孙权,孙权把杨竺指控陆逊的二十条罪状一一质问陆抗,陆抗逐条对答为父亲辩白,消解了孙权对陆逊的怒气。

  “赤乌九年,孙权任命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互换防区,屯守柴桑,后升任为奋威将军。

  “吴太平二年,魏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司马师,吴国派军增援,陆抗为柴桑督,破魏牙门将偏将军,升任为征北将军。

  “永安二年,陆抗被拜为镇军将军,镇守西陵,负责自关羽濑至白帝城的军事。

  “永安六年,蜀主刘禅降魏,次年,吴主孙休想要夺取巴东郡,命抚军将军步协率军西入益州攻打永安,被故蜀汉巴东太守罗宪击败。

  “孙休大怒,派陆抗率领三万余人增援,东吴军最终也未能攻克巴东郡,曹魏派荆州刺史胡烈率领二万进攻西陵以救援罗宪,陆抗等人只得退军。

  “同年八月,孙皓继位,加封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建衡二年四月,东吴大司马施绩去世,陆抗被任命为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各地军事的都督,驻守乐乡。

  “孙皓即位后政事上多有缺失,陆抗上疏劝谏吴主孙皓要以德维持国家内部的安定,同时分析了东吴当下的形势,即在外没有强大的援助,国家本身也不强大,内部政治腐败,人民不安,现在吴国所依靠的条件不过是长江天险,高山险恶,而这是守卫国家最次要的条件。

  “陆抗表示常常为国事忧虑,谨陈述十七项对时局的建议,请求吴主赐阅,孙皓不理。

  “当时何定在朝堂上玩弄权柄被人民痛恨,可孙皓认定何定忠心,要封他侯爵。

  “陆抗上书直言何定为性情奸诈的卑贱小人,不能信任和任用,孙皓不听谏言。

  “凤凰元年八月,东吴西陵督步阐占据城池发动叛乱,九月举城降晋,并送其侄步玑到洛阳为人质,晋武帝诏命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领交州牧,封宜都公。

  李白:吴帝孙权放心不下执政多年的陆逊,借东宫之争逼死了他,且命其子陆抗为建武校尉,领陆逊部众五千人,一同护送灵柩。

  陆抗安葬父亲,还都复命时,孙权拿出当时告发其父的二十条罪状来质问陆抗,陆抗一一与孙权核实,为父辩白,浇灭了孙权的怒火。

  太元元年,陆抗因为重病来到都城建业医治时,此时孙权大限将近,他当着陆抗的面烧毁了曾经诋毁陆逊的材料,这位三国中活得最久的君王在临终前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换来一位良臣一生的忠心。

  建兴元年,吴帝孙权去世,其子孙亮继位,大赦全国,各在位的文武官员都晋爵加赏,闲散官员加升一级,陆抗被拜为奋威将军。

  然而此时的东吴官场上却是暗潮涌动,挟东兴大捷之威的太傅诸葛恪没有意外地被合肥新城所拦截,但诸葛恪没有反思过错,而是越发的跋扈,被新帝孙亮与卫将军孙峻设计诛杀。

  然而这场内耗并没有结束,孙峻在表了一波忠心后立刻对宗室下手,激发了更大的矛盾,甚至孙亮还被废身亡。

  有父亲插手东宫之争的前车之鉴,陆抗没有加入这场内斗大戏当中,而是镇守要地,巍然不动。

  永安二年,陆抗被吴景帝孙休拜为镇军将军,于次年,假节。

  元兴元年,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即位,加陆抗为镇军大将军。

  凤凰元年是陆抗扬名之时,吴丞相步骘次子步阐举西陵城投降晋国,还把长兄的两个儿子送去当人质。

  陆抗反应不慢,立刻发兵进攻步阐。

  但晋帝司马炎的动作同样迅速,分三路人马接应步阐,其中就有陆抗的一生之敌——羊祜。

  陆抗比晋国援军先一步到达西陵城下,但他没有急于速胜步阐,而是构筑高墙,“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如敌以至”。

  众将不解,求战心切,不得已,陆抗先让众人打了一场,果然难以攻克,这才使得诸将信服。

  此时,晋国车骑将军羊祜、荆州刺史杨肇的援军也赶来了,不过陆抗早有准备,将羊祜和晋国主力悉数阻挡在了江陵城外,又预判了杨肇的进攻意图,在逼退晋军后,陆抗全力攻打西陵,斩杀了叛变的步阐。

  陆抗这番大手笔让他声名赫赫,加上他不像诸葛恪、孙峻那样立有大功就目中无人,“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羊祜知道自己碰到了一生之敌。

  虽然东吴看上去有一战之力,但有识之士也发现了东吴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其中就包括羊祜。

  那时,蜀汉已灭,曹魏被晋取代,东吴和晋各占据荆州半壁,为了进一步瓦解东吴的意志,羊祜攻心为上,实施怀柔策略,使吴人心悦诚服,慑于东吴苛政而投降羊祜的吴人比比皆是。

  “陆抗接到步禅叛变的消息后,立即命将军左奕、吾彦讨伐。

  “晋武帝命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接应步阐,命车骑将军羊祜率步兵5万进攻江陵,令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进攻建平,救援步阐。

  “陆抗令各路大军包围西陵,从赤谿到故市构筑工事,对内包围步阐,对外抵抗晋王朝援军。

  “有将领建议可以趁现在士气高涨之时发动进攻,等晋的援军赶到时已攻克西陵,不需要用包围的方法。

  “陆抗表示西陵地势险要,城墙坚固,粮草充足,不能马上攻取,而不修筑防御工事晋军到时我军就会腹背受敌。

  “但众将领坚决请求发动攻击,陆抗下令作一次攻击,结果一无所获,各将领才安心修筑围城工事。

  “此时,晋派羊祜进攻江陵,而陆抗却率军赴西陵督战,东吴将领劝说陆抗在江陵督战,陆抗认为西陵是战略要地不能丢失,于是奔赴西陵。

  “十一月,晋杨肇率军抵达西陵,陆抗命公安督孙遵沿长江南岸迎战羊祜;

  “水军督留虑逆长江西上,迎战徐胤;陆抗亲率主力部队,进入西陵围城军营垒阵地迎战杨肇,此时东吴将领朱乔、俞赞叛逃至杨肇军中。

  “陆抗考虑到俞赞熟悉军中布防,于是连夜调整部署,将吴军防守较弱之地换上精兵,次日,禁军果然进攻此处,陆抗下令吴军反击,晋军大败。

  “十二月,杨肇兵团在陆抗轻兵的追击下瓦解,羊祜各军也撤退。

  “随后陆抗攻克西陵,诛杀步阐及其将领数十人,全诛灭三族;

  “其他数万人,都由陆抗请准赦免一死。陆抗因功加拜都护。

  “凤凰二年三月,陆抗被拜为大司马、荆州牧。

  “次年,晋武帝任命王濬为益州刺史,命其在巴蜀建造战船,训练水军,使吴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同年七月,陆抗病重,病中他上书孙皓让他重视西陵、建平两郡,

  “他说西陵如果丢掉将会失去一个州,同时让孙皓注意加强西部边境的防守,可惜未被孙皓采纳。

  “同年秋,陆抗病逝,时年49岁,谥号“武侯”。

  “陆抗去世后,他的兵马由其子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兄弟几人分领,

  “之后,晋军伐吴,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进军方向与陆抗预料的完全一样。

  苏轼:虽然陆抗看出了羊祜的意图,但他也难以阻止吴国的衰败,只得约束手下。

  就在一方不怀好意施以仁政,另一方刻意忍耐但求无过下,晋、吴的荆州边线就这么处于诡异的和平状态。

  陆抗何等聪明,他看出了羊祜的意图,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

  吴帝孙皓的暴行人尽皆知,朝堂之上还有宦官干预朝政,陆抗想要复兴东吴的愿望必定不会实现,只得“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

  一次,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来自制的药物,陆抗不疑有他,仰而服下。

  虽相为敌,但彼此讲求德信,“羊陆之交”由此闻名。

  吴帝孙皓却不高兴,他不可能纵容自己的封疆大吏和敌国眉来眼去,不过当孙皓的告罪诏书送到陆抗的面前时,陆抗据理力争说:“夫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之人,而况大国乎?臣不如是,正足以彰其德耳,於祜无伤也”,孙皓哑口无言。

  不过无论是羊祜还是陆抗,看他们不顺眼的大有人在,由此讥讽二人为失节之臣。

  有趣的是,两人的顶头上司孙皓和司马炎都没有因为各种谗言而改动两人的位置。

  陆抗远离中央,关于朝政知晓并不及时,不过他还是尽职尽责,屡次上书谏言孙皓勤政爱民。

  不过吴国内多次发现的“吉兆”让孙皓迷失自我,经常改元,大赦,以此回应祥兆。

  孙皓自以为的吉兆只不过是奸邪佞臣弄出来的把戏罢了,孙皓和东吴之所以能在蜀汉被灭后苟活一段时间,完全是因为曹魏和西晋在动荡之中。

  这一切都被陆抗看在眼里,他的谏言情真意切,规劝孙皓要“随才授职,抑黜群小”“哀矜庶狱,清澄刑网”等,还作十七条建议陈述当今急务。

  不过就算陆抗再怎么努力,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尤其是坚信天命在己,坚持用运历、望气之类“神棍”的方式来治国的孙皓,股肱重臣的一腔赤诚,全被孙皓抛在身后。

  吴国弱小主君残暴,晋德弥昌武帝大略,“百姓怀严敌之德,阖境有弃主之虑”,陆抗纵然有济世之才,却难以施展,一心为国的他既无法唤醒吴帝的昏聩,又无力一举伐灭晋国。

  可以说陆抗是幸运的,他在西陵之战名留青史,屡次进谏孙皓还能善终,没能看到国破君降的屈辱结局;

  也可以说陆抗是不幸的,没有同僚与自己肝胆相照,还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一天不如一天。

  终于,陆抗逝世,讽刺的是,晋国平东将军王濬的灭吴路线与昔日陆抗所担心的一模一样,“所谓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者”便是如此。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