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燧的祖先从右扶风郡迁来汝州。祖父马珉,官至左玉钤卫仓曹。
父亲马季龙,曾中举明兵法科,豪爽擅长兵法,官至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军使。
马燧早年时,有次和几个哥哥读书,放下书叹气说英雄应立功于世。
马燧仪表风度杰出,身长六尺二寸,沉着勇敢多智谋,博览各种书籍,尤其擅长兵法。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派光禄卿贾循守范阳。”
“贾循虽赞同这话,但未乘机定计,事情泄露了,安禄山派韩朝阳来请贾循。”
“韩朝阳到了范阳,和贾循谈话,暗地埋伏武士用弓弦勒死了他。”
“马燧逃出跑到西山,隐士徐遇把他藏了起来。”
“一个月后,马燧从小路来到平原郡。”
“平原郡失守后,他又逃到魏郡。”
“唐代宗宝应年间,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任命他为赵城县尉。”
“这时回纥大军归国,倚仗帮助收复洛阳的功劳,胡作非为,有时掳掠路过处的仓库粮食,供应饭食稍不满意,随便杀人。”
“李抱玉准备了供给品,下属都不敢去送,马燧自荐请求主持驿馆事务等回纥军来了,就先给主帅送礼,和他约定纪律,回纥军就授给马燧令旗做标识,命马燧杀死违令者。”
“马燧用死刑犯人在身边侍侯,稍不听令,就杀死他们。”
“回纥兵看了害怕,军队从这里走过,没有人敢侵害掳掠。李抱玉更加赏识他。”
“当初,回纥军北行归国,派他们的将领安恪、石常庭领兵几百名和招募投靠的几千人守河阳,从洛阳抢来的珍宝,都存放在河阳。”
“这时,仆固怀恩派薛嵩从相州、卫州送粮并切断黄河渡口。”
“李抱玉命马燧到薛嵩处劝说,薛嵩就和仆固怀恩断绝了关系听从朝廷。朝廷于是任命马燧为左武卫兵曹。”
“马燧此后历任太子通事舍人、著作郎、营田判官。”
“不久后,又升任秘书少监、兼任殿中侍御史,改任节度判官、承务郎,升任郑州刺史。”
“他勉励督促农耕,统计户数,每年收税一次,人们都认为方便。”
“大历四年,马燧改任怀州刺史。”
“怀州遭遇兵荒之后,适逢当年发生夏旱,人们不能种庄稼,马燧努力改善政务,将领官吏有父母的,马燧就登门问候,安葬野地未埋的尸骨,减轻赋税。”
“到秋天,州内长出了野谷子,百姓多半靠这度灾。”
“李抱玉移任驻守凤翔。因汧阳有边患,任命马燧为陇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
“陇州西部有条路,宽两百多步,上通高山,山和吐蕃相对,吐蕃每次入侵,都从这里出来。”
“燧巡视地形,垒石栽树堵住这路,下面修了两处门,又修有望楼,八天就修成了。”
“碰到李抱玉入朝,就和马燧一同前往。”
“很久以后,唐代宗闻知了马燧的能干,召见了他,封为商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防御水陆运使。”
“大历十年,河阳三城兵变,赶走了节度使常休明,朝廷于是任命马燧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河阳三城节度使。”
“大历十一年五月,汴州大将李灵耀反叛,占据州城,切断漕运,求封节度使。”
“代宗宽大为怀,任命李灵耀为汴州、宋州等八州节度留后。”
苏轼:李灵耀不接受任命,于是暗地勾结魏博节度使田承嗣。
田承嗣就派他侄子田悦率兵支援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大将刘洽。
代宗下诏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平李灵耀。
李忠臣怕叛军,焚烧营帐往西跑。
马燧劝他回军,请求担任先锋,打败了田悦,逼近汴州。
李忠臣沿汴河南岸进军,马燧沿汴河北岸进军,又在西梁固打败了李灵耀的将领张清。
李灵耀选精兵八千,号称饿粮军;马燧单独率军打败了它,进抵浚仪。
当时,河阳军是诸军中最强的。
田承嗣于是又派田悦率兵两万援救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进犯曹州,又打败李正己的游军,击溃了刘洽、长孙全绪等人的军队,乘胜进到离汴州三十里处,列阵前进。
李忠臣会合宋州、淮南、浙西的军队,与田悦作战不胜,向马燧求救,马燧带四千兵出其不意击败了田悦,田悦单人匹马逃走。
李灵耀知道田悦战败后,第二天率一百名骑兵逃跑,汴州就投降了,马燧把功劳让给李忠臣。
李忠臣生性暴躁,马燧不想进汴州城,就带兵到板桥扎营。
李忠臣进城后,果然独吞功劳,利用机会杀了宋州刺史李僧惠。马燧于是回到了河阳。
大历十四年六月,马燧任检校工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留后,不久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
太原自前任节度使鲍防在百井战败后,军队弱小,马燧就召集全部将领官吏的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训练了几个月,成了精锐的骑兵。
他命令制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等,和士兵衣裳相当,以便行动。
又制造军车,蒙上画有狻猊图案的皮革,车后安有戟,行军时装运兵器铠甲,宿营时列成营阵,有时堵在险要处阻挡敌军进攻,军械都十分犀利。
过了一年,集中三万军队,在校场上练习战阵,教他们进退攻守的战术。
唐德宗建中二年六月,马燧到京城朝见,升任检校兵部尚书,朝廷命他回镇太原。
当初,魏博节度使田悦接替田承嗣带兵,怕部将不归附自己,假装归顺,马燧奏本揭露他一定会反叛,应先防备他。
这年,田悦果然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成德节度使李惟岳合谋反叛,亲自率兵三万包围了邢州,自己到临洺,筑两重城墙,隔绝内外,阻挡救兵。
邢州守将李洪、临洺守将张伾,都固守没被攻破。
昭义军向朝廷求救,德宗急忙下诏命马燧率步、骑兵两万人马和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军行营兵马使李晟会合援救临洺。
马燧军从山郭口经过,军队没通过险要地时,就派人送信告诉田悦,并表示友好,田悦认为马燧畏惧自己。
十一月,马燧率军抵达邯郸,田悦派使者来,马燧将其斩杀,并派兵击溃了田悦的一支部队,射死魏博将领成炫之。
田悦自己进攻临洺,派大将杨朝光率兵万名。在临洺南边双冈东西并列两个营寨抵御马燧。
“马燧就率李抱真、李晟进军,在两座营寨之间扎营。”
“这天夜里东边营寨兵马逃回田悦处。第二天,马燧进军到明山扎营,占据被抛弃的营寨放置军需品。”
“田悦于是派恒州李惟岳的援军五千增援杨朝光,马燧带兵进攻杨朝光,田悦又带一万多军队增援他。”
“马燧就命大将李自良、李奉国率骑兵会同神策军在双冈抵御,李自良等击退了田悦。”
“马燧就命推出燃火车烧杨朝光的营寨,杀死了杨朝光和大将卢子昌,斩首五千余级,活捉八百多人。”
“停留五天,推进到临洺,田悦率全军来会战。”
“马燧亲自率领精兵抵挡前锋,接战一百多次,士兵都死战,田悦军大败,斩首一万余级,活捉九百人,缴获粮食三十万斛,器械铠甲与这相当。”
“田悦召集败兵夜里逃走了,对邢州的包围也解除了。因功劳升任右仆射。””
“战前,马燧对兵将起誓,战胜后用私财行赏。”
“战胜后,马燧拿出所有家财奖赏兵将。”
“德宗称赞他,下诏拿出五万贯奖赏,归还马燧的家财。”
“不久,加任魏博招讨使。”
“建中三年正月,田悦向淄青节度使李纳、成德节度使李惟岳求救,李纳派大将卫俊率军一万名救援田悦,李惟岳也派兵三千名来救援。”
“田悦召集被打散的士兵两万多人,在洹水筑堡垒,淄青军队驻扎在他的东边,成德军队驻扎在他的西边,互相呼应。”
“马燧率各军进军驻扎在邺县,奏本请求增派河阳军队,唐德宗下诏命河阳节度使李芃率兵与他们会合。”
“唐军驻扎在漳河边,田悦派将领王光进率兵守长桥,筑城墙固守,唐军不能过河。”
“马燧就在下游将几百辆军车,用铁锁相连,横断河水,填上装土的口袋挡住水,水略微变浅了,各军都过了河。”
“这时唐军粮少,田悦坚守不出战,想等唐军粮尽。”
“马燧命各军带十天粮食,进驻仓口,和田悦隔洹水对峙。”
“马燧于是造三座桥过洹水,每天挑战,田悦不敢出战。”
“恒州军因兵少,怕被马燧歼灭,移军与田悦会合。”
“田悦认为马燧明天还会挑战,就埋伏一万军队,想伏击马燧。”
“马燧就命各军都半夜吃饭,鸡叫前击鼓吹号,悄悄出兵沿洹水直奔魏州。”
“又命一百名骑兵击鼓吹号,都留在后边,又准备柴草火种,等军队都走了,停止击鼓吹号躲在一边,看到田悦军都过了河,就把桥烧掉。”
“唐军走了十几里路,田悦就带领淄青、恒州的步骑兵四万多人过桥跟随追来,顺风放火,击鼓呐喊前进。”
“马燧就坐下,命令军队不要动,又派人除掉了百步见方地上的草和荆棘列阵。”
辛弃疾:马燧走出阵前,召募有勇力的五千多人,分别排在前边,等待敌军来。
等田悦兵到,火已熄灭,而田悦所部也大为疲惫,马燧趁势出击,大破田悦军。
当时神策、昭义、河阳军都略退却,河东军战胜后,各军回军合击,又大败敌军,追到洹水边,田悦军逃到桥头,桥已烧掉。
田悦军大乱,有的跳到水里,被斩首两万多颗,斩其大将孙晋卿、安墨啜,活捉了三千多人,淹死的不计其数。
淄青兵死亡殆尽,尸体相叠三十多里地。
田悦召集败兵一千多人逃往魏州,到了城门口,守将李长春关闭城门不接纳。
过了很久,追兵未来,到天亮,才接纳田悦。
田悦进了城,杀死了李长春,亲自据城防守。
几天后,李再春以博州投降,田悦的哥哥田昂以洺州投降,王光进以长桥投降朝廷。
田悦派符璘、李瑶带五百名骑兵送淄青军返回淄青,李瑶乘机前来投降马燧。
魏州原来引御河进城向南流,马燧命堵塞河口,河水断流,城中更恐慌了。
田悦就派许士则、侯臧步行走小路劝说朱滔、王武俊,借兵援救。
当时王武俊已杀死李惟岳,将头送到京城,德宗任命王武俊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
当时王武俊的同僚张孝忠已任义武节度使,王武俊仅任观察使,又分割赵、深两州为一镇,任命康日知为观察使,因此非常不满,加上平日轻视张孝忠,对官职比他低感到羞耻。
当时朱滔讨伐李惟岳,攻下了深州,要求将深州隶属与幽州镇而没有被允许,也不满。
因此朱滔、王武俊合谋救援田悦。
田悦倚仗两处援兵,又派出两万军队背城列阵,马燧和各军又打败了他。
这年五月,提升马燧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六月,朱滔、王武俊联军五万来救援田悦,到了城外。
诸将准备退兵,马燧坚持不让,德宗派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朔方军步骑兵一万五千人增援马燧。
同月三十日,李怀光所部也抵达。
李怀光有勇无谋,大军抵达当天,没有休息,坚决要求与朱滔等会战,唐军战败。
田悦等挖开河堤用水淹马燧等人的军队,马燧等兵败粮少。
这年七月,马燧和各军退驻魏县。
同月,德宗下诏加封马燧为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魏博贝四州节度、观察、招讨等使。
田悦、朱滔、王武俊军也到了魏县,与唐军隔河对峙。
这年十一月,三位叛将在魏县军营中互相推让王号: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
又派使者去淄青李纳那里,李纳称齐王。
四镇一起推举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天下兵马元帅、太尉、建兴王,都建署封官,像唐初行台官制,官名有很多怪异的,但不敢自立年号。
父亲马季龙,曾中举明兵法科,豪爽擅长兵法,官至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军使。
马燧早年时,有次和几个哥哥读书,放下书叹气说英雄应立功于世。
马燧仪表风度杰出,身长六尺二寸,沉着勇敢多智谋,博览各种书籍,尤其擅长兵法。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派光禄卿贾循守范阳。”
“贾循虽赞同这话,但未乘机定计,事情泄露了,安禄山派韩朝阳来请贾循。”
“韩朝阳到了范阳,和贾循谈话,暗地埋伏武士用弓弦勒死了他。”
“马燧逃出跑到西山,隐士徐遇把他藏了起来。”
“一个月后,马燧从小路来到平原郡。”
“平原郡失守后,他又逃到魏郡。”
“唐代宗宝应年间,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任命他为赵城县尉。”
“这时回纥大军归国,倚仗帮助收复洛阳的功劳,胡作非为,有时掳掠路过处的仓库粮食,供应饭食稍不满意,随便杀人。”
“李抱玉准备了供给品,下属都不敢去送,马燧自荐请求主持驿馆事务等回纥军来了,就先给主帅送礼,和他约定纪律,回纥军就授给马燧令旗做标识,命马燧杀死违令者。”
“马燧用死刑犯人在身边侍侯,稍不听令,就杀死他们。”
“回纥兵看了害怕,军队从这里走过,没有人敢侵害掳掠。李抱玉更加赏识他。”
“当初,回纥军北行归国,派他们的将领安恪、石常庭领兵几百名和招募投靠的几千人守河阳,从洛阳抢来的珍宝,都存放在河阳。”
“这时,仆固怀恩派薛嵩从相州、卫州送粮并切断黄河渡口。”
“李抱玉命马燧到薛嵩处劝说,薛嵩就和仆固怀恩断绝了关系听从朝廷。朝廷于是任命马燧为左武卫兵曹。”
“马燧此后历任太子通事舍人、著作郎、营田判官。”
“不久后,又升任秘书少监、兼任殿中侍御史,改任节度判官、承务郎,升任郑州刺史。”
“他勉励督促农耕,统计户数,每年收税一次,人们都认为方便。”
“大历四年,马燧改任怀州刺史。”
“怀州遭遇兵荒之后,适逢当年发生夏旱,人们不能种庄稼,马燧努力改善政务,将领官吏有父母的,马燧就登门问候,安葬野地未埋的尸骨,减轻赋税。”
“到秋天,州内长出了野谷子,百姓多半靠这度灾。”
“李抱玉移任驻守凤翔。因汧阳有边患,任命马燧为陇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
“陇州西部有条路,宽两百多步,上通高山,山和吐蕃相对,吐蕃每次入侵,都从这里出来。”
“燧巡视地形,垒石栽树堵住这路,下面修了两处门,又修有望楼,八天就修成了。”
“碰到李抱玉入朝,就和马燧一同前往。”
“很久以后,唐代宗闻知了马燧的能干,召见了他,封为商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防御水陆运使。”
“大历十年,河阳三城兵变,赶走了节度使常休明,朝廷于是任命马燧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河阳三城节度使。”
“大历十一年五月,汴州大将李灵耀反叛,占据州城,切断漕运,求封节度使。”
“代宗宽大为怀,任命李灵耀为汴州、宋州等八州节度留后。”
苏轼:李灵耀不接受任命,于是暗地勾结魏博节度使田承嗣。
田承嗣就派他侄子田悦率兵支援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大将刘洽。
代宗下诏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平李灵耀。
李忠臣怕叛军,焚烧营帐往西跑。
马燧劝他回军,请求担任先锋,打败了田悦,逼近汴州。
李忠臣沿汴河南岸进军,马燧沿汴河北岸进军,又在西梁固打败了李灵耀的将领张清。
李灵耀选精兵八千,号称饿粮军;马燧单独率军打败了它,进抵浚仪。
当时,河阳军是诸军中最强的。
田承嗣于是又派田悦率兵两万援救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进犯曹州,又打败李正己的游军,击溃了刘洽、长孙全绪等人的军队,乘胜进到离汴州三十里处,列阵前进。
李忠臣会合宋州、淮南、浙西的军队,与田悦作战不胜,向马燧求救,马燧带四千兵出其不意击败了田悦,田悦单人匹马逃走。
李灵耀知道田悦战败后,第二天率一百名骑兵逃跑,汴州就投降了,马燧把功劳让给李忠臣。
李忠臣生性暴躁,马燧不想进汴州城,就带兵到板桥扎营。
李忠臣进城后,果然独吞功劳,利用机会杀了宋州刺史李僧惠。马燧于是回到了河阳。
大历十四年六月,马燧任检校工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留后,不久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
太原自前任节度使鲍防在百井战败后,军队弱小,马燧就召集全部将领官吏的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训练了几个月,成了精锐的骑兵。
他命令制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等,和士兵衣裳相当,以便行动。
又制造军车,蒙上画有狻猊图案的皮革,车后安有戟,行军时装运兵器铠甲,宿营时列成营阵,有时堵在险要处阻挡敌军进攻,军械都十分犀利。
过了一年,集中三万军队,在校场上练习战阵,教他们进退攻守的战术。
唐德宗建中二年六月,马燧到京城朝见,升任检校兵部尚书,朝廷命他回镇太原。
当初,魏博节度使田悦接替田承嗣带兵,怕部将不归附自己,假装归顺,马燧奏本揭露他一定会反叛,应先防备他。
这年,田悦果然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成德节度使李惟岳合谋反叛,亲自率兵三万包围了邢州,自己到临洺,筑两重城墙,隔绝内外,阻挡救兵。
邢州守将李洪、临洺守将张伾,都固守没被攻破。
昭义军向朝廷求救,德宗急忙下诏命马燧率步、骑兵两万人马和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军行营兵马使李晟会合援救临洺。
马燧军从山郭口经过,军队没通过险要地时,就派人送信告诉田悦,并表示友好,田悦认为马燧畏惧自己。
十一月,马燧率军抵达邯郸,田悦派使者来,马燧将其斩杀,并派兵击溃了田悦的一支部队,射死魏博将领成炫之。
田悦自己进攻临洺,派大将杨朝光率兵万名。在临洺南边双冈东西并列两个营寨抵御马燧。
“马燧就率李抱真、李晟进军,在两座营寨之间扎营。”
“这天夜里东边营寨兵马逃回田悦处。第二天,马燧进军到明山扎营,占据被抛弃的营寨放置军需品。”
“田悦于是派恒州李惟岳的援军五千增援杨朝光,马燧带兵进攻杨朝光,田悦又带一万多军队增援他。”
“马燧就命大将李自良、李奉国率骑兵会同神策军在双冈抵御,李自良等击退了田悦。”
“马燧就命推出燃火车烧杨朝光的营寨,杀死了杨朝光和大将卢子昌,斩首五千余级,活捉八百多人。”
“停留五天,推进到临洺,田悦率全军来会战。”
“马燧亲自率领精兵抵挡前锋,接战一百多次,士兵都死战,田悦军大败,斩首一万余级,活捉九百人,缴获粮食三十万斛,器械铠甲与这相当。”
“田悦召集败兵夜里逃走了,对邢州的包围也解除了。因功劳升任右仆射。””
“战前,马燧对兵将起誓,战胜后用私财行赏。”
“战胜后,马燧拿出所有家财奖赏兵将。”
“德宗称赞他,下诏拿出五万贯奖赏,归还马燧的家财。”
“不久,加任魏博招讨使。”
“建中三年正月,田悦向淄青节度使李纳、成德节度使李惟岳求救,李纳派大将卫俊率军一万名救援田悦,李惟岳也派兵三千名来救援。”
“田悦召集被打散的士兵两万多人,在洹水筑堡垒,淄青军队驻扎在他的东边,成德军队驻扎在他的西边,互相呼应。”
“马燧率各军进军驻扎在邺县,奏本请求增派河阳军队,唐德宗下诏命河阳节度使李芃率兵与他们会合。”
“唐军驻扎在漳河边,田悦派将领王光进率兵守长桥,筑城墙固守,唐军不能过河。”
“马燧就在下游将几百辆军车,用铁锁相连,横断河水,填上装土的口袋挡住水,水略微变浅了,各军都过了河。”
“这时唐军粮少,田悦坚守不出战,想等唐军粮尽。”
“马燧命各军带十天粮食,进驻仓口,和田悦隔洹水对峙。”
“马燧于是造三座桥过洹水,每天挑战,田悦不敢出战。”
“恒州军因兵少,怕被马燧歼灭,移军与田悦会合。”
“田悦认为马燧明天还会挑战,就埋伏一万军队,想伏击马燧。”
“马燧就命各军都半夜吃饭,鸡叫前击鼓吹号,悄悄出兵沿洹水直奔魏州。”
“又命一百名骑兵击鼓吹号,都留在后边,又准备柴草火种,等军队都走了,停止击鼓吹号躲在一边,看到田悦军都过了河,就把桥烧掉。”
“唐军走了十几里路,田悦就带领淄青、恒州的步骑兵四万多人过桥跟随追来,顺风放火,击鼓呐喊前进。”
“马燧就坐下,命令军队不要动,又派人除掉了百步见方地上的草和荆棘列阵。”
辛弃疾:马燧走出阵前,召募有勇力的五千多人,分别排在前边,等待敌军来。
等田悦兵到,火已熄灭,而田悦所部也大为疲惫,马燧趁势出击,大破田悦军。
当时神策、昭义、河阳军都略退却,河东军战胜后,各军回军合击,又大败敌军,追到洹水边,田悦军逃到桥头,桥已烧掉。
田悦军大乱,有的跳到水里,被斩首两万多颗,斩其大将孙晋卿、安墨啜,活捉了三千多人,淹死的不计其数。
淄青兵死亡殆尽,尸体相叠三十多里地。
田悦召集败兵一千多人逃往魏州,到了城门口,守将李长春关闭城门不接纳。
过了很久,追兵未来,到天亮,才接纳田悦。
田悦进了城,杀死了李长春,亲自据城防守。
几天后,李再春以博州投降,田悦的哥哥田昂以洺州投降,王光进以长桥投降朝廷。
田悦派符璘、李瑶带五百名骑兵送淄青军返回淄青,李瑶乘机前来投降马燧。
魏州原来引御河进城向南流,马燧命堵塞河口,河水断流,城中更恐慌了。
田悦就派许士则、侯臧步行走小路劝说朱滔、王武俊,借兵援救。
当时王武俊已杀死李惟岳,将头送到京城,德宗任命王武俊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
当时王武俊的同僚张孝忠已任义武节度使,王武俊仅任观察使,又分割赵、深两州为一镇,任命康日知为观察使,因此非常不满,加上平日轻视张孝忠,对官职比他低感到羞耻。
当时朱滔讨伐李惟岳,攻下了深州,要求将深州隶属与幽州镇而没有被允许,也不满。
因此朱滔、王武俊合谋救援田悦。
田悦倚仗两处援兵,又派出两万军队背城列阵,马燧和各军又打败了他。
这年五月,提升马燧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六月,朱滔、王武俊联军五万来救援田悦,到了城外。
诸将准备退兵,马燧坚持不让,德宗派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朔方军步骑兵一万五千人增援马燧。
同月三十日,李怀光所部也抵达。
李怀光有勇无谋,大军抵达当天,没有休息,坚决要求与朱滔等会战,唐军战败。
田悦等挖开河堤用水淹马燧等人的军队,马燧等兵败粮少。
这年七月,马燧和各军退驻魏县。
同月,德宗下诏加封马燧为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魏博贝四州节度、观察、招讨等使。
田悦、朱滔、王武俊军也到了魏县,与唐军隔河对峙。
这年十一月,三位叛将在魏县军营中互相推让王号: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
又派使者去淄青李纳那里,李纳称齐王。
四镇一起推举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天下兵马元帅、太尉、建兴王,都建署封官,像唐初行台官制,官名有很多怪异的,但不敢自立年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