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死了,皇帝病了,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赵宋王朝仿佛一夜之间被秋风卷起了满地的黄叶,凄凉而萧瑟。
这时,一个难题萦绕在所有人心头。
万一皇帝突然驾崩,谁将执掌这风雨飘摇中的江山,率领问题重重、内忧外患的赵宋王朝继续前行?
民间亦是谣言四起,人心思变。
十月底,端王府突然来了两只鹤鸟,被视为祥瑞。
朝中大臣闻讯,纷纷前来祝贺。
赵佶见此,非常开心。
不久,端王府寝阁又突然长出灵芝。
大臣们又纷纷赶来祝贺。
赵佶更为开心。
端王府的一些聪明人见此,纷纷摇头,私底下都说:“若杨总管还在,必会劝告大王低调行事,以免引起陛下猜忌。”
只可惜,前段时间,端王府的都总管杨震,走夜路时,失足落水而亡。
如今的端王府,由新任都总管张迪以及高俅等一批溜须拍马之辈管理,他们不仅没有低调处理祥瑞之事,还到处找人为赵佶卜卦查看福祸凶吉。
后来,一个叫“陈彦”的算卦先生,说赵佶命里注定该当天子。
赵佶兴奋不已,重赏了陈彦。
与此同时,汴梁城中突然盛传,每天傍晚,从四邻八乡遥望莘王府方向,只见红光满天,如赤鸟翔翥。红光经夜不熄,一直到天亮。村人入城才知,并非火光。有识之士认为,红光乃宋火德之符,如同周武王当年即位时出现赤乌之瑞一样。
也有大量的官员因此前来祝贺赵俣。
可黄经臣和梁师成却代表赵俣出面,表示那红光照耀的是皇宫,而非自家王府,诸位请回,大臣们带来的礼物一概不收,赵俣更是一个大臣都没见。
其实,不止赵佶、赵俣家有祥瑞诞生,赵似家也出现了所谓的祥瑞。
很多时候,当不当皇帝,真不是你想不想当的问题,而是一旦有机会,你不想,你底下的人也会推着你上去,谁不想混个从龙之功?
皇宫中。
赵煦虽然病了,但他并没有病到快死了的地步。
赵煦也不觉得自己快死了,他认为自己还能抢救一下,也许喝点汤药,或是针灸一段时间,他的病情就能有所好转。
然而,世事无常,赵煦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
终于,有大臣按耐不住,向赵煦进言,恳请赵煦收养一子以安天下。
这如同一把把利刃,刺入赵煦本就脆弱的心房。
赵煦很愤怒!
他虚岁才二十四,正值春秋鼎盛之年!
而且,他才刚刚生下了一个儿子,不是没有生育能力。
赵煦觉得,只要他病好了,肯定能生下自己的血脉,为什么要去领养别人的儿子?
“朕不过得了小病而已,有些人便按耐不住了!!!”
赵煦将奏请他收养养子的奏章全都打翻在地,大发雷霆。
同样气愤不已的还有皇后刘清菁,因为有人暗示她,或交好亲王,或收养一子,当早做准备,不可坐以待毙。
可刚经历丧子之痛和丧女之痛双重打击的刘清菁,这时哪能听进去这样的话?
结果,劝刘清菁的人,全都被刘清菁治了罪,以发泄她心中的愤闷。
后来,刘清菁听说,端王府有祥瑞出现,赵佶频繁地宴请宾客,还有算命先生说赵佶有当皇帝的命。
关键,之前,也就是赵茂活着的时候,常来她这里走动的赵佶,近来却天天往慈德宫跑,向太后和赵佶的关系似乎修复了。
倒是之前跟向太后走得非常近的赵俣,最近很低调,有人说他家出现了祥瑞,他也坚决否认。
刘清菁把这些消息一股脑地告诉给了赵煦。
赵煦听后,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端王!!!”
赵煦面色阴沉如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边,凝视着窗外深秋的景致,心中五味杂陈。
寒风穿过窗棂,卷起他宽大的衣袖,仿佛连这风也在哀叹他的处境。
刘清菁在一旁拱火道:“今局势复杂,亲王各有心思,尤其是端王,他近来动作频频,又与太后修好,只怕不安好心,不如给他点教训?”
赵煦想了想,道:“来人啊,传朕旨意,查封樊楼,治陈彦妖言惑众之罪。”
刘清菁不解,收拾赵佶,跟查封樊楼和捉陈彦有什么关系?
赵煦冷冷地说:
“诱亲王逛青楼,致使我大宋皇室蒙羞,教外使嘲笑我大宋,此等行径,若不严惩,何以正风气?何以教亲王恪守本分?”
“那陈彦,胆敢蛊惑亲王,挑起皇室纷争,动摇国本,其罪当诛!”
其实,赵煦已经顾及兄弟情谊手下留情了,不然,他就不只是杀鸡儆猴了。
当然,赵煦之所以没下狠手,也是因为,蠢蠢欲动的,不止赵佶一个。
前两日,赵煦的生母朱太妃来探望赵煦时,话里话外都在说赵似如何贤德。
虽然朱太妃并没有明说,但赵煦也明白,朱太妃的意思是,一旦他要是感觉自己不行了,赶紧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同母亲弟弟,不要让这皇位落到外人手上。
这就是皇家,亲情在权力的面前,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
“朕自登基以来,勤勉于政,未曾有丝毫懈怠,只盼重振朝纲,光耀祖宗。可如今,朕之病体,却成了他人觊觎皇位的借口,呜呼哀哉!”
赵煦的每一个字都带着不甘与愤慨。
刘清菁闻言,更是愤慨不已,她对赵煦说:“官家一定要好起来,恁地时,我二人再生一子,绝不能教旁人得了官家的皇位!!!”
帝位的传承,主要两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过继儿子,符合父死子继。
赵煦有五个弟弟,按理来说,目前这种情况,赵煦应该从他这五个弟弟中过继一子。
可问题是,赵俣他们五个都还没有儿子,此路不通。
弟弟没有儿子,那就只能从堂兄弟们的后代中挑选,类似当年宋仁宗挑选宋英宗。
可赵煦的堂兄弟们也都没有男丁,此路也是不通。
如此,就只能从赵煦父亲宋神宗的堂兄弟中挑选孙辈。
只是,这样一来血缘就疏远了很多。
这也是个问题。
不过,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此。
关键在于,如今掌权的皇室,肯定不希望,大权旁落,以至于本来权势滔天的他们失势。
赵煦十分清楚这一点。
所以,赵煦利用皇室的这种心理,开始了一场微妙的平衡游戏。他既不收养养子,也不明确拒绝,只是以各种理由拖延。寄希望于他身上能出现医学奇迹。
同时,赵煦也希望,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能保持对皇权的绝对控制……
……
太子死了,皇帝病了,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赵宋王朝仿佛一夜之间被秋风卷起了满地的黄叶,凄凉而萧瑟。
这时,一个难题萦绕在所有人心头。
万一皇帝突然驾崩,谁将执掌这风雨飘摇中的江山,率领问题重重、内忧外患的赵宋王朝继续前行?
民间亦是谣言四起,人心思变。
十月底,端王府突然来了两只鹤鸟,被视为祥瑞。
朝中大臣闻讯,纷纷前来祝贺。
赵佶见此,非常开心。
不久,端王府寝阁又突然长出灵芝。
大臣们又纷纷赶来祝贺。
赵佶更为开心。
端王府的一些聪明人见此,纷纷摇头,私底下都说:“若杨总管还在,必会劝告大王低调行事,以免引起陛下猜忌。”
只可惜,前段时间,端王府的都总管杨震,走夜路时,失足落水而亡。
如今的端王府,由新任都总管张迪以及高俅等一批溜须拍马之辈管理,他们不仅没有低调处理祥瑞之事,还到处找人为赵佶卜卦查看福祸凶吉。
后来,一个叫“陈彦”的算卦先生,说赵佶命里注定该当天子。
赵佶兴奋不已,重赏了陈彦。
与此同时,汴梁城中突然盛传,每天傍晚,从四邻八乡遥望莘王府方向,只见红光满天,如赤鸟翔翥。红光经夜不熄,一直到天亮。村人入城才知,并非火光。有识之士认为,红光乃宋火德之符,如同周武王当年即位时出现赤乌之瑞一样。
也有大量的官员因此前来祝贺赵俣。
可黄经臣和梁师成却代表赵俣出面,表示那红光照耀的是皇宫,而非自家王府,诸位请回,大臣们带来的礼物一概不收,赵俣更是一个大臣都没见。
其实,不止赵佶、赵俣家有祥瑞诞生,赵似家也出现了所谓的祥瑞。
很多时候,当不当皇帝,真不是你想不想当的问题,而是一旦有机会,你不想,你底下的人也会推着你上去,谁不想混个从龙之功?
皇宫中。
赵煦虽然病了,但他并没有病到快死了的地步。
赵煦也不觉得自己快死了,他认为自己还能抢救一下,也许喝点汤药,或是针灸一段时间,他的病情就能有所好转。
然而,世事无常,赵煦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
终于,有大臣按耐不住,向赵煦进言,恳请赵煦收养一子以安天下。
这如同一把把利刃,刺入赵煦本就脆弱的心房。
赵煦很愤怒!
他虚岁才二十四,正值春秋鼎盛之年!
而且,他才刚刚生下了一个儿子,不是没有生育能力。
赵煦觉得,只要他病好了,肯定能生下自己的血脉,为什么要去领养别人的儿子?
“朕不过得了小病而已,有些人便按耐不住了!!!”
赵煦将奏请他收养养子的奏章全都打翻在地,大发雷霆。
同样气愤不已的还有皇后刘清菁,因为有人暗示她,或交好亲王,或收养一子,当早做准备,不可坐以待毙。
可刚经历丧子之痛和丧女之痛双重打击的刘清菁,这时哪能听进去这样的话?
结果,劝刘清菁的人,全都被刘清菁治了罪,以发泄她心中的愤闷。
后来,刘清菁听说,端王府有祥瑞出现,赵佶频繁地宴请宾客,还有算命先生说赵佶有当皇帝的命。
关键,之前,也就是赵茂活着的时候,常来她这里走动的赵佶,近来却天天往慈德宫跑,向太后和赵佶的关系似乎修复了。
倒是之前跟向太后走得非常近的赵俣,最近很低调,有人说他家出现了祥瑞,他也坚决否认。
刘清菁把这些消息一股脑地告诉给了赵煦。
赵煦听后,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端王!!!”
赵煦面色阴沉如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边,凝视着窗外深秋的景致,心中五味杂陈。
寒风穿过窗棂,卷起他宽大的衣袖,仿佛连这风也在哀叹他的处境。
刘清菁在一旁拱火道:“今局势复杂,亲王各有心思,尤其是端王,他近来动作频频,又与太后修好,只怕不安好心,不如给他点教训?”
赵煦想了想,道:“来人啊,传朕旨意,查封樊楼,治陈彦妖言惑众之罪。”
刘清菁不解,收拾赵佶,跟查封樊楼和捉陈彦有什么关系?
赵煦冷冷地说:
“诱亲王逛青楼,致使我大宋皇室蒙羞,教外使嘲笑我大宋,此等行径,若不严惩,何以正风气?何以教亲王恪守本分?”
“那陈彦,胆敢蛊惑亲王,挑起皇室纷争,动摇国本,其罪当诛!”
其实,赵煦已经顾及兄弟情谊手下留情了,不然,他就不只是杀鸡儆猴了。
当然,赵煦之所以没下狠手,也是因为,蠢蠢欲动的,不止赵佶一个。
前两日,赵煦的生母朱太妃来探望赵煦时,话里话外都在说赵似如何贤德。
虽然朱太妃并没有明说,但赵煦也明白,朱太妃的意思是,一旦他要是感觉自己不行了,赶紧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同母亲弟弟,不要让这皇位落到外人手上。
这就是皇家,亲情在权力的面前,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
“朕自登基以来,勤勉于政,未曾有丝毫懈怠,只盼重振朝纲,光耀祖宗。可如今,朕之病体,却成了他人觊觎皇位的借口,呜呼哀哉!”
赵煦的每一个字都带着不甘与愤慨。
刘清菁闻言,更是愤慨不已,她对赵煦说:“官家一定要好起来,恁地时,我二人再生一子,绝不能教旁人得了官家的皇位!!!”
帝位的传承,主要两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过继儿子,符合父死子继。
赵煦有五个弟弟,按理来说,目前这种情况,赵煦应该从他这五个弟弟中过继一子。
可问题是,赵俣他们五个都还没有儿子,此路不通。
弟弟没有儿子,那就只能从堂兄弟们的后代中挑选,类似当年宋仁宗挑选宋英宗。
可赵煦的堂兄弟们也都没有男丁,此路也是不通。
如此,就只能从赵煦父亲宋神宗的堂兄弟中挑选孙辈。
只是,这样一来血缘就疏远了很多。
这也是个问题。
不过,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此。
关键在于,如今掌权的皇室,肯定不希望,大权旁落,以至于本来权势滔天的他们失势。
赵煦十分清楚这一点。
所以,赵煦利用皇室的这种心理,开始了一场微妙的平衡游戏。他既不收养养子,也不明确拒绝,只是以各种理由拖延。寄希望于他身上能出现医学奇迹。
同时,赵煦也希望,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能保持对皇权的绝对控制……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最新章节,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最新章节,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