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林党的内定继任掌门人,礼部右侍郎钱谦益被下狱,在东厂被拷虐。作为东林党的现任掌舵者,内阁次辅、代理首辅钱龙锡还差点被绞死了,如果不是恰好碰到宗庙失火,只怕已被杀戮。情势如斯,东林党自然被瓦解,外围党人纷纷改换门庭,核心党人则纷纷被劾,乃至于下狱。

  陆扬的老友周顺昌,也是个东林党,他对朝廷深感失望,还没被人弹劾,便主动提请致仕。在吏部的批文还没有下达前,周顺昌便封官挂印而去,返回苏州吴县老家去了。

  哪怕是陆扬,也不能免,谁让他是左光斗的得意门生呢,更重要的是,他还那么突出,二十不到,已经功勋累累,被外界看做是东林党的后起中坚。在温体仁的暗中推动下,对陆扬的弹劾,也渐渐被发起。

  东林党既然已然覆灭,陆扬,虽然与东林党若即若离,但说来说去,他毕竟是东林领袖左光斗的关门弟子,在政敌眼中,绝对是一根必须拔出的肉刺。

  ~~~

  御书房里,四尊大白云铜的炉子,烧着银炭,火红里透着青色,没有一丝烟,坐在紫檀木御案后的崇祯帝,正在翻看着奏折。

  “鸿胪寺卿陆扬,奉诏陛见”,內侍唱道。

  看到崇祯帝点了点头,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高声道:“宣”。

  “微臣陆扬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陆扬伏地道。

  “平身吧”,崇祯帝嗯了一声,指着案头的一沓折子,“看,这些都是弹劾你的奏章”。

  陆扬默然不语,并无忧色。

  “你倒是淡定、从容”,崇祯帝道。

  “圣君在上,臣并无忧惧,惟候圣裁”,陆扬沉声道。

  “呵呵”,崇祯帝被逗乐,笑了出来,“你倒是会说话”。

  “微臣所言,皆是实话”,陆扬道。

  “在你与孙阁老外出收复失地时,京师有变,不仅内阁次辅钱龙锡下狱,还有内阁大学士、李标吏部尚书王永光、刑部侍郎乔允升等东林党人,皆已被罢官夺职”,崇祯帝道,“你就一点也不担心被牵连”。

  “微臣并不是东林党人,不知为何要担心?”陆扬淡然道。

  “哦?”崇祯帝笑道,“左光斗可是你老师,你不会否认吧?”

  “左师乃微臣恩师,微臣不敢或忘”,陆扬道,“但是,吾爱吾师,然吾更爱真理。东林党人,不是真理。至少,在微臣看来,他们那一套,于事无补。不过,东林亦绝非周、温二位大人口中的,夫东林,天下之才薮也,其中或有为人狂狷、持论过刻,谓非中行则可,谓为则不可!”陆扬没办法了,只好请出的名言来镇一镇崇祯了。

  “,说得好”,崇祯帝将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口中沉吟片刻后,沉声道,“朕相信你不是东林逆党。不过,朝野上下,物议纷纷,朕也不得不将你外放了”,显然,对于陆扬的话,崇祯只听进去了前半段,至于后半段的,则完全没有听进去。

  “恭候圣裁”,陆扬恭谨道,并无愠色。其不惧荣辱的态度,让崇祯帝很是受用。

  “说吧,你想去哪儿?除了苏州,那是你故里,毕竟要回避的,其他地方,你挑一个地方吧”,崇祯帝道。

  “微臣想去陕西”,陆扬道。

  “你要去西北?!”崇祯帝颇感意外。他原以为陆扬会选择南直隶或浙江等江浙繁华水乡,倒没想到,陆扬竟然选择了苦不堪言、人人避之而不及的西北。

  “正是”,陆扬肯定道,“西安府、庆阳府、延安府、凤翔府,皆可。但听圣裁”。

  “陕西,是个苦地方,为何要去那里?”崇祯帝奇道。

  “近年来,气候异常,气候骤然趋于严酷,气温急剧下降。仲夏,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西北赤地千里、草木无存,而东南洪流泛滥、鱼鳖盈街。凛冬,则奇寒无比。天灾如此,粮食大幅度减产,尤以西北为烈”,陆扬娓娓而道,“微臣以为,如果有内乱,只怕陕西、甘肃一带,首当其冲。所以,微臣想在其乱未发时,先去看看,看能否有办法将其止于未萌”。

  听到、、等等,崇祯帝皱了皱眉,他也很郁闷啊。他以明君自诩,再说,哪怕他不是明君,再差,也比前面各位胡搞乱搞的列位荒唐皇帝强吧?!

  可是,在列祖列宗手上勉强还过得去的天下,一到他崇祯手中,偏偏便风雨飘摇起来了。这不,刚刚还让女真鞑子兵临京师城下,真是奇耻大辱啊。天灾、人祸,一起到来。难不成,真是帝德有亏,要下诏罪己不成?!崇祯帝暗忖。

  崇祯帝收拾收拾情绪,道:“你能忧心朝廷大局,很好,不过,天灾代代皆有,陕西也还不至于那么差的,说不定明年便是个丰年,一切都会过去的”。显然,崇祯帝还不知道啥叫“小冰河”时期。

  在“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别说陕西了,江南都受灾严重,乃至于甚少降雪的福建、广东,都狂降暴雪,就连长江竟然都罕见的冰封了,江南一带的运河,更是冰厚达三尺有余。此种天灾,又岂是可以预料得到的呢。说起来,也还真是崇祯倒霉,怪只能怪他命不好,活该是个苦命天子。

  陆扬在心里暗叹一声:winteriscoming。然后,准备再出言争取一番。结果,被崇祯帝打断了话头,“不必说了,朕已有决断”。

  陆扬刚刚才说过,此刻,自然不好再说什么了。

  “朕决定了,让你去山东”,崇祯帝沉声道,“王承恩拟旨”。

  “是,陛下”,侍立于御案边上的王承恩恭谨道。陆扬则伏地听宣。

  “你是正四品的鸿胪寺卿,便给你平调为一个同级别的知府吧”,崇祯沉吟道,“宣旨:着鸿胪寺卿陆扬,改任为山东登州知府”。

  “臣,领旨”,陆扬无奈道。不过,山东似乎灾情也很严重,上次被押解进京时,途径山东各府县,陆扬便有切身体会。那便先去山东看看吧,陆扬暗道。

  至于陕西,灾荒已然几年,已是蓄势待发,避无可避了。其实,陆扬哪怕是被派了过去,以他一个小小的知府,又能如何呢?陆扬又变不出粮食,只要没有粮食,哪怕是崇祯帝亲自到西安府坐镇,皇帝自个儿兼任陕西布政使也白搭啊。

  </br>

  </br>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和崇祯有个约定,我和崇祯有个约定最新章节,我和崇祯有个约定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