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37章 望城大捷

小说:我父刘玄德 作者:网文老大爷 更新时间:2025-01-27 23:50:55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主公,都已经准备妥当了。”

  孙河走到孙策身边,看着山下小声禀告道。

  “好,准备行动!”

  孙策看着山下,蔡家几人正准备攻城,此时下山出击,冲到平原上时,正好对方陷入城中进退不得。

  玉池山并不算高,海拔只有七百多米,但胜在占地很大,孙策六千人的部队躲在其中,不派上数千人寻找,根本别想把他们找出来。

  孙策的主力躲藏在一处山坳之中,距离望城并不远,只有十几里地的路程,急行军的情况下只需要一个半时辰至两个时辰即可抵达。

  随着孙策一声令下,大军开始行动。

  最前面的并非骑兵,而是轻步兵,他们的任务是前出到平原后,尽力赶往北面的湘水,封堵荆州军北逃的路线。

  跟在他们后面的才是骑兵,由孙策亲自带领。

  蔡家军的攻势相当凶猛,本身部曲也算训练得当,此时又得了蔡瓒不封刀的许诺,自然变得横暴起来。

  不到半个时辰,城北和城东都已经有蔡家军的士卒登城,开始向城门拓展。相信再过不久就能顺利拿下城门,到时候大军涌入,望城守卒就再没有反抗之力了。

  可就在蔡瓒、蔡琰喜形于色的时候,远处斥候突然疯狂的示警起来,疯狂的鞭挞着战马朝着主阵赶来。而在斥候身后,大量的荆南军士卒渐渐出现在了蔡瓒的眼前。

  “敌袭!敌袭!!!”

  斥候一边疾驰,一边撕心裂肺的叫喊着。

  蔡瓒身躯微微晃动了一下,旋即清醒过来。

  不行,得跑!

  可当他把视线转向前方,却看见城墙上的己方士卒正追着对方杀进城里,根本没注意到城外的变化。

  这时候想要把部队撤出来,最少也得要半个时辰以上的时间。

  蔡瓒陷入到痛苦之中,随即咬牙发号施令道:“下令蔡中望城北集中,命令蔡琰后退至湘水列阵,主阵向北移动,与蔡琰合军。”

  虽然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但蔡瓒却还是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想要争取一个机会。

  ********

  “主公,荆南来信。”

  陆逊拿着一封帛书,送到了刘封的案头:“孙策于望城大破蔡瓒,生擒蔡瓒、蔡和、蔡中三将,阵斩七百余级,俘虏两千余人,淹死着甚重,仅有蔡琰带数百人渡过湘水逃生。”

  “哦!?”

  刘封惊讶抬头,没想到孙策在荆南搞出这么大阵仗,看来其在荆南军中已经有了不小的权力。

  刘封将帛书打开,仔细翻阅起来。

  一边看,一边嘴角浮现起了笑意。

  陆逊也是恰到好处的逢迎道:“孙伯符此战颇有主公钱塘之战的痕迹,虽不曾动用水军,但藏兵玉池山可算是一妙招。”

  刘封点了点头,孙策送来的战报很是全面,包括蔡瓒、蔡琰等人派出诸多斥候,警戒四方的情况都没有漏掉。

  有了孙策这一战的提振,蒯越再想速下临湘,可就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好。”

  刘封面带笑容,抬起头对陆逊吩咐道:“伯言,伯符此战打的漂亮,汝可以我名义修书一封,告诉伯符不必死守临湘,让他见机行事。”

  “如今蒯异度才刚到夏口,前锋虽有小挫,然无伤大雅。”

  刘封起身在堂上缓缓踱步,一边思考:“我心目出兵的时机,至少也得让荆州军主力在临湘城下顿兵上两三个月方可。”

  陆逊点点头,赞同道:“如今不过刚到四月,三月之后也才七月,只要临湘能够坚守,最少能在秋收之前出兵,还可因粮于敌。”

  “善!”

  刘封点点头:“就将这层意思告诉伯符,除非临湘城守不住了,又或是张羡、桓阶有异变,让他再速度与幕府联系。”

  陆逊恭敬应道:“喏!”

  ********

  消息传回临湘,再次举城震动,就连卧病在床的张羡都喜的痊愈了三分。

  桓阶收到捷报之后,连续确认了多次,才相信孙策竟然如此给他长脸。

  他却是不知,这里面还得感谢蔡瑁的私心。若是换了黄忠、文聘带着本部四千人马,孙策虽然大概率还是能赢,但战果就未必有这么丰厚了。

  确认捷报无误后,桓阶立刻前往郡府求见张羡。

  “明公!大喜啊!”

  桓阶来到张羡的卧榻边,看见对方人也精神了不少,嘴角的笑容就更盛了。

  张羡这时候也已经听说了前方报捷,只是知道的不如桓阶清楚,于是问道:“伯绪,喜从何来?”

  桓阶走上前打开帛书,将里面的内容念了一遍。

  张羡一边听,一边笑,脸上满是惊喜之色:“孙文台竟有子如此,死而无憾矣。”

  桓阶本就是孙坚的脑残粉,听见新恩主夸奖老恩主,也自觉脸上有光:“明公所言甚是,此子颇有乃父之风,尤擅军事之道。能得其助力,当得大用。”

  张羡沉思片刻,缓缓点头。

  这一次巴丘大败,让张羡、桓阶看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荆南人确实打不过荆北人。

  张程是张羡亲族中唯一的大将,区雄是长沙本地的顶级豪强,也是临湘首屈一指的大将,熊尚虽然是个文人,但他也是代表了熊家,带着熊家部曲和县兵前来临湘支援的。

  可就是这么个组合,带的也是精兵,守的还是坚城。

  居然一晚上就让荆北军给破城了,要不是区雄突围逃了出来,那就被对方给一网打尽了。

  孙策就不一样了,不但这么能打,而且身份还很特殊,背后站着更能打的刘扬州。

  张羡和桓阶都动摇了。

  ********

  孙策大胜之后,果断放弃了望城,带着望城百姓朝着临湘后撤。

  为了能够尽量全歼蔡瓒、蔡琰所部,孙皎在城中牵制蔡瓒、蔡琰的攻城部队,并故意将对方放进城中,以起到很好的牵制效果。

  可这样一来,城内也免不了受到了不小的兵火伤害。

  这下子城中大户和百姓也都被吓到了,又担心荆北军再来会把仇恨发泄到他们的头上,于是就乖乖的跟随着荆南军一起撤离了望城。

  好在双方距离两百余里,等到蔡琰逃回巴丘的时候,孙策都已经带着一大群老弱妇孺抵达临湘了。

  要不然带着这么多拖累,这一路可不好走。

  孙策抵达临湘时,桓阶代替张羡,领着长沙大小官吏出城五里相迎,给足了孙策颜面。

  张羡和桓阶沟通了一番之后,决定将孙策旧部暂时由孙策统领,并且在防守临湘时,多多采纳孙策的建议。

  当晚,桓阶在临湘城中犒赏全军,并按孙策送上的有功将士名单加官进爵,荆南军士气重振,一扫开战以来的阴霾。

  ********

  四月初九,蒯越大军抵达巴丘。

  蔡瑁出城十里相迎。

  双方会师之后,大军除了蒯越亲领的部曲入城外,其他都驻扎于巴丘城外。

  一路上,蔡瑁心里七上八下的,毕竟自己刚刚吃了败仗,让荆南军扳回了一城。

  蒯越多谋善断,善悉人心,蔡瑁平日里就对他多有钦佩,眼下自己不但在对方手底下,又犯了过错,自然心虚气馁。

  蒯越倒是表现的很是自如,不但只字不提望城之战的事情,反而一路上不断的安抚蔡瑁麾下将士,态度亲和,使得士卒皆服。

  等到了堂上之后,蒯越脸色顿时一沉,看的蔡瑁心惊肉跳。

  “异……大都督,瑁贪功冒进,故有望城之败。”

  蔡瑁走到堂上,冲着蒯越匍匐拜倒:“此皆我一人之过,恳请大都督莫要责罚他人。”

  蔡瑁是荆州名族子弟,钟鸣鼎食之家,炊金馔玉之族,自小见多识广,锦衣玉食,因此性格豪爽大度,自信非凡。

  再加上他内心忌惮蒯越,故此不敢在对方面前撒谎,更没有试图把责任推到黄忠、文聘等人的头上。

  听到蔡瑁自己把责任全给顶了,黄忠、文聘、蔡琰等人慌忙站了起来,走到蔡瑁身后一起拜倒:“我等皆有责任,非都督一人之过,还请大都督明鉴。”

  蒯越看着阶下的蔡瑁以及众将,叹息一声,挥了挥手:“德珪这是何意?且先起来。”

  蔡瑁这才站起身来,偷眼去看对方,发现蒯越神色淡然,并没有什么不悦之色,悄悄松了口气。

  “德珪。”

  蒯越等到蔡瑁重新入席后,呼唤道:“你且将望城一战来龙去脉述说一遍。”

  蔡瑁立时应道,随后仔细叙说了起来,若是有不清楚的地方,还会询问蔡琰,让其补充。

  蒯越心中满意,但脸上依旧淡然,只是注意倾听对方的述说,偶尔出言询问几句,皆点在关键之处。

  大约一顿饭的功夫后,蔡瑁、蔡琰终于述说完毕。

  蒯越这才点了点头:“此战之责,确实在德珪汝身。”

  “大都督,末将知罪。”

  蔡瑁一机灵,赶忙起身谢罪,却看见蒯越摆了摆手道:“要说汝之过错,乃是先前不曾直下望城,后来又贪功冒进。”

  望城之战后,蔡瑁自己复盘,确实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如果按照蒯越的命令,拿下巴丘之后立刻奔袭望城,那十有八九是必然能得手的。若是后来自己停留在巴丘,遵从蒯越的命令只是先扫清罗城和益阳这两个侧翼据点,不去望城,那也不会有望城之败。

  蔡瑁心里很清楚,归根到底还是他擅自改动了蒯越的命令,该动的时候不动,不该动的时候乱动,这才有了这场大败。

  责任全在他自己身上,那可是一点都不冤枉。

  不过接下来,蒯越却是话锋一转:“但如果将这责任全部让你一个承担,也确实不公,我也有一部分的责任。”

  蔡瑁心中一惊,抬头看向蒯越,正见蒯越冲他笑着点了点头:“毕竟谁也预料不到,孙坚之子孙伯符居然会出现在临湘,张羡居然还敢将兵权交给他,实在是让人惊异。”

  蒯越嘴上说着惊异,可眼底却是平静如海:“德珪。”

  “属下在!”

  蔡瑁当即起身拱手作揖。

  “望城一战,我军虽有小挫,却不改战略优势。”

  蒯越正色道:“接下来依旧以汝为前军先锋,兵发望城,汝可敢领命?”

  蔡瑁欣喜若狂,他本以为蒯越虽然会看在两家关系以及私人情谊上对自己高拿轻放,但也觉得这个前军先锋之职是保不住了,毕竟后面还有刘磐在那盯着。

  可结果蒯越居然如此力挺自己,不惜为自己分责,这让蔡瑁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激动。

  蔡瑁顿时起身,拱手接令,慷慨激昂道:“大都督放心,瑁若再有差池,不劳大都督动手,瑁当自决于营门。”

  “好!好壮志!”

  蒯越先是赞赏了蔡瑁一句,随即又叮嘱道:“德珪,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切不可义气用事,须知如此容易为贼所乘,当慎之。”

  蔡瑁当即醒觉,拜谢道:“大都督之教诲,瑁必牢记在心。”

  蒯越随后发布命令,首先暗中派人前往临湘,欲以熊尚和张程的首级换回被俘的蔡瓒、蔡和、蔡中等人。

  其次,在荆北军中抽调基层和老兵,补充以荆北青壮,重新编组一校两营四千人,暂时仍由蔡瑁、蔡琰统领,等交换回蔡瓒等人后再分理各部。

  接着,又在巴丘、罗城、益阳三地征发民夫,补充荆北青壮之缺额,承担运输粮食等任务。

  处理完诸多琐事之后,大军于巴丘休整三日,以蔡瑁为前军先锋开拔,水陆并进,兵锋直指望城。

  蒯越的使者走水路而进,很快就抵达了临湘。

  得到回报之后,桓阶立刻将孙策找了过来,想要询问对方的意见。

  听说了整件事后,孙策沉思片刻,开口说道:“世兄,以策之见,交换俘虏可行,只是……”

  “只是什么?”

  桓阶鼓励道:“伯符不必有所忌讳,可放胆直言。”

  桓阶如此表态,孙策也就打消了顾虑,直接说道:“要换,得全部交换。巴丘一战,最少有五千余人为荆北军所俘虏,其中有我军不少精锐。若能将他们悉数换回,只需休养十天半月,即可上城一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父刘玄德,我父刘玄德最新章节,我父刘玄德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