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考古学家挖出来过另一种奇特的青铜镜,叫做透光铜镜。”

  "外表与普通铜镜一模一样,可是光打在正面就会映出铜镜背面所铸的铭文及图案。”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所以这种镜子又被认为是传说中的秦王照骨镜。”

  "只不过制作工艺太过繁杂,迄今都没有能够成功仿制。”

  “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些太监们做的事情就相当于随手在纸上涂抹,画出来了一幅《清明上河图》。”

  你们觉得可能吗?

  众人看到这消息直接揺头。

  这么高难度的事情要是这么随意就能做出来,这就真的是给猴子一台打字机写出来《诛仙》了。

  "那这个是怎么弄出来的?”

  众人看着屏幕有些好奇。

  如果说这个东西制作难度这么高,几个太监不可能做到吧?

  孟德也满脸赞同。

  他是行内人,比宝友们更明白秦王照骨镜的情况。

  这个东西作为大夏国传说中的东西,除了那几卷最早的记载的资料,后面没有任何记载。

  而且能够通过镜子照射骨骼血肉,还用金银粉做区分。

  这比现在的x机都要厉害,要说这有实物,考古学界信不信孟德不知道。

  他反正是不信。

  叶君看着屏幕也开口道。

  "秦王照骨镜历史上是没有实物的,刚刚顽固宝友说的那个透光铜镜算是这个秦王照骨镜的低配版本。”

  "不过也只是低配版本了。”

  "这东西的原理,倒是可以简单说一说。”

  "嗯?”

  众人听到叶君这话都傻了。

  这个还真的有原理么?

  他们刚刚听天京大顽固分析的时候可没想过这个都能有原理。

  叶君看着屏幕淡淡开口。

  "原理也不是我说的,而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

  "沈括?梦溪笔谈?”

  宝友们听到这两个名字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这个名字他们是听过的,作为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可以说是在大夏国科学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本《梦溪笔谈》成为大夏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本人更是医术、天文、地理、算术、科学多方发展。

  没想到连这个他也有研究。

  叶君不知道宝友在想什么,看着弹幕淡定开口。

  "世有透光鉴.....人有原其理。”

  "铸时薄处先冷,背文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这是原文,翻译过来大概就是镜子后面有铭文导致镜子厚薄不一,收缩时候内部有应力作用。”

  ”打磨镜面的时候,镜子中的应力释放,导致镜面产生了极其微小的形变。”

  "这变化是跟随后面的纹路长生的,所以才会反射对应的形状。”

  "换个例子,你们在一面镜子上贴住一部分,再用光照射,反射出来的形状就会有贴住的影响,这样能理解了吗?”

  众人听到这个解释,略一脑补,再无疑惑,纷纷感慨叶君解释的通透。

  "古人能做到这一点,属实厉害啊!"

  "可不是,这手艺我听着都困难,现在激光雕刻可能才行,没想到古人用手打磨出来的。"

  孟德也听懂这个意思,看着手里的罐子,陷入疑惑。

  "那这个东西?”

  叶君看向罐子微微一笑。

  "练手之作。”

  "有人想要把这个罐子送上去,有人想要把罐子弄出来。”

  "我能看破这个蛾蛾罐的秘密,自然也有别人可以。”

  "只不过那人恰好是个神工,见到这东西已经被大漆包裹住,起了玩心,在不损坏大漆的情况下做出这么一个仿青铜透镜的东西。”

  "也很正常。”

  神工又是什么?

  众人听着这个新词不太明白,四处询问,希望有宝友能够解释。

  孟德看一眼屏幕,叹口气,不知道是在感慨什么。

  半晌,悠悠开口。

  "神工就是古代对手艺达到极致的工匠的称呼,自从鲁班之后,能够担当得起神工称呼的,全都是宫中的绝顶手艺人。”

  "而且各种工匠的神工还多有不一样。”

  "内官监有十作,御用监有四作。涵盖木、石、竹、玉、漆、灯、佛......各类工艺!”

  "玉雕的翡翠白菜,牙雕的象牙萝卜和牙雕套球,木器的机关术、金瓷之类更是数不胜数。”

  "当时的顶级工匠出品的东西就和书法绘画一样受人追捧。”

  "明代有记载的一个木工,就是因为制作的木器精良好用受到众人邀约。”

  "光是靠手艺就在天京城买了一座宅子,还配了四五人照顾。”

  "普通工匠都这样,神工更是不一般。”

  "能成为神工,必然是青史留名的人。”

  孟德说着话,眼神落下,仔细把玩着手中的罐子。

  "您倒是说啊!”

  "孟朝奉,您这是吊的一手好胃口?”

  "看来明天要去御古斋逛一圈了,给你们拿一点东西了。”

  看到这评论,直播间观众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这是拿东西么?直接说送刀片不就好了,还这么委婉。”

  叶君看着弹幕悠悠开口。

  "其实不是孟朝奉不想说,而是他不知道怎么说。”

  众人听着话忍不住嘴角抽动。

  他们知道叶神说的这个不是一般人,可没想到这么不一般。

  居然连孟德朝奉都不知道。

  孟德老脸一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刚刚自己口快接了神工的话,没想到反倒是把自己坑了。

  挂在那里还在想对策,就被叶君抢白了。

  宝友们也不管孟德的尴尬,笑着询问叶君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东西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东西的制作者是杨塌,天顺年间的明朝漆匠!”

  叶君说出一个名字,众人完全蒙圈。

  他们也就随口一说,并不指望叶君真的说出来。

  毕竟几百年前的东西,没有证据也没有标记,还没上手,怎么可能一眼看出来。

  叶君知道宝友的疑惑,看一眼弹幕解释道。

  "杨塌,字景和,吴中人,父为漆工,承父业,明漆理。这是记录在书籍中的存在。”

  "《骨董锁记》《元明事类篇》《明画录》中都有提到。”

  "而且翻看明代史料也可以看出杨塌的漆作在当时就可以卖出不菲的价格,甚至有不少人专门耗费千金求购他的作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眼睛能鉴定万物,我的眼睛能鉴定万物最新章节,我的眼睛能鉴定万物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