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上日记本 2017年9月13日(小思怡情)

小说:我的网上日记本 作者:殇不了之 更新时间:2024-08-07 13:44:49 源网站:顶点小说
  今天在时间上完成的还行,但是在内容上完成的不好,教育完成的囫囵吞枣,政治没时间了。

  但是今天有没有收获,或者收获有多大,就看接下来的时刻了。

  对于经验,知识的总结,就能认识到背后的规律,这就是价值所在的地方。

  今天看了bbd纪录片《中国式教育》。

  尽管情节十分激烈,但不可否认,这是忠实了中国教育的本色。

  刚才看看我第一次听说这个纪录片之后写的随笔,有两年时间了,那时候思路混乱,东想西想,各种偏题,最最关键的是,我根本没看过纪录片,只是把这个事件当作一个发泄口,表达一下我多年来的抑郁之情。

  但现在,认真的看了一遍,“理中客”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无论看的时候感到窝心。片中还是比较真实的展示了中国的教育方式,至少和我所接受的差不多。

  第二,除了羡慕嫉妒片中中方教师的英文水平外,我很鄙视他们的教学能力,或者说课堂管理能力。

  我觉得他们的政治哲学,肯定分不高。

  不懂得变通,不能适应实际情况。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觉得很别扭,“看来他们是可以教好的”。

  也许是因为这些老师带的都是中国式的高分学生,不需要课堂管理,因为他们都很听话。

  课堂纪律的问题,不单单是学生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

  老师认为学生上课捣乱的时候,认为学生不尊重老师的时候,试问,老师尊重学生了吗?

  当老师惩罚完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后,却听不进去学生的解释的时候,说着没有“但是”的时候,真的很伤心。了解课堂问题的关节一步,就在这个“但是”。

  如果你不听学生心中所想,只是单纯的照搬教育模式,我认为这不是教育的真正体现。

  在中国,我们不需要去解释课堂纪律,因为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已经是我们本能的去遵守的一种习惯。

  而在英国,他们的学生自由的讨论问题,畅所欲言,也是他们的习惯。

  在影片的最后一周,英国学生已经做到了自觉地遵守纪律,不是因为他们养成了这种习惯,而是他们认识到学校学习的意义所在,他们在自己理解中国式的教育。

  而这种问题,本应该是最早就要讲解清楚的。

  而这些老师却在画饼。但,画饼是不能充饥的。

  当老师在用为国家服务,规范一个人的道德(却又不说具体怎么做),为你的未来去努力(却又不知道他们的梦想),作为学习的目的时,我只能说,这很中国。

  其中一个老师,很信服自己的理论,认为高福利造就了英国学生的懒散,没有生活和就业压力是他们不用功的原因。

  我想说,她并没有了解学生真正的心理,只是在以她大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中国,大部分初中生也不是因为就业压力,未来竞争而努力学习的。那个年龄,他们感受不到这种问题。

  大部分人的学习,只是服从于习惯,听命行事,考试竞争才是他们真正的压力。

  所以说,很忠实的中国教育,恨忠实的中国教师形象。

  评论了这么多,我总结一下我的想法:

  首先,教授一些新的学生,不应该是直接授课,而是相互了解。这叫“因材施教”。

  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正确的正确的方法,将他们逐渐引领到你的模式中。这叫“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这叫“启发诱导”。

  这是儒家,是孔子2000多年提出来的,为何现在也做不到好好应用呢?

  我看过一部电影,《浪潮》。

  就是讲的一个教师如何将“集体主义”带入资本主义国家的课堂的。

  虽然结局令人惜乎,但更应该细思集体主义这个概念。

  集体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强大。一旦这个概念狭隘了,便是***。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核心有什么——互助。

  我觉得,这是吸引人的地方。

  互相帮助,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才使我们之间有了牵连,才使我们形成一个集体。

  另外,这些天,有一个词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信息不对称”。

  我认为这是人际关系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课堂纪律,医闹,令行不一等等。这也就是捐客牟利所在。

  今天就这些,明天要在学习上多下工夫,少看电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网上日记本,我的网上日记本最新章节,我的网上日记本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