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跑!”
朱充华将官袍和万言书塞进儿子朱俊棠手里,立刻命令他逃跑。
果不其然,从身后竖起起了几支火把,这是代王府的追兵到了。
朱俊棠含泪要拖着父亲逃跑,却被朱充华用最后的力气推开,他猝不及防被推开老远。
将儿子推开,朱充华扶正了自己头顶上的简陋木冠,掏出怀里的防身匕首。
“身为太祖子孙,窝囊了一辈子,不饿死在病榻,也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朱充华用尽了全身最后的力气,冲向了身后的追兵,给儿子争取到了逃跑的时间。
朱俊棠听到身后的刀兵声,他正准备回头去救父,却不小心绊了一跤,囫囵滚下了土坡。
朱俊棠抱着东西昏了过去,等到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自己竟然还活着?
朱俊棠再一抓,父亲塞给自己的官袍和万言书都在怀里。
他挣扎站起来,重新爬回昨日休息的土丘,除了乱石之间的血迹外,再没有任何踪迹。
为什么自己能活下来?难道真是祖宗显灵保佑了?
朱俊棠知道自己父亲已经凶多吉少,含着泪用这些沾染血迹的石头做了一个衣冠冢,又对着冢叩拜了几下,咬着牙向着京师而去。
朱俊棠并不知道,昨日追兵杀了朱充华之后,也派人追了朱俊棠。
鬼使神差的,这群人在山石后发现了一具刚刚饿死的流民。
这些代王府的护卫追了一路,本就十分地疲乏,早就想要返回大同复命。
看到这具尸体和朱俊棠的身形差不多,看到这荒郊野岭的,就以为这是朱俊棠。
至于官袍和万言书,护卫就当是在追杀的过程中丢失了,反正人都死了,代王交代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这里距离京师不远,夜长梦多,这帮护卫也懒得摸黑搜寻。
他们将朱充华和“朱俊棠”割下脑袋,又处理掉剩余的尸体,这帮护卫就兴冲冲的返回大同覆命领赏去了。
-----------------
京师,都察院。
雒遵得到了消息,得知了苏泽上书请废代藩。
听到这个消息后,雒遵不怒反喜,苏泽肯定是病急乱投医,当真是自取灭亡!
“这苏泽当真是疯狗乎?代地因为他的奏疏边关不宁,代王因此请内迁避祸,他竟然将边关动乱推到了代王身上!”
雒遵对着都察院的同僚们说道:
“这等无耻小人,竟与吾辈同朝为官,当真是耻辱!”
“离间宗亲,以疏间亲,苏泽真是昏了头!”
雒遵看到气氛烘托了差不多了,他说道:“本官要上本弹劾苏泽,声援代王!”
雒遵说完,在场的御史们纷纷附和:“算我一个!”
雒遵走入班房,迅速就写成了一份奏疏,在场的御史纷纷署名。
在一旁观政的沈思孝看得是热血沸腾,只可惜他只是观政进士,没有资格在奏疏上附署。
雒遵也没忘记自己这位出谋划策的小老弟,他递来一个目光,告诉沈思孝自己不会忘记他的功劳。
“本官要亲自去通政司,请通政司直奏陛下!”
六科十三道除了弹劾大臣之外,还有一项特权就是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将奏疏送到皇帝的面前。
当然,这需要通政司的通政使同意,并且亲自呈送才可以。
但一般来说,只要言官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通政使肯定会屈服。
这帮御史捧着奏疏,围着雒遵向着通政司而去。
-----------------
通政司。
通政使李一元头疼欲裂。
他是今年二月刚刚从鸿胪寺卿调任通政司的。
同样是九卿衙门,通政司的职责自然要比礼仪性质的鸿胪寺更重要,所以李一元也算是升迁了。
但是等他真正做到了通政使这个位置上,李一元才知道这是个多么烫屁股的椅子。
别看通政司的功能就是传递奏疏,但身为整个大明公文传递的核心,通政司的职能其实是很重的。
奏疏怎么送,什么时候送,送的早送的晚,都是有讲究的。
这些日子,李一元就夹在了内阁和科道之间,里外都不是人。
科道总觉得自己的奏疏投递慢了,是通政司和内阁串通一气,故意拖延言官弹劾内阁的奏疏。
内阁则认为通政司递送奏疏太勤快了,这是帮着言官一起给皇帝施压,想要让内阁倒台。
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疏,李一元知道这些送到内阁,自己又要被训斥。
但是不送,明日言官的弹劾名单上就要加上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的亲信突然冲进来,对着李一元喊道:
“大银台,那帮言官杀来了!”
李一元已经被那帮言官搞出心理阴影了,听到言官杀来就本能一颤说道:
“这些奏疏立刻送往内阁!”
亲信连忙说道:
“那帮言官说要直奏陛下,请大银台亲自入宫递送!”
听到“直奏”两个字,李一元的头更疼了。
绕过内阁直奏皇帝,这是对内阁权威的极大蔑视,自己这么做肯定会得罪内阁。
但如果自己拒绝言官的要求,这帮言官说不定就会直接去左顺门“叩阙”,那一个“尸位素餐”的帽子肯定逃不掉。
“大银台,那帮御史?”
李一元咬咬牙,最近内阁摇摇欲坠,他决定还是站在都察院这边,对着亲信说道:
“本官亲自去迎接奏疏!”
通政司打开大门,雒遵昂首阔步走进司内,身穿绿色官袍的他,如同上级一般昂着头,将奏疏送交到了身穿朱红色官袍的李一元手里。
接着雒遵就如同上官命令小吏一样,对着李一元说道:
“此乃我都察院公议,还请大银台即刻进宫,面陈陛下!”
李一元只觉得心中屈辱,可偏偏此时发作不得。
就在李一元含笑收起奏疏的时候,通政司门口突然响起了鼓声。
随着这鼓声的节奏越来越快,李一元只觉得自己的心脏都要随着鼓点跳出胸口。
压抑而低沉的鼓声咚咚咚的响着,不一会儿就有一名小吏冲进了通政司。
这名小吏不顾众御史在场,直接跪在李一元面前道:
“大银台!登闻鼓响了!”
朱充华将官袍和万言书塞进儿子朱俊棠手里,立刻命令他逃跑。
果不其然,从身后竖起起了几支火把,这是代王府的追兵到了。
朱俊棠含泪要拖着父亲逃跑,却被朱充华用最后的力气推开,他猝不及防被推开老远。
将儿子推开,朱充华扶正了自己头顶上的简陋木冠,掏出怀里的防身匕首。
“身为太祖子孙,窝囊了一辈子,不饿死在病榻,也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朱充华用尽了全身最后的力气,冲向了身后的追兵,给儿子争取到了逃跑的时间。
朱俊棠听到身后的刀兵声,他正准备回头去救父,却不小心绊了一跤,囫囵滚下了土坡。
朱俊棠抱着东西昏了过去,等到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自己竟然还活着?
朱俊棠再一抓,父亲塞给自己的官袍和万言书都在怀里。
他挣扎站起来,重新爬回昨日休息的土丘,除了乱石之间的血迹外,再没有任何踪迹。
为什么自己能活下来?难道真是祖宗显灵保佑了?
朱俊棠知道自己父亲已经凶多吉少,含着泪用这些沾染血迹的石头做了一个衣冠冢,又对着冢叩拜了几下,咬着牙向着京师而去。
朱俊棠并不知道,昨日追兵杀了朱充华之后,也派人追了朱俊棠。
鬼使神差的,这群人在山石后发现了一具刚刚饿死的流民。
这些代王府的护卫追了一路,本就十分地疲乏,早就想要返回大同复命。
看到这具尸体和朱俊棠的身形差不多,看到这荒郊野岭的,就以为这是朱俊棠。
至于官袍和万言书,护卫就当是在追杀的过程中丢失了,反正人都死了,代王交代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这里距离京师不远,夜长梦多,这帮护卫也懒得摸黑搜寻。
他们将朱充华和“朱俊棠”割下脑袋,又处理掉剩余的尸体,这帮护卫就兴冲冲的返回大同覆命领赏去了。
-----------------
京师,都察院。
雒遵得到了消息,得知了苏泽上书请废代藩。
听到这个消息后,雒遵不怒反喜,苏泽肯定是病急乱投医,当真是自取灭亡!
“这苏泽当真是疯狗乎?代地因为他的奏疏边关不宁,代王因此请内迁避祸,他竟然将边关动乱推到了代王身上!”
雒遵对着都察院的同僚们说道:
“这等无耻小人,竟与吾辈同朝为官,当真是耻辱!”
“离间宗亲,以疏间亲,苏泽真是昏了头!”
雒遵看到气氛烘托了差不多了,他说道:“本官要上本弹劾苏泽,声援代王!”
雒遵说完,在场的御史们纷纷附和:“算我一个!”
雒遵走入班房,迅速就写成了一份奏疏,在场的御史纷纷署名。
在一旁观政的沈思孝看得是热血沸腾,只可惜他只是观政进士,没有资格在奏疏上附署。
雒遵也没忘记自己这位出谋划策的小老弟,他递来一个目光,告诉沈思孝自己不会忘记他的功劳。
“本官要亲自去通政司,请通政司直奏陛下!”
六科十三道除了弹劾大臣之外,还有一项特权就是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将奏疏送到皇帝的面前。
当然,这需要通政司的通政使同意,并且亲自呈送才可以。
但一般来说,只要言官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通政使肯定会屈服。
这帮御史捧着奏疏,围着雒遵向着通政司而去。
-----------------
通政司。
通政使李一元头疼欲裂。
他是今年二月刚刚从鸿胪寺卿调任通政司的。
同样是九卿衙门,通政司的职责自然要比礼仪性质的鸿胪寺更重要,所以李一元也算是升迁了。
但是等他真正做到了通政使这个位置上,李一元才知道这是个多么烫屁股的椅子。
别看通政司的功能就是传递奏疏,但身为整个大明公文传递的核心,通政司的职能其实是很重的。
奏疏怎么送,什么时候送,送的早送的晚,都是有讲究的。
这些日子,李一元就夹在了内阁和科道之间,里外都不是人。
科道总觉得自己的奏疏投递慢了,是通政司和内阁串通一气,故意拖延言官弹劾内阁的奏疏。
内阁则认为通政司递送奏疏太勤快了,这是帮着言官一起给皇帝施压,想要让内阁倒台。
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疏,李一元知道这些送到内阁,自己又要被训斥。
但是不送,明日言官的弹劾名单上就要加上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的亲信突然冲进来,对着李一元喊道:
“大银台,那帮言官杀来了!”
李一元已经被那帮言官搞出心理阴影了,听到言官杀来就本能一颤说道:
“这些奏疏立刻送往内阁!”
亲信连忙说道:
“那帮言官说要直奏陛下,请大银台亲自入宫递送!”
听到“直奏”两个字,李一元的头更疼了。
绕过内阁直奏皇帝,这是对内阁权威的极大蔑视,自己这么做肯定会得罪内阁。
但如果自己拒绝言官的要求,这帮言官说不定就会直接去左顺门“叩阙”,那一个“尸位素餐”的帽子肯定逃不掉。
“大银台,那帮御史?”
李一元咬咬牙,最近内阁摇摇欲坠,他决定还是站在都察院这边,对着亲信说道:
“本官亲自去迎接奏疏!”
通政司打开大门,雒遵昂首阔步走进司内,身穿绿色官袍的他,如同上级一般昂着头,将奏疏送交到了身穿朱红色官袍的李一元手里。
接着雒遵就如同上官命令小吏一样,对着李一元说道:
“此乃我都察院公议,还请大银台即刻进宫,面陈陛下!”
李一元只觉得心中屈辱,可偏偏此时发作不得。
就在李一元含笑收起奏疏的时候,通政司门口突然响起了鼓声。
随着这鼓声的节奏越来越快,李一元只觉得自己的心脏都要随着鼓点跳出胸口。
压抑而低沉的鼓声咚咚咚的响着,不一会儿就有一名小吏冲进了通政司。
这名小吏不顾众御史在场,直接跪在李一元面前道:
“大银台!登闻鼓响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