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座。”
“来了?坐吧。”
“局座面前哪有我的座位。”
戴春风“哦”了一声,有意无意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说话,自顾自端起茶杯小酌着。
张义低眉顺眼,也不吭声,气氛沉闷。
过了一会,戴春风放下茶杯,语气冷淡:“毛主任说你找我,什么事?”
“林世良的事,已经和毛主任说过了。”张义淡淡地说着。
戴春风看看他,又“哦”了一声,“别的呢?这两天忙什么呢?”
“结婚呗,还能有什么事。”
“怎么?你好像怨气不小啊?”戴春风抬头,深深地望着张义。
张义听出戴老板话里有话,没说什么。
“你都多大了?还是二十出头刚入社会的愣头青吗?满脸的不情愿,给谁看呢?”
张义低着头,依旧沉默。
“我知道你有怨气,但婚结都结了,床也上了,这事情也翻篇了,还要怎样?男人女人就那么点事,传宗接代,你还想找什么样的?事业不干了?你可是行动处的副处长!”
张义被他说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戴春风看着他沉默的态度,一脸不悦:“不说了,岁数大了就爱唠叨,算了,随便你。”
说着,他拿出钥匙,起身来到书架旁的一个小保险柜前开始找东西。
张义为避嫌,识趣地转过身去。
戴春风打开保险柜,从里面拿出一份资料放在桌上:“这个人交给你运用。”
资料上是一个叫陆根泉的上海籍建筑商人的履历,此人和林世良有生意往来,不知什么时候已成了军统的人。
张义明白,戴老板这是让自己运用此人做内线,暗中收集林世良走私贩运的情报和证据,他立刻啪一个立正,果断地答道:
“是,保证完成任务。”
说罢,他看了戴春风一眼,见戴春风又低头看起了文件,识趣地轻轻说:
“那局座您忙,我先走了。”
这次,戴春风连头也没有抬,直到张义的背影消失在门外,他才猛地抬起头来,阴沉着脸,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回到办公室,张义略作思考,将陆根泉的资料记下后销毁,然后直接离开了单位。
虽然戴老板又是“语重心长”的安慰,又是布置任务,态度看不出任何问题,但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作为一个特工,永远不要轻易相信另一个特工的话,哪怕是赞美,否则他会从内心嘲笑你的。
信任是阶段性的,危险永远都没有过去,永远都是刚刚开始。
他驱车出了军统局大门,似乎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一双神秘的眼睛正盯着他。
在距离郑呼和经营的嘉来书店几百米的一家商店门前,他下了车,一路逛了过去。
看起来很随意地进了一家杂货铺,买了包烟后,他走了出去。
一边走,一边抽,路过挂着“新书上架”的嘉来书店,脚步丝毫不停。
嘉来书店,郑呼和的目光望着路过的张义,自然发现了他身后的神秘人,眼神不禁警惕起来,想了想,他什么都没做,埋首坐了下来。
而此时,张义已进了一家叫春明书屋的店。
这是一家经营医学书籍的店,书架上摆着《增广验方新编》、《张仲景医学全书》等书籍。
张义抽出《增广验方新编》,随便翻了几页,便放回了书架。
之后,他又走到别的书架,翻开了几本书,似乎兴趣都不大,直到他拿起一本《本草正义》的书,才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过了一会,他又挑了几本类似的书籍到前台结了账,若无其事地走出书店大门。这一切都被身后的那双眼睛,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
出了书店,张义并没有原路返回,而是继续往前走,走走停停逛了起来,身后的人也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
没走出多远,张义就已经知道了这个人的大概形象——一个罗圈腿的男人,戴着大檐礼帽,因为故意把帽檐压得很低,所以看不清他的长相。
再往前,走到一个岔口,张义趁其不备,突然拐了个弯,戴礼帽的男人也赶紧跟着拐弯,可是街道上早已没了张义的身影。
礼帽男下意识地四处张望起来,可张义就这样在他眼前突然消失了。
男人有点儿着急,再也顾不得隐藏自己,他把帽檐扶起,拓宽视野,又徘徊到刚才的街道上,叉着腰东张西望。
其实,张义就在咫尺之内-——拐弯后的第一家雪茄店,门柱阴影中的柜台旁,他正拿着一盒雪茄烟看,虽然没有朝门外张望,眼睛的余光已透过橱窗,看清楚了跟踪自己的人,居然是局本部对面商店的老板。
离开局本部,张义就已经知道后面有个尾巴,因为自信可以甩掉,而且并没有揭穿此人的想法,所以一直装作浑然不知。
确定了此人的身份,张义并未改变自己的计划,买了盒雪茄后走了出去。
掀开一门帘,他自然暴露在男人的视线中,后者微愣,很快就反应过来,继续在大街上张望着,嘴里自言自语着:
“人呢,说好的在这里碰头的!”
张义淡淡瞥了他一眼,就收回目光,然后原路返回,直到驾车离去。
看着张义的汽车远去,男人阴沉着脸隐晦地着朝一处巷子打了个手势,一辆挂着民间牌照的汽车很快跟了上去。
接着,又从另一处街边出现了两个骑着自行车的青年。
他们都在车上用脚点着地,一人看见汽车动了,连忙尾随了上,一人骑过来停在礼帽男身边。
“长官,现在怎么办?”青年请示礼帽男。
礼帽男:“刚才他去过的店都记下来了?”
青年:“报告长官,是。”
礼帽男抬眼看着他,青年马上说:“我马上通知人控制这几家店。”
礼帽男无语地看着他:“蠢货,他接触过的店那么多,难道全部要控制起来?如此大张旗鼓,傻子都知道出事了。”
青年似乎没找到重点,紧张地问:“那怎么办?”
礼帽男吸了吸鼻子:“先监视起来。”
说着他想了想,向春明书屋走去,青年忙推着自行车跟了上去。
礼帽男走着轻声说道:“记住,不要再叫长官。”
“是,王先生。”青年立刻答道。
礼帽男停下脚步,望向他。
青年立刻又明白了:“是,马先生。”
到了书店门口,青年将自行车一停,率先走了进去。
礼帽男等了一会,也走了进去,他自顾自走向书架,似乎记性很好,将张义之前翻阅过的书籍全部另外拿了一份,然后笑盈盈地来到柜台,结账后迅速离去,青年依旧留在书店。
礼帽男提着捆起的书籍走出商业街,拦下一辆黄包车,很快返回了自己的店铺。
此刻,毛齐五已经坐在店内。
礼帽男连忙走上去:“毛主任。”
“有什么发现吗?”毛齐五声音很轻,语气却很凝重。
礼帽男的目光望向了桌面,想了想才抬起头:
“他先后去了几家店,不像是接头,最可疑的那家书店我们已经监视起来了。”
毛齐五的脸更严肃了:“几家店?都和什么人接触过?他一直在你的视线中吗?”
礼帽男沉默了一会,马上严肃又自信地说:“一直在我的眼线中,从未脱离。”
毛齐五的眼这才亮了一下,态度也缓和了些:“说吧。”
礼帽男立刻将手里的书籍递了过去:“他留意过和买过的书全都在这里了。”
毛齐五接过去翻了翻,《本草正义》、《药酒方抄本》,还有《青囊回春》、《起死回生秘诀》、《叶天士收集秘方》等,不由皱眉:
“医书?乱七八糟的,这都是什么玩意?”他紧紧盯着礼帽男,“他就买了这个?”
“还买了一盒雪茄。”
“雪茄?”毛齐五更郁闷了,皱着眉头思考着。
沉默。
“他人呢?”思考后,毛齐五又抬起头问。
“应该在回家途中,二组的人在监视。”
“哦。”毛齐五应了一声,又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摸索着手边的书籍问:
“有没有可能秘密就藏在这些书里面?”
礼帽男想了想,说:“这个只有密码专家才有发言权。不过属下愚见,这些书虽然都是医书,里面却有很多运用毒药治病的记载.”
“毒药?!”毛齐五怔了好一阵子,好似想起了什么,神色又阴郁了几分。
礼帽男静静地站着,专注地等着毛主任的指示。
这时,桌上的电话响了,礼帽男走过去接起,随后汇报:“毛主任,目标到家了。”
“知道了,严密监视,随时汇报。”毛齐五撂下这话,抄起桌上的书籍,转身走了。
张义家。
厨房里,新式煤气灶台上,一口铁锅里沸水腾起袅袅热浪。
煤气是1865年进入中国的,当年11月,上海开始建厂供气,逐渐取代南京路和外滩上的煤油灯,标志着中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起步。
有时候,世界很魔幻,你觉得是这个世纪的产物,其实上个世纪已经出现了。
陈开颜围着橱裙,将旁边案板上包好的排得整整齐齐的水饺下进锅里,水饺咕嘟咕嘟挣扎着翻腾了一会,最终被盛在了盘里。
她将水饺端到餐桌上,又勾芡了两小碟蘸水,冲着洗漱间喊:“吃饭了。”
刚刚洗过手脸的张义走过来坐下,他看了一眼面前的碗,顿了顿,问:
“还有别的吗?”
陈开颜微微一愣:“水饺不好吗?”
“再好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
“你这是话里有话啊。”陈开颜冷笑一声,“才结婚一天你就腻了?你可以找戴老板,只要他同意,我没意见。”
张义被这话噎住了,淡淡看了她一眼:“算了,我出去随便吃点。”
说完,便起身走到衣架边穿衣服。
饭菜不合胃口只是借口,实际他在想接头的事,老郑肯定看见自己被跟踪了,自己不自由,他就必须主动找过来。
陈开颜看着他,“啪”地将筷子搁下:“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哪怕是晚上说梦话,带出来一两句,我也好有个准备。”
“梦话?”张义面无表情,“自从进入这个行当,我从没说过一句梦话。”
陈开颜看了着他,说:“我又没有和你睡一张床上,我怎么知道。”
张义没接话,自顾自穿起了鞋子。
陈开颜看着面前的水饺,又说:“早去早回吧,天都黑了。”
张义没说什么,他打开门,头也不回地出去了。
陈开颜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餐桌旁,也没有吃饭的胃口,而且越想越气,愤怒地把筷子一摔,手臂一挥,直接带倒了桌上的饺子盘。
顿时,白花花的水饺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滚落一地。
饺子皮摔破,肉馅和汤汁溅得到处都是,饺子们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有的还滚到了桌底,周围一片狼藉。
夜幕低垂,霓虹灯在马路上晕染出疏离的光晕。
张义走出公寓楼,眼角余光不经意一扫,就发现了马路对面停着一辆黄包车。
车旁站在个身形佝偻的车夫,头戴一顶破旧毡帽,帽檐压得极低,几乎遮住了半张脸,只露出一双藏在阴影里的眼睛,正不自然地往这边偷瞄着。
是个陌生面孔。
张义像没看到一样,双手插兜,步伐平稳地朝着街边走去。
路过黄包车时,他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烟草味,这味道和他记忆中的“三炮台”香烟弥漫的气息如出一辙。
瞬间,张义就笃定此人是特务。
真正的黄包车夫抽旱烟、水烟,或者廉价的“大前门”、“老刀牌”,仙女牌、三炮台、大前门、大重九都是社交圈身份的象征,黄包车车夫怎么舍得买,又如何买得起,最奢侈的“少帅牌”香烟,就因为印着张某人的画像,几只就敢卖十万,除了富商大贾,几人能享用。
车夫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暴露了,他搓着手迎上来:“先生,要用车吗?”
张义摇了摇头,跨过马路,钻进了不远处的一家小面馆。
车夫盯着他的背影看了几眼,隐晦地朝着不远处摆了摆手,路灯后面一个低头吸烟的混混摸样的青年立刻尾随了上去。
小面馆很简陋,这会儿正是吃饭的时候,里面坐了两三桌客人,大锅里的水翻滚着,冒着浓浓白气。
张义一眼就看见了苦力打扮,正蹲在地上抱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吃得狼吞虎咽的郑呼和。
他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余光从其他几个客人身上掠过,对老板说:“来碗面。”
头发花白的老板擦着汗挤出一个笑,利落地抓起面条下锅,然后备了一只盛好调料的碗,浇一勺热汤,最后从锅里把滑爽的面条捞出来,放进碗里,撒上葱花。
一碗热气腾腾的山城小面就端了张义面前。
张义才动筷子,一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掀开门帘走了进来,挨着张义坐下,冲老板喊:
“一碗小面!加两个鸡蛋!”
面摊老板:“两个蛋?我这里可不赊账。”
青年男人笑着摸出几张散钞放在桌上:“放心,有钱。”
话音刚落,门帘又被掀开,一道清冷的声音响起:“给我也来碗面。”
张义不用回头,都知道是陈开颜,不由皱起眉头。
(情人节快乐,单身狗在码字,你们在干嘛?嘻嘻,不嘻嘻!)
“来了?坐吧。”
“局座面前哪有我的座位。”
戴春风“哦”了一声,有意无意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说话,自顾自端起茶杯小酌着。
张义低眉顺眼,也不吭声,气氛沉闷。
过了一会,戴春风放下茶杯,语气冷淡:“毛主任说你找我,什么事?”
“林世良的事,已经和毛主任说过了。”张义淡淡地说着。
戴春风看看他,又“哦”了一声,“别的呢?这两天忙什么呢?”
“结婚呗,还能有什么事。”
“怎么?你好像怨气不小啊?”戴春风抬头,深深地望着张义。
张义听出戴老板话里有话,没说什么。
“你都多大了?还是二十出头刚入社会的愣头青吗?满脸的不情愿,给谁看呢?”
张义低着头,依旧沉默。
“我知道你有怨气,但婚结都结了,床也上了,这事情也翻篇了,还要怎样?男人女人就那么点事,传宗接代,你还想找什么样的?事业不干了?你可是行动处的副处长!”
张义被他说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戴春风看着他沉默的态度,一脸不悦:“不说了,岁数大了就爱唠叨,算了,随便你。”
说着,他拿出钥匙,起身来到书架旁的一个小保险柜前开始找东西。
张义为避嫌,识趣地转过身去。
戴春风打开保险柜,从里面拿出一份资料放在桌上:“这个人交给你运用。”
资料上是一个叫陆根泉的上海籍建筑商人的履历,此人和林世良有生意往来,不知什么时候已成了军统的人。
张义明白,戴老板这是让自己运用此人做内线,暗中收集林世良走私贩运的情报和证据,他立刻啪一个立正,果断地答道:
“是,保证完成任务。”
说罢,他看了戴春风一眼,见戴春风又低头看起了文件,识趣地轻轻说:
“那局座您忙,我先走了。”
这次,戴春风连头也没有抬,直到张义的背影消失在门外,他才猛地抬起头来,阴沉着脸,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回到办公室,张义略作思考,将陆根泉的资料记下后销毁,然后直接离开了单位。
虽然戴老板又是“语重心长”的安慰,又是布置任务,态度看不出任何问题,但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作为一个特工,永远不要轻易相信另一个特工的话,哪怕是赞美,否则他会从内心嘲笑你的。
信任是阶段性的,危险永远都没有过去,永远都是刚刚开始。
他驱车出了军统局大门,似乎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一双神秘的眼睛正盯着他。
在距离郑呼和经营的嘉来书店几百米的一家商店门前,他下了车,一路逛了过去。
看起来很随意地进了一家杂货铺,买了包烟后,他走了出去。
一边走,一边抽,路过挂着“新书上架”的嘉来书店,脚步丝毫不停。
嘉来书店,郑呼和的目光望着路过的张义,自然发现了他身后的神秘人,眼神不禁警惕起来,想了想,他什么都没做,埋首坐了下来。
而此时,张义已进了一家叫春明书屋的店。
这是一家经营医学书籍的店,书架上摆着《增广验方新编》、《张仲景医学全书》等书籍。
张义抽出《增广验方新编》,随便翻了几页,便放回了书架。
之后,他又走到别的书架,翻开了几本书,似乎兴趣都不大,直到他拿起一本《本草正义》的书,才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过了一会,他又挑了几本类似的书籍到前台结了账,若无其事地走出书店大门。这一切都被身后的那双眼睛,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
出了书店,张义并没有原路返回,而是继续往前走,走走停停逛了起来,身后的人也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
没走出多远,张义就已经知道了这个人的大概形象——一个罗圈腿的男人,戴着大檐礼帽,因为故意把帽檐压得很低,所以看不清他的长相。
再往前,走到一个岔口,张义趁其不备,突然拐了个弯,戴礼帽的男人也赶紧跟着拐弯,可是街道上早已没了张义的身影。
礼帽男下意识地四处张望起来,可张义就这样在他眼前突然消失了。
男人有点儿着急,再也顾不得隐藏自己,他把帽檐扶起,拓宽视野,又徘徊到刚才的街道上,叉着腰东张西望。
其实,张义就在咫尺之内-——拐弯后的第一家雪茄店,门柱阴影中的柜台旁,他正拿着一盒雪茄烟看,虽然没有朝门外张望,眼睛的余光已透过橱窗,看清楚了跟踪自己的人,居然是局本部对面商店的老板。
离开局本部,张义就已经知道后面有个尾巴,因为自信可以甩掉,而且并没有揭穿此人的想法,所以一直装作浑然不知。
确定了此人的身份,张义并未改变自己的计划,买了盒雪茄后走了出去。
掀开一门帘,他自然暴露在男人的视线中,后者微愣,很快就反应过来,继续在大街上张望着,嘴里自言自语着:
“人呢,说好的在这里碰头的!”
张义淡淡瞥了他一眼,就收回目光,然后原路返回,直到驾车离去。
看着张义的汽车远去,男人阴沉着脸隐晦地着朝一处巷子打了个手势,一辆挂着民间牌照的汽车很快跟了上去。
接着,又从另一处街边出现了两个骑着自行车的青年。
他们都在车上用脚点着地,一人看见汽车动了,连忙尾随了上,一人骑过来停在礼帽男身边。
“长官,现在怎么办?”青年请示礼帽男。
礼帽男:“刚才他去过的店都记下来了?”
青年:“报告长官,是。”
礼帽男抬眼看着他,青年马上说:“我马上通知人控制这几家店。”
礼帽男无语地看着他:“蠢货,他接触过的店那么多,难道全部要控制起来?如此大张旗鼓,傻子都知道出事了。”
青年似乎没找到重点,紧张地问:“那怎么办?”
礼帽男吸了吸鼻子:“先监视起来。”
说着他想了想,向春明书屋走去,青年忙推着自行车跟了上去。
礼帽男走着轻声说道:“记住,不要再叫长官。”
“是,王先生。”青年立刻答道。
礼帽男停下脚步,望向他。
青年立刻又明白了:“是,马先生。”
到了书店门口,青年将自行车一停,率先走了进去。
礼帽男等了一会,也走了进去,他自顾自走向书架,似乎记性很好,将张义之前翻阅过的书籍全部另外拿了一份,然后笑盈盈地来到柜台,结账后迅速离去,青年依旧留在书店。
礼帽男提着捆起的书籍走出商业街,拦下一辆黄包车,很快返回了自己的店铺。
此刻,毛齐五已经坐在店内。
礼帽男连忙走上去:“毛主任。”
“有什么发现吗?”毛齐五声音很轻,语气却很凝重。
礼帽男的目光望向了桌面,想了想才抬起头:
“他先后去了几家店,不像是接头,最可疑的那家书店我们已经监视起来了。”
毛齐五的脸更严肃了:“几家店?都和什么人接触过?他一直在你的视线中吗?”
礼帽男沉默了一会,马上严肃又自信地说:“一直在我的眼线中,从未脱离。”
毛齐五的眼这才亮了一下,态度也缓和了些:“说吧。”
礼帽男立刻将手里的书籍递了过去:“他留意过和买过的书全都在这里了。”
毛齐五接过去翻了翻,《本草正义》、《药酒方抄本》,还有《青囊回春》、《起死回生秘诀》、《叶天士收集秘方》等,不由皱眉:
“医书?乱七八糟的,这都是什么玩意?”他紧紧盯着礼帽男,“他就买了这个?”
“还买了一盒雪茄。”
“雪茄?”毛齐五更郁闷了,皱着眉头思考着。
沉默。
“他人呢?”思考后,毛齐五又抬起头问。
“应该在回家途中,二组的人在监视。”
“哦。”毛齐五应了一声,又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摸索着手边的书籍问:
“有没有可能秘密就藏在这些书里面?”
礼帽男想了想,说:“这个只有密码专家才有发言权。不过属下愚见,这些书虽然都是医书,里面却有很多运用毒药治病的记载.”
“毒药?!”毛齐五怔了好一阵子,好似想起了什么,神色又阴郁了几分。
礼帽男静静地站着,专注地等着毛主任的指示。
这时,桌上的电话响了,礼帽男走过去接起,随后汇报:“毛主任,目标到家了。”
“知道了,严密监视,随时汇报。”毛齐五撂下这话,抄起桌上的书籍,转身走了。
张义家。
厨房里,新式煤气灶台上,一口铁锅里沸水腾起袅袅热浪。
煤气是1865年进入中国的,当年11月,上海开始建厂供气,逐渐取代南京路和外滩上的煤油灯,标志着中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起步。
有时候,世界很魔幻,你觉得是这个世纪的产物,其实上个世纪已经出现了。
陈开颜围着橱裙,将旁边案板上包好的排得整整齐齐的水饺下进锅里,水饺咕嘟咕嘟挣扎着翻腾了一会,最终被盛在了盘里。
她将水饺端到餐桌上,又勾芡了两小碟蘸水,冲着洗漱间喊:“吃饭了。”
刚刚洗过手脸的张义走过来坐下,他看了一眼面前的碗,顿了顿,问:
“还有别的吗?”
陈开颜微微一愣:“水饺不好吗?”
“再好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
“你这是话里有话啊。”陈开颜冷笑一声,“才结婚一天你就腻了?你可以找戴老板,只要他同意,我没意见。”
张义被这话噎住了,淡淡看了她一眼:“算了,我出去随便吃点。”
说完,便起身走到衣架边穿衣服。
饭菜不合胃口只是借口,实际他在想接头的事,老郑肯定看见自己被跟踪了,自己不自由,他就必须主动找过来。
陈开颜看着他,“啪”地将筷子搁下:“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哪怕是晚上说梦话,带出来一两句,我也好有个准备。”
“梦话?”张义面无表情,“自从进入这个行当,我从没说过一句梦话。”
陈开颜看了着他,说:“我又没有和你睡一张床上,我怎么知道。”
张义没接话,自顾自穿起了鞋子。
陈开颜看着面前的水饺,又说:“早去早回吧,天都黑了。”
张义没说什么,他打开门,头也不回地出去了。
陈开颜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餐桌旁,也没有吃饭的胃口,而且越想越气,愤怒地把筷子一摔,手臂一挥,直接带倒了桌上的饺子盘。
顿时,白花花的水饺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滚落一地。
饺子皮摔破,肉馅和汤汁溅得到处都是,饺子们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有的还滚到了桌底,周围一片狼藉。
夜幕低垂,霓虹灯在马路上晕染出疏离的光晕。
张义走出公寓楼,眼角余光不经意一扫,就发现了马路对面停着一辆黄包车。
车旁站在个身形佝偻的车夫,头戴一顶破旧毡帽,帽檐压得极低,几乎遮住了半张脸,只露出一双藏在阴影里的眼睛,正不自然地往这边偷瞄着。
是个陌生面孔。
张义像没看到一样,双手插兜,步伐平稳地朝着街边走去。
路过黄包车时,他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烟草味,这味道和他记忆中的“三炮台”香烟弥漫的气息如出一辙。
瞬间,张义就笃定此人是特务。
真正的黄包车夫抽旱烟、水烟,或者廉价的“大前门”、“老刀牌”,仙女牌、三炮台、大前门、大重九都是社交圈身份的象征,黄包车车夫怎么舍得买,又如何买得起,最奢侈的“少帅牌”香烟,就因为印着张某人的画像,几只就敢卖十万,除了富商大贾,几人能享用。
车夫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暴露了,他搓着手迎上来:“先生,要用车吗?”
张义摇了摇头,跨过马路,钻进了不远处的一家小面馆。
车夫盯着他的背影看了几眼,隐晦地朝着不远处摆了摆手,路灯后面一个低头吸烟的混混摸样的青年立刻尾随了上去。
小面馆很简陋,这会儿正是吃饭的时候,里面坐了两三桌客人,大锅里的水翻滚着,冒着浓浓白气。
张义一眼就看见了苦力打扮,正蹲在地上抱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吃得狼吞虎咽的郑呼和。
他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余光从其他几个客人身上掠过,对老板说:“来碗面。”
头发花白的老板擦着汗挤出一个笑,利落地抓起面条下锅,然后备了一只盛好调料的碗,浇一勺热汤,最后从锅里把滑爽的面条捞出来,放进碗里,撒上葱花。
一碗热气腾腾的山城小面就端了张义面前。
张义才动筷子,一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掀开门帘走了进来,挨着张义坐下,冲老板喊:
“一碗小面!加两个鸡蛋!”
面摊老板:“两个蛋?我这里可不赊账。”
青年男人笑着摸出几张散钞放在桌上:“放心,有钱。”
话音刚落,门帘又被掀开,一道清冷的声音响起:“给我也来碗面。”
张义不用回头,都知道是陈开颜,不由皱起眉头。
(情人节快乐,单身狗在码字,你们在干嘛?嘻嘻,不嘻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谍战日记,我的谍战日记最新章节,我的谍战日记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谍战日记,我的谍战日记最新章节,我的谍战日记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