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孙山,科举 第1216章 大家都夸孙山

小说:我,孙山,科举 作者:西门七仔 更新时间:2025-07-01 12:40:25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知府大人都让知县跟孙山学习学习,大家便学习学习,对孙山一阵猛夸。

  知府大人都夸了,你敢不夸吗?

  是不是觉得知府大人说的不对,才不夸呢?

  大家都是辰州府官员,必须以为知府大人为中心,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至于能不能管理好辰州府,一点也不重要,最重要是能获得优评,为以后升官发财做准备。

  沈知县依旧第一个带头夸:“大人说得对,孙知县年纪轻轻,就两榜进士,我可羡慕了,希望家中的子弟能像孙知县一样优秀就好了。”

  沈知县所处的治县是辰州府最好的县,不是他带头说话,谁带头呢?

  就说这次院试,十之有六七的秀才都出自沅陵县,教化上把众知县重重地压一头。

  能在辰州府治所做知县,虽然不幸,但也是实力派。

  而且还做了好几年。

  接着知县甲对孙山一番夸赞:“哎,想起家长的子弟,我就头疼了,要是家中有孙知县这样的能人就好了。哎,我家的那些比不上,比不上,我是羡慕不来的,孙知县父母教导的好,把孙知县教得如此好。”

  说话的时候还摇头晃脑,也不知道是真心夸还是虚伪夸。

  总之夸起来显得情真意切,不知真相的观众说不定还相信知县甲说的是肺腑之言。

  知县乙连连附和:“孙知县年纪轻轻便头角峥嵘,将来必定有更好的前途。我可羡慕。”

  知县们围绕着孙山一直一直地夸。

  孙山:.....

  除了尴笑,还能做什么?

  他是不会迷失在这种毫无营养的夸赞中。

  最后一向沉默寡言的邹知县也夸上一句:“大人说得好。孙知县不仅学识好,性子更好,我甚是喜欢。”

  这么一夸,众人愣了愣。

  这个邹知县搞什么鬼?今日竟然不翻白眼而夸起同僚了?

  往日一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高在上的样子。

  今日怎么也随大流,拍起马屁来了?

  这太阳是从西边升起吗?

  孙山也愣了愣,因为邹知县刚才说话的时候是认真的,也就是真心夸他的。

  之前同僚们一起聊天,邹知县孤零零地坐在一边,刘知府来了,邹知县更是缩小存在感地站在一边。

  怎么就突兀地说话,还把他夸一夸?

  这两天,邹知县缠着孙山“吟诗作对”,孙山没办法,毕竟是同僚,只好耐着性子应付,也胡乱地“吟诗作对”。

  邹知县听到的诗,说了什么啊?对,他说了“好,好,好,和我佐的诗一样贴切主题”。

  那么一刻,孙山悲哀地发现自己作诗的精彩度和邹知县大差不差。

  孙山看邹知县的诗,简直平平无奇。

  如今获得他的诗获得邹知县的肯定,侧面印证了自己的诗也是平平无奇。

  最后邹知县呢喃着:“知己啊,知己啊,想不到本官与孙知县那么投缘。呵呵,咱们年纪虽然差很大,但我们的心意是想通的。呵呵,好,好好,孙知县,回去后,我们书信常联系,多多交流诗词歌赋。”

  孙山:.....

  满头黑线。

  此时此刻听到邹知县的夸赞,孙山头大了。

  看来这两日邹知县说道都是真的,真把他当知己啊。

  要不然默不作声的他怎么忽然说话呢?还说得如此真心实意。

  想到以后邹知县通过驿站给他寄信,全关于“吟诗作对”,孙山就头疼。

  回信呢?实在不想回。

  不回呢?显得又没礼貌。

  孙山左右为难。

  刘知府也不知道邹知县在搞什么,竟然夸起了同僚了?

  这么一个一把年纪还是愣头青的,冥古不化的老头,莫非开窍了,想融入“大家庭”?

  不管怎样邹知县要搞什么,夸孙山只是小标题。

  目前的主题是“年终总结报告”。

  刘知府落座后,众人跟着落座。

  刘知府说道:“各位,下面让我们说一说这一年辰州府各县的情况。”

  随后点了点沈知县:“沈知县,说一说沅陵县的情况。”

  于是沈知县便从经济,文化,人口,基础建设等等方面叙述所在治县的情况。

  其实沈知府在心里不知道翻了多少个白眼,沅陵什么情况,刘知府还能不知道吗?

  这让他做报告,实在难做。

  本想走浮夸风,但刘知府一清二楚,实在不好太夸耀自己。

  如果走实事求是风,可要夸的地方就不多了。

  哎,辰州府又不是大府,能有什么政绩呢?

  说来说去还不是那样,去年怎么样,今年就怎么样。

  当然还是有变化的,比如多了一个孙知县。

  沈知县在浮夸风和实事求是风中尽量找平衡点,既要显出自己有干货,又要显出自己是在刘知府的领带下才干的如此出色。

  沈知县谄媚地说:“多亏了有大人的悉心教导,这次沅陵县的五强溪鱼比上一年产量多,附近的村民收入也大大增加。

  五强溪鱼不仅在辰州府获得一致赞美,连长沙府也有不少人希望能吃上我们的五强溪鱼。

  呵呵,还是大人厉害,把五强溪鱼的美名传播出去,让更多人趋之若鹜。咱们本地的百姓收入翻倍,他们可感谢大人了。”

  刘知府听到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不是本官的功劳,是辰州府百姓的功劳。这鱼养得好,才是根本。

  呵呵,往后必须把五强溪鱼的美名传播出去,好让天下人以能吃到五强溪鱼而自豪。这样当地的百姓能多赚几个铜板。”

  孙山安安静静地坐在末端,听着沈知县的年终报告。

  一开始听得犯困,都是一些万金油不会出错的话。

  想不到在最后,竟然听到了精华。

  怪不得五强溪鱼那么有名了,那么多有权有钱人以吃五强溪鱼为荣,成为送礼的必备品。

  连汪嬷嬷也因为收到五千溪鱼而高兴一整天。

  感情背后不知道是沈知县还是刘知府推行了。

  这是要把地方的特产打造成全国的奢侈品。当

  然全国是假的,能在湖广流行也相当不错。

  荔枝再好吃,因为路程原因,北方人只能“望荔枝图止馋”。

  五强溪鱼也一样,能在湖广畅销已经非常成功了。

  孙山双眼亮闪闪地看了看沈知县和刘知府。

  这两人中必有一人是干事实的,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孙山,科举,我,孙山,科举最新章节,我,孙山,科举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