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绥动了动僵直的腰背,轻轻“嗯”了一声。
李肇放下酒杯,手掌在案几上不着痕迹地轻叩一下,发出极轻微的声响,示意关涯近前。
“殿下?”关涯躬身。
“姑娘身子不适,送她下去歇息。”
关涯躬身领命。
贤王见状,立刻道:“营中陈设粗陋,多是将士往来,女眷多有不便,薛六姑娘怕也住不习惯。本王在永定城外有一处别院,离此不过十里,还算清幽雅致,日常物件一应俱全。若殿下不嫌弃,不如请薛六姑娘随内子同往?一来比营中清净,二来内子也能与薛六姑娘做个伴,说说话解闷。”
他身旁的贤王妃也含笑点头,目光温和地投向薛绥。
“那园子不大,胜在干净整齐。薛六姑娘便随我一道过去吧?也好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薛绥隔着纱帘看向李肇,见他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这才起身,向贤王夫妇福了一福。
“如此,便叨扰王爷、王妃了。”
“薛六姑娘客气了。”温氏笑容温婉,起身离席,亲自过来携了薛绥的手,“西疆夜寒露重,荒途无人,有薛六姑娘做伴,也少些冷清。”
“多谢皇兄皇嫂体恤。”李肇看了薛绥一眼,朝关涯使个眼色,“护送王妃和姑娘过去。”
-
坐上马车,薛绥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
车内燃着暖炉,驱散了西塞的寒气。
贤王妃温氏声音低柔,娓娓地说着家常。
“那园子原是本朝初年的一位致仕老翰林所建,唤作静泊园,取心静如泊之意。王爷接手后也没大动,只略略修了修房舍,添了几样草木……”
薛绥静静听着,时不时轻轻含笑应和。
一路上,温氏说了不少滇州的风土人情。山间如何采菌子,各族土司如何交往,边地百姓怎样过冬,琐碎里满是生活。
薛绥眉眼渐渐舒展。
这位贤王妃看着温婉柔顺,却藏着通透的智慧,难怪能陪着贤王在滇州安稳立足。
-
别院离大营不远,马车很快就到了。
园子正如贤王妃所言,不大,甚至有些旧了。两扇朱漆木门略微斑驳。“静泊园”的匾额也褪了颜色,显出几分苍古意趣。
绕过影壁,可见一排素雅的厢房,檐下挂着灯笼,暖黄的灯火映着檐角的白雪,格外静美。
早有仆妇提灯等候,见主子到了,忙不迭地上前接过行囊,躬身问安,礼数周全。
温氏更是熨帖而周到,说话轻声细语,“姑娘一路辛苦,快进屋暖和暖和。这园子小,下人也不多,若有招呼不周的地方,姑娘万勿见怪。”
“王妃费心安排,已是极好。薛绥感激不尽。”薛绥跟着进去。
屋里窗明几净,一应用具看着半新不旧,却简洁雅致。最紧要的是,铜火盆烧得正旺,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熏香,透着一股舒适安稳的气息……
“王爷在滇州十余年,就喜欢置办些这样的老物件,说看着啊,心里头踏实。”
“简朴中见真章,原是难得。”薛绥浅笑道。
贤王妃亲手倒了一杯热茶递上,看着水雾漫过薛绥的眉眼,流露出几分欣赏,“说起来,姑娘千里奔赴沙场的胆识与情义,实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这地方天寒地冻,又是刀兵险地,便是寻常男子也要思量再三……换了我,是断断不敢的。”
薛绥解披风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温氏。
“王妃过誉了。滇州边陲重地,局势复杂,王妃能陪王爷安守一方,使百姓安居,才是真正不易。薛绥所为,实在不值一提。”
温氏轻轻叹了口气,笑容里带点怅然。
“姑娘是个通透人。实不相瞒,王爷初到滇州时,根基浅薄,上有朝廷猜忌,下有土司环伺,更有邻邦虎视眈眈……他也上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练兵、屯田、安抚各部……这桩桩件件,耗费的心血旁人难以想象。常常是深夜伏案,天未大亮又起身。不过几年光景,他鬓角便添了白发……”
她语气轻柔,却将李劭在远离权力中心的滇州默默耕耘的艰辛与困顿,勾勒成一幅沉甸甸的画卷。
“王爷不易。”薛绥由衷道。
“是啊。”温氏点头,眼中是妻子对丈夫的心疼。
“外人只道贤王性子沉闷,不似京中贵胄会摆弄风流。可滇州这一方水土,能有这份实实在在的安稳,便是王爷所求。这次能为太子殿下出一份力,王爷心里头也着实欢喜。”
她点到即止,表达了李劭安于边陲之心。
接着便对着薛绥温婉一笑,“瞧我,只顾着絮叨,耽搁姑娘歇息了。姑娘快些安置吧,明日得空,我们再说话。这园子简陋,夜里若觉得冷,只管吩咐丫头们添炭火。”
“多谢王妃,已是十分周到。”薛绥欠身道谢。
“不必客气,姑娘好生歇着。”王妃笑了笑,便体贴道:“我留两个丫头在门外听候差遣,若有什么短缺,尽管吩咐便是。”
薛绥点头应下,送她到门口,看着她往主院方向去了,才转身回屋。
屋内暖意融融,熏香宁神。薛绥简单梳洗,换上柔软的寝衣,躺进熏得暖香松软的锦被里,身体几乎瞬间便舒展下来。
“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她喟叹一声。
“姑娘,要留灯吗?”小昭轻声问道。
“不必,你也累坏了,快下去歇着吧。”薛绥闭着眼睛道:“这园子清静,有贤王的护卫,又有关涯守着,料想也无事……”
小昭虽自幼习武,体格较旁人强健一些,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年轻姑娘,这一路风霜跋涉,担惊受怕,也确实熬得够呛。
她应一声是,吹熄烛火,轻手轻脚地退了下去,顺手带上房门。
黑暗和温暖包裹上来,被褥带着淡淡的皂角香,窗外偶尔传来风吹枯枝的声响。不同于上京的繁闹喧嚣,西疆边地的冬夜,寂静得仿佛能听到落雪的声音。
薛绥实在太累,沾着枕头不一会儿,意识便沉入了梦乡,呼吸渐渐绵长……
李肇放下酒杯,手掌在案几上不着痕迹地轻叩一下,发出极轻微的声响,示意关涯近前。
“殿下?”关涯躬身。
“姑娘身子不适,送她下去歇息。”
关涯躬身领命。
贤王见状,立刻道:“营中陈设粗陋,多是将士往来,女眷多有不便,薛六姑娘怕也住不习惯。本王在永定城外有一处别院,离此不过十里,还算清幽雅致,日常物件一应俱全。若殿下不嫌弃,不如请薛六姑娘随内子同往?一来比营中清净,二来内子也能与薛六姑娘做个伴,说说话解闷。”
他身旁的贤王妃也含笑点头,目光温和地投向薛绥。
“那园子不大,胜在干净整齐。薛六姑娘便随我一道过去吧?也好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薛绥隔着纱帘看向李肇,见他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这才起身,向贤王夫妇福了一福。
“如此,便叨扰王爷、王妃了。”
“薛六姑娘客气了。”温氏笑容温婉,起身离席,亲自过来携了薛绥的手,“西疆夜寒露重,荒途无人,有薛六姑娘做伴,也少些冷清。”
“多谢皇兄皇嫂体恤。”李肇看了薛绥一眼,朝关涯使个眼色,“护送王妃和姑娘过去。”
-
坐上马车,薛绥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
车内燃着暖炉,驱散了西塞的寒气。
贤王妃温氏声音低柔,娓娓地说着家常。
“那园子原是本朝初年的一位致仕老翰林所建,唤作静泊园,取心静如泊之意。王爷接手后也没大动,只略略修了修房舍,添了几样草木……”
薛绥静静听着,时不时轻轻含笑应和。
一路上,温氏说了不少滇州的风土人情。山间如何采菌子,各族土司如何交往,边地百姓怎样过冬,琐碎里满是生活。
薛绥眉眼渐渐舒展。
这位贤王妃看着温婉柔顺,却藏着通透的智慧,难怪能陪着贤王在滇州安稳立足。
-
别院离大营不远,马车很快就到了。
园子正如贤王妃所言,不大,甚至有些旧了。两扇朱漆木门略微斑驳。“静泊园”的匾额也褪了颜色,显出几分苍古意趣。
绕过影壁,可见一排素雅的厢房,檐下挂着灯笼,暖黄的灯火映着檐角的白雪,格外静美。
早有仆妇提灯等候,见主子到了,忙不迭地上前接过行囊,躬身问安,礼数周全。
温氏更是熨帖而周到,说话轻声细语,“姑娘一路辛苦,快进屋暖和暖和。这园子小,下人也不多,若有招呼不周的地方,姑娘万勿见怪。”
“王妃费心安排,已是极好。薛绥感激不尽。”薛绥跟着进去。
屋里窗明几净,一应用具看着半新不旧,却简洁雅致。最紧要的是,铜火盆烧得正旺,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熏香,透着一股舒适安稳的气息……
“王爷在滇州十余年,就喜欢置办些这样的老物件,说看着啊,心里头踏实。”
“简朴中见真章,原是难得。”薛绥浅笑道。
贤王妃亲手倒了一杯热茶递上,看着水雾漫过薛绥的眉眼,流露出几分欣赏,“说起来,姑娘千里奔赴沙场的胆识与情义,实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这地方天寒地冻,又是刀兵险地,便是寻常男子也要思量再三……换了我,是断断不敢的。”
薛绥解披风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温氏。
“王妃过誉了。滇州边陲重地,局势复杂,王妃能陪王爷安守一方,使百姓安居,才是真正不易。薛绥所为,实在不值一提。”
温氏轻轻叹了口气,笑容里带点怅然。
“姑娘是个通透人。实不相瞒,王爷初到滇州时,根基浅薄,上有朝廷猜忌,下有土司环伺,更有邻邦虎视眈眈……他也上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练兵、屯田、安抚各部……这桩桩件件,耗费的心血旁人难以想象。常常是深夜伏案,天未大亮又起身。不过几年光景,他鬓角便添了白发……”
她语气轻柔,却将李劭在远离权力中心的滇州默默耕耘的艰辛与困顿,勾勒成一幅沉甸甸的画卷。
“王爷不易。”薛绥由衷道。
“是啊。”温氏点头,眼中是妻子对丈夫的心疼。
“外人只道贤王性子沉闷,不似京中贵胄会摆弄风流。可滇州这一方水土,能有这份实实在在的安稳,便是王爷所求。这次能为太子殿下出一份力,王爷心里头也着实欢喜。”
她点到即止,表达了李劭安于边陲之心。
接着便对着薛绥温婉一笑,“瞧我,只顾着絮叨,耽搁姑娘歇息了。姑娘快些安置吧,明日得空,我们再说话。这园子简陋,夜里若觉得冷,只管吩咐丫头们添炭火。”
“多谢王妃,已是十分周到。”薛绥欠身道谢。
“不必客气,姑娘好生歇着。”王妃笑了笑,便体贴道:“我留两个丫头在门外听候差遣,若有什么短缺,尽管吩咐便是。”
薛绥点头应下,送她到门口,看着她往主院方向去了,才转身回屋。
屋内暖意融融,熏香宁神。薛绥简单梳洗,换上柔软的寝衣,躺进熏得暖香松软的锦被里,身体几乎瞬间便舒展下来。
“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她喟叹一声。
“姑娘,要留灯吗?”小昭轻声问道。
“不必,你也累坏了,快下去歇着吧。”薛绥闭着眼睛道:“这园子清静,有贤王的护卫,又有关涯守着,料想也无事……”
小昭虽自幼习武,体格较旁人强健一些,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年轻姑娘,这一路风霜跋涉,担惊受怕,也确实熬得够呛。
她应一声是,吹熄烛火,轻手轻脚地退了下去,顺手带上房门。
黑暗和温暖包裹上来,被褥带着淡淡的皂角香,窗外偶尔传来风吹枯枝的声响。不同于上京的繁闹喧嚣,西疆边地的冬夜,寂静得仿佛能听到落雪的声音。
薛绥实在太累,沾着枕头不一会儿,意识便沉入了梦乡,呼吸渐渐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