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九卿 第291章 兄弟阋墙

小说:问九卿 作者:姒锦 更新时间:2025-06-14 22:28:57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李桓被这突如其来的敲打惊得浑身一颤。

  他撩袍跪下,额头磕在地上。

  “父皇明鉴!儿臣对天发誓,绝无谋私之心……马王二人与儿臣仅有公务往来,并无私交。只是…只是此案牵连甚广,事涉宗亲勋贵无数,儿臣唯恐操之过急,引发朝局动荡,这才投鼠忌器,步步谨慎……不料反给了贼人可乘之机……”

  崇昭帝盯着他伏地的身影。

  良久,那骇人的威压才稍稍敛去,慢慢转向沉默在侧的李肇。

  “太子,对此有何见解?”

  李肇闻声,上前一步行礼,锦袍下摆纹丝不动。

  “儿臣回禀父皇。”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儿臣已着人查实。王启年、马元魁遇刺,以及昨日陆府门前劫持陆将军子女未遂一案,皆系同一伙凶徒所为……”

  崇昭帝轻哦一声,浑浊的双眼盯住他。

  “同一伙?主使者何人?”

  “废庶人李氏。”李肇迎着皇帝的目光,清晰而冷硬地吐出那个名字。

  “平乐?”崇昭帝瞳孔微缩。

  显然,对这个答案意外,甚至认为荒谬。

  “平乐幽禁朔州,疯癫失智,如何指使死士行凶?”

  “父皇明鉴。”李肇抬手。

  从袖中取出另一份文书,连同一枚用白绢包裹的透骨钉呈上。

  “李氏幽禁朔州废苑是真,疯癫失智是假。她包藏祸心多年,死士爪牙遍布京畿。此番刺杀薛张马王四人,意在灭口,阻挠军需贪墨案深挖……劫掠她与陆将军的一双儿女,是欲挟持骨肉,是妄图握住翻身的筹码,为其张目……”

  崇昭帝点头示意。

  王承喜上前接过文书物证,放在御前。

  李肇道:“刺客所用暗器,箭镞三棱带倒刺,与当初平乐指使在西山行宫刺杀婉昭仪和文嘉的死士,所用形制分毫不差。马元魁重伤弥留,目前神智仍有清明,他亲口指认,刺客行凶时低喝……要为平乐公主效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地上跪着的李桓,补充道:

  “此乃铁证,不知端王署理刑部,为何至今停滞不前,未有进展?”

  李桓肩头剧震,猛地侧目,看他一眼。

  “父皇容禀。儿臣查访多日,虽未有实证,倒也从案情脉络里,发现诸多反常,不像是平乐所为,而是旧陵沼借平乐余党之名,意图混淆视听……”

  崇昭帝扫过他的脸,眼神陡然冷冽。

  殿内落针可闻。

  “旧陵沼…”崇昭帝喃喃。

  这三个字仿佛带着血腥的寒气,让他下意识拢了拢衣襟。

  “她还不死心?还想搅动风云?”

  一个他字,让两位皇子皆是一惊。

  不知皇帝的态度,到底如何……

  “端王——”

  皇帝的声音陡然拔高,目光重新落回李桓身上。

  声音恢复了冰冷,却少了几分之前的暴怒和失态。

  “即刻调集京兆府、五城兵马司,全城搜捕,大索凶徒……凡形迹可疑者,宁错勿纵……”

  李桓拱手领命,伏地磕头。

  “儿臣必不负圣恩!”

  崇昭帝疲惫地挥了挥手。

  “起来吧。朕再给你三日之期!三日内,朕要看到这些魑魅魍魉伏诛,更要一个水落石出。若再有差池,或让朕发现你有半分隐瞒……”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冰冷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失宠、削权、甚至圈禁,都在帝王一念之间。

  李桓深深伏地谢恩,再躬身退下。

  走出紫宸殿时,天边云层更暗。

  寒风灌入领口,他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发现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皇兄留步。”

  李肇不知何时走了出来,立在蟠龙柱下,身姿挺拔。

  李桓驻足转身,行了个礼。

  “太子有何见教?”

  “不敢当。”李肇抬眸望了眼天色,“不过是瞧着皇兄走得匆忙,提醒一句——宫道风大,当心路滑。”

  兄弟二人在高高的台阶上,隔着几步的距离,目光短暂交汇。

  “多谢太子殿下挂心。”

  “你我兄弟,何须客气?请吧。”

  “太子殿下请。”

  没有剑拔弩张,没有针锋相对。

  平静、和煦。

  只有无形的较量,在冰冷的空气里弥漫开来。

  然后,一个眼神带笑,拂袖而去。

  一个垂下眼帘,加快脚步,匆匆消失在宫墙城门。

  -

  慈宁殿。

  暖阁内暖香馥郁,熏得人昏昏欲睡。

  承庆太后一身绛紫色寿字纹常服,正闲适地修剪着一盆开得正盛的白玉簪。

  “皇帝在紫宸殿发了好大一通火,斥责端王办事不力,也……疑心太子在其中推波助澜……”

  太后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仿佛在谈论今冬新进的炭火。

  萧晴儿侍立一旁,身着娇艳的海棠红宫装,却藏不住心头的紧张。

  她强自镇定,替太后捧过手炉,“端王殿下此番确是失察了。至于太子,那也太过锋芒毕露了些,旧陵沼三个字,我们从前提都不敢提,他倒是不管不顾地捅出来…就不怕引火烧身吗?”

  “翅膀硬了,自然想飞得更高些……”

  太后抬眸瞥向她。

  银剪子“咔嚓”一声,多余的枝条只留一截断口。

  “他这是握着西疆的军功,戳陛下捂在心窝里的脓疮呢。旧陵沼……二十万人呐……”

  承庆太后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种复杂的叹息。

  “这桩旧案一旦掀开,多少人的脑袋要搬家?大梁的朝局还要不要安稳了……”

  萧晴儿心惊肉跳,不敢接话。

  太后同她如此直白地剖析禁忌,是在试探萧家的立场?

  还是在敲打她什么?

  承庆太后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布满皱纹的眼微微一瞥,将剪子递给身旁的老嬷嬷,接过帕子擦了擦手指,忽将话锋一转。

  “不过嘛……说来你那堂叔萧琰,在陇西,这回可是捡了个现成的大便宜。”

  萧晴儿一怔。

  李肇被皇帝强行召回京,西疆的军务大权便顺理成章落入了萧琰手中。

  太后这是在提醒他什么?

  “太后娘娘说的是……”萧晴儿心头狂跳,“只是臣妾浅薄,不懂那些门道……”

  太后端起手边的茶盏,轻轻拨弄浮沫,笑了笑。

  “你堂叔根基扎得深,萧氏的门庭,自会比从前更牢靠些。”

  她直视着萧晴儿,“女儿家在后宫,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帝王的恩宠,而是娘家实打实的撑腰。有这样的家世,便是陛下……也会多掂量几分。”

  太后顿了顿,语气更是意味深长,“你何苦事事隐忍,白白浪费了这大好的倚仗,叫人小觑了去?”

  萧晴儿心头狂跳,瞬间明白了太后的意思。

  昨日里图雅在御花园,冲撞了她,陛下虽口头斥责,私下里却多有纵容……

  她心下不悦,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也不便与一个异族女子争宠……

  太后是在教导她,要利用萧家的朝堂根基,以及自己身为后宫宠妃的影响,让皇帝制衡太子,实在不行,储君换个人做,也不是不可以……

  她连忙深深福下。

  “臣妾愚钝。谢太后娘娘金玉良言,臣妾定当谨记……”

  -

  朝堂上风波未停,暗潮汹涌。

  流言惶惶间,各派势力明争暗斗。

  转眼,又霜花覆瓦,冬意渐浓。

  腊月廿三,小年。

  祭灶王的爆竹声惊散山雀。

  寒风呜咽,刮过庵堂外的竹林,发出鬼哭般的啸音。

  菜畦里,霜打过的萝卜缨子蔫蔫地耷拉着,在冬日的暮色下,透着一股倔强的枯黄。

  薛绥裹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精布袄袍,袖口挽起一截,露出细瘦伶仃的手腕,将最后几个冻得硬实的萝卜从冰冷的泥土里挖出,抖落泥块,然后放入篮子亲手拎回庵堂。

  禅房里静悄悄的。

  她净手入屋,放下帘子阖眼休憩。

  不知过了多么,刚入梦乡……

  耳边“吱呀”一声!

  禅房那扇面向后山的陈旧木窗,被一股大力猛地推开,撞在墙壁上,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凛冽的寒风,刀子般灌入温暖的室内。

  炭盆里,余烬翻飞……

  一道高大挺拔的玄色身影,利落地翻窗而入。

  是李肇。

  他英挺的眉峰微微蹙起,身上大氅沾满夜露、靴底沾着一层半冻的泥泞。

  显然是一路疾驰,踏着险峻山径而来。

  “殿下?”薛绥惊惑不已。

  李肇没有言语,反手关上窗户,将呼啸的寒风隔绝在外。

  四目相对。

  室内骤然安静下来。

  炭灰的余味和他身上清冽又危险的气息,交织弥漫。

  薛绥慢慢起身,拔亮灯芯,站在灯影里,看着这只暗夜突袭的鹰隼。

  太子的脸色晦暗难明,一双深潭似的眼底,有狂澜般翻涌的情绪……

  杀伐戾气,隐而不发。

  更有一股沉甸甸的、几乎要破冰而出的执念。

  “殿下这时前来,可是有要事嘱咐?”

  李肇一步步走近,靴子踩在冰冷的青砖地上,发出沉实的声响。

  高大的身影带来无形的压迫感,将她完全笼罩在他的气息之下。

  两人之间,只隔着一步之遥。

  近得,仿佛能看清彼此瞳孔中清晰的倒影。

  “孤来,是有一句话要问你。”

  李肇:这回轮到孤……耍威风了吧?

  薛绥:???你要如何?

  李肇:敢……不敢……敢……不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问九卿,问九卿最新章节,问九卿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