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143章 招募

小说: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更新时间:2025-08-25 00:53:18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招募诺奖学者詹姆斯沃森也很有趣。

  沃森是DNA之父,也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他所领导的冷泉港实验室就在美国纽约长岛。

  这家实验室堪称生物界的超级大国,后世出了五个诺奖学者,类比于卡门所引领的文学超级大国(也是五个)。

  燕大的生物系在国内断档的强,但是和这一时期的冷泉港实验室相比,那又不值一提了。

  校长丁磊孙给余切打电话说:“那个人类基因组计划啊……也是我们国内要重点突破和参与的重大科研计划,但是我们的生物底子薄,缺人才,缺器材……全世界主要大国联合起来破译我们人体的基因密码,美国占了百分之五十四,英国占了百分之三十三……”

  “我们中国呢?”丁磊孙遗憾道,“我们只有百分之一。”

  “这是人家瞧不起我们吗?不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水平。一个沃森,一个冷泉港实验室,比我们全燕大,全中国加起来还要强!”

  沃森就是生物界的无冕之王,但这样的人对余切也很友善。

  在哈珀的斡旋下,余切在一次全美教科书相关的活动上遇见了沃森。正好有几位来美国访问的中科院教授和他攀谈。

  教授们的脸上难免有种高山仰止的神情。

  余切径直过去道:“几位教授……我可以加入到讨论中吗?”

  沃森一看到是他,笑了:“你是那个余?写《狩猎愉快》的那个?”

  “是我。”余切点头。“在美国,大家一般谈论到我,说的要么是哥伦比亚,要么是《地铁》,你是第一个谈到《狩猎愉快》的。”

  沃森说:“恕我直言,《地铁》虽然富有想象力,但有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譬如你认为美国印第安人和古中国人是同一类人,现在基因测序还没有开始,但我已经有很大的把握认为,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你整部都是错的。”沃森高傲道。

  余切当然知道这事儿。

  莫马迪一直都认错爹了,但是,可能莫马迪也无所谓。

  基于人类基因组的破译发现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新闻:譬如游牧民族就是被赶走的胡化汉人,东亚存在一些超级家族,后代达到数千万人;整个中国父系基因相对简单,而母系基因要多得多……这代表历史上的中原人四处出击,并且用最冷酷的手段灭绝了其他种族,只留下了女人。

  还有,日本并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多民族国家;埃及人已被腾笼换鸟;土耳其人实质是希腊人……等等。

  在国际上则证明了一件事情:历史上的人类确实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大家有着共同的祖先。

  这件事情,历史学家一直没有搞明白,最终由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弄明白了。

  余切问:“那你为什么喜欢《狩猎愉快》?”

  “因为东亚人聪明,所以东亚人可以比西方人还西方人,用西方的武器打败西方……变成你书中那个美丽的钢铁狐狸!但其他地方就不一定了。”

  余切愣了一下,道:“这好像有一点涉及到偏见……”

  “偏见?”

  沃森笑了。“你想说我有种族歧视?这不是歧视,这是事实,东亚人的智商普遍更高,白种人次之,南亚、大洋洲一些岛屿丛林和非洲地区的人种……确实无法进行现代化的教育。”

  “这和任何制度、工具都没有关系,纯粹是智力上无法达到,他们做不了任何复杂的脑力劳动,你怎么能指望他们现代化?”

  余切算是明白这个沃森有多离谱了。

  他四下张望,罕见的怕了。

  有关人种的智力研究一直是科研界的禁区,只能偷摸的研究,不能拿出来公开的讲。在社科领域也是禁区,是不能碰的话题。

  “我其实来邀请你去中国访问的,沃森先生,在美国也许不太适合谈论这样的话题。”

  “中国?我会去那里的。”沃森竟立刻答应了。

  之后,沃森拿到了余切的联系方式,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问余切:“什么时候去中国?”

  “这个月。”

  “我等不及了,余。我认为那里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样本,是我事业的新突破。”

  余切很纳闷,这个沃森为什么急于技术扶贫呢?

  难道他也通共?

  原来,詹姆斯沃森是一个对名誉无限渴求的人。他像一个资本家渴望资本增值一样,再多的名气他也不嫌多。

  而且沃森做事全凭自己喜好,为了让更多的人信服他的话,沃森正在修订他的科普教材《双螺旋》,在其中他想要加入更多八十年代的例子,促使他的科普文更加受欢迎。

  他和余切同样在哈珀共事。

  如今全美生物系的学生不得不看的一本书是《双螺旋》,而文学系尤其是西语系的学生,很多人已经转向更为时髦的《2666》。

  沃森写了很多书,《双螺旋》是他六十年代时写的。在这本书里面,沃森鄙视了诸多和他一起共事的精英,极力夸耀自己。还写了很多如何“猎艳”的八卦段子,令他科学大拿的神像破灭。

  但得益于沃森强大的生物界号召力,有很多脑残粉认为他的《双螺旋》可以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是的,沃森的确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觉得他是一个严肃文学作家,并且不失风趣,他揭穿了生物界虚伪的真相,他和余切是一类人。

  “你和我是一类人。余,你知道我做出诺奖成果是什么时候吗?”

  “我不知道。”

  “二十五岁。但是我三十多岁才拿到拿该死的诺贝尔奖。我总觉得我是在二十五岁那一年拿到的,我那时候已经超过了这世界上的许多人。”

  “你真厉害,沃森教授。”

  听到余切的奉承让沃森十分开心,哪怕他知道是场面话。“你也是,我预祝你早一点拿到诺奖。”

  在场没有人觉得他这句话过分。

  ——

  “科学家真是多种多样,如果不是和你在一起,我永远不知道沃森是这样一个人。”新化社的邵琦说。

  余切道:“你不会以为科学家是神吧。他们有七情六欲,实际上,很多人可能还不如普通人,他们很少遭受到挫折,甚至没有是非观,因为他们的研究总是在突破过去的禁区。”

  在众多记者中,只有邵琦是完全跟着余切走的。她没有错过余切的任何新闻。

  查得经常要往返巴黎,而刘祥成最近去了东欧。

  “刘祥成去东欧干什么?又去拍戈氏?”

  邵琦点头:“刘祥成是东欧专家,那里正在发生一些动荡,而且戈氏最近也在写书。”

  写什么书?

  那本逆天的《改革与新思维》?

  “他也写书!”余切要无语了。“为什么忽然所有人都在写书?作家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来做的职业吗?”

  邵琦忍不住笑了:“余老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他是总统,我什么也不是……”

  “在文学上,你是比他大得多的人物。”

  “够了,够了。”余切摆手道,“你再说下去,我会骄傲得找不着北。”

  这番话让新化社的几个同志都笑了。

  虽然余老师最近总和老头子打交道,但他终究是个年轻人啊。

  和上一次来美国不一样,那时候的余切简直是伟光正。这一年余切和他们熟悉之后,越来越像个大学生。六月份在波士顿有NBA总决赛,凯尔特人队和湖人队作战,美国媒体大肆炒作“魔鸟大战”……余切也受到触动了。

  他租下一辆车,帮他们也要了几张票,驱车三百多公里从纽约前往波士顿看总决赛。

  一路上,余切振振有词道:“这就是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那些人做的事情。他们总是看球赛,打牌,聊天,然后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

  “杨振宁先生也这样吗?”一位小同志好奇的伸出手,感受敞篷车刮过来的风。

  “杨振宁啊!杨振宁先生比我还要玩性大!他,李政道,还有另外两个同学,买了一辆二手雪佛兰,从芝加哥出发,横穿了整个美国,全程开了一万多公里!”

  “啊!”几个记者都震撼了,心里面想象那种场景。

  一万多公里,足够把中国也走个来回了。这么长的距离竟然不为了什么,只为了玩,兜风。

  真是罪恶啊!

  难道物理学的巨大发现,和驱车一万公里有什么关系吗?

  余切看出了他们的小心思,笑道:“我们之所以今天在自己的岗位奋斗,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过上这样的生活,如果有余力,还要让别人的孩子也过上这样的生活。”

  邵琦忽然觉得她等到了余切像普通人的那一面。

  她认真的问:“这是你之所以要做慈善的原因吗?人们说,你是中国的慈善第一人。”

  “不!”余切正色道,“这不是我的给予,而是我应有的责任!我是一个被同胞捧起来的作家,我永远不能背叛我的同胞。”

  “我的事业做得越多,就越可能有一些好的影响,这才是我真正的荣誉。”

  发生在波士顿花园球馆的第四场比赛很经典,整场都打得十分焦灼,比分交替领先。

  令余切大呼过瘾。

  在第一排看比赛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这些球员个个的身体素质都十分爆炸,比余切还要夸张得多,他们的脚蹬在地上简直像锤子砸地一样,你都害怕地板被踩塌陷了。

  末节最后双方展开激烈对决,终场前12秒,凯尔特人球员“大鸟”伯德命中关键三分球,帮助凯尔特人领先湖人。

  比赛最后7秒,湖人队的魔术师接球,在三人包夹下上演天勾关键球,帮助湖人队反败为胜。

  花园球馆现场死一般的宁静,片刻后爆发出巨大的咒骂声、哭喊声……凯尔特人的球员伯德愣在原地,他无法接受自己在主场输了关键比赛。

  随后,失望的伯德掩面哭泣,走向球员通道,却听到了余切的声音。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面对。”

  他看向这个曾经意外合作过的中国作家。

  就在去年,在哈珀和NBA总裁斯特恩的撮合下,这个作家和伯德有了一个奇妙的会面。因为两人都是胜利者,又都在波士顿,所以站到了一起。

  那时候余切被全美热捧,一年过去,他还在继续胜利。

  塞万提斯奖是一个连伯德都知道的文学奖。

  一般来说,美国人十分高傲,不关心美国之外的新闻,但塞万提斯奖炒作的太厉害了,而且余切连拿了好几个西语奖——哈珀拼命炒作,你很难不知道。

  看来体育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反而是文学上有这样的事情。

  伯德向余切伸出手说:“恭喜你,你做到了我这场比赛做不到的事情,我希望我能像你的枪法一样,对我的敌人百发百中。”

  余切也没有多说,而是顺着道:“你一定会的。我给你赐下祝福。”

  他忽然装成了那种神棍,但滑稽的是,余切确实做了一些很传奇的事情,笑点就在这里。

  伯德笑了,他郑重道,“如果你这样的大人物也是我的球迷的话,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看完这场比赛,余切在美已经没有太多事情。

  他驱车回纽约,又转道华盛顿,发现自己的临时住处下有一辆崭新的美国劳——凯迪拉克埃尔多拉多。光是从外表上来看就很豪华,双色调车身、侧面有镀铬装饰线,还有C柱上的手写体标识……无不在彰显这辆车的格调。

  车是王安儿子王烈送的。

  他在新闻上看到了余切开车的消息。

  今年以来,王安的病情持续恶化,命不久矣。他的公司群龙无首,本来要兵败如山倒,但是王安在沪市的计算机合资公司意外拯救了他们家族。

  沪市工人用极低的人力成本,硬是把王安一家抬起来了。王安公司的技术已经开始落伍,但是成本无与伦比的低,他的产品还是很有性价比。

  然而,美国政府这边对“高端技术”出口到中国比较敏感,哪怕是一个简单的组装线。王烈不得不长期在华盛顿这里游说政府。

  “余老师,这辆车要多少钱?”邵琦忍不住问。

  “不知道。我们只拥有这辆车五分钟的时间。”

  “为什么啊?”大家都楞了。

  “因为这辆车我打算捐给大使馆,而我们到大使馆只有五分钟。”

  “捐了干什么?”

  “因为王安和大陆的合作是双赢的事情。他回国给沪市那边的中学捐了一间微机室,整个沪市就这么几台电脑……为这几台电脑和生产线,那么多沪市领导陪着!他直接送我一台豪华车,别人会怎么看我?”

  余切顿了一下,道:“所以这个车不是王安送的,应该是他的儿子王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83,文豪1983最新章节,文豪1983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