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英尺的高空,除了阳光和云海别无他物,空姐送餐的声音惊醒了林朝阳。
「还有多长时间能到纽约?」他问。
「快了,你再休息一下吧。」陶玉书说。
「没事。」
商务舱的午餐很像样,还搭配了红酒。
只是林朝阳没兴趣喝酒,倒是另一边的芦安·瓦尔特在牛饮,丝毫没有纽约知识分子的贵气,到像个德州来的土老帽。
用过午餐,又过了一阵飞机落地肯尼迪机场,从西到东,纽约是林朝阳美国签售之旅的最后一站。
「真是一趟不错的旅程!」
下飞机时,芦安·瓦尔特还在回味着宽敞的商务舱和美味的午餐。
到了酒店,林朝阳夫妻俩住进了位于曼哈顿中心地带的丽思卡尔顿酒店晚上,兰登书屋社长阿尔贝托·维莱塔专门请了夫妻俩吃饭,他现在见到林朝阳,比见到亲人还亲,脸上的笑容从未停过。
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兰登书屋引进林朝阳的作品还从未失败过,几年时间里,已经为兰登书屋贡献了几千万的销售额。
新书《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发行之后,更是展现出横扫排行榜之势。
看样子又是一部200万册销量起步的超级畅销书,阿尔贝托·维莱塔如何能不对林朝阳重视呢。
席间聊起《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出版后引发的反响,阿尔贝托·维莱塔滔滔不绝。
「林,我不得不承认,你不仅是个天才的作家,更是个天才的营销大师!
这次的选题简直是完美,令世人恐惧的绝症、饱受争议和歧视的边缘群体,《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话题性太强了。
我们的宣传人员甚至都不需要花心思,发行部门更是轻松,各大连锁书店的订单这些天就没停下来过。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销量已经逼近40万册,这又将是一部超级畅销书·...」
阿尔贝托·维莱塔是个典型的生意人,对他有利时,态度无比殷勤。
「能受到这么大的欢迎,我也很意外。」林朝阳谦虚的说。
「所以我说,这就是你超越常人的地方,这就是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
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别人无法想象的成果。
这几天你看媒体评价了吧?所有媒体都给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清一色的好评!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这部的影响力正在打破圈层。
前几天你在德州接受的访问,我听说反响很不错,这足以证明的影响力已经打破了读者和普通民众之间的壁垒。
林,它正在变得更加受欢迎!」
阿尔贝托·维莱塔口中的「访问」是指林朝阳在德州时,接受的几家媒体的采访,包括了福克斯达拉斯新闻台、《达拉斯晨报》和《波士顿环球报》。
来到美国半个多月时间,林朝阳确实逐渐感受到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远超他之前的作品。
阿尔贝托·维莱塔可能不懂如何做书,但他很懂得舆论。
正如他所说,《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影响力正在从读者群体向普通民众过度,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叫破圈。
这是林朝阳之前的作品从来没在美国做到过的,即便受欢迎如《舌尖上的中国》,它更多的还是受知识分子阶层的青睐。
而造成这种破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大胆的选题和内容。
虽然林朝阳的本意是写人在面对绝症时的抗争,但在新闻传播的路径和大众的视野之中,中重点提及的HIV病毒和同性恋群体无疑才是更受关注的。
作为一个由新教徒建立的国家,美国建国以来的民风其实并不如影视作品中展现的那样开放,相反还很保守,尤其是在南部地区。
而同性恋这种异端行为,在基督教主导的国家里,自然是罪孽深重的。
连《圣经》里都清晰的记载索多玛城因为同性行为而导致被上帝用大火毁灭的故事,所以同性恋者遭受严酷的惩罚在这里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但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同性恋群体也借此搭上了民权运动的便车,走向街头,集体行动,宣扬自身。
直到「石墙骚乱」,美国同性恋群体为自身争取权益的运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声援,在那之后,美国同性恋群体由原本受压迫、歧视的状态一举迈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然后,HIV病毒出现了,这个致死率奇高的绝症在媒体上被冠以「同性恋瘟疫」的称呼,引发了整个西方社会极大的恐慌。
也让美国同性恋群体本来有所变化的社会环境再次变得恶劣了起来。
哪怕走过了八十年代的阴霾,但如今美国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歧视依旧很严重,只不过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喊打喊杀罢了。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同时聚齐了「HIV」和「同性恋」两个社会敏感要素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突然冒出来,读者群体的关注根本无法承载这种巨大的话题性。
的破圈,被美国普通民众所关注,也就顺理成章的事。
对于兰登书屋来说,这样的破圈当然是大好事。
甚至阿尔贝托·维莱塔乐观的估计,如果《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真的能一直保持最近这段时间舆论关注度,那销量在一两年内破500万册也不是不可能。
真能达成这样的成就的话,那这部无疑将会成为兰登书屋历史性的着作。
林朝阳不关注阿尔贝托·维莱塔的美妙畅想,但卖得好,终究是一件好事。
晚餐结束后,他和陶玉书回到酒店,没说几句话便沉沉睡去。
这一周时间以来,他们跑了三座城市,除了举办签售会,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赶路了。
纽约是签售会的最后一站地,时间更加充裕。
夫妻俩从容的休整了一天,才感觉恢复了精神。
这天下午,林朝阳再次接受了《纽约时报》的访问,快四点的时候,芦安·瓦尔特来到酒店房间。
「林,有个好消息,要不要猜猜看?」
「你要竞选参议员了?」
芦安·瓦尔特顿时感到扫兴,抱怨道:「你怎么不说我去竞选总统。」
「倒也不是不可以,你是驴党还是象党?」
今年是大选年,现在这个时间正是民主共和两党初选党内候选人的阶段。
「我是犀牛党!」
「呦,稀有啊!」
芦安·瓦尔特说自已是犀牛党当然是玩笑话,不过这个党派确实存在,
但不是在美国,而是在加拿大,该党派的竞选承诺是「决不兑现任何竞选承诺」。
「别闹了!」芦安·瓦尔特停下了玩笑,正色对林朝阳说:「《奥普拉脱口秀》想邀请你去当嘉宾!」
林朝阳神色满是意外,「《奥普拉脱口秀》?」
「很惊喜是吧?真想不到,《奥普拉脱口秀》竟然主动朝你伸出橄榄枝!
林,这下子你真要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芦安·瓦尔特笑呵呵的说着。
《奥普拉脱口秀》是美国广播电视ABC的王牌节目,前身是WLS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芝加哥早晨》。
1985年,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赢得了节目的制作权,将节目更名为《奥普拉脱口秀》,由她自己的公司制作并在ABC播出。
很快便成为全美脱口秀王牌节目,稳坐如今美国电视行业谈话节目的头把交椅,每周有两千多万观众收看,并且已经在海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生怕林朝阳不了解《奥普拉脱口秀》的受欢迎程度,芦安·瓦尔特给林朝阳科普了起来。
「我一个外国作家,他们怎么想到要访谈我?」林朝阳好奇的问。
「当然是因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影响。林,我们的想法是对的,
上市快两个月,这部的影响力正在爆发出来。
看看上周的销量吧,14.2万册!
对比第一周时,这个销量几乎翻倍。
我们的宣传工作做的并不差,又有你《舌尖上的中国》的热度加成,《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首周销量已经很高了。
可在这样的基础上,销量还能在第7周实现翻倍,这已经不能用单纯的读者口碑去解释了。
这些报纸、杂志你又不是没看到—
芦安·瓦尔特说着,朝房间茶几上堆着的新闻刊物示意了一下。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上市近两个月,销量惊人,伴随而来的还有诸多媒体对这部的高度评价。
《纽约客》跟林朝阳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结缘,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上市的第二周,杂志上便出现了一篇书评。
在这篇标题为《
荒诞的废墟之上绽放》中,《纽约客》的王牌供稿人之一、美国知名短篇作家安·比蒂这样写道:
「..-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背景让《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弥漫着现实主义的味道,但它更令人看迷的是其中那股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
在林的笔下,主人公罗恩充满了缺陷,但却有一种肆意生长的生命力,
他的粗鄙和脆弱、他的幽默与哀伤,都充满了经典文学作品中那些主人公的味道。
也正是这样精彩的落笔,让罗恩与病魔、强权的对抗升华到永恒之境不仅是《纽约客》,《巴黎评论》《书评》《大西洋月刊》等美国文学界知名杂志也在这段时间内相继刊发了针对《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评论文章。
文学界集中性的好评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火爆添了一把火。
除此之外,因为作品中涉及到了艾滋病和同性恋群体,《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也受到了这两类人群的推崇。
一周之前,美国知名的同性恋活动家伯特·艾西贝格在接受《纽约邮报》采访时就公开称赞《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他认为这部以理性的声音声援了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同性恋群体,
它必将深刻的影响九十年代美国的同性恋运动。
同时,伯特·艾希贝格还代表美国的同性恋群体,向勇敢为他们这个群体发声的林朝阳表示诚挚的感谢。
「前有《舌尖上的中国》,后有《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间隔不到三个月,一年之内连出两部超级畅销书。
你现在在美国出版界红的发紫,我要是《奥普拉脱口秀》的制片人,我也会邀请你!」
听着芦安·瓦尔特的话,林朝阳说道:「没那么夸张,文学读物的受众终究是少数人。」
「林,你现在可跟以前不一样了。《奥普拉脱口秀》去的嘉宾虽然明星多,但也有一些是政客和文化界人土。
它现在是美国最火的谈话类节目,你去参加节目的好处是巨大的。
相信我,这档节目绝对可以让《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销量来一个大爆发!」
芦安·瓦尔特不住的劝说着林朝阳,去参加节目对林朝阳扩展自身知名度有很大的好处。
如果大卖,兰登书屋也会因此而收益。
在芦安·瓦尔特苦口婆心劝说林朝阳的时候,陶玉书也开口劝他。
陶玉书现在经营着星空卫视,对《奥普拉脱口秀》的大名闻名已久,觉得这确实是个为林朝阳在美国打响知名度的好事情。
禁不住两人的劝说,林朝阳最后答应了下来。
因为是节目组临时邀请的嘉宾,所以林朝阳在《奥普拉脱口秀》的录制时间确定在了五天后的下周二。
翌日是周六,林朝阳的签售会如期举行。
这次的地点并没有选在巴诺书店,而是选在了纽约下城苏豪区的麦克纳利·罗宾逊图书。
麦克纳莉·罗宾逊图书的规模不如巴诺书店,但却很精致,店里亮看迷人的灯光,两层的建筑内除了摆满了各类书籍,还有一家餐厅。
一早书店还未开张,门口已经聚集了数以百计的读者。
多日来的签售会,除了第一天的洛杉矶签售会,今天的签售会来的读者最多。
不仅是来的读者更多,他们的热情也更高,显得场面热闹非凡。
芦安·瓦尔特为此很骄傲,认为纽约的读者就是比洛杉矶的读者识货。
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跟读者素质没关系,主要还是跟许多媒体对这部书和林朝阳这个作者的报道有关。
但芦安·瓦尔特等人还没高兴一会儿,就发现了情况有些不对。
这帮人来要签名就要签名,怎么还举起牌子了?
「为了同性恋权利!」
「爱就是爱!」
「沉默=死亡,行动=生命!」
「你的仇恨无法抹去我们!」
随着举牌子的读者越来越多,芦安·瓦尔特等人哪里还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林朝阳开个签售会,竟然把同性恋运动组织给招来了!
芦安·瓦尔特刚开始还有心数数来了多少人,可到后面干脆放弃了,数不过来,干脆数不过来,怎么感觉整个纽约的同性恋都跑这来了?
不知不觉之间,麦克纳莉·罗宾逊图书的门口已经聚集了至少上千人的规模,这其中有大半都是举看各样标语,
真正的读者反而成了少数群体,当然了,这其中也有两个身份兼有的人。
比如有人就举着「雷恩,我们不会让你独自死去」的牌子,还有的牌子上写着「干得好,林」。
雷恩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的主要人物之一,一个gay里gay气的异装癖同性恋,一句「我不想死」的对白让人潜然泪下,收获了无数读者的眼泪。
游行运动这种事在美国人眼里不算什么事,有个大事小情大家都习惯举个牌子招摇过市。
芦安·瓦尔特等人看到这种情况不惊反喜,立刻打电话联系电视台,这是多好的宣传机会啊!
没过多大的功夫,就有NBC的记者扛着摄像机出现在书店门口。
这么一会儿,书店门口的人群又变厚了。
不过好在人群都很理智,游行的人们也就是聚聚牌子,签售会也在正常举行。
「你好,请问您可以接受采访吗?」
「当然!」
「请问您的名字?」
「理查德。」
「理查德,看起来你们是在举行一场同性恋群体的游行活动,你们为什么会把地点选择在这里呢?」
「当然是因为这里有林的签售会。你知道《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吗?就是他写的。这部就是为我们同性恋群体写的,我建议让那些毁我们的人都好好看看。」
「请问怎么称呼你?」
「叫我罗宾就好了。我是来示威的,也是支持林的。赞美林,他是为弱势群体勇敢发声的英雄!」
褐发碧眼的女记者采访的功夫,游行人群的人数似乎又增加了,麦克纳莉·岁宾逊图书门口的道路已经被人群挤占。
她采访到一半不得不终止,因为游行人群已经动了起来。
看起来大家只是在麦克纳莉·罗宾逊图书门口集合,现在人到的差不多了,他们也将以麦克纳莉·罗宾逊图书为起点开始今天的这场大游行。
女记者招呼看摄影记者跟看她跑到游行队伍最前头,录个采访的开头语,然后又回到了书店,打算请林朝阳接受个简单的采访。
毕竟今天这事可是因他签售会而起,没采访到他这个当事人,这段新闻可不够完善。
记者是芦安·瓦尔特打电话叫来的,采访林朝阳当然没问题,不过排队的读者太多,林朝阳得到中午才能接受采访。
于是两个记者便等在一旁,摄影记者随意的拍了点书店内外的画面当做素材,女记者则去买了本《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一晃到了中午,芦安·瓦尔特提议让林朝阳到书店的餐厅里去吃点饭,
可林朝阳看看书店里里外外还有那么多读者在排队,自然不肯。
短暂歇了两分钟,吃了两块巧克力,他才有空接受NBC记者的采访。
几分钟之后,采访结束,褐发碧眼的女记者借看工作便利,递上了崭新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林,能帮我签个名吗?」
「没问题,还没问你的名字?」
「莉莉安!」女郎回了一句,却制止了林朝阳将要下笔的名字,「可以写「给鲍里斯’吗?」
闻言,林朝阳会心一笑,「当然没问题!」
签名的时候,他笑着问道:「鲍里斯是你男朋友?」
「是的,我们的相识还是因为你的书———·
莉莉安简单讲了他和鲍里斯相识的经历。
林朝阳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成就感,「联合广场的巴诺书店,上一次我的签售会就是在那里举办的。」
他没想到自己的书竟然还在无意之间促成了一段姻缘,他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一段长长的祝福语。
「鲍里斯怎么没有来?」
「他前段时间刚换了份工作,找了个黑心老板。」莉莉安抱怨了一句。
闲聊了两句,林朝阳对莉莉安说:「祝福你们!」
「谢谢,林!」
一段小插曲结束,签售会继续。
纽约读者们的热情超出了林朝阳的预料,到了下午,书店门口排队的人群不仅没少,反而还增加了。
其中有不少是上午去参加游行活动的人又回来的,轮到这些人签名时,
他们对林朝阳的态度比普通读者更加热情。
居然还有人为林朝阳欢呼呐喊,搞得跟明星见面会一样。
在他们的眼中,林朝阳可是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同志。
而在林朝阳眼中,这帮人就是硬蹭热度。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明明写的是对抗病魔的事,可在这些家伙的嘴里,却成为了他们伸张正义的作品。
不过随着舆论热度的持续发酵,林朝阳不得不承认的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也反蹭了不少热度,只能说是大家互惠互利吧!
接近晚上九点,书店门外的队伍终于不见了,只剩下书店里最后的几个读者。
在签名到倒数第二个读者时,斯文的男人对林朝阳说:「可以帮我写‘给莉莉安」吗?」
「当然。」
林朝阳欣然应允,正想落笔,突然停顿下来,抬起头问:「你是鲍里斯?」
男人然,不解林朝阳为何会认识他。
「是我,您认识我?」
纽约城里叫「鲍里斯」和「莉莉安」的情侣应该没有第二对,就算有,
也不至于恰好都是他的书迷。
心中笃定,林朝阳没有回答鲍里斯的问题,因为他想看莉莉安一定是想给鲍里斯一份惊喜,如果提前知道就没意思了。
「没什么。」林朝阳随口回了一句,在扉页写下了一句话。
看着林朝阳写下的话,鲍里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谢谢。」
一整天的签售会结束了,林朝阳和陶玉书回到酒店。
「那两个年轻人这会儿应该很开心吧?」
陶玉书一直陪在林朝阳身旁,见证了鲍里斯和莉莉安心有灵犀的甜蜜,
心中也跟着欢喜。
「应该吧。」林朝阳说。
六个街区之外,老旧公寓。
两个年轻人互赠礼物,他们看着对方手上的签名书,先是愣在那里,而后相视而笑。
鲍里斯回想着林朝阳当时的反应,原来他一早就知道了。
莉莉安看着林朝阳留在扉页上的话,眼神甜蜜:
爱情不仅仅是彼此凝视,而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看一一给莉莉安。
「还有多长时间能到纽约?」他问。
「快了,你再休息一下吧。」陶玉书说。
「没事。」
商务舱的午餐很像样,还搭配了红酒。
只是林朝阳没兴趣喝酒,倒是另一边的芦安·瓦尔特在牛饮,丝毫没有纽约知识分子的贵气,到像个德州来的土老帽。
用过午餐,又过了一阵飞机落地肯尼迪机场,从西到东,纽约是林朝阳美国签售之旅的最后一站。
「真是一趟不错的旅程!」
下飞机时,芦安·瓦尔特还在回味着宽敞的商务舱和美味的午餐。
到了酒店,林朝阳夫妻俩住进了位于曼哈顿中心地带的丽思卡尔顿酒店晚上,兰登书屋社长阿尔贝托·维莱塔专门请了夫妻俩吃饭,他现在见到林朝阳,比见到亲人还亲,脸上的笑容从未停过。
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兰登书屋引进林朝阳的作品还从未失败过,几年时间里,已经为兰登书屋贡献了几千万的销售额。
新书《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发行之后,更是展现出横扫排行榜之势。
看样子又是一部200万册销量起步的超级畅销书,阿尔贝托·维莱塔如何能不对林朝阳重视呢。
席间聊起《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出版后引发的反响,阿尔贝托·维莱塔滔滔不绝。
「林,我不得不承认,你不仅是个天才的作家,更是个天才的营销大师!
这次的选题简直是完美,令世人恐惧的绝症、饱受争议和歧视的边缘群体,《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话题性太强了。
我们的宣传人员甚至都不需要花心思,发行部门更是轻松,各大连锁书店的订单这些天就没停下来过。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销量已经逼近40万册,这又将是一部超级畅销书·...」
阿尔贝托·维莱塔是个典型的生意人,对他有利时,态度无比殷勤。
「能受到这么大的欢迎,我也很意外。」林朝阳谦虚的说。
「所以我说,这就是你超越常人的地方,这就是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
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别人无法想象的成果。
这几天你看媒体评价了吧?所有媒体都给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清一色的好评!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这部的影响力正在打破圈层。
前几天你在德州接受的访问,我听说反响很不错,这足以证明的影响力已经打破了读者和普通民众之间的壁垒。
林,它正在变得更加受欢迎!」
阿尔贝托·维莱塔口中的「访问」是指林朝阳在德州时,接受的几家媒体的采访,包括了福克斯达拉斯新闻台、《达拉斯晨报》和《波士顿环球报》。
来到美国半个多月时间,林朝阳确实逐渐感受到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远超他之前的作品。
阿尔贝托·维莱塔可能不懂如何做书,但他很懂得舆论。
正如他所说,《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影响力正在从读者群体向普通民众过度,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叫破圈。
这是林朝阳之前的作品从来没在美国做到过的,即便受欢迎如《舌尖上的中国》,它更多的还是受知识分子阶层的青睐。
而造成这种破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大胆的选题和内容。
虽然林朝阳的本意是写人在面对绝症时的抗争,但在新闻传播的路径和大众的视野之中,中重点提及的HIV病毒和同性恋群体无疑才是更受关注的。
作为一个由新教徒建立的国家,美国建国以来的民风其实并不如影视作品中展现的那样开放,相反还很保守,尤其是在南部地区。
而同性恋这种异端行为,在基督教主导的国家里,自然是罪孽深重的。
连《圣经》里都清晰的记载索多玛城因为同性行为而导致被上帝用大火毁灭的故事,所以同性恋者遭受严酷的惩罚在这里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但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同性恋群体也借此搭上了民权运动的便车,走向街头,集体行动,宣扬自身。
直到「石墙骚乱」,美国同性恋群体为自身争取权益的运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声援,在那之后,美国同性恋群体由原本受压迫、歧视的状态一举迈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然后,HIV病毒出现了,这个致死率奇高的绝症在媒体上被冠以「同性恋瘟疫」的称呼,引发了整个西方社会极大的恐慌。
也让美国同性恋群体本来有所变化的社会环境再次变得恶劣了起来。
哪怕走过了八十年代的阴霾,但如今美国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歧视依旧很严重,只不过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喊打喊杀罢了。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同时聚齐了「HIV」和「同性恋」两个社会敏感要素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突然冒出来,读者群体的关注根本无法承载这种巨大的话题性。
的破圈,被美国普通民众所关注,也就顺理成章的事。
对于兰登书屋来说,这样的破圈当然是大好事。
甚至阿尔贝托·维莱塔乐观的估计,如果《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真的能一直保持最近这段时间舆论关注度,那销量在一两年内破500万册也不是不可能。
真能达成这样的成就的话,那这部无疑将会成为兰登书屋历史性的着作。
林朝阳不关注阿尔贝托·维莱塔的美妙畅想,但卖得好,终究是一件好事。
晚餐结束后,他和陶玉书回到酒店,没说几句话便沉沉睡去。
这一周时间以来,他们跑了三座城市,除了举办签售会,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赶路了。
纽约是签售会的最后一站地,时间更加充裕。
夫妻俩从容的休整了一天,才感觉恢复了精神。
这天下午,林朝阳再次接受了《纽约时报》的访问,快四点的时候,芦安·瓦尔特来到酒店房间。
「林,有个好消息,要不要猜猜看?」
「你要竞选参议员了?」
芦安·瓦尔特顿时感到扫兴,抱怨道:「你怎么不说我去竞选总统。」
「倒也不是不可以,你是驴党还是象党?」
今年是大选年,现在这个时间正是民主共和两党初选党内候选人的阶段。
「我是犀牛党!」
「呦,稀有啊!」
芦安·瓦尔特说自已是犀牛党当然是玩笑话,不过这个党派确实存在,
但不是在美国,而是在加拿大,该党派的竞选承诺是「决不兑现任何竞选承诺」。
「别闹了!」芦安·瓦尔特停下了玩笑,正色对林朝阳说:「《奥普拉脱口秀》想邀请你去当嘉宾!」
林朝阳神色满是意外,「《奥普拉脱口秀》?」
「很惊喜是吧?真想不到,《奥普拉脱口秀》竟然主动朝你伸出橄榄枝!
林,这下子你真要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芦安·瓦尔特笑呵呵的说着。
《奥普拉脱口秀》是美国广播电视ABC的王牌节目,前身是WLS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芝加哥早晨》。
1985年,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赢得了节目的制作权,将节目更名为《奥普拉脱口秀》,由她自己的公司制作并在ABC播出。
很快便成为全美脱口秀王牌节目,稳坐如今美国电视行业谈话节目的头把交椅,每周有两千多万观众收看,并且已经在海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生怕林朝阳不了解《奥普拉脱口秀》的受欢迎程度,芦安·瓦尔特给林朝阳科普了起来。
「我一个外国作家,他们怎么想到要访谈我?」林朝阳好奇的问。
「当然是因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影响。林,我们的想法是对的,
上市快两个月,这部的影响力正在爆发出来。
看看上周的销量吧,14.2万册!
对比第一周时,这个销量几乎翻倍。
我们的宣传工作做的并不差,又有你《舌尖上的中国》的热度加成,《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首周销量已经很高了。
可在这样的基础上,销量还能在第7周实现翻倍,这已经不能用单纯的读者口碑去解释了。
这些报纸、杂志你又不是没看到—
芦安·瓦尔特说着,朝房间茶几上堆着的新闻刊物示意了一下。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上市近两个月,销量惊人,伴随而来的还有诸多媒体对这部的高度评价。
《纽约客》跟林朝阳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结缘,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上市的第二周,杂志上便出现了一篇书评。
在这篇标题为《
荒诞的废墟之上绽放》中,《纽约客》的王牌供稿人之一、美国知名短篇作家安·比蒂这样写道:
「..-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背景让《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弥漫着现实主义的味道,但它更令人看迷的是其中那股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
在林的笔下,主人公罗恩充满了缺陷,但却有一种肆意生长的生命力,
他的粗鄙和脆弱、他的幽默与哀伤,都充满了经典文学作品中那些主人公的味道。
也正是这样精彩的落笔,让罗恩与病魔、强权的对抗升华到永恒之境不仅是《纽约客》,《巴黎评论》《书评》《大西洋月刊》等美国文学界知名杂志也在这段时间内相继刊发了针对《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评论文章。
文学界集中性的好评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火爆添了一把火。
除此之外,因为作品中涉及到了艾滋病和同性恋群体,《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也受到了这两类人群的推崇。
一周之前,美国知名的同性恋活动家伯特·艾西贝格在接受《纽约邮报》采访时就公开称赞《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他认为这部以理性的声音声援了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同性恋群体,
它必将深刻的影响九十年代美国的同性恋运动。
同时,伯特·艾希贝格还代表美国的同性恋群体,向勇敢为他们这个群体发声的林朝阳表示诚挚的感谢。
「前有《舌尖上的中国》,后有《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间隔不到三个月,一年之内连出两部超级畅销书。
你现在在美国出版界红的发紫,我要是《奥普拉脱口秀》的制片人,我也会邀请你!」
听着芦安·瓦尔特的话,林朝阳说道:「没那么夸张,文学读物的受众终究是少数人。」
「林,你现在可跟以前不一样了。《奥普拉脱口秀》去的嘉宾虽然明星多,但也有一些是政客和文化界人土。
它现在是美国最火的谈话类节目,你去参加节目的好处是巨大的。
相信我,这档节目绝对可以让《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销量来一个大爆发!」
芦安·瓦尔特不住的劝说着林朝阳,去参加节目对林朝阳扩展自身知名度有很大的好处。
如果大卖,兰登书屋也会因此而收益。
在芦安·瓦尔特苦口婆心劝说林朝阳的时候,陶玉书也开口劝他。
陶玉书现在经营着星空卫视,对《奥普拉脱口秀》的大名闻名已久,觉得这确实是个为林朝阳在美国打响知名度的好事情。
禁不住两人的劝说,林朝阳最后答应了下来。
因为是节目组临时邀请的嘉宾,所以林朝阳在《奥普拉脱口秀》的录制时间确定在了五天后的下周二。
翌日是周六,林朝阳的签售会如期举行。
这次的地点并没有选在巴诺书店,而是选在了纽约下城苏豪区的麦克纳利·罗宾逊图书。
麦克纳莉·罗宾逊图书的规模不如巴诺书店,但却很精致,店里亮看迷人的灯光,两层的建筑内除了摆满了各类书籍,还有一家餐厅。
一早书店还未开张,门口已经聚集了数以百计的读者。
多日来的签售会,除了第一天的洛杉矶签售会,今天的签售会来的读者最多。
不仅是来的读者更多,他们的热情也更高,显得场面热闹非凡。
芦安·瓦尔特为此很骄傲,认为纽约的读者就是比洛杉矶的读者识货。
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跟读者素质没关系,主要还是跟许多媒体对这部书和林朝阳这个作者的报道有关。
但芦安·瓦尔特等人还没高兴一会儿,就发现了情况有些不对。
这帮人来要签名就要签名,怎么还举起牌子了?
「为了同性恋权利!」
「爱就是爱!」
「沉默=死亡,行动=生命!」
「你的仇恨无法抹去我们!」
随着举牌子的读者越来越多,芦安·瓦尔特等人哪里还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林朝阳开个签售会,竟然把同性恋运动组织给招来了!
芦安·瓦尔特刚开始还有心数数来了多少人,可到后面干脆放弃了,数不过来,干脆数不过来,怎么感觉整个纽约的同性恋都跑这来了?
不知不觉之间,麦克纳莉·罗宾逊图书的门口已经聚集了至少上千人的规模,这其中有大半都是举看各样标语,
真正的读者反而成了少数群体,当然了,这其中也有两个身份兼有的人。
比如有人就举着「雷恩,我们不会让你独自死去」的牌子,还有的牌子上写着「干得好,林」。
雷恩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的主要人物之一,一个gay里gay气的异装癖同性恋,一句「我不想死」的对白让人潜然泪下,收获了无数读者的眼泪。
游行运动这种事在美国人眼里不算什么事,有个大事小情大家都习惯举个牌子招摇过市。
芦安·瓦尔特等人看到这种情况不惊反喜,立刻打电话联系电视台,这是多好的宣传机会啊!
没过多大的功夫,就有NBC的记者扛着摄像机出现在书店门口。
这么一会儿,书店门口的人群又变厚了。
不过好在人群都很理智,游行的人们也就是聚聚牌子,签售会也在正常举行。
「你好,请问您可以接受采访吗?」
「当然!」
「请问您的名字?」
「理查德。」
「理查德,看起来你们是在举行一场同性恋群体的游行活动,你们为什么会把地点选择在这里呢?」
「当然是因为这里有林的签售会。你知道《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吗?就是他写的。这部就是为我们同性恋群体写的,我建议让那些毁我们的人都好好看看。」
「请问怎么称呼你?」
「叫我罗宾就好了。我是来示威的,也是支持林的。赞美林,他是为弱势群体勇敢发声的英雄!」
褐发碧眼的女记者采访的功夫,游行人群的人数似乎又增加了,麦克纳莉·岁宾逊图书门口的道路已经被人群挤占。
她采访到一半不得不终止,因为游行人群已经动了起来。
看起来大家只是在麦克纳莉·罗宾逊图书门口集合,现在人到的差不多了,他们也将以麦克纳莉·罗宾逊图书为起点开始今天的这场大游行。
女记者招呼看摄影记者跟看她跑到游行队伍最前头,录个采访的开头语,然后又回到了书店,打算请林朝阳接受个简单的采访。
毕竟今天这事可是因他签售会而起,没采访到他这个当事人,这段新闻可不够完善。
记者是芦安·瓦尔特打电话叫来的,采访林朝阳当然没问题,不过排队的读者太多,林朝阳得到中午才能接受采访。
于是两个记者便等在一旁,摄影记者随意的拍了点书店内外的画面当做素材,女记者则去买了本《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一晃到了中午,芦安·瓦尔特提议让林朝阳到书店的餐厅里去吃点饭,
可林朝阳看看书店里里外外还有那么多读者在排队,自然不肯。
短暂歇了两分钟,吃了两块巧克力,他才有空接受NBC记者的采访。
几分钟之后,采访结束,褐发碧眼的女记者借看工作便利,递上了崭新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林,能帮我签个名吗?」
「没问题,还没问你的名字?」
「莉莉安!」女郎回了一句,却制止了林朝阳将要下笔的名字,「可以写「给鲍里斯’吗?」
闻言,林朝阳会心一笑,「当然没问题!」
签名的时候,他笑着问道:「鲍里斯是你男朋友?」
「是的,我们的相识还是因为你的书———·
莉莉安简单讲了他和鲍里斯相识的经历。
林朝阳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成就感,「联合广场的巴诺书店,上一次我的签售会就是在那里举办的。」
他没想到自己的书竟然还在无意之间促成了一段姻缘,他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一段长长的祝福语。
「鲍里斯怎么没有来?」
「他前段时间刚换了份工作,找了个黑心老板。」莉莉安抱怨了一句。
闲聊了两句,林朝阳对莉莉安说:「祝福你们!」
「谢谢,林!」
一段小插曲结束,签售会继续。
纽约读者们的热情超出了林朝阳的预料,到了下午,书店门口排队的人群不仅没少,反而还增加了。
其中有不少是上午去参加游行活动的人又回来的,轮到这些人签名时,
他们对林朝阳的态度比普通读者更加热情。
居然还有人为林朝阳欢呼呐喊,搞得跟明星见面会一样。
在他们的眼中,林朝阳可是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同志。
而在林朝阳眼中,这帮人就是硬蹭热度。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明明写的是对抗病魔的事,可在这些家伙的嘴里,却成为了他们伸张正义的作品。
不过随着舆论热度的持续发酵,林朝阳不得不承认的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也反蹭了不少热度,只能说是大家互惠互利吧!
接近晚上九点,书店门外的队伍终于不见了,只剩下书店里最后的几个读者。
在签名到倒数第二个读者时,斯文的男人对林朝阳说:「可以帮我写‘给莉莉安」吗?」
「当然。」
林朝阳欣然应允,正想落笔,突然停顿下来,抬起头问:「你是鲍里斯?」
男人然,不解林朝阳为何会认识他。
「是我,您认识我?」
纽约城里叫「鲍里斯」和「莉莉安」的情侣应该没有第二对,就算有,
也不至于恰好都是他的书迷。
心中笃定,林朝阳没有回答鲍里斯的问题,因为他想看莉莉安一定是想给鲍里斯一份惊喜,如果提前知道就没意思了。
「没什么。」林朝阳随口回了一句,在扉页写下了一句话。
看着林朝阳写下的话,鲍里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谢谢。」
一整天的签售会结束了,林朝阳和陶玉书回到酒店。
「那两个年轻人这会儿应该很开心吧?」
陶玉书一直陪在林朝阳身旁,见证了鲍里斯和莉莉安心有灵犀的甜蜜,
心中也跟着欢喜。
「应该吧。」林朝阳说。
六个街区之外,老旧公寓。
两个年轻人互赠礼物,他们看着对方手上的签名书,先是愣在那里,而后相视而笑。
鲍里斯回想着林朝阳当时的反应,原来他一早就知道了。
莉莉安看着林朝阳留在扉页上的话,眼神甜蜜:
爱情不仅仅是彼此凝视,而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看一一给莉莉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78,文豪1978最新章节,文豪1978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78,文豪1978最新章节,文豪1978 平板电子书!